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喷神 (浙东匹夫)


幸好,冯见雄对节奏把握得不错,察言观色的能力也可以,他恰到好处地插叙了一段对苹果公司的法理博弈,把对方的注意力重新拉了回来。
“居然在中国,也有人针对苹果公司的IOS垄断问题展开挖掘?还找到了‘侵犯用户对硬件财产权的支配’这个法理学高度?妙啊!”
亨利。普洛夫一下子就代入了进去。
事实上,对苹果公司霸道行径的狙击,EFF基金会早就有在串联,也进行过一些反扑。
但是,都没上升到足够有力的反证高度,属于零敲碎打。
至于EFF基金会为什么会对苹果公司不依不饶,外人固然是不得而知了。这里面谷歌的人有没有下血本,又或者是基金会本身代表的知识产权绿世界利益,是否被苹果伤害了……那都无法揣测的。
不过毫无疑问,EFF基金会是不希望通过“闭环的系统”这种模式来实现反盗版的。
因为闭环系统这种做法,往大了说,或者往正面说,叫“减少了系统风险的复杂度”,但反面来说,也造成了“用户选择的不自由”。
站在基金会和律师界的角度,要拼命鼓吹的当然是“不自由”。
这句话是没问题的。
但,也是与律师界的利益相符合的。
如果,都靠“闭关锁国”解决盗版问题,那知识产权官司起码少掉一大半。
大家都不惹事了,还打什么官司?
要知道,美国的律师业产出,可是占到国家GDP总量的将近10%。
在美国,每300个人就要养一个律师。而中国是2万多人养一个律师——两国的人均律师占有率,相差了70倍。律师业的GDP占比,也相差了100多倍。
凭良心说,中国的律师确实是少了,很多利益没人去规范和维护。但美国的律师,毫无疑问是过多了,以至于这个行业开始裹挟着政治和经济,往“养贼自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根据很多第三方中立国家的社会学研究,一个国家如果可以做到大约每三五千人口里有一个律师,才是最兼顾公正自由效率这三项法益的模式。
律师再少的话,司法效率是高了,但是粗制滥造就多了。
律师再多的话,自由公正是容易博弈了,但司法效率过低,而且有过度诉讼、“养贼自重”的风险。
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的法理学考试,总是说效率稳定是第一性的法益诉求,公正和自由都得靠后,但美国却反过来。
说到底,当你要为一个‘两万多人才有一个律师’的体系辩护时,你就得说“秩序效率”是最重要的,这样你的架构才有正当性。
而当你要为一个“三百人就有一个律师”的体系辩护时,当然要无所不用其极地为“自由”鼓吹——如果“自由”没那么重要、没重要到牺牲多少效率都换不来的程度,你凭什么让美国人民相信“我们每三百个人就得养一个律师”是心甘情愿的?
于是乎,本来应该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针锋相对的中美双方律师业,在对付苹果公司这个细分案件上,却出现了微妙的利益统一。
多少年了,本来都是中方追求“不能为知识产权牺牲其他法益”、而美方强调“哪怕牺牲一些其他法益,也要保护知识产权”。
现在,却成了中方立场不变、美方改弦更张为“为了物权自由,决不允许知识产权凌驾于其上”。
这样就很舒坦了。
……
冯见雄的英语水平,真的不错。
不是表现在他词汇量高,或者口语水平足够谈笑风生。
而是他对于法言法语这些术语的英语化交谈应用,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甚至,对于隐语、黑话都掌握得很纯熟。
谁让他有先见之明,又做足了功课呢。
一些肮脏的利益交易,也被他说得表面上道貌岸然、高风亮节,但亨利。普洛夫却完全可以听出其背后的利益逻辑。
当然,通篇没有一个“利”字,亨利。普洛夫之所以听出来,那是他自己思想肮脏。
“你提供的思路,很值得我们参考。我们会对目前策划的对苹果系列诉讼,统一梳理一遍,调整应诉策略——不过,这么做,对你……MR.冯,大家都说到这一步了,我希望知道你追求的利益所在。放心,这里没有录音。”
“瞧您说的,我哪有什么利益。我这不是为了人类的自由。”


第187章 肮脏交易
