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百工匠心 (雅玩居士)



沈掌柜经营聚珍斋时,收了六个徒弟:谢楚卿、刘锡臣、李仲五、刘赫卿、刘敬斋、任献亭。民国初年,沈掌柜年老体衰,没精力做买卖,派三徒弟李仲五去山西太原、太谷收购珠宝玉器;让五徒弟刘敬斋主持门市业务。聚珍斋的生意做得不错,一年下来有十来万流水。

民国五年,沈掌柜去世了。临终前他同东家商议,由三徒弟李仲五接替他当经理,五徙弟刘敬斋做副经理,四徒弟刘赫卿也做副经理,要排在刘敬斋的后头。大徒弟、二徒弟和六徒弟都吃人力股,在柜上看堆,不管事。

沈掌柜的安排很得当,他对自己的徒弟心中有数。李仲五看货有眼力,珠宝钻翠、古玩字画,都能看出个八九不离十。他同师兄弟的关系好,善于交际,交了许多买主和卖主。他当了掌柜的,大师兄、二师兄都服气,师弟们也都拥护。经理的人选得当,人员各得其所,聚珍斋走上复兴,在廊房二条珠宝玉器行业中赫赫有名。

聚珍斋的珠宝钻翠货源在北京和山西。北京的官宦多,山西的财主多。李仲五跟沈掌柜学了三年徒,眼力好,在城里和外地搞收购,不买打眼货,赚钱不入私囊,完全交柜,所以受到东家、掌柜的赞赏、器重。他跑山西收购有经验,当了聚珍斋的大掌柜后,他把经营业务全交给刘敬斋,自己还去跑山西。

山西的财主多,清代时我国的大财主在山西。传说明末时,李自成掳巨资败走山西,及死,山西人得其资,开设票号。“票号”是以汇款及放债为业务。我国未设银行之前,山西人设票号遍及各省,搞汇兑和存放款,存款利息很少,放债则是高利贷。又传说,票号中的规则极严密,是顾炎武所订。按照顾炎武订的规则,票号称雄我国商业二百余年。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吾国银行业历史上之色彩》说:“吾国银行业发韧于山西。”

李仲五跑山西主要是到太原、太谷,那里聚居山西财主多。

孔祥熙就是太谷的,他家开票号。

清末民初,太原、太谷的屋宇高大,室内陈设讲究,硬木家具,八仙桌、架儿案、太师椅、顶箱立柜,花梨紫檀雕刻镶嵌,古玩书画,珠宝钻翠,金银财宝,老财们收藏不少。

太谷有家大财主,地窖里藏储着儿千斤重的大银球,开票号以家藏银球、金山为号召。乡亲们将余钱存入他的票号,出远门携带银子不便,票号开票据,到各省的分号都可汇兑现银。

铸银球为了号召,也是防偷防抢,大银球谁也搬不动、抢不走。我国的财主和皇帝,历来都是千方百计防止外人夺他的天下,抢他的财物。而历史却证实,家破国亡,多出于子孙之不肖,愚昧无知,腐败堕落。“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之”,此话是有道理的。

山西老财唯恐自己的子孙守不住他的家财,又怕子孙在外闯祸,有人想出个笨而傻的办法,就是让他儿子抽大烟。他认为人要是有了大烟癮就老实了。反正自苎的金银财宝很多,儿辈人也抽不完。他却不知抽足了大烟的人,胆子比平时大,甚至什么都敢去干;当烟瘾上来没钱买烟时,什么都敢卖,而且卖的便宜。

李仲五去山西太原、太谷的次数多、时间长,摸透了老财的脾气秉性、生活习惯和他们的根底。只要他进财主家坐一会儿,便知这家财主是缺钱花还是有钱花。

老鼠会给他做出这种预报。财主屋里的棚顶上,老鼠呼呼噜噜乱跑,是财主不等钱用,手里有花的;老鼠在棚顶上没动静,财主准是手里没现钱花了。

因为破落的财主家,多年不重糊顶棚。棚顶上养了许多耗子,那时代不提倡灭鼠。主人在屋里长年累月地抽大烟,烟味熏得耗子也有了烟瘾。主人抽足了大烟,耗子也过足了瘾,兴奋地乱跑;主人抽不上大烟或抽的少,耗子没过上瘾,就都蔫儿了,棚顶上就没动静。

李仲五在太谷一家老财主家,听棚顶没动静,心里有底,买他家的东西不要出大钱,拣便宜有了可能。男女主人躺在烟榻上无精打采,女主人撸了一下袖子,伸出手脖,褪下一对翡翠镯子,递给李仲五说:“你给我看看,这镯子值多少钱?”

李仲五一看是副高翠手镯,颜色碧绿又细润。用白瓷饭碗盛了一碗凉水,把翠镯往里一放,碗里的水立即碧绿,是一对难得的翠镯。主人才要一千元,李仲五给了她八百元,她就卖了换鸦片来吸。

这对翠镯拿到北京来,卖给老翰林袁励准的夫人,是三千元。民国之初,这么好的翠镯三千元就能买到,如今恐怕是三百万也难到手。1989年12月28日,在台北胜大庄美术馆拍卖的一对翠玉镯,不是全绿,一件镯子上仅有两块深浅不一、大小不同的绿,还带点浅淡黄,似烟薰,不漂亮,虽然手头柔和,玉质细润,但按老眼光看,不够上乘。标价四百五十万至四百八十万元。虽然标的是台币,亦为可观矣!

