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最近整个网络上,各种考据层出不穷。你随便点开什么网站或者新闻客户端,基本上都能看到对古文历史等等的“考据”。
只不过是,他们的“考据”文章是以猎奇的新闻题材为主的,而且还经常出现如下字眼:“据记载”“据传”“有文献记载”……
但是,哪里记载的?谁传的?什么文献写了?小编们对此一概不谈。因为都是他们胡编乱造的,他们就是文献。
李凡的文章是学术研究,而各路新闻编辑则是混“娱乐版块”的,这就导致了网络上乱糟糟的,瞎考据。
新闻编辑们要赚钱要生活,基本的职业操守也不顾了,于是扯出了太多子虚乌有哗众取宠的“考据文章”。
最终受害的则是广大读者了,大家又没有什么辨别能力,毕竟国学根基差,本以为自己涨知识了,结果都是伪知识。
当然,除了新闻编辑外,有一些学者也写了一些文章,但基本都石沉大海了,毕竟没有新闻编辑们娱乐八卦,学者们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学术作品,太规范无趣了。
在这种环境下,网民们自然有点儿蒙圈,仿佛在最近这一个月内,什么都是假的了。
李凡只好提醒网友,道:“客观地看待历史,别听新闻编辑们瞎忽悠,考据学不是八卦,而是学术,基本上所有新闻编辑的作品都是靠不住的。”
网友们蒙了,竟然靠不住?那以后这类文章究竟读谁的啊?
这个问题李凡也没有解决之道,他捧着手机叹了口气,现如今的网络啊,真是一团糟糕,也不知道何年何月能有所规范。
李凡又和网友们闲扯了几句,突然评论区里顾亚婷现身了,她道:“李凡太谦虚了,这篇文章的最终成型的确多多依赖于李凡。”这句话之后加了一个“笑脸”的表情符号。
李凡回了她一句:“我只是提了几个意见而已,没资格上你的功劳簿。”
顾亚婷回道:“不,没有你的指正,我的文章会出现很多纰漏的!”
……
两个人一来一回的,在评论区瞎客气,估计是公开场合,都没好意思吹牛逼。
网友们静静地看着,然后突然大爆发:
“你们两个真真的够了,别在这儿秀恩爱!”
“啊,辣眼睛啊!”
“我此时送给你们一首歌:分手快乐,祝你快乐,你可以找到更好的……”
……
然后,这两个帐号同时下线了,未在发言。
放下手机后,李凡洗了把脸,正准备吃饭之际,陆丫丫来电话了,要约李凡吃饭。
吃饭的地点在京大食堂,晨华大学和京大一街之隔,李凡洗漱完毕后就去赴约了。
因为大学开学,陆丫丫在《国学时代》的工作无法继续,不过因为自己京大的背景以及工作期间良好的表现,她还是以兼职的身份在《国学时代》挂名,还是负责审稿工作,不过可以在学校完成。
面对着一桌子美味佳肴,李凡可绝对不会嘴下留情的,他埋着头挥舞着筷子,啼哩吐噜地往嘴里扒拉着。
陆丫丫小口慢嚼着,道:“你还有心思吃得下去!你说你闯了多大祸?”
“闯祸?”李凡抬起头好奇地问道,“闯什么祸?”
“你的考据学呗!”
“怎么了?”
“你想想啊,你的‘新考据学’的概念一出,文章一经发表,直接带动了多少无良编辑的‘再就业’啊,直接给了他们一个新的写作方向。
现在网络上出现了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垃圾文章,比如说‘郑成功不是太监’,‘李世民儿子李承乾并不是他亲生的’‘武则天是男儿身’‘康熙是双性恋’……”
噗!
李凡抹了抹嘴唇道:“谢谢小编,又刷新了我的认知。”
陆丫丫道:“你说这些垃圾新闻的出现,是不是与你有一定关系?要是没有你摇旗呐喊,能出现这些狗屁文章?这些小编要是真的能弄出一些合情合理的论据也成,但要么是牵强附会,要么就完全是瞎胡扯。”
“的确是这个样子,为了关注和流量嘛。”
陆丫丫忧心忡忡地道:“关键是网民们分辨不清好坏啊,都按真的看,这些编辑往狠了说,他们这是国学蛀虫,完全是在坑咱们的下一代啊。”
李凡放下筷子,完全吃不进去了,他用手摩挲了一下面颊,道:“你这句话说得有道理,娱乐圈乱七八糟真真假假的新闻传播一下也不致命,但国学这绝不是儿戏。”
“对呗,是时候规范一下了,之前我和你开玩笑呢,和你能有什么关系?不过,这个‘新考据学’的概念是你炒热的,这股浪潮是你掀起的,所以,我觉得你应该发一发声音了,真正地让网民们知道,什么是学术研究,什么是纯粹瞎扯。”
李凡点了点头,起身道:“好,我现在就回去写出来。”
陆丫丫急道:“还有个事儿,文章多写点儿成不?一个多月了啊,你才拿出来三篇文章,少啊大哥。”
“不少啦!学术类的出作品太慢,下一篇文章我还没着落呢,你以为我是码字机器啊?”
