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办什么事情,讲究的是关系,单打独斗很吃亏。养猪场搞得好的话,可以搞个配套的饲料厂,一方面自用,一方面卖给别人,要知道后世整个武县养猪场可是遍地开花,在政府出面整改之前都不用担心饲料厂的生意问题。
后面等江辉自己不差钱的时候,可以再在村里发展一下特色种植和旅游业,百香果、鲜花、猕猴桃之类的都可以考虑,尽量让整个村子有人气,留住人。
晚上江善从大伯家吃完饭回来,告诉江辉已经和大伯谈妥了,大伯出两成的钱,到时候猪场由江善夫妻和大伯母三个人负责日常的工作。和猪场老板的谈判大伯会出面,他来谈比较谈的下来,毕竟他当了多年村支书还是有点用处的。
后面自然是没江辉什么事情了,江善兄弟两自会把这事搞定。江辉接下来无非就是到同学家串串门,和白雪、何玲煲煲电话,向陈虎了解一下校内网和企鹅游戏平台运行的游戏的事情。
乡村的生活是快乐而又枯燥的,没什么娱乐生活,非得算娱乐活动的话无非就是打牌和打麻将,还都是带点赌注的,要不然没有人玩。所以一般人家到了九点以后就熄灯睡觉或者在家看电视了。
临近过年,外出打工的人也都回来了。大伯的儿子,江辉的堂哥江银比江辉大个六岁,高中毕业就出去闯荡了。这刚回家就被大伯抓着去开始相亲,这倒是让江辉见识了一下农村的婚姻步骤,很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第123章 堂哥相亲
堂哥今天的相亲对象是临近村子的,是村里的媒婆介绍的。江辉倒是觉得这媒婆其实和房地产中介有那么点相似之处,都是依靠提供信息服务收取费用的。
不过说媒呢,也确实很需要一种技巧。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女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而且要能基本准确地向男女双方及其父母反映情况,又要尽可能扬长避短,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长处,从而使双方乐于达成嫁娶的协议。就是说,要生就一张“媒婆嘴”。
做媒人要勤于跑腿,从开始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之日起,要经常来往于男女两家,传达彼此的愿望和要求,防止发生意外的变故。习惯上男女两家都有义务招待媒人。乡下人说“媒百餐”,耶有地方说媒人要吃十八嘴,并不是夸张。主要是为了奖赏其奔走撮合之劳。说成一桩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
不过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只在春节回来几天,说媒的过程也被简化了。见过面之后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一般都会很快的有结果。
接下来,江辉就会见识到在这种情况下男女双方从认识到在一起的闪婚过程。虽然是闪婚,堂哥堂嫂后面的日子过的其实挺不错的,比很多谈了多年恋爱之后走入婚姻殿堂的夫妇还要幸福。看来这种先结婚后培养感情的做法,也不是完全没有用。
上午十点,大伯、堂哥和媒婆三个人带着一些水果之类的礼物,坐着堂哥的做不锈钢门窗生意使用的二手皮卡出发了。
中间具体经历了什么江辉不清楚,不过想想无非就是堂哥到了女方家后,女方父母亲戚以及未来的嫂子出来见见堂哥,然后堂哥和女方聊一聊自己在做什么之类的。
其实,正是花季年龄的少女,并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男孩子适合自己,对于这种“见面”式的订婚方式,她们并不一定就太接受。但是,由于环境和生活圈子的狭小,更多的年轻人只能屈服于这种“相亲”,婚姻质量的好坏,一定程度上是由天来决定。
当天下午,从媒婆那传来消息,女方对堂哥比较满意,这门亲事成了,让大伯和堂哥明天上午再去女方家谈一下下一步的安排,具体说就是定下订婚的日子,礼金自己商量需要准备什么东西之类的。
没错,见过一次面就要谈订婚了,有时候农村相亲就是这么的简单粗暴,快速简洁。要知道第二天可是过年,也就是说过年当天还在谈订婚的事情。
堂哥的情况其实不是个案,春节临近,数以千万计在都市务工的青年男女春节期间回到农村,利用返乡的短暂时间频繁相亲,许多单身男女靠几次相亲“仓促”地定下终身大事,
接下来,自然是堂哥父子再次上阵,定下年初三订婚,然后年初六女方来男方做客,初八堂哥出发去做生意的时候,堂嫂就跟着一起去了。年底肚子大了再回来领证半个婚礼,下一年正月的时候江辉的侄子就来到这个世界了。
