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华娱未央 (大反派Y先生)


  “其实创意早就想好了,只是一直没有具现成剧本。你们也知道我没有参加咱们国内的高考,而是通过了SAT的考试,前往USC读的大学。而SAT这种统一试题的考试,会因为时区的差异而出现跨时区作弊的可能,这也算是我对SAT的一种良性建议吧!”未来SAT作弊的同学们,千万别恨我揭你们的底,还是好好学习,认真准备考试吧。
  “你好李导,您这次为什么没有启用杨蜜小姐呢?是感情方面出现什么问题了么?”这是哪个媒体的神经病?李想一看是《苹果杂志》,这就难怪了,HK最臭名昭著的八卦杂志,口味很重,很多报道都极其夸张。
  “首先我和蜜蜜的感情很好,她之所以没有出演《天才枪手》,也是因为档期冲突和角色本身不适合!另外这是《天才枪手》的开机发布会,我希望你们把焦点集中在电影本身谢谢!”李想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期间媒体们不断地采访,李想都一一化解,两边的小小黄萱等四人就像吉祥物一样,根本没人对这四个小萌新感兴趣,四人笑的脸都快僵了。
  “小想哥,都没人采访我们,心里难受啊!”发布会结束后,小小对李想抱怨着。
  “别难过,他们没眼光,不知道你们是金子,等电影上映的时候,让他们所有人吓一跳!告诉他们今天的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的我让你高攀不起!”李想笑呵呵地安慰着小小。
  “李导对咱们这么有信心,咱们也不能辜负了他的期望,李导您放心,我陈小保证演好自己的角色,替您分忧!”小伙子你这马屁拍的有点明显啊,不过我喜欢!
  一夜无话,次日早晨,黄笏南中学校园内,已经考完试的学生们,虽然还没有放假,但已经不需要再天天来学校了。《天才枪手》也要正式开拍了!
  第十九章 想法、拍摄和摄影机
  如果按照普遍模板来说,李想这名重生者是不合格的。他既没有投资未来大热的企业或者股票;也没有凭着先知先觉占尽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他只是把自己喜欢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复制粘贴了一下,更多的还是因为他是真的很喜欢导演这份工作,确切的说是他享受做导演的那种快感。
  而且作为富二代出身的导演,他有着其他草根出身的导演所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他不需要为资金发愁。电影是所有艺术门类里,成本最高的没有之一。所以想要做电影导演,首先你得有钱或者有人帮你找钱,或者一提你的名,有人就愿意给你投资,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就算是未来的18年,入行门槛已经低了很多的年月,拍电影的成本依然不低,即使你的摄影机仅仅是一部智能手机也依然如此。
  李想背靠着旺达,又有着重生的优势,只要自己不是太蠢,导演之路几乎不可能遇上什么障碍。更何况他现在和光纤、狮门两大发行商关系密切,制作、发行、院线他都占了,可以说是打通了电影的上下游全部产业,当然未来可能还需要宣传平台和电影周边的扩充,但那就不是他愿意操心的东西了。
  钱这东西,花出去的才是自己的,没花出去的就只是一张纸或者一串数字,这可能也是李想这辈子优越的家庭条件造成的影响,但他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他更愿意别人称呼他导演,而不是这个总那个经理的。所以当他时隔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重新摸到那熟悉的摄影机的时候,竟有一种和挚爱情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所以李想决定,你们愿意投资哪个就投资哪个,老子只要好好当好这个导演就行了。
  ……
  剧组入乡随俗,也按照老HK那一套,弄了个开机拜神仪式。李想不好拂了众人的美意,也就答应了下来。忙忙叨叨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天才枪手》第一场这才算是要正式开拍。
  李想第一个镜头要拍小琳讲述自己不愿意来这所学校读书的原因,这也是小琳这个学霸人物能够立起来的标志,小琳有大段的台词需要说,这对于小小压力可不小。李想走到小小旁边,摸着她的头发,轻声地说:“别紧张,就像你之前开剧本研讨会时一样发挥就好。”
  “恩,小想哥!我叫不紧张!”但是放在身体两侧的双手已经捏的发白了。
  “碰……打起精神来!”李想轻轻在小小脑门上弹了一下。
