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跑出我人生 [精校全本] (丧尸舞)


  苏祖这一趟过来,就是两年前,夏驰曾经去找过他拍摄奥运会献礼片的事情。后面虽然拒绝了,但夏驰一直没有放弃,而且因为各种因素,当时献礼片的筹备上也晚了许多。
  到今天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已经基本完成了前期拍摄,夏驰再次联系田管中心和苏祖,请他能够在片尾露脸,拍摄几个镜头。
  这是献礼片,苏祖如果有时间并不反感,当时拒绝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是运动员,需要比赛需要训练。
  而现在需要他完成拍摄的内容并不多,主要就是几个出场的场景,并且不是以正片的形式出场,而是在片尾的比赛和镜头呼应。
  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讲述的是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赴美国参加奥运的故事,参加的也是男子一百米和二百米的比赛。
  当时刘长春因为一路长途的海上漂泊,实力严重下降,但是,刘长春坚持要跑出中国人的骨气,跑出中国人的尊严,以“参加比竞赛更重要”的奥林匹克精神,站上了跑道,参与了比赛,尽管未能获得名次和奖牌,但这种精神从那时候开始就鼓舞了后来者。新中国成立之后,刘长春则投身体育事业,为后世中国体育事业培养了人才。
  而苏祖就是这个后来者的代表,将会在片尾出现他参加奥运会和打破世界纪录的众多比赛录像场景。而其中一些场景,因为当时比赛录像的关系,缺乏一些正面的人物镜头,苏祖需要协助补拍一部分。
  整个正片电影和苏祖其实没有多大关系,他的出场类似于菜单或者花絮中的一部分。
  后世苏祖在学校曾经看过这部电影,说实话拍得很一般,但抛开电影的质量不谈,马上是2008年奥运会在祖国举办,所展现的意义自然和普通影片不一样。
  尤其是片尾曲《站起来》,由帝都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奥运会文化活动处处长填词,金鸡奖最佳音乐奖得主舒南谱曲。由韩红、成龙、王力宏、孙燕姿共同演唱,四人分别代表内地、香港、台湾以及海外华人。
  在《站起来》的MV中,结合着两代短跑运动员在各种条件不一的情况下训练,驰骋在不同的赛场跑道,从第一次刘长春参加奥运会到苏祖这一代已经崛起于世界田坛,某种程度上反馈了中国体育发展历史。
  当然,现在一切都还早,按照成片估计还有档期协调,大概上映的时间应该会在2008年的五月。而且这种献礼片院线收欢迎程度有限。
  苏祖偶尔也不免吐槽,在国内无论前世今生,真的体育竞技类影视剧几乎绝迹,就算偶尔有那么差点边的不少变成了主旋律,就是成了青春偶像剧。
  两天时间,苏祖完成了部分镜头的补拍,之后就汇合田径队,直接前往魔都,准备备战今年的这最后一场比赛——魔都大奖赛。


第三百六十七章 认真训练,备战2008!
  9月24日,上午。
  一大早辛庄训练基地田径场上,噗噗噗的脚步声不绝于耳。
  三圈的热身跑之后,苏祖正绕着体育场跑道慢走着将身体活动开,一边双手轻微地摆臂,似乎在模仿自己过弯道时候,重心的把握。
  今年在200米项目上,苏祖的进步很大,从成绩上来说,远远超过100米。
  这是因为200米讲究的中后半程的速度保持能力,在这点上,苏祖连续两年在亚高原的冬训对于他的提升还是很明显。
  他不缺乏速度,缺乏的是速度的保持能力,在这一点渐渐补足之后,他在200米项目上的提升才会如此巨大。
  不过,苏祖自己知道还有一些问题需要他在琢磨一下,技术还需要进步一的雕琢。他是100米短跑出身,在200米的弯道技术上就会显得有些粗糙。
  虽然后面通过训练接力赛,第一棒和第三棒的弯道训练,完善了不少,但和最顶级的200米选手相比,他自己可以感受到相对还是有些粗糙。
  在身体重心把握和弯道加速上,达不到他在100米上的那样圆转如意。这一点也是当前100米选手多少的问题,像加特林和鲍威尔,两人在200米上的稳定表现,就远远差于100米。
  训练的侧重点不同,造成最后的结果自然不一样。
  和普通的选手在同场比赛的时候,还能通过硬实力来弥补这一点,但是在和同一水平的顶尖选手较量,任何一丁点细微的差距,都会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苏祖在慢走经过弯道阶段的时候,就再一次感受自己身体在这个阶段处于高速时重心的把握和手臂摆臂弧度的大小。
