下一秒,慢慢走向观众,他眼神中带有着回忆,仿佛他经历过张海迪的故事,走过那样的年代。
他这一刻,不再是洛一明,而是故事的主人公,而是…以张海迪的口吻,诉说曾经那段岁月。
“黎江借来的书期限总是很短,他说,那些等待借阅的人已经排成了长长的名单。我经常迫使自己在一个晚上读完一本厚厚的书。”
“我的眼睛不得不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在字里行间飞快地奔跑着,迅速地囫囵吞下整段的句子。”
“每读完一本书,我都要用双手紧紧地抱住脑袋。”洛一明的手抱住头,蜷缩成思考的模样。
他很难受,很痛苦。
那是长时间的阅读,不休息带来的一种身体的抗拒。然而心灵却依然向往的矛盾。
“即使这样…..也不能抑制那种炸裂般的疼痛,疼痛!”
洛一明摇摇头,苦笑着:“当又一本书传到我手上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要读。”
“能够从从容容读完一本我所喜爱的书,成了我最大的…愿望。”
“从《在人间》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主人公怎样历尽坎坷,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
“当春天的太阳和煦地照耀着,伏尔加河水涨得满满的,大地显得热闹而宽阔,主人公来到一艘轮船上,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
“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可惜,我还没有读完,书就被拿走了,我只能在记忆中去追寻那些匆匆掠过眼前的人物。”
“在《热爱生命》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种力量。”
“在那个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人的体内,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它是不能用坚韧顽强这样的字眼来形容的。”
“但它却使这个垂死的人挣扎着通过了荒无人烟的冰天雪地。”
洛一明的手握成了拳头。
他身体的血液在激烈的沸腾,将死之人,尚有勇气让自己成为一个战士,那是多么可怕的力量。
“当他被饥饿的狼扑倒在地的时候,用他的牙齿深深地咬进狼的咽喉,把狼咬死。”
“这个力量就是信念和意志!”
“我多么希望能把这本书保留在身边啊!”洛一明长声念着,这么好的书,能够留下来,反复的读一读,岂不是一件快乐的事。
但他的眼神下一秒黯淡下来:“可黎江来拿这本书的时候,我却不能让另一双等待的手失望。”
“我期待着以后有时间继续品读,但生活中有太多的问号,我很想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书突然间都变成了毒草?”
“过去,我想起维贾曾给我朗诵过的诗,听,听那云雀……云雀在高空里盘旋,鸣叫,向人们传达着天空的广阔,也带着我的思绪到那无限之中去邀游。”
“让我忘记了这屋子的昏暗和狭小,忘记了自己在病床上的局促和笨拙。”
洛一明的声音带着焦虑,带着因为张海迪身体的残疾,读书变得困难的呐喊。
他是高亢的,却无奈要陷入低沉。
陷入悲恸。
“我有时沉浸在诗篇里,只觉得耳边回响的,已经不是维贾抑扬顿挫的朗诵,而是来自遥远的,又仿佛是近在眼前的鸟的鸣唱。”
“它紧紧地环绕着我,使我的心灵与这壮丽和激越融为一体……”
“维贾的朗诵在我耳边渐渐低落下去了,回到现实中,面对眼前严峻的生活,我把自己更深地沉入到书的世界里。”
“让思绪回到那些过去的年代,和那些在黑暗和死亡之中寻求光明和生存的人们在一起。”
“在一起。”
洛一明重重的念着这三个字。
这个时候,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全部被洛一明的朗读代入了,那个时代,距离一些年轻人很遥远。
他们无法想象到,有书籍会被烧掉。
他们无法想到,一些人想要读书而不得。
对比自己,有着书籍摆在身边,摆在宽阔的阅览室,图书馆,等待着自己去读。
他们却从没生发过这样的一点想法。
是该好好读几本书了!
这是年轻人心里的声音。
更多的,有过那个时代经历的中年和老年人,他们更想起了,那些曾经想读而不得,后来忘却去读的书籍和诗篇。
“明天我要去图书馆转一圈。”在河省形台的一个老爷子跟他的老伴说。
“儿子,明天帮我去买一本书回来,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广栋的一个退伍老军人对他的儿子说。
如果不是朗读者,儿子不解父亲为何会提起这本书,可同样看过了朗读者,听到了洛一明的朗读。
他知道,老爷子是想起了他的那个年代,想起了这本书。
战争远去,但和平却仍需要维护。
这样一本书,会给人思考,会让人懂得和平来之不易。
如果说第一期的朗读者,仅仅是用母亲的话题强行赚取了大家一波眼泪,只是宣扬了尽孝精神,小程度的宣传了、启发了观众读书。
但第二期,洛一明身体力行的用自己的朗读告诉了大家,应该去多读书。
“我和他们一起愤怒!”
