饧面的作用就是让和面或塑形后,面团内的蛋白质分子有松弛和重构的时间,(蛋白质分子可以通过重构恢复其空间构形是蛋白质分子的一个特性),是一个消除应力和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重构的过程。通过饧面过程,面团中在外力作用下被扭曲及破坏的网状结构得到了重塑,面团中的蛋白质重新恢复了应有的空间构形,得到了很好的舒展,饧过面会更加地筋道(有嚼劲)、柔软,口感也更加的细腻和顺滑。
面粉中蛋白质骨架结构从开始饧面,到达到松弛和重构稳定,有一个相对较为固定的时间,饧面的时间一般地不少于这个面团稳定时间。在面粉质量评价中,面团稳定时间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向大叔和孙正义睁着睡眼惺忪的双眼,差点没睡着。
他们这到底是来做饭的,还是上课的?这也太夸张了吧!
李清明却是一笑。
“就这样,什么都不要做,就放在这就好。”李清明指着两眼惺忪的二人,笑呵呵说。
“呃,就这样?这就是醒面?”大叔愕然。
“这也太简单了吧!”孙正义惊呼。
“就是这么简单,什么都不要做,只要放置在这就行。”李清明耸耸肩,“所以,我才给你们介绍这些,打发一下时间。不过有很多人,在醒面过程当中好,有个误区!”
误区?俩人诧异。
李清明点点头。
“很多人会将饧面时的盖膜保水,误认为是饧面的必要组成部分,或是认为饧面是一个无氧过程,需要隔绝空气,这些其实都是错误的观点。饧面的过程就是一个简单的静置过程,不需要太多的多余动作。至于饧面时在面团上盖个膜或是在面盆上加个盖子,那纯粹是为了防止静置时面团中的水分被蒸发或风干,根据气候条件,在空气湿度较大的夏天,饧面时完全没有盖膜或是在面盆上加个盖子的必要。”李清明说。
俩人看看四周,现在虽然不再是夏天,不过江城气候却依然很湿热,所以倒是没必要盖个盖子什么的。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在气温较低的时候进行饧面时,对于发面一定要进行保温,否则由于温度胀缩作用,会使得发面团出现塌缩现象,从而降低发酵的效果,并降低饧面的效果(发酵时产生的面团内应力,已经因为面团孔洞内气体的收缩而产生的面团塌缩,而抵消了),甚至会使得饧面对发面制作产生不利影响(当由于面团的塌缩作用太过强烈,而使得已初步发酵膨胀的面团内,出现了反向内应力的时候,饧面反而会使得二次发酵更难进行)。”李清明提醒说。
“师傅,这个能说简单点么!”孙正义已经晕了。
这些理论知识,听起来太深奥了。
向大叔一旁点头,深表赞同。
“其实吧,简单来说,就是醒面的时候,要注意温度的差异,太冷,就要对其保温,就要加盖。太热,就无所谓。当然,如果太干燥的话,也就要注意保湿。总之,这世界,没有什么是千篇一律的,一切都需要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李清明说。
“师傅,你这天时地利我们能理解,可是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人么?”孙正义大脑转不过弯来问。
“徒弟,这和面的是谁?不就是人么!这可不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么!”李清明指点说。
呃!这么一听,还真是如此。
关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典故,李清明和他们之前就说过。他们也明白。只是没想到,弄一个拉面,也有这么多讲究,这个,可真是让人有点瞠目结舌的。
“所以说,我们华夏料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是没有道理的。这祖先们,研究出这一道道美食,不是没有讲究的。绝不是说,突然一下子,意外不小心的给弄出一道菜来,然后就成了。这一切,都是有理论研究的。华夏最讲究起源。”李清明自豪说。
作为一名华夏人,的确是非常值得骄傲自豪的一件事。很多人,总觉得那些洋人高贵,自己卑微。这种思想,简直就是荒唐。
这洋人,可以这样说,他们连自己怎么来的,都没有弄清楚。到现在,都在探讨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儿去。
可华夏呢,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早有描述。
我是谁?这道德经里就说了: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为和。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就是那个一。然后有了二,再有三,最终因为我们的一切行为,而导致这个世界有了联系。
万物生长!