败了家的山西财主染上鸦片嗜好,当他没烟吸的时候,是什么都卖,古玩字画、珍珠翡翠、鎏金佛像、石章端砚、硬木家具,有什么卖什么,李仲五是什么都买。买来古玩书画,找琉璃厂他的同乡鉴定,合伙经营。他是通县西集镇附近的人,这一带出了铁宝亭、岳彬、韩少慈等大珠宝、古董商。他还从太谷买回名贵中药定坤丸、龟灵集,送给聚珍斋的东家,东家靠施舍名药得到好名誉,他自己也得到东家的厚爱、器重。

第264章 八宝泥

张静忱是京纸行出身的人,能否经营好南纸铺?琉璃厂人议论颇多。此人高傲,尚空谈,干事业不如荣宝斋的王仁1丨1,但他看不起王仁山。政府南迁后,王仁山在南京、上海设立荣宝斋分号,站住脚跟,发展起来;张静忱在南京设立清秘阁分店,不久即收了摊儿!可是人们没料到,张静忱将乾隆年代以来清秘阁制作印泥的传统工艺继承发展下来。

八宝印泥本是清秘阁供给宫廷和六部衙门用玺盖印和书画家落款盖章使用的印色。八宝印泥的气味幽香,质地细腻,色泽鲜艳。这种特制印泥,民国初年没人制作,清秘阁只卖存货。张静忱当了经理,千方百计恢复八宝印泥的制作。

开始时,他先找到“八宝”,即八种原料珍珠、红宝石、红珊瑚、朱砂、朱膘、冰片、麝香、赤金叶。在配制中,却找不到各占多少比重的绝密配方。只有自己研制,经多次试验取

得成功。后在清秘阁后屋,他发现一些装有蓖麻油的瓶子,瓶外贴有标签,注明装入油的年月。

制作工艺方法是,先将朱砂、珍珠、红宝石、红珊瑚、朱膘、冰片、麝香、赤金叶等八种原料,分别放入玛瑙乳钵里研磨,研成细粉状;按配方比例,一种一种过戥子称准,放在小瓷缸里。往瓷缸里注入蓖麻陈油,撒入艾绒(即艾草经加工,选制出颜色雪白、柔韧有弹性的毛质),经手工用力搋打千百次后,印泥便有了韧性和粘性,色泽鲜艳,再放入一个封闭的坛子里,三个月倒一次坛子,使各种原料充分溶合,经过两夏三冬,才能取出销售。

八宝印泥制作的关键是蓖麻油的调制。经过净化的蓖麻油,加入儿味中草药进行熬制,熬好装入瓶内,用纱布封瓶口,纱布上插入高粱秸皮儿(俗称“芯抿儿”),作为通气口,还要用铅铁将瓶口盖紧防止洒掉。

蓖麻油瓶经多年在日光下暴晒,瓶内油中的水分通过芯抿儿向外蒸发,油的浓度增加,油色变透明。经百年暴晒的陈油比珍珠、黄金还贵,“陈油百载身无价”。作者幼年曾与张静忱住同院,看过他住的正房房廊下,摆晒的蓖麻油瓶。

八宝印泥的等级是以搀入陈油的年限和重量而分,年限久的蓖麻陈油搀入多则等级高。

清秘阁制作的八宝印泥,冬不凝、夏不稀,在宣纸上盖上八宝印泥的印迹,永葆红艳。

张静忱曾以制作八宝印泥炫耀自己,不大注意保密。据他讲,清秘阁制作八宝印泥是宫廷秘方传出来的,一度失传,由他恢复发展的。这种印泥有个绝妙特点,是将印迹印在宣纸上,点燃宣纸,印迹由红变黑,再由黑变红,红色如初,观后令人惊奇叫绝。

郭静安为人处世厚道随和,人们愿意跟他合伙做生意。民国十七年,上海古董商刘宜轩要从新疆一位俄罗斯人手中买块特大碧玉,手里的钱不够,要借钱经营。刘宜轩找郭静安合伙,请郑瑞生出资,刘宜轩经营,赚钱三人按股分红。郭静安从中撮合,达成协议。

刘宜轩同郭静安合作十年,雕琢碧玉,相处很好,从没抬杠拌嘴,总是和和气气。花费十年时间,雕琢出仿乾隆作的碧玉工艺美术品上百件,刘宜轩不善理财,得而复失,郭静安经营细心,积攒下了钱。

天和斋从此也经营些新旧玉器。大件由刘宜轩卖给外国人;小件的零七八碎的戒面、首饰、烟袋嘴等物,郭静安拿去门市经营或送给同行的朋友。他送给作者祖母的碧玉烟袋嘴,今日仍在。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