“一起激动!”
“一起吟诵写在墙壁上的诗句!”
“或是一起走进崇山峻岭,在森林里,在篝火旁,度过一个又一个夜晚。”
洛一明的声音越来越高亢,他好似翱翔在天空中的一只雄鹰。
“书里那些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形象,如同一团团模糊的,但却跳动的火焰在我的眼前闪烁。”
“我想起G曾经在《红岩》的扉页上写着:任何化学物质产生的火焰,最终都会熄灭,而用生命点燃的火焰将……永远……燃烧。”
洛一明的朗读结束了,他的双手举起,左手中拿着那本轮椅上的梦,那是他骄傲的奖杯。
因为读书,因为朗读,他感觉很骄傲。
之为一位朗读的亲身参与者,一位朗读者节目的总导演,他为能打造这样启发心灵的节目感到幸运。
全场报以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再一次被洛一明的实力折服。
第一期的朗读者,被一些人挑刺董青的煽情能力不够,假哭。
那多少影响了朗读者的火爆程度。
可第二期,朗读者在洛一明和黄博的合作下,炸裂了整个华夏。
那些第一期之后便期待这个节目的媒体,在看完了第二期的朗读者之后,都对洛一明这个鬼马天才,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篇文章有一千字了吧?
洛一明熟练的背诵了下来,不,洛一明是走进了这个人物,用她的口吻把故事分享了出来。
这才是真正的文章和人,相融后的朗读。
精彩!
完美!
张舟是西江西山中学的校长,他正好在看这一期洛一明的朗读者,听了洛一明的朗读之后,他觉得学校里边各年级应该开展这样的朗读活动。
许婉清是浙省行州市的教育局副局长,她对于央视的节目都会关注,前段时间央视宣扬的朗读者节目,她今天恰好看了。
在洛一明的朗读之后,她深深的意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她没有很好的推动民众的阅读。
她决定约谈几所中学和大学的领导,把学校的朗读绘声绘色地办起来,逐步扩大到民间,复苏文化。
《朗读者》火了,在当期节目结束后,央视很快统计到了第二期朗读者的收视率。
收视率3.5%。
在同时段的节目中,朗读者收视率将芒果台的快乐大本营压在下边,稳稳地占据第一的收视宝座。
而其他卫视这会的综艺,根本是望尘莫及。
朗读者再一次的成功了!
他更加有着洛一明的标签。
这是综艺节目,没错,但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与其他娱乐节目不同,它更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
不光是年轻人会思考,身边的父母乃至爷爷奶奶,都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文化综艺节目,一直以来都是不被看好的啊。
央视在这条路上,尝试了很多节目,屡屡以失败告终。
但朗读者成功了。
《朗读者》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每位嘉宾在朗读之前分享的个人故事,同样很精彩,很吸引人。
一个晚上的好评发酵,新华时报在第二天头版评论了朗读者:一个节目若内核浮泛,即使当下再红火也很快会被厌倦与遗弃。
而一个节目,它若以传承文化,宣扬正确的价值观为使命,它必定可以长存。
中华文学点评:《朗读者》是传播文化的一股“清流”,节目中朗读嘉宾分享各自的动人故事,带给观众文学、文字以外的享受及思考。
而洛一明和董青的朗读分享,则让这股“清流”更加透彻、明亮。
陆川昨晚上也看了朗读者,下一期的朗读者嘉宾就是他了,他不知道自己的那一期节目会不会这么炸裂。
今天,是他向华艺影视公司递交辞呈的日子,他终于还是做了决定,从华艺影视出来。他下一个目标,便是筹备自己的影视公司。
相似小说推荐
-
入世/仕 (寂寞鸦片) 17K小说网VIP2018-06-30完结入仕先入世,以入世之心入仕,且看段昱以入世之心开启自己不一样的人生,更因其复杂身...
-
文豪的悠闲人生 (木示铭) 起点VIP2019-01-11完结主角重活到一个平行世界。自己没变,倒是发现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改变,自唐以后,史上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