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色就是八旗之初。随着努尔哈赤不断地东征西讨,增加了满洲、蒙古、汉人的士兵,实力不断地增强,于万历四十六年增编四旗,他没再选其他的颜色。他仍在这四个颜色中镶一个边,来区别那四个本色。红旗镶的是白边,其他三色都镶的是红边,这样就凑成了又四旗,加上原来的四旗,这就是八旗的来历。那么,到皇太极做皇帝的时候增加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从以上两个制度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蓝、红、白这四种颜色在宫廷中的一个重要性。祭祀制度、军队的制度非常地重要。因此,这四种颜色所代表的瓷器,反映了一种皇家思想。
景德镇元代白瓷的出现中导致景德镇瓷器最终坐上第一把交椅的一个保证。元青花之所以有霸主地位,是因为有白釉的出现。如果我们没有白釉就不可能在上面画出那么亮丽的青花来。如果我们设想,那个底子的颜色发黑发闷,都不可以使青花显得亮丽。
元代以后白釉的流行,很大程度上跟元人的统治有关。元人是提倡白色的,尚白,崇尚白色。究其原因呢,有人认为,蒙古人以奶食为主食所以他尚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就是成吉思汗生前的时候,他骑什么颜色的马?听到这儿应该可以反应过来,他一定骑一匹白马。我想,如果有人拍电视剧,让成吉思汗骑一匹黑马,就显得不那么合时宜。
那么,元代还烧过什么白的东西呢?白琉璃瓦。史书上有明确记载,今天没有看到一件实物。所以当你碰见一块白琉璃瓦的时候一定元朝的。我们今天看到的琉璃瓦主要是黄色的、绿色的、蓝色的、少量有黑色的,没有见过白色的琉璃瓦,但史书上记得清清楚楚,元朝人烧过白色的琉璃瓦。我们的建筑最有名的是北京的白塔寺,都是元代所建造的。元代人对白的追求是一种精神追求。这个精神贯穿到他的物质上,那么元代白釉就应运而生。
元代的白釉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枢府釉“。那么,“枢府“是什么呢?枢府是元代枢密院的一个简称。枢密院是掌管着国家的军事。枢府釉中呢,一般情况下,枢府瓷是在盘子或碗中间对应地写两个字“枢府“。有龙纹的,少量的凤纹以及大量的花卉纹的。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这样记载,说:“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
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有一回有一个朋友带着一个老乡上我们家,给我看过一个枢府釉的盘子。当时要得非常贵,价钱很高。我对枢府釉的了解全部源于书上的知识,当时是真正意义看到的实物。非常贵,但我很想买。
然后我就跟这个人讨价还价,中间人就跟我说:“不能跟他讨价还价,他很有钱,是河北第二富,“不是河北首富,是河北第二富,“所以,他不会跟你讨价还价。“所以,我就没有办法了。我就只好把这个盘子买了,花了很高的代价。
那么,过了很久以后,这个枢府釉一直不被社会所认识,我又碰见了很多比这个还好的,还便宜的。就是我当时当了一个大头。我当大头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我有一些感悟。我的感悟就是,自己能够解嘲。就是收藏中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知识,价格波动是正常的。社会的好恶都有是有轮回的,一时这个价位高,一时那个价位高。我们所有的收藏品,没有一种收藏器永远呈上升态势,都是有波动的。那么我赶上一个高峰,我占领了一个制高点,跟着人家走了下坡,我就在上面看着吧!但是下一个高峰的时候对我可能就会有好处。
明初永乐时候,特别爱烧白瓷,而且白瓷的成就非常地高,被后世称为“甜白釉“。但这名称出现得非常晚,并不是永乐当朝就出现了。永乐当朝生产出来的白釉不叫“甜白釉“。叫“甜白釉“的时候跟另外一个东西有关。我们今天大家家里厨房里都有白糖,白糖什么时候出现的?十六世纪。在那之前都是黑糖或者说红糖。白糖的出现使人们对永乐白瓷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就是说这个白度是有一种内心的感受。从那以后才开始叫“甜白釉“。
永乐甜白釉是白瓷有史以来最高峰,世界各大博物馆里都有收藏。它是一种很细腻的白,能从这种甜白釉的命名中感受出来的一种白度。后来历朝历代都在烧白瓷,但都赶不上永乐甜白。
入清以后,康熙大量地开始烧白瓷。这时候的白瓷不是单一的白瓷,都开始带有刻工。康熙的白瓷多少有一点闪青,不是很白。白瓷到了雍正以后,白度非常高,几乎是纯白色。雍正本人就非常喜欢白瓷。
