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由于战争不断,社会动荡,很多收藏家为生计开始不断出货。谭敬生意顺遂,财大气粗,又获得近代收藏巨眼张珩的大力帮助,很快拥有大量精品力作。
收藏家历来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真心热爱艺术,视珍藏如性命,如清代的高士奇,即使被皇帝索要藏品,也敢于用赝品去顶账。更自私的是明末的吴洪裕,人之将死,还要命后人将其收藏的富春山居图焚毁殉葬。
第二类也是真心的热爱,但人不为物累,一旦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也会慨然出售自己的珍藏,张珩就是如此。
第三类是居奇射利,目的就是为获利,用今天的话说,目的就是为投资趋利,谭敬就是其中代表。
在他的眼里,艺术品与其他商品没有不同之处,商人就应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造假更是一本万利,乃世上最血腥的暴利。
找到汤安后,两人狼狈为奸,很快形成团伙,开始造假。造假古董有三类,其一就是印章,有类似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等明代吴门四大家,还有文水道人、金俊明、方孝孺等一大批历代名人的印章。
胡经篆刻假章的材质五花八门,其造假的虫蛀、裂痕尤为逼真,堪称一绝,也是造假最重要的一环。
第二类是紫砂壶,曾经借得吴湖帆藏明代陈鸣远紫砂壶,仿造后令吴湖帆也分不清真伪。
第三类就是书画造假,明代以后根本看不上,直接仿宋元名家,谋取暴利。
最牛逼还不是这些,后来团队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散伙,大家各奔东西。1960年故宫成立摹画室,专门复制书画,以代替原件供展览和收藏。团伙成员金仲鱼和郑竹友被重金邀请进故宫工作。
就好像现在的牛逼黑客,就算倒霉被抓住也不用坐牢,大不了帮国家干几年活,转身华丽丽变成令人羡慕的公务员。
这就是技术的力量!
至于团队老大汤安,传闻回老家养老,最后病死。胡经人间蒸发,没人知道去向,没想到居然隐姓埋名,要不是有金手指,估计谁也发现不了。
到现在谭敬仿是公认造假水平最高的高仿品,数量有多少没人知道,当年要不是张衍良心发现提醒故宫,谭敬仿差一点堂而皇之走进故宫。
就算现在很多欧洲国家博物馆里面都收藏有谭敬仿,可想而知水平之高,令人防不胜防。
这段往事是圈里都知道的秘密,鲁善工拿起最后一块印章,手无意间碰到箱底,神情又是一震,难道还有东西?
第135章 啪啪出来的激情
对于胡经这种混迹江湖多年的老狐狸来说,一点都不能小看!
鲁善工深吸口气,再次拿起刻刀,小心翼翼沿着箱底不断摸索,终于发现有暗格。用刀轻轻挑开,里面的东西重见天日。
“十钟山房!”
鲁善工打开用油纸包裹的古籍善本,足足有十二册,仔细研究过,惊喜道:“居然还是光绪九年版本!”
“难怪连胡经都要藏在暗格里,这也是宝贝!”
陈介祺,清代著名金石学家,不惜巨资搜集历代古印,仅秦汉一项,就有7000余方。
在家乡旧居建成万印楼,在许瀚、吴式芬、何绍基等人协助下,将所收藏的古印封泥反复鉴别,系统整理,编成十钟山房,堪称近代印谱之大成。
印谱多次编著,有几个不同版本,二十八册、五十册、一百九十一册、一百九十四册。
前几个版本常见,唯有光绪九年版本极为少见,乃十钟山房之大成。鲁善工曾经调查过,现在只有西泠印社珍藏有这个版本,好像还不成套。
印谱是鉴赏家将其收藏历代玺印和名家篆刻精品编印成册,供后人研究、鉴赏和临摹,可谓毕生心血结晶。
常见印谱分原钤本、翻刻本、影印本三种,传说中还有一种绘本印谱更为珍贵罕见。这种印谱一般都为印稿设计集成,当为印谱祖本。
除此之外尤以原钤本,也就是手拓印谱收藏价值最高。因为古代印谱由于用纸、编辑和印制极其考究,本身就是珍稀古籍善本。
更由于手工钤印,其拓谱不易所造成的存世量之罕,乃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般最多几十本,少则孤本存世,具有极大的文献史料和文化价值。
今天真是三喜临门,不但得到胡经毕生印章精品,还无意找到田黄冻,最后是十钟山房印谱,简直运气爆棚!
特别是印谱,乃胡经精心收藏,逃难都不忘随身携带,可见其珍贵程度。现在自己的篆刻水平也登堂入室,这份印谱加上几十枚印章简直就是最佳副本,老天爷故意送来让他刷经验!
