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之笑傲尘世 (滴水世界)


  “行是行,但让她干个什么事呢?”赵春花问道。
  “这可不是我能置喙的,你们商量吧,如果用钱或者找关系,你可以跟我说。”
  “好吧。”赵春花答应了,她想只能看一看赵秋月的状态再说。
  永梁让张建军找了一辆车,拉着赵春花去了南平。他则联系上王祥帮,第一让他准备王永水丧事的一应事宜,并让他严格保密。第二说了自己准备给村里孤寡老人捐助和让村里评选“文明户”的打算,王祥帮一一答应,说等他回村后再做详谈。
  永梁又让常勇联系一辆灵车,还得要一个骨灰盒,明天一早就得回王庄,这些事得提前安排。好在常勇这半年来在水北也算有了一些人脉,灵车和骨灰盒的事都很快联系好了。
  至晚间,赵春花方回招待所。王永梁见随她下车的是一位满头花白头发的老太太,知是赵母到了,连忙上前见礼。老太太五十六七岁年纪,神情疲惫,但眼神明亮,举止有度,不像普通农妇。
  听了赵春花的介绍,老太太有些惭愧地对永梁说:“永梁,大恩不言谢。是我们老赵家教女不严,才出了这么一个败坏门风的冤孽。你以德报怨,大仁大义,救了秋月一条性命,我们老赵家永不敢忘。”
  “老太太,您可过奖了,我可不敢当啊。”王永梁心想,这老太太恐怕很有来历,这番话可不是一般人能说出来的。
  “永梁,我先去看一下秋月,回头咱娘俩再说话。”老太太说完,和赵春花进了秋月的房间。
  永梁和众人当然不好跟进去,就都进了永梁的房间等候。不一会儿,就听“啪啪”两声脆响,接着就是老太太的低声叱骂和赵秋月的哭泣声。众人知是老太太训女,都肃然不语。
  那屋闹腾了一会,逐渐安静下来,不一会儿就见赵春花走了进来,对永梁说:“永梁,你来一下。”
  王永梁跟随赵春花来到隔壁房间,就见赵秋月披头散发,还在低头哭泣,老太太也是一脸的痛惜。
  ------------


第60章 讨薪风波
  见永梁进来,赵老太太说:“永梁,秋月再大逆不道,也是当娘的心头肉啊,他爹可以不认,我却不能不管,希望你能理解。今天晚上我们娘俩就在这里打扰一晚,明天就另找住处,我想让她在水北呆一段时间。”
  永梁忙道:“老太太,我能理解。都是年轻人,谁能不犯个错?这事就过去了,您以后不要再提。”
  说着,永梁掏出一个纸包,里面是二千块钱。他把纸包交给赵春花,对老太太说:“在水北生活不易,这是二千块钱,您拿着,如果不够,再让我姐给我要。如果有什么其它事情,可以找常勇帮忙,他这里人头还是比较熟的。”
  赵母赶紧站起来说道:“永梁,这可不行,你帮我们太多了,这钱我可没脸接。”
  赵春花说道:“娘,你就收下吧。永梁不是外人,再说你身上没多少钱,在水北生活我也不放心。快别说这个了,我们还得忙别的事呢。”
  见老太太还要说什么,王永梁已经不再纠缠这个问题了,他把常勇叫进来,仔细叮嘱他一番,就起身回了自己房间。
  自始至终,王永梁都没和赵秋月说话,他对这个女人一点好感也没有,之所以帮她,全是看在赵春花的面子上,现在事情算是解决了,永梁也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一早,王永梁就和赵兰开车回了面粉厂。至于王永水的丧事,自有王祥帮率领村支部一干人等帮着办理,想来应是十分妥帖,他也没有兴趣参与。
  想起在王吉安家说的话,王永梁让赵兰到他办公室,对她说:“年前有几件事,你记一下。一是以厂里名义成立一个‘助老扶困基金’,当然钱由我个人出。主要资助村里五十岁以上的老人,我的意思是五十岁以上每人每月五块钱,六十以上十元,以此类推,每增加十岁增加五块钱,家里特殊困难的,也可以资助。二是在厂里大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我的本意是推动传统文化教育,但现在不大提倡什么忠孝信义,提倡的是社会主义新风尚,反正也差不多吧。我已经和帮叔初步交流过,村里也要搞,对厂里评选出的文明个人和村里评出的文明户,厂里出资予以奖励,暂定每人或每户100元吧。这两件事,你要和村里协调一下,看定个什么评选标准,但有一条,绝对不能搞成形式主义。对了,建材市场那边也如此办理。”
  “另外,看村里的路桥或者水利方面需要修缮的,厂里也要资助一下。年前先统计,等开春后就动手。”
  “好。”赵兰忙答应一声,见永梁无话,自去和村里接洽不提。
  ......