很多年前,我有一个朋友给我拿过一个白釉的僧帽壶。进来就跟我说:“这底下还刻着字呢。“我说:“刻着什么字呢?“他说:“朗唫阁。“我翻过来看了看,我说:“这个字念金吗?“他说:“我反正不认识的东西念一半。“一口字边一个金,我说:“这个字念唫(音银)。跟吟诗作赋的吟是通假字,朗唫阁。“他说:“这朗唫阁哪儿来的不知道。这壶看着胖胖的,不怎么好看,也没有纹饰,白的。“我就告诉他“这个东西非常重要。朗唫阁是雍正在继位之前自己的私邸,雍亲王的私邸,就是他们家,可见这东西的重要性。“
收藏的时候,你一定要知识要全面。所以,人在收藏的时候要勤快,不明白的就查书。书上有没有,一定有。要不然我也不知道,我也是从书上查来的。我不比他聪明,我只是比他勤快而已。所以,学习上就非常忌讳犯懒。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很多时候就是犯懒。比如,懒得去查资料,有时候你碰到一个问题,你查资料可能要杳半天,你一懒就滑过去了,可恰恰是这个知识在某一天、某一刻会起作用,会让你受益,可你浪费了这个机会。
乾隆以后呢,白瓷就变得非常地娴熟。它因为娴熟,它就不追求了。我做起来很容易,非常白,很漂亮。那么,乾隆过后,白瓷就不太作为艺术品种了。
下面讲红釉。元代就有红釉烧造,跟釉里红同时,但它的存世量非常少。明初,我讲过朱元璋个人的爱好红釉,影响到永宣,红釉就开始成熟起来。宣德红釉在史书上记载非常有意思,它说;“如初凝之牛血。“就像刚刚凝固住的牛的鲜血,就是颜色非常重。它是一种沉着的红色,而不是漂浮的红色。
我曾经碰见过一个学生。他拿过一个红釉碗给我看。我说:“这东西是对的。“他说“他找别人看了,别人都说不对,拿不定主意买不买。”我说:“这东西肯定是对的。“他说:“你怎么能有这个把握呢?“我说:“书上写了,宣德红釉“色红如日,用白锁口“。什么意思呢?就说宣德的红釉的颜色非常红,但是口沿上有一圈白。你注意过没有?这个碗的口沿是白的。“他说:“哦!是这么一个道理。“过后他又去找人看,他又找人去探讨,抱着这只红碗到处去询问。回来我就跟他说:“收藏最忌讳的就是你这种左右摇摆。你看不懂的时候,应该相信一个你可以相信的人。如果你连这点把握都没有的话,抱着这个碗问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意见,你就要放弃此事。所以,你一定要拿个准主意,即便错了也获得一次经验。“
宣德以后,红釉就停止了生产了。我们非常优良的瓷器品种大部分都停止在这个时期,只有在明代的少数几个时期偶尔一露。红釉烧造成本高,又不容易控制,一旦技术失传就没有人去再去复烧。
红釉停烧二百多年后,清代才开始加以恢复。康熙时代的红釉非常有名,最有名的就是郎窑红。郎窑红跟郎廷极有关,我们在前几讲讲过,宫廷派下去的督窑官。郎廷极当时对红釉痴迷,经过反复实验烧造出来一种带有玻璃质感的,浓重鲜红的一种瓷器,以他的名字命名,叫“郎窑红“。
第310章 埋地雷
一直到下班他们热烈的围绕这个话题讨论着,老陈和老刘作为资深的前辈,让作为后辈的三个人了解到其丰富的经验和阅历,让他们知道古玩行眼力是最基本的能力,人脉关系,消息渠道,个人名气都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能走的更远的必要条件。
鲁善工回家好好梳理了一下最近发生的事情,以前的他只是因为自幼爷爷的熏陶,对古玩有兴趣,长大后利用自己现有的一些知识靠捡漏赚点小钱罢了。不过自从自己有了异能以后,命运就发生巨大改变,冥冥中自己好像和古玩有了一种千丝万缕般联系!这种感觉很是奇妙,这几次捡漏就充分说明这个事实。
这几天的事让鲁善工深刻感觉到自己的巨大不足,无论是专业知识上的匮乏,还是人脉积累上的浅薄,都是需要加倍努力的方面。特别是人脉上,有了异能的帮助,可以说让他如虎添翼有如神助,只要多学习理论经验,再联系实际就可以事半功倍。不过人脉是要靠自己一点点积累,逐渐深耕才能壮大。
不过现在算是有个好的基础,身边有不少家世深厚的人,比如金总,资深专家,今天的一幕只是他巨大关系网的冰山一角而已,听老陈说其不只是在本省,就连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毕竟人家入行三十多年,人面很熟,也是鲁善工最大的贵人,所以一定要打好关系,跟随其扩展属于自己的关系网。
相似小说推荐
-
猴年马月盗格日 (商不奇) 花城出版社情窦初开的年纪,一次意外带给郑能谅匪夷所思的能力,只要与异性发生身体接触就会灵魂出窍,进入可以选...
-
修士的厨神生活 (食颜而肥) 起点VIP2018-10-15完结灵气复苏的时代,得修真传承,以炼器入道,与美食相伴,在吃喝间寻觅长生。 修真和美食更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