陆丫丫望着李凡匆匆离去的背影,心道:整个网站都等着你引流量和炒话题呢,结果朱总编自己急得直跺脚,他倒是不催你,可把这碎嘴子的事儿全压我身上了。
……
当天晚上,在一阵键盘的敲击声中,一篇堪称“新考据学”引路灯式的文章诞生了——《《新考据学》概论》。
经过再三审稿后,这篇文章通过网络,传递到了陆丫丫的邮箱之中。
陆丫丫点开邮件,只见开篇第一句话则是:且闻近日网络上考据成风,作品汗牛充栋,但良莠不齐,故特作此篇,以正视听。
再往下细读,文中提到治学之根本方法为:实事求是、无征不信、文风简朴、逻辑先行。
四个“治学根本”正式确立了“新考据学”的研究手法,间接地声讨了滥竽充数哗众取宠之辈。
文中又规范了考据学研究范围,以及重点声明了新考据学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历史学、地理学、历算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辑佚学等传统学术研究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文章最后,李凡写到:粗略统计,目前只有京城师范大学吴刚教授、青年学者彭佳先生……以及顾亚婷同学等6位作者的作品属于学术领域的研究,如有遗漏,望告之。
看完整篇文章后,陆丫丫突然冒出来一个莫名的想法,这篇文章会不会是奠基石一般的作品?
她连忙摇了摇头,自己这是想什么呢,李凡又不是一代大师,只有大师才能开宗立派,大谈规矩。
好吧,谁让李凡年纪小资历浅呢,这个非常让人无语的有色眼镜架在了所有人的鼻梁上,唯一能把这幅眼镜摘下来的,也就只有时间了。
幸好的是,李凡目前所倡导的“新考据学”只是被低估而已,毕竟目前“新考据学”还只是个萌芽阶段。
而李凡,则需要用他的知名度、影响力和他的学术水平,快速催熟这朵注定芬芳的娇艳之花。
1日凌晨,《国学时代》名家专栏正式刊登了这篇《《新考据学》概论》,文章一出,广大网民彻底明白了“新考据学”究竟是什么事物了。它不是八卦新闻,也不是打假作品,他是实实在在的学术研究,它甚至是枯燥无味的。
于是,新闻编辑们的苦头来了,再胡扯的话基本没人信服了,这篇《《新考据学》概论》斩杀了他们的胡言乱语,同样,也给那些想要从事考据学研究的人们以引航指导。
这篇文章的发表,暂时是看不到深远的影响力的,它的意义也需要时间去证明,不过,以李凡的话题度和影响力,在当天,李凡便成功让这篇文章成为了网络热议的焦点。
……
2号这天,《全国青年学者大会》在晨华大学正式开幕了。
晨华大学内,记者云集。
各路网络媒体且不去说,各大电视台的记者也早早的便来此蹲守了。
参加学者大会的可以说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但是精英未必名气大。要说最有社会知名度的还是文化圈子,毕竟今天会来一些知名作家学者。
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赵建民,像著名美女诗人潇潇,像国学泰斗盛源老先生……但所有人都没有李凡这小子有话题度。
起码,这些职业记者们是这么想的。
“注意李凡啊,千万别错过了。”
“放心吧,盯得死死的。”
……
“大家准备好了,别让其他同行抢了先。”
……
“快看,李凡来了。”
“快,这货要溜!”
……
呼啦啦,一大群记者扑了过去。
“李凡,作为本次大会年纪最小的与会人员,你带来了什么议题?”
“李凡,你能谈一谈你刚刚发表的《《新考据学》概论》么?”
……
只有京视的几位记者没有望风而动,他们站在原地,望着不远处的聚攒在一起的记者团们一阵好笑。
摄像砸吧砸吧嘴道:“太low了,简直了。”
相似小说推荐
-
一拳奶爸 (梦梦卫星) 创世VIP2018-10-31完结一段陪练视频让他红遍网络,一个意外挑战让他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拳击生涯,因为经常奶娃,所...
-
庸人还真 (光暗之心) 起点VIP2018-07-11完结大抵是一个平庸但不庸俗的小人物莫名其妙得到了一场机缘,从一个苦苦挣扎求存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