  面粉厂半年利润达36万元,按当初承包协议的10%计算,村里分红36000元,王祥帮不敢胡来,扣除正常的开支以后,村民每人分到100元,并张榜公布,接受监督。王祥帮个人也从厂里分到了14000元,他也拿出了2000元投入到“助老扶困基金”,说是不让永梁专享美名,其实是想紧跟永梁脚步。
  村里评选出十户文明户,厂里评选出三名文明个人,都给予100元奖励。
  村里五十岁以上老人都领到了扶助金,说是以后每月都有;村里还宣布面粉厂还要在明年春给村里修桥铺路打井......
  这些善举一下子点燃了王庄村民“讲文明,树新风”的热情,子女争养老人,兄弟姊妹团结友善,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王庄村文明之风闻名乡里。当然这是后话。
  却说二十六这天上午,王庄村民在德高望重的王吉庆等人带领下,抬着一个大大的木匾,敲锣打鼓来到德高面粉厂。匾上书的是:
  善举惠及众生不愧德高其名
  致富不忘乡梓当为侪辈之表
  正是出自王吉庆的手笔。王永梁没有露面,由闫振五代表面粉厂出面接待,将木匾挂在了会议室内。王吉庆见永梁没出面,当然知道他的意思,低调才是王道嘛,心中对这个弟子的为人处世非常满意。
  下午,王永梁办公室来了一位他期盼已久的客人——付强。付强一进门,就笑呵呵地赞扬永梁说:“永梁,你的善举名闻乡里,公社党委一班人也都十分赞赏啊。”
  永梁和他握手,谦虚地说:“过奖了,如果能够带动更大范围的村风民风向好,才是我的真正愿望啊。”
  “永梁,和你谈话真是享受,不知不觉就受教育,我为你宽大的胸怀和长远眼光所折服。”付强衷心地说道。
  “付主任,别夸了,我会骄傲的。”永梁说道。
  二人落座。赵兰进来给两人沏好茶,退了出去。
  “永梁,我这次来是告诉你党委的决定。从你这回去后,把你的看法和想法都如实地向张书记做了汇报,他非常赞赏,随后就召开党委会进行了研究。会上有很多不同意见,有的说你是说大话,有的说你是想骑公家的马耍自己的刀,反正意见不统一。后来还是张书记力挺,说再坏还能坏到哪里去,反正现在食品厂也是赔钱嘛。就这样算是勉强通过了让你承包食品厂决定,但承包协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付强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哦,那太好了。谢谢付主任。不知道公社何时研究承包协议?”永梁高兴地说
  “年后上班以后就研究,你呢这段时间也要做做准备,在公社党委研究前,企业办和你还得进行一系列磋商。”
  “好。我年前年后就进行调查,然后拿出一个方案,等年后你上班后咱们再谈。”
  “行。就这样定了。”
  说完这事,付强拿出几张稿纸递给永梁说:“这是我根据你那天说的整理的一篇文章,请你指正一下。”
  永梁接过来一看,题目是《鲁西北农村现状之我见》,浏览其内容,绝大部分是那天永梁的观点,文笔不错,但稍嫌空泛,还缺乏数据和个例分析。
  “付主任,我看你文中所论,绝非一个农村问题,而是还有农业和农民的问题,所以我觉得题目中的‘农村’二字应改为‘三农’二字。另外,我觉得这是篇大文章,弄好了,很可能会引起上层的注意,所以,数据方面还要详实一些,最好加上个例分析,这样才更有说服力。付主任,我信口开河,仅供参考。”永梁说完,还不忘谦虚一句。
  永梁的话,让付强听得眼光发亮,别小看改了一字,意义可就大不一样了。这要是引起上层注意,那这篇文章就是自己仕途上的敲门砖,这确实是一篇大文章,得好好琢磨一番,还要深入农户调查研究,不可随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永梁,一字之师,莫过于此,谢了。金玉良言,金玉良言啊!”付强激动地说道。
  付强兴奋地走了,看来是想好好琢磨琢磨这篇文章了。
  永梁想了想,如果承包食品厂,看来得用赵兰了,现在看她的能力是有,不过能不能管好一个厂子,还得拭目以待。
  “兰姐,走,跟我去南寺。”永梁想先去食品厂实地看一下。开上车,永梁和赵兰来到南寺德高电器维修部。
  王祥文这一年来除了学习几乎所有时间都扑在了电器维修部上,按照永梁的要求,他把技术全部教给了刘全,刘全也承担了大部分维修任务,虽然南寺的维修部越来越多,但这两人凭着前期良好的声誉,顾客比别的维修部多了不少,所以两人也没少赚,不过再也没有了永梁时期的暴利而已。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