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超市计划
事实上陈咨知道这时候是国内的一次巨大的经济危机,但是他自己的事业都是技术高的行业,感受比较的小。
而超远这样的百货贸易公司现在成了能够真正体现国内经济的一张晴雨表。
要知道超远物贸是陈咨根据互联网时代那种资源共享和产业链整合的模式搞出来的怪物,和这个时代差距了好几十年,本来就是为了未来衔接网络时代布局而准备的大杀器。
这种玩法现在被宋到和郑韵夫嫁接,却是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威力无穷。
现在的结果却让陈咨不得不提前把超远物贸的预先定位给具现出来。
毕竟宋到说的是事实,现在超远物贸由于太多的货物奔行在路上,导致员工零散,甚至很多地方就一个人。
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做了啥?
所幸这年代的人还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而且也是一种大家习惯的常态。
但是,这种脆弱的生态链,却最是容易崩溃。
“那提前启动超市计划?我们的每个超市就是一个基地,超远物贸是超市的集成供应商,而超市又是超远物贸的货物集散地和员工管理的入口和核心。”
陈咨只能提前把这计划搬了出来,本来他以为至少要半年左右机会才能够成熟。
但是情势不由人,这是被逼的没法子了。
宋到和郑韵夫暗暗松了口气,事实上他们也是这么想的。
现在达成了初步的目的,可是困难还没有解决。
“我们现在没有这么多现金流啊!虽然前期的采购我们只需要付20%的货款,但是我们太多的东西是以货易货的了,现在我们国内就1000来万现金流。”
“我大概估算了一下,我们开一家2000平左右的超市至少需要50-100万左右的资金,等超远物贸的输入货物在国内变现,至少需要半年时间……”
郑韵夫眼神躲躲闪闪的和陈咨说道。
再看了看旁边宋到假装看向别处的目光,陈咨怎么会不明白,合着这是找自己要投资吗?
“你们干脆直接说吧!都是自己两个人,没啥不好说的!“
这还真是陈咨的真心话,不像陆金田那老狐狸老匹夫,超远物贸的宋到和郭伯明让陈咨还真是感觉亲近些。
见陈咨并没有啥责怪的,宋到才接过话头道:”上次我们组建超远物贸的时候,你就提出过组建超市和物流公司的意见,我们几个仔细研究了后,觉得大有可为,特别是超市这块,现在还是个新事物。“
“而且你让老郑做的这一体化采购的方法,我们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做的,当初也就大家抱着做做看的架势来试试的,现在这成效已经出来了,确实是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的好手段,而且超远物贸完全是这套模式撑起来的,所以我们就想趁着这个机会,赶快把超市也做起来。”
“现在南粤那边已经有超市出现了,我们怕那些国际的大型超市马上进来,所以觉得不如先一步占下地盘在说。“
这想法陈咨也是认可的,记忆中超市在华国大行其道还真就是这几年,但是具体是哪一年陈咨也不大清楚。
但是有几个坎却是绕不过去的,这板块的投资陈咨早就考虑过,所以相关的问题和关键点心里都有数。
当下问道:”有几个问题你们有考虑过吗?“
见三人都望过来才接着道:“第一个就是收银系统,国内还没有成熟的收银系统,我的新世纪软件开发公司为真好吃快餐开发的管理系统里面倒是包含这一块,但是出成品恐怕还得两个月,我开始就是计划开发完这套简单的系统,再开发超市的收银系统的!”
“啊!日本和美国的超市不是都有成熟的系统吗?我们不能用?”郑韵夫诧异的道。
“不是不能用,而是代价太高,一套几万美元,等于超市的一半投资了,特别是售后,外国人进来一趟你得包机票,还有有丁点毛病就让你换整套设备!你用不用?”陈咨并没有给他多做解释。
这种售后的现象,目前对华国来说还真是太普遍了,很多设备和生产线,就这样被外国鬼子坑的死去活来。
特别是日本鬼子,陈咨最有映象的就是,华国花费几百万美元进口的大化工设备,两根主轴坏了,日方人员说要把主机换掉,最后华国只好调集军队的顶级八级工和传说中的九级工手工加工了这两根主轴。
类似的后期售后收费比前面的销售更贵的事情不胜牧举。
郑韵夫作为做贸易的怎么会不知道,不由哑口无言。
还好这玩意儿国内也有人玩,只是对射频的研究还是很小众的技术,专业人士也比较少而已。
在国外却是70年代就弄出了条形码售货,应用在很多的零售店里。
陈咨的想法自然是借鉴别人的成熟技术,弄出后来的那套收银系统。
目前新世纪软件公司还在整合国内各种设备商,具体成型还需要至少一两个月时间。
“另外就是,你们谁懂超市的管理?是自己慢慢的摸索还是从成熟的公司挖人?”