“好,那就先不谈利益——你能把刚才你说的那些,针对苹果公司的诉讼策略细节,再介绍一下么。”
亨利。普洛夫不为已甚,暂时放弃了追问。
冯见雄哑然一笑:“你们美国人都是这么办事的么?这是到了实际执行层面,才应该谈到的问题。如果你委托我作为特别法律顾问,我当然会合盘托出。”
“你刚才还说你没有自己的利益。”亨利。普洛夫微微嘲讽了一下。
冯见雄理所当然地说:“我当然没有自己的利益,每一个美国律师,在全心全意为委托人的权利服务时,都没有自己的利益,但这不代表他会免费干活,对吧。”
亨利。普洛夫故作大度地耸耸肩:“可你不是美国律师。美国的法律很复杂,即使你懂得一般性的、普世的法理,并且能在华夏打赢相关的官司。
但要把这一套移植到美国的司法国情中使用,我依然需要仰仗一些美国本土的资深律师,这不用我解释吧?如果你理解不了,我要怀疑你今天凭什么见到我了。”
“所以我说得很清楚,我只是‘特别顾问’,美国法律也没规定基金会请顾问还得看资质吧。”冯见雄一个字一个字地强调道,语气的重点非常明确,
“而且,我不但希望成为EFF基金会的特别顾问,我还希望普洛夫先生帮我居中牵头,成为某家本领域重要合作伙伴的顾问。你知道的,硅谷巨头的公信力总是比基金会强一些,我有了那种身份,也免得被人说成是‘捐钱买来的头衔’。您应该知道,华夏国内的穷人,对于给外国基金会捐款的人,往往抱有很大的恶意。”
亨利。普洛夫眼睛一亮,随后又有些警惕,问道:“那你对这个顾问的报酬,有什么具体要求么?”
“没有。”冯见雄回答得很坦荡、干脆。
“那就是求名了……”亨利。普洛夫先是自言自语了一句,随后似乎又不想让冯见雄太狂妄,半是敲打地提醒,
“不过,就算我不答应,也没什么。你的这点价值,在你提供创意之后,就利用完了。我去华尔街找个罗斯事务所的合伙人,只要有你这点创意,他就会豁然开朗,然后一样可以把事情做了。
而知名科技巨头的顾问头衔,可不是那么容易拿到的。如果今天谷歌在这个时间点给你这种头衔,无疑是等于告诉别人,谷歌也是幕后对付苹果的推手。我得付出多大的斡旋代价,才能帮你争取到这种头衔?”
顶级大律师,只会有一时盲点没想到,不可能存在告诉了你创意后,让你锦上添花都搞不成的。
那样的话,顶级律所都可以倒闭了。
冯见雄在交谈中吐露的那一鳞半爪,对于启发那些与亨利。普洛夫经常合作的大律师,已经足够。
当然,亨利。普洛夫也犯不着故意得罪冯见雄。因为要想在敏感时刻帮冯见雄成为谷歌或者别的巨头的挂名特别顾问,普洛夫要付出的人情确实很大。
这一点,双方都心知肚明。
之所以这么提,无非是敲打冯见雄:现在是你有求于我,不是我有求于你。
冯见雄如果真的没有别的底牌了,那么他想要邀买名声、成为这个“特别顾问”,并且由基金会主动向媒体大张旗鼓宣传的话……
他就得出点血,比如,为基金会的正义事业募捐点儿什么。
不过,冯见雄显然不打算立刻就谈钱。
论钱,他才多少?对方又不是没见过钱。
“谈钱就伤感情了,我这种全部身家加起来才两三亿美元、现金流几千万美元的小鱼小虾,能榨出什么油水。普洛夫先生,您好歹也是跟拉里佩奇这种百亿美元生意级别的人谈笑风生的,我这里的东西,你只怕看不上。”
态度上满足一下对方的主场心态,价码却是一点都没松口。
说完之后,冯见雄先观察了一下对方的神色转变,确认对方已经满足了他的姿态,这才往下话锋一转。
“当然,钱也不是完全不能谈。我只是希望,你在和我谈钱之前,充分认识到我的长期价值——我的能力,可不仅仅是逮住这么一个案子。任何与我在法务领域诚心、长期合作的伙伴,至今为止一个失望的都没有。你应该学会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像神一样敏锐先知先觉的存在。”
冯见雄这话,就是显示肌肉了。
亨利。普洛夫虽然逼格咖位很高了,但毕竟人性都是相同的。当初冯见雄搞定刘渊明时用过的计策,对亨利。普洛夫也同样适用。
道理是一样的,无非是筹码的尺寸大了好多倍。
那就是要证明“逮住苹果公司这个漏洞,并不是我耗尽生平才智后、灵光一闪才撞大运得到的”。而是“我脑子里来钱来名声的坏水儿根本就止不住要往外喷,这只是平身小可之举,微不足道”。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