  200米和400米项目里,到了选手最后冲刺的一个弯道,经常会出现轧道的情况,很多时候也就是选手在这方面的技术还不够完美。
  当身体进入绝对高速,或者达到一定疲劳程度时,无法更完美的把握住身体的重心,一不小心就踩线轧道,最后没有了成绩。
  在有高倍摄像机覆盖全场的今天,几乎任何一点犯规的动作,到最后都会被查出来取消成绩。
  在原地绕场走了一圈之后,苏祖感觉到身体渐渐已经活动开,方才热身时候带来的有些急促呼吸感,到此刻也平复了下去,便准备继续开始直接的常规100米和200米的适应性训练。
  这是2007年以来养成的训练方式,每一天的清晨,都进行一段时间新跑法的适应。
  身体的节奏和技术都是长期一遍又一遍训练,使得肌肉记忆大脑反应都纯粹成为了下意识,是一种如同呼吸眨眼般的自然反应,完全成为了一种本能,才能够在赛场跑出理想的成绩。
  一般来说对于短跑运动员,如果骤然改变自己的跑法和节奏,起码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够完全重新适应。
  毕竟扭转人体的自然习惯,并且要达到先前水平甚至超越先前的水平,这是一个长期反复练习的结果。
  这就像是走路,普通人走路的方式各异,但是从军之后,经过长期的队列正步等各种军姿训练,几年的时间就会完全变化。而这种变化如同是长期在军中,完全融入身体本能,可能以后自然而然一辈子都会如此。
  而如果两年的服兵役结束,重新回归社会,可能一部分人在开始一段时间还会保持军队里羊城的习惯,但慢慢地不出多场时间,又将重新回归到之前。
  说到底,就是一个长期训练反复不断的结果,将某些东西直接浸透到骨髓里,成了身体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在真正高强度高水平的竞技比赛中出现稳定甚至超出的发挥。
  苏祖能够七八个月的时间就再次适应新跑法,并且打破了自己的极限,一方面是这种优化本身十分符合他的身体状况,另一个也是他日复一日完全整个人都沉浸在训练上面。
  而且,苏祖的自我感觉,他现在不但是要保持住身体养成的新的节奏和习惯,还应该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
  从2001年踏上短跑开始,他从一个门外汉,对于这些只是知道最粗浅的知识,甚至很多了解的训练方法都是道听途说。
  到现在六年多时间过去,他自己在不断学习和结合自己身体的情况,已经渐渐理出了训练的方式和重心。
  这也是一个顶尖运动员渐渐走到后面的过程,因为有理论指导,还有自己的切身体会,更能够把握住那很细微的一点点的变化。
  这也是田径教练很多都是运动员出身的缘故,田径尤其是径赛这一类,不像球类的对抗性运动,是多人集体合作项目,要配合和技术。径赛或者说很多如乒乓球羽毛球这一类的运动,都是一人成军。
  自己从新手入门,到一步步完善技术,登上顶端,这个途中经历过的所有东西,几乎都是可以给其他人参照训练和吸取经验的。
  像卡尔·刘易斯、迈克尔·约翰逊这些运动员,到了职业生涯后期,基本上已经不需要教练给他们制定计划,自己就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训练。
  这一点李志忠对于苏祖也开始放得比较松,从去年苏祖改节奏的训练开始,训练的计划就渐渐由苏祖自己主导、掌控训练计划和进程。
  在后世苏丙天2018年接连开始打破自己60米最好成绩,很大一部分因素也是开始由他自己开始掌握训练方式和进程,自我思考。
  当然这不能否定之前教练给予指导训练的意义说在,只是到了职业生涯中后期,大量的比赛和训练经验,以及对自身的了解,可以进行更细微的调整。
  起跑线前,苏祖双脚踩上起跑器,开始俯身摆出起跑动作。
  一起晨练出操的接力队章裴孟、文勇易、苏丙天和陈宇航几人也都围了过来,有帮忙喊口令的,但更多的都是在细致地观察着苏祖的起步技巧。
  这已经成为了接力队运动员们现在交流的常态,毕竟有一个顶尖的短跑选手摆在你面前学习,这可是可遇而不渴求的。
  至于说从起跑的技巧到加速跑,途中跑以及最后冲刺阶段的所有动作,并非适合每一个人,但只要动脑去思考和分析,总是能够对应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
  “预备!”
  哔!
  哨音从章裴孟嘴中的哨子里响起。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