  “好痛!知道了……”小小揉着脑门,慢慢走到座位上,你别说经过李想这一个脑瓜蹦儿,小小紧张的情绪倒是缓解了不少。
  “天才枪手第一场,第一镜!ACTION!”场记打板儿,拍摄正式开始。
  “我能不能先不回答?我不是不想来,只是觉得原来的学校更适合我。如果来这里念书,我爸一年差不多要付三万元。……对!是没错,只是我爸是在原来的学校教书,我早上和他一起去学校。如果来这里念书,我每天得乘坐地铁,还要坐摩托车,总共花费16元。8个月扣掉了法定假日,相当于170天,一年总共花费2720元,还有午餐费,原本学校的午餐荤素两样一共4块钱,但这里却要7块钱。还有其他杂费,像校服和文具,所以我觉得来这里读书是不划算的。”
  “CUT!这条过了!”不得不说小小的发挥超乎李想的想象,这一大段台词说的冷静克制,小小为了这个角色还特意晒黑了点,女学霸的样子演绎的有模有样。
  第二场戏是李里群老师扮演的父亲向女校长介绍自己女儿,他的语气虽然很平静,但声音中透着那股浓浓的骄傲,却能够让人清晰地感觉到。当小琳分析完原因之后,李老师的表情充满了尴尬又不失礼貌地微笑,同时还有着一丝自豪地对校长说:“这就是数学竞赛冠军。”
  李老师的表演行云流水,生活气息十足,真的是好演员啊!李想暗自感叹着。虽然李老师不太挑戏,不论剧本好坏也愿意演出,甚至被人戏称为“烂戏王”。但还是那句话,只有烂剧本,没有烂演员,即使再烂的戏,你也挑不出李老师演技方面的毛病。
  也许是应了那句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剧组人员磨合期非常短,就迅速地进入了状态,导致这第一天的戏份拍摄的异常顺利,偶尔NG个一两次也很快就调整了状态,重拍基本上是为了多一点剪辑的素材。到了下午5点,计划中的第一天的戏份就拍摄完毕了,速度有点超乎李想的想象。
  科技的进步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一点在电影拍摄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数字摄影机还没有出现以前,电影的拍摄极其繁琐,不过同时也充满了庄重的仪式感。电影胶片本身的成本就很高,同时还有可能在更换、运输、转码等各种环节出现损毁,这就要求剧组必须把犯错率降到极低,但即使那样电影也有可能折了,因为你不知道胶片最终冲洗出来之后是什么效果。
  胶片时期的大部分电影人,对工作的敬业程度都超乎你的想象。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始终保持那份勤劳刻苦的,所以说世界的发展最终是由懒人推动的。因为懒着走,所以发明了自行车;因为懒着骑,所以发明了汽车;因为懒着开车去超远的地方,所以发明了飞机。科技进步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人们是不是也变的更懒惰了呢?
  当数字摄影机出现之后,基本上影像的一切,尽在掌握。摄影师和灯光师能清楚地看到光影的最终效果,并据此做出实时调整,直到最佳。它带来的这份便捷和自由度,是胶片摄影机远远无法企及的。就比如现在,如果按照胶片电影时期那么拍摄的话,黄月太用摄影机拍摄差不多半小时到两小时,就必须换片。换片员要在暗袋里,把熟片(即拍摄完成的胶片)装进金属片盒,并且用胶带封起来。这个过程如果漏一点光,之前所有人就算白干了。
  拍好的熟片在金属片盒里,会放在冰箱里暂存。积攒到一定份量(两个行李箱的体积)执行制片人就会拉着拍摄完的熟片们,用最快速度奔往银渡,最快时间把熟片送到洗印公司。然后等着洗出底片,转磁,再转成数字文件,然后拿着硬盘带回剧组,让李想查看拍摄效果,过程极其繁琐。
  而数字拍摄就不需要这么麻烦了,一天的戏份拍完,李想就可以带着黄月太等人一起看成片效果,筛选出满意的,删除掉不满意或者需要重拍的,简单又方便。顺便说一句,林超仙最终还是没有来做这个监制,因为《证人》的前期筹备遇到了一点问题,他已经没时间来枪手剧组了。所幸这帮HK的工作人员很有契约精神,拍摄的时候十分地配合李想,弄得李想都想在HK挖一批幕后人员回去了。
  很多人说数字摄影毁了电影,让电影不在那么艺术了,只有胶片电影才有电影的厚重感,扯淡!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电影发展到现在可能还是默片呢,彩色胶片电影是原罪,有声电影也是原罪!观点极其荒唐可笑。电影技术的革新,每次都伴随着巨大的争议,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样的发展是任何个人都无法阻挡的。雅到极致不风流,孤芳自赏最终难免曲高和寡。雅俗共赏方能让电影成为人们喜爱的真正的第七艺术。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