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锭桥再也望不清/望不清那西山”
“倒影中的月亮/在和路灯谈判”
“水中的荷花/它的叶子已残”
“说着明儿早晨/是谁生火做饭”
“说着明儿早晨/是吃油条饼干”
……
随着黄国仑的弹唱,人们脑海里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接地气的画面。
这首歌的词没有像散文诗一样错彩镂金般的华丽词汇,更没有描绘团花簇锦琼台玉阁般的旷美景色,单是一幅幅熟悉的平凡画面,就已经足够深入人心,让人怀起旧时的共鸣。
白瑶之前听黄国仑唱过这首《钟鼓楼》。
此番再听,她仍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也是一种震撼。
一个城市的灵魂,正是普通人平凡而伟大的生活。
这首《钟鼓楼》,每一个音符和节奏的叙述,都契合了平凡人的生活感观,这让白瑶这种从小就在鼓楼脚下串大的孩子太有共鸣了。
她从这首歌里不仅听到了一种普通而典型的生活,连那些场景,那些声音,那些气味,那些动态与变迁,都从她的记忆深处缓缓的勾出来了。
在她看来,钟鼓楼周围的这些老胡同,就像是钟鼓楼的翅膀,虽然它们再也飞不起来了,却陪着两座老楼默默的承载着历史的变迁。
这是一种看得到的由时间缓缓堆积而出的力量。
这种力量同样也出现在了黄国仑的这首《钟鼓楼》里。
这首歌不光有街头巷尾市井生活的白描,还有引人发醒的问话。
时代的变化,让人们感到新鲜,也为人们带来了伤痛。
借着钟鼓楼的形象,黄国仑将这种震痛巧妙的揭示出来了:
“钟鼓楼吸着那尘烟/任你们画着他的脸”
“你的声音我听不见/现在太吵太乱”
“你已经看了这么长的时间/你怎么还不发言”
“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
每每听到这段振聋发聩的呐喊,白瑶都会有种少年老成的伤感。
在这歌声中,叛逆的她仿佛走入了钟鼓楼的烟尘,穿越曾经熟悉但如今有些怪异的街道与人群,发现曾是家的地方却已荡然无存。
在喧嚣与毁灭之后,在废墟与烟尘之中,这歌声,带给了她强烈的安慰人心的力量,是如此的美好,以至于让白瑶觉得黄国仑将钟鼓楼给唱活了一样,深深的印在了她的心田里。
黄国仑最后又唱回开头,就好像在废墟中,为人们重新搭建里一片怀旧的老胡同:
“我的家就在二环路的里面”
“我的家就在钟鼓楼的这边”
“我的家就在这个大院的里边”
“我的家/我的家”
“我的家就在这个地球的上边……”
……
歌声沧桑而轻柔,带着治愈人心和引人思考的力量,敲打在了每个人的心间。
每每唱过这首歌之后,黄国仑自己都会有一种失落的感觉。
在历史的车轮无情的碾压下,他儿时的回忆场景再也不能重温和重演了。
故乡再也不像故乡了。
家也再也不像家了。
留下的只是满目疮痍的世界和遍体鳞伤的自己。
唯愿音乐,能在这一刻为所有人抚去心头的伤痛。
让美好的念想,在这一首扫去尘埃的城市民谣里,永世长存。
胡雪芳听完这首《钟鼓楼》,感动的鼻子都要酸了。
沈雨萌说她之前给黄国仑录的视频,音效不及现场听的十分之一。
眼下真的在咖啡厅里听了黄国仑的演唱,胡雪芳却要生气的说,那些视频不及黄老师现场音乐的百分之一才对!
可能是这首歌将胡雪芳心里的怀旧情怀给撩烂了,让她感动不已。
但在听过这首歌后,胡雪芳真心觉得,黄国仑是个比沈雨萌描述的更加才高八斗的音乐大才!
黄国仑的这段现场弹唱,是她近几年听过的最让她感动也是让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现场演唱。
这首《钟鼓楼》,更是她近十几年来听过的民谣作品里最让她感动的作品。
说是神作都不为过!
只听这一首歌,胡雪芳就能深刻的体会到沈雨萌当初的震撼。
这位才高八斗的音乐老师,要比他们节目改版后请过的那些所谓的大牌明星的音乐素养高了一百零八层楼左右。他真的是个大师级的民间音乐人啊!
就像沈雨萌所说,假以时日,这位黄大师必定在华语乐坛绽放出开宗立派级的耀人光彩!
他们节目要真能请这位大师级的民间音乐人做嘉宾,聊聊音乐,谈谈人生,或许真的能留名历史也说不定呢!