先把田黄冻收起来,跟封门青和桃花冻放在一起,现在四方印章已经得到三枚,只差一方鸡血大红袍就能全部收齐。
然后是胡经印章,之所以能发现线索,就是因为金手指的缘故。胡经制印水平之高不用说,最厉害的还是仿古技术,很多都是独门秘技。
一个真正全面的书画家,必须通晓书法、画法、篆刻,近现代如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吴昌硕、赵之谦等。不仅精书画技法,而且自己也会篆刻印章,更不用说古代名家大师。
印文粗细,边框宽窄、破损,印迹清晰与模糊,都是鉴定的主要因素。一方印章初用和久用必然不同,初用印章,字迹会清楚,用久后,清晰程度会发生变化。
此外印泥的好坏、浓淡、干湿,也会使印章钤盖后产生变化。边框的宽窄与盖印时的用力和下垫物有关,有时会产生宽窄不同的变化。
清晰程度与使用印章的人的手法也有关系,有人盖印用力大,有人用力小,有人稍加摇晃,效果都有微妙差别,长期习惯下来,就是鉴定真伪的决定性因素。
一幅古画印章的颜色,虽然可能鲜艳,但总会有饱经岁月、历尽沧桑的变化,颜色会变得浑厚而沉着。
书画的印章必须与时代风格相一致,否则必然是赝品,好像如清中期以前的书画作品,绝不可能出现甲骨文字的印章,这是基本原理。
书画至风雅,亦必以印为重。书画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
不光如此,高手作画,有时候连印章位置都考虑周全,甚至把它作为一种另类艺术装饰。
比如齐白石有张荷花倒影图,夏日池塘水面上荡起粼粼波纹,半开的荷花倒影在水中,小蝌蚪争相戏影。
一方“木人”朱红印章,正好钤在荷梗和倒影之间的空灵处。说明不仅题跋讲究,而且善于押章用印,使其与整个画面相辅相承,相得益彰。
明唐伯虎的枯槎鹳鹆图,画面上有一株蟠曲少叶的枯槎,栖着一只翘首鸣叫的鹳鹆,构图简雅,笔墨不多,右上方和左下方均为空白。
右上方题诗两行,落款后押“唐寅”名印一方,黑红相映成趣。左下方空灵处补钤压角章两枚,与名章遥相呼应,形成对称,使构图稳而不板,静中有动。
鲁善工拿起胡经印章,比对十钟山房印谱,两两参照之下,对篆刻有更深认识。特别是仿古,如何临摹出古人的精气神,才是精髓所在。
一连看过几块,金手指都没有反应,就在拿起第五块的时候,突然眼前一花,再次进入幻境,见到胡经制印的全部过程,又一次得到高人经验值。
“原来如此,经历岁月沧桑的金石作品,如果想要古意盎然,就人为的采取敲边,锥刺、磨擦等动作,使印面变得更加有剥蚀感,呈现古意。”
鲁善工恍然大悟,比如手里这方吴昌硕的“破荷亭”,经过胡经处理,上边栏完全破掉,而下边栏几乎完全保留,固然有章法上的安排,但后期做旧也起到不小功夫。
破上边是为透气,左右两边更是直接借边,使整个印面就像是一座亭子,意趣佳妙。
鲁善工拿起刻刀和自己刻好的印章,轻轻敲击碰撞,这是胡经的秘技之一。用刀刃、刀角、刀杆或者专门的金属硬块,甚至用其他较硬印石,利用不同手法,敲打印章边缘。
力度要适中,太轻不出痕迹,太重容易破碎,宜轻不宜重地慢慢敲打,从而达到仿古效果。
然后把细砂、细盐、碎木屑等东西包扎起来,做成软布包扎起来的小锤子,用它直接锤打印面,磨擦印面印角。
使新刻印面的边角不再锐利,变柔和,模仿多年使用过的痕迹,瞒天过海,掩人耳目。
最后把印章放进木头盒里,里面在放上细沙,一天到晚不停地摇动,最后呈现出来天然的磕碰痕迹。反复按上印泥,阴干晾晒后,绝对以假乱真,天衣无缝。
第136章 待价而沽
接下来的两天鲁善工闭门不出,全心研究胡经印章,通过金手指吸收心得,狂刷一大波经验值。
不是每个印章都能进入幻境,可就算如此,八十多块也让他的篆刻再次提升一个大境界。不光是对历代名家的风格有深入了解,做旧水平更是一路飙升,直接变成高手。
回头再看松石苍鹰图上的四方印章,暗自庆幸没有提前动手篆刻极品印石,否则绝对后悔。
对于修复书画来说,很多时候做旧是一种必须手段,目的不是为造假牟利,而是完美重现古人的精神面貌。
相似小说推荐
-
猴年马月盗格日 (商不奇) 花城出版社情窦初开的年纪,一次意外带给郑能谅匪夷所思的能力,只要与异性发生身体接触就会灵魂出窍,进入可以选...
-
修士的厨神生活 (食颜而肥) 起点VIP2018-10-15完结灵气复苏的时代,得修真传承,以炼器入道,与美食相伴,在吃喝间寻觅长生。 修真和美食更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