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玉器作坊的活儿,更为笨重而劳累,玉工双脚蹬着木架子上用传送带系着的铁制的圆盘不断地转,手拿着玉料在砣头上磨,身边放着一盆用水泡的金刚沙,不时往砣上倒水泡金刚沙,混身泥浆,琢磨不停。夏天汗流如雨,冬季金刚沙水寒刺骨。
红货行,对一部分从业人员来说是发财致富的行业,对另一部分人则是劳累辛勤的行业。
旧时代,人们把珠宝玉器行称为“运气行”是有道理。
这行业分买卖人和手艺人,有的手艺人做了买卖,没手艺也没本钱,而有眼力、有路子的买卖人,碰运气也能发财。因为珠宝玉器商品的种类、成色、规格多种多样,其中真假杂糅,难于分辨,做这行生意非有眼力不可。
珠宝玉器没固定价格,随着人们的爱好、社会习尚的改变,价格会发生很大变化;一件货在甲手中可能卖不出去,到乙手中就可能利市十倍,乙有卖这路货的路子,这路子是保守秘密、相互封锁的。
所以做这行生意全凭个人找路子、碰运气。玉器行中同业人员可以川货,看好货讲妥价钱便可将货拿走,转手卖出后再去还帐。所以经营这行业有时不需要本钱,拿块包褓皮就可开业。
做买卖的又离不开耍手艺的。大的珠宝玉器铺不是设有玉器作坊,就是长年养着琢磨玉石的高手。瑞兴斋设有百余工匠的玉器作坊,才能同日商一次交易达黄金数千两之巨。
荣兴斋经理梁幼鳞有特种技艺,善于制作假汉玉,他作的假汉玉可以乱真,内行人也难于鉴辨;翡翠大王铁宝亭不开玉器作坊,但他长年养着两名玉工高手。
他买来一件翠料,成色极佳,但一侧有疵点,大为减色,玉工为之剔除疵点,制作成麻花镯,完美无瑕,式样新颖灵巧,三十年代以四万银元卖给上海杜月笙,杜妻又将它送给了宋美龄。
玉器行的买卖人离不开手艺人,所以在老玉器工匠、老珠宝玉器商中,长年传说着元代有位邱长春教人治玉的故事:在金、元时代有位道士,道号长春,姓邱名处机。他游历于新疆、
甘肃、陕西、河南等地,擅长治玉的各种技艺,人们都说他掐金如面,琢玉如泥。
乾隆后期荷包巷商贩群集,荷包绣货最负盛名,成为京城的绣货市场。明清两代在这里卖绣花荷包,虽遭火烧,却越来越兴旺。
古代歧视压迫妇女,封建礼教中有“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功则要妇女会做针线活儿,譬如绣花、缝做衣裳、织布纺纱等。
绣花荷包原是“相亲”时用的,少男少女订亲之前,男方家长要看看女方的针线活儿,女方便将绣好的荷包送给对方看。
京城里住有众多的大家闺秀,她们有的会绣花,也要买来绣花活计做样子;不会绣花的,相亲时家长往往是到荷包巷去挑选绣花荷包,充当女儿绣的。
明清时代,绣花荷包很讲究,富贵之人将它系在袍褂之外,做为饰物。荷包巷绣货市上,还有绣花枕头顶、绣花衣裙,以及绣花香袋儿、眼镜套、表囊、扇套、褡裢等等。这些绣花小零碎,古玩行人统称之为“活计”。绣花荷包和香袋儿,在康、雍、乾时代是在年轻人中间“时髦”的东西。
《红楼梦》第十七回,有一段写宝玉与黛玉因荷包而赌气落泪的故事:“黛玉听说,走过来一瞧,果然一件没有,因向宝玉道:‘我给你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
第245章 刺绣
荷包巷的历史同北京绣花业的发展有关,北京的刺绣称之为京绣。京绣的工艺技巧曾借鉴于顾绣。顾绣是指代表顾名世一家的刺绣技法和风格的刺绣品。
明代嘉靖顾名世住在上海九亩地的露香园,家较富庶,妻妾皆工刺绣,绣品精美。他的一位孙媳名叫韩希孟,善画工绣,摹绣古今名画,尤为传神。顾氏后代继承此种技法,收徒传艺,刺绣花鸟、走兽的画幅、册页、手卷,将刺绣品从服饰上的绣花,
发表为厅堂悬挂的工艺美术陈设品。清初,顾名世的重孙女、韩希孟之女将绣花技艺带到京城,使京绣技艺得以提高和发展。
官办绣花作坊和民办绣花作坊,京绣也分官用和民用两类。由内务府造办处管辖的官办绣花作坊,设在前门外南草市一带,产品也叫“宫绣”,供皇室王府贵爵们服用。
行家们说,宫绣在针法技巧中的特点是,“平金打耔,全面平齐,堆垒有致,棱角清晰”。产品的特点是,“绣工精细,走针层次整齐,串针方向顺利,配色协调,富丽大方”。