这一首歌之后,胡雪芳就特别倾向于要请黄国仑上他们节目做嘉宾了。
在笔记本前看着直播间人数迅速破千的赵静,在黄国仑唱这首《钟鼓楼》唱到中间的时候,就后悔的想要捶胸顿足了。
她之前没想到这首《钟鼓楼》会这么的接地气,这么好听!
就她个人的音乐审美观来看,这首《钟鼓楼》能排在她听过的黄国仑的原创作品里前三名!
这么经典的歌,在直播间里还没有太多人时就唱,简直是在暴殄天物啊!
听到后面,赵静急的直跺脚,心里埋怨着:这个黄老师,这么好的歌,怎么一上来就唱啊,还只给咖啡厅里这一小撮人唱,真是太不懂避重就轻了!
这首歌要是等着直播间热起来再唱,绝对能拉一波小高朝啊!
难道他自己不知道这首歌有多经典吗?!
还是说,他肚子里都是这种琴下生辉,感人肺腑的好歌?
不管怎么样,一上来连热身都不热,直接就唱这样动人的作品,着实太浪费了,啊啊啊啊啊!
赵静急的都像脱衣服了,直到这时,她还没脱黄国仑的黑夹克呢。
她非常懂得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的道理。
不该秀的时候她不会乱秀,但她该秀的时候,她会特别大胆大方的秀出来。
咖啡厅里的顾客听过这首《钟鼓楼》,都生出了一种露往霜来暮去朝来的感动。
王鹏带头鼓掌赞黄国仑:“黄老师,你这首民谣写的太好听了!在钟鼓楼下听《钟鼓楼》,这感觉……简直了!”
倚在王鹏怀里的姜丽丽,满脸都是陶醉的表情,使劲点头表赞同。
其他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赞起了黄国仑这首《钟鼓楼》写的传神到位。
尤其是那些第一次听黄国仑唱歌的顾客,心中满满的都是幸运和幸福的感慨,今晚能赶过来看这个音乐专场,他们真是太明智了!
一直牟着白瑶的冯铮,这时却道:“黄老师写的这首《钟鼓楼》好听是好听,但我还是觉得赵雷的《鼓楼》更有味道。”
第128章 鼓楼
姜丽丽差点没隔着桌子去敲冯铮的脑袋,怼他:“你什么耳朵啊?赵雷的《成度》好听是真的,但《鼓楼》写的绝对不如黄老师这首《钟鼓楼》好听!”
王鹏有点音乐素养,评价说:“这两首歌不是一个境界的歌,雷子的《鼓楼》也很赞,但比黄老师这首《钟鼓楼》,还是差着点意思。”
周围几个学生也纷纷表达了黄国仑的这首《钟鼓楼》更有味道的观点。
冯铮却先入为主的坚持说:“你们是不是拍黄老师马屁呢?我怎么听都是赵雷的《鼓楼》更耐听啊。”
姜丽丽鄙视之:“靠!你的音乐审美观太差了,以后别说认识我。”
冯铮不服气,朝黄国仑叫:“黄老师,你会唱赵雷的《鼓楼》吗?能不能给我们唱一个《鼓楼》啊,让我们对比一下到底哪首《鼓楼》更好听!”
旁边也有一桌客人很喜欢赵雷,附和说:“对啊,大叔,再来一首雷子的《鼓楼》吧,感觉那首《鼓楼》在今天听更应景。”
黄国仑并不觉得别人用他的作品和赵雷的作品比是什么难堪的事。
他本人也很喜欢赵雷接地气儿的民谣风格。
换了手上和弦,他准备唱赵雷的《鼓楼》了。
“那我就给你们唱一首更应景的《鼓楼》,会唱的朋友跟着一起唱啊。”
黄国仑还挺会带气氛,直接就带着大家开唱了:
……
“我走在鼓楼下面/路在堵着”
“雨后的阳光洒落/人们都出来了”
“执着的/迷惘的/文艺青年很多”
“如果我无聊了/就会来这里坐坐”
……
这首《鼓楼》明显比黄国仑刚刚唱的《钟鼓楼》节奏更明快,年轻人听了会很带感。
冯铮听着摇头晃脑的,恨不得立刻就跟着黄国仑一起唱。
不过他没好意思开口。
黄国仑唱的这版《鼓楼》,一张嘴就给人一种纯粹的感觉,不像是录音棚出来的完成版那么的浓妆艳抹。
他唱的《鼓楼》,在单吉他的伴奏下,就像一个素颜的美人,带着纯天然的沧桑风月,甚至比赵雷本人唱的还要更有质感。
冯铮光听就足够享受了,根本不好意思跟着黄国仑一起唱。他生怕一开口,就给这个素颜美女脸上涂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