至于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儿去。这庄周梦蝶,究竟是蝶化庄周,还是庄周化蝶。也另一方面阐述了。
为何这依然是西方哲学的问题,而一直号称无人解决。其实吧,这就是西方人至今不肯承认华夏文化的伟大。因为他们都是蛮夷,好不容易在近代史上,靠着两次工业革命,追了上来,超越我们,这内心深处是骄傲的。这就如同以前的奴隶,各种机缘巧合下,好不容易翻身做主了,自然希望能够耀武扬威一番。那怎么会承认自己不如原先需要仰望的存在。
“好了,这醒面差不多了,我们可以开始继续和面了!”李清明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开始继续和面。
“这个面团如果觉得湿了点,就弄点面粉在案面上,如果觉得太干了,就再加点水。这个就略微加一点就好了,不要加多了!”李清明吩咐。
俩人连忙点头。
这样约莫,又揉了差不多0多分钟,三人的面团已经足够光滑,明亮,富有弹性后,李清明停了下来。
“如何判断我们的面团是否和到位了,很简单!”李清明伸出一根手指来,然后按了下去。
“看,这按下去后,面团会有一个小坑,然后我们立刻抽离手指,它如果弹回来,那么就好了!”李清明说。
俩人望去,果然如此。俩人再尝试着对比自己的,一个略微硬了点,一个略微软了点。显然,还需要再和一下。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插进去!这个更为直接一点!”李清明一根手指直接插了进去。
俩人顺目望去。
这时,李清明将手指抽了出来,一个手指粗细的小洞,出现在光滑的面团中间。
这个小洞并不会缩小,但是当李清明手指轻按后,面团上凹陷的小坑会慢慢恢复原状,很快又变成了一个光滑,弹性的面团。
向大叔和孙正义尝试了几次之后,俩人的面团和李清明这个也差不多了。
“这第一步,算是正式完成了!面团算是做好了!”李清明笑说。
孙正义和向大叔长吁一口气。这可真不简单啊!不过真的很有意思啊。这做菜,也能学习到那么多知识啊!
“然后嘛,我们就开始拉面了!”这时,李清明也神情微微紧张起来。
第229章 尚能饭否
和面不过是第一步!
这一步,虽然决定了后面的,但是这第二步,拉面的工序,才是最关键的。【全文字阅读.】
不过在正式拉面之前,还有一道工序,那就是溜面,也是俗称的溜条。
通常来说,这个工序都是由膀圆力大的小伙子先将大团软面反复捣、揉、抻、摔后,将面团放在面板上,用两手握住条的两端,抬起在案板上用力摔打。条拉长后,两端对折,继续握住两端摔打,如此反复,其目的是调整面团内面筋蛋白质的排列顺序,使杂乱无章的蛋白质分子排列成一条长链,业内称其为顺筋。然后搓成长条,揪成20毫米粗、筷子长的一条条面节,或搓成圆条。
之所以一定要要膀圆力大的小伙子,便是因为这道工序真的是个力气活。这个,你用机器来做,目前来说,还没有这样的机器可以做这样的活。这个必须是靠人工来做,根据面团的情况,来进行不同的调整。
“看清楚了!”李清明吩咐。
孙正义和向大叔眼睛瞪圆了。
这拉面到现在为止,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是他们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望着这面团,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李清明深吸一口气,脑海里回忆一番那些大师傅的手艺,开始了。
李清明将揉好的面放在面板上,然后双手将其搓成30左右的长条。
孙正义和向大叔仔细盯着李清明的两只手。只见李清明两手掌心向上,抓住粗面条的两头(这中间若是小面节则用双手的姆食中三指捏住面头),抬离案板,两臂向两侧作短距离的拉几次,使面条达米多长,后将右手面头交给左手,使面条折叠起来,右手接住另一头,做再抻再叠的动作。
之后,李清明又两手抓住面条两头,先将面条抻到一定长度(左右)后,两手腕同时上下用力,甩动数下将面条甩长2左右(如果不做后面的摔面动作,可离开案板),亦可在最后一次甩动时将面条中间段摔在案板上,后即迅速提起。然后,重复数次。
最后就看见李清明两手就势用劲向内用力,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在紧靠两手下方将两股面条靠拢,以其旋力将两股面条拧成麻花状。右手将面头交给左手,后右手接住下方一头的环扣头,再按上述抻面、甩面、上劲动作重复了七次。
相似小说推荐
-
天生娱乐家 (夜苍) 起点VIP2018-04-25完结他跑龙套时,每天靠忽悠影视城里剧组过日子,被各大导演恨的咬牙切齿。他第一个主演的作...
-
征服荒野 (短歌重行) 起点VIP2018-04-24完结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海洋,荒岛,极地,沙漠,雨林,地底,还有星空我来到了,我看到了,我征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