宫绣是只求精工细做,不怕费工费时。相传给皇上绣蟒袍要用一、两年的时间,袍上的刺绣图案有定制。如肩担日月,前星、后山,还有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总称十二章。皇后则是牡丹、百蝶、仙鹤的花纹祺衬衣。臣宰以鸟兽图案表文武及品级。贵妇绣裙以鱼、龙、百鸟朝凤为主,挽袖以山水人物、龙风花卉点缀其间。
民办绣花作坊,多设在永定门外大、小红门和朝阳门吉市口一带。不进作坊在家绣活儿的,则有绣花头人,专管“放活”、“收活”和发手工钱。他们所绣云荷包、枕顶、褡裢、香袋、眼镜盒套、鼻烟壶囊、扇套等小件绣货,集中于前门外箭楼后面瓮城内的荷包巷出售。
所谓找货,就是先从估衣铺将绣货拿出来,去寻找买主。绣货卖出去,再按原议定的价钱付款。如卖价比原议定价高,赚钱归找货的人;亏钱则与估衣铺商量按原价打折扣,行话这叫“砸浆”;如绣货卖不出去,可将原货退还估衣铺。
民国十年前后,原清朝的王公大臣,八旗满人,为了维持其养尊处优的物质生活,除卖古玩字画外,也卖绣花衣物。有的王府还卖大量舞台戏装,绣货充斥市场,比民国初年市场上的绣货还多,其中不少属于珍贵文物是精美的工艺美术品。
但是,京人不认这路货,认为是一些绣花估衣,有钱人不买估衣,没钱人又买不起绣花估衣。当时,讲究人不穿估衣,认为估衣是人们穿过的,也许穿过的人早死,穿死人穿过的衣服不吉利。
绣货在中国人中卖不出去,有人会说几句简单的英语,到北京饭店和六国饭店去张罗外国人。外国人看各类各色绣货大感兴趣,绣货的行市逐渐好起来。
英国人、法国人和美国人买绣货出价高,其实从艺术价值上说,他们是用廉价买到刺绣艺术珍品。绣衣、绣片、绣花活计、绣花小脚女人鞋,他们觉得新奇,各色各类的绣货,都有人买。
销路打开了,有人发财了,一经传开,群起经营。前门外西湖营很快成为绣货生意的集中地。因为那里靠近估衣市场、估衣铺。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它是在湖南民间刺绣基础上,吸取苏绣和广绣的优点发展起来的。清末时以吴彩霞绣坊的产品出名。主要绣品有百花组成的寿字、挂屏、中堂、喜寿幛联等。它的特点是绒细温润,绒劈特薄,只用三四根丝,穿针较长,花纹平浮,所绣花、鸟、猫、蝶、金鱼等图案,形态生动,正反两面均可观赏。二三十年代是绣货出口的主要商品之一。
苏绣,是苏州一带的刺绣产品。江南苏州盛产桑蚕,一向有“家家养蚕,户户刺绣”之说。刺绣乃苏州群众性的副业生产,它吸取顾绣的优点,创造发展起来。主要绣货是衣料、挂屏、镜心,以及门帘、绣花鞋面等。它的特点是针脚短而细腻,绒花凸出坚实耐用。舞台上的幔帐、桌围、椅披多用苏绣。除手绣外,还有“打字”、“拉锁”、“圈金平金”、“平银”多种绣法,制作成的京剧戏装,在灯光下分外耀眼辉煌。
广绣,也叫粤绣,是广东的刺绣品。传说,宋朝时就有镜心刺绣,清嘉庆、道光年间有挂屏、团扇、镜帘、挽袖、褡裢等产品。广绣是构图繁而不乱,色彩富丽夺目,针步均勻,针法多变,纹理分明,善留水路。百鸟朝凤图案的高屏风,用绒一二根丝,针角特短,套针极精,绣出的鸟羽,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是广绣中之珍品。还有的作品只用翠蓝一色,风格别致,具有特色。
刻丝,亦称缂丝。刻丝的织作方法比绣花更费工费时,是珍贵的手工艺术品,盛产于苏州。它是用蚕丝织造,织造特点是,以细蚕丝为经,各种颜色的蚕丝作纬。各色纬丝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故纬丝不贯穿全幅,而经丝则纵贯织品。古人称之为“通经断纬”的织造特点,又说:“刻丝承空视之,如雕镂之像,故名刻丝。”
刻丝是古玩铺经营的我国古代特种工艺美术品,绣货铺经营的大部分是民国年间,苏州织造的新产品,以新充旧,利大畅销,当时曾引起日本人注目,他们也仿制中国古代刻丝,销往欧美。
第246章 博古奇闻
相似小说推荐
-
猴年马月盗格日 (商不奇) 花城出版社情窦初开的年纪,一次意外带给郑能谅匪夷所思的能力,只要与异性发生身体接触就会灵魂出窍,进入可以选...
-
修士的厨神生活 (食颜而肥) 起点VIP2018-10-15完结灵气复苏的时代,得修真传承,以炼器入道,与美食相伴,在吃喝间寻觅长生。 修真和美食更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