江辉堂哥的这个相亲过程算是成功的典范。农村这种方式结婚的往往会产生新的问题:相亲、结婚、打工、生娃、留守儿童。在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是个大问题,条件好一些的打工夫妇,慢慢的会把小孩接到自己身边,然后上农民工子弟学校。条件差一些的,真的就是管生不管养了,把小孩扔给在家的父母看着,自己两口子去打工,多年以后,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都继续走他们父母的路,进去一个新的循环。
江辉不由得觉得自己其实还是蛮幸运的,自己小时候村里的人还没有大规模的外出打工,同龄的孩子大都无忧无虑的在村小学渡过了六年。自己妈妈也是在妹妹上了初中之后才跟着父亲外出打工的。
在这改革开放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年代,江辉身处在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之中,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有益的改变,为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做一些贡献。
……
过年这天早上,江辉一大早就被父亲叫醒,跟着二伯一起带着各自的公鸡去土地爷那边祭祀、宰杀。
然后刚吃完午饭便带着鸡、鱼、猪肉、酒水以及香火鞭炮纸钱去观音庙里祭祀。
在一片烟火缭绕的气氛之中,江辉跟着大家一样点香烛、倒酒、跪拜、放鞭炮。
江辉这一代人对于这些传统的习俗认可度已经比较低了。虽然按部就班的跟着祭祀,可是要说心里有多虔诚那真是假的。
农村的这些习俗自几百甚至上千年前流传至今,对于维持农村的生活曾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生活环境的变化,这些习俗已经有点难以为继了。
就以江辉自己为例,一年到头,能回家两次就算是多的了,以后也许一年一次都难。乡村的各种风俗人情,只是靠留守的那些看人家来维持,迟早是会坚持不下去的。真要改变这种状态,必须要让农村有留住年轻人的魅力,这对于大部分农村来说是很难具备的。
之前江辉想到过以后要将自己的家乡建设成美丽乡村,要是真能实现的话,对于留住这些传统风俗应该是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除夕的晚宴是几家人合在一起过的。二伯、五叔和江辉家一起把自家做好的饭菜装好带到大伯家,一大家族人凑了三桌聚在一起。
几家人在一起过年,气氛会显得热闹一些,爷爷奶奶也比较开心。
接下来自然就是大吃大喝,互相敬酒,说着祝福的话。一般这种情况,都是会喝醉几个的,好在现在敬酒不像江辉小时候那么凶了,要不然一晚上吃喝下来,估计七八成的成年男性都得喝趴下才行。
过年对于一个家族最大的意义应该就是有机会大家聚在一起吧,毕竟平时大家天南海北的,难得见一次面,也就靠过年大家回家的时候聚一聚。
第124章 拜年
吃完除夕的团圆饭,大家围在一起看会春晚,唠唠嗑。
这个时候的春晚,收视率还是可以的,老百姓还没有经历那么多的综艺和互联网的冲击,对于春晚节目还是比较认可的。当然,虽说是坐在一起看春晚,其实也没几个人认真看,都在唠嗑呢。
再说吃完饭,唠唠嗑,各自就得回各家准备压岁之类的事情了。
武县的风俗是你工作之后就不收压岁钱了,一般是变为需要给出压岁钱的人,当然,看人家不在此例。这一个风俗和珠三角有所不同,那边是只要你没有结婚,不管是多少岁,都是可以领压岁钱和利是的,像前世江辉的几个同事,从进学校开始一直到四十多,每年春节开工都去同事那逗利是。
晚上回到家,江辉有点头晕晕的,还好吃饭前就洗完澡,倒是可以随时去睡觉。想着白雪在干嘛,便打了个电话过去。
过了好一会电话才接通,听筒里传来白雪的声音,“亲爱的,刚在客厅里和爸爸妈妈看春晚,看到你电话我赶紧找了个借口回房间了”。
“哈哈,就我老丈人和丈母娘那雪亮的眼睛,一会他们肯定会盘问你谁打开的电话了,即使嘴里不说心里估计也能猜到七七八八”,江辉说道。
“啊~那怎么办,他们不支持我这么快找男朋友的,他们还想着我毕业后会海珠再找呢”,白雪说道。
“不支持并不表示反对,你已经十八岁了嘛,他们问了就先说是朋友,等以后再告诉他们具体情况咯”,江辉说道。
“嗯,这几天你都没给我打几个电话,你是不是没想我呀”,白雪撒娇着说道。
相似小说推荐
-
都市修真高手 (风极) 高考落榜的叶枫走上了参军这条道路,因为天赋异禀被吸入国家龙组,凭借优异的实力他最终成为龙组最强战队的队长...
-
补习之王 (半仙算命) 起点VIP2018-08-26完结总推荐1.86万小学生需要补习快乐学习,中学生需要补习学习心态,大学生需要补习社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