陈咨的这些问题,让宋到和郑韵夫面面相觑,却是真没想到连锁超市还有这么多的麻烦。
他们看到了陈咨的真好吃快餐连锁开的挺欢乐的,以为超市也可以一样的复制。
待得陈咨提醒才想到,一个快餐店的东西顶多20几样就不错了,记性一般的人花个几天也就能够记住。
但一个大型超市的货物有多少?大概上几万样吧?
这要用人脑去记忆收费?得耗出脑浆子也不行啊?
最终的决定是让陈咨的启源咨询帮忙从国外先挖一个懂超市管理的高管角色。
超远物贸先做基本的准备工作,譬如地皮和物业准备。
趁着这会儿地价便宜,尽量的储备。
当然这又加重了资本的需求规模。
不过有了陈咨的答应投资,这些问题目前还不是关键,前期的规划由郑韵夫找人来组织,具体的投资划分得等到人员和收银系统初步到位,大家在一起协商。
感谢“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月票。
第二百一十七章 人才初聚
由于又多了一个计划,陈咨早上时候先去了公司。
宋君已经去了朱城,却是前几天东方摩托车公司发出去的两封邀约收购都得到了回复。
第一家是朱城的朱城摩托车厂,还有一家是云阳的一家军转民的小型航空发动机厂。
资料是李坤找的,本来是应该由他和宋君一起去的。
但是目前启源国内公司和两大研究所都在大量招聘,李坤充当了猎头总监的角色,自然不宜外出。
今天是周一,一共有四批人需要陈咨的面试和会晤。
第一个是曾欣推荐的给陈咨的全职助理人选胡可虎,86年的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和运筹专业硕士和MBA,王安电脑公司的管理中坚,后进入新家破的淡马锡控股担任战略规划官。
这履历在这时候来看只能算是良好,毕竟大名鼎鼎的王安电脑公司已经倒闭,而新加坡的国字老大淡马锡控股目前也并不出名。
但是陈咨知道这两家公司,一家曾今叱咤风云,一家后来风光无限。
他最看重的是这家伙眼光独特,学习的居然是统计和运筹学这样的专业,这是录取要求最高的专业之一。
该专业之牛逼,那就是专门为总理类型的职位量身定做的,特别是多元集团化的公司中,特别需要这类能够同时统筹多种复杂项目和事务的高管。
而陈咨未来的集团,肯定是牵涉到多种不同专业、不同门类众多公司的网状复杂组织。
专业匹配是再完美不过了。
通过交谈,才知道他是出差港城,顺便给新加坡国家广播公司咨询新色彩投资公司《好声音》节目的版权的。
哪知道被曾欣知道他是内地成长的人,就把陈咨情况告知了他。
胡可虎回私下一打听,知道了大名鼎鼎的环艺公司和新世纪以及新色彩等公司都是有陈咨的大笔股份,顿时心动了,他一直是想回国工作的,这才有了这次北上之行。
第二位就是李坤说的要求有点高的那位人资总监秦戈,宝洁公司的进入华国后的第一位人力资源总监。
不过他是在美国市场被宝洁公司总部招聘财回国的。
第三批是倪士楠介绍的一群人,分成了两个团队。
第一个团队是华科院一位年纪四十好几叫李曹亢的副研究员,带着自己两个硕士刚刚毕业的学生,这是研究显示器那位领头专家。
第二个团队却是从日想集团跳槽的大型集成电路的专家,一共有四人。
最后一批却是从长城显示器和唯冠公司挖过来的显示器研究人员一共五人。
当然其实还有一个叫门采夫.博德温.卡舍夫斯基的中俄混血,本来安排来见陈咨的,这是李坤认识的一位同行。
陈咨觉得这行业的人还是段源去决定的为好,就让其去了日本,启源的人选基本上由段源说了算。
当然秦戈和胡可虎的加盟至少还需要十天半月的,但是显示器的研发团队就必须进行马上的研究了。
相似小说推荐
-
逆流2002 (小陆探花) 起点VIP2018-07-03完结一觉醒来,刚刚加入到南下东筦打工大军的重生者张楚,面对即将的生活,该如何抉择 .........
-
梦想为王 完结+后记 (中秋月明) 起点精品频道VIP2018.07.25完结没有穿越重生,更没有天降系统可以砍瓜切菜的爽下去;没有山崖下拣秘籍,更没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