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工业之动力帝国 (滿楼红袖招)



小时候的梁远常常让梁江平讲珍宝岛战斗的详细过程,不过每次梁江平都不愿多谈。

梁远问得多了老梁同志就哄梁远说:那些长眠在岛上的战友才是英雄。爸爸只是幸存下来的一个普通人而已。

长大后的梁远倒是理解了自家老爷子对牺牲战友的怀念之情,对于许多从战场上下来的军人来说,那条命往往不在是自己一个人的也是在替战友活着。

“战斗结束之后,爸爸的一个战友因为在抢救坦克的过程中展现了很强的机械天赋被1o2所看中,调去了内蒙……。”

“还以为爸爸要讲珍宝岛的战斗呢,哪有故事直接从结尾讲起。”梁远大声抗议着。

“是啊,是啊,还以为能在梁伯伯这里听到爸爸的战斗故事呢。”宁婉嘉也附和着梁远。

梁江平一笑。没也搭理两个人的抗议,把坦克来科技园的经过大致说了一遍。

梁江平被调去内蒙的战友叫何明贵。何明贵进1o2所时还不到2o岁,由于个人勤奋好学被当时1o2所的所长推荐去了哈军工深造,师从当时任教于哈军工炮兵工程系的兵工专家朱雨生。

当然梁江平在这里说了个谎言,当年部队推荐去1o2所的有两人一个是何明贵,另一个就是梁江平,在确定1o2所只有一个编制之后。梁江平选择了主动退出最终去了军区直辖的重炮部队,拐上了另一段人生岔路。

何明贵从哈军工毕业后一直从事大口径火炮的研工作,84年已经离休的朱雨生临危受命出任总师,负责共和国下一代主战坦克的研工作,朱雨生上任之后。把昔日的弟子调职到自己手下帮忙,一来二去就是五年。

原本在89年年初,共和国新一代主战坦克就应该锁定技术设计转成样车制造,不过一个意外的插曲打断了这个进程。

梁江平退役后和天南海北的战友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在梁江平和何明贵的通信中曾提过东北机车厂打算把宝石涡轴动机装进铁路机车,继续研长征三号燃气轮机车的研情况。

李远玲负责的华晨动力梁江平也简单的写了几句,梁江平没想到是这封信在即将锁定设计的三代坦克研团队内部造成了极大的分歧。

八十年代正是国际军界对燃气轮机上坦克鼓吹得最为激烈的时代,全球最顶级的两大级大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燃气轮机组作为坦克的核心动力,在八十年代末,美国的m1a1苏联的t8o早已先后入役引领者整个星球的6军装甲风潮。

共和国新一代坦克的核心设计思路是在有限的工业基础上,通过高综合、优化匹配系统功能等手段,来达到最优的坦克性能设计。

换句话说就是要尽可能的拔高每一块木板高度,使木桶装下更多的水,如果一块木板实在过低,如果实际情况允许,那么从一块较长木板上截取富裕高度对短板进行补强也是合理行为。

按照这种思路每一个分系统性能的大幅提升都会对整体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当宝石涡轴动机的国产化就在眼前,可靠、也可能有着稳定来源的1ooo马力的成熟动力系统就在眼前,对于设计团队中的许多开人员来说简直就是震撼性消息。

而燃气轮动力机组比柴油动力机组高了无数逼格的诱惑更是研人员无法抉择、难以舍弃因由。(未完待续……)

ps:这个是昨天的,满楼喝得半迷糊,不过还是码出来了,可以放心睡觉去了。

第113章 岔路(中)

即将定稿的设计变还是不变,动力等或是不等在研组内各有大批设计人员支持。£∝,

说起来在三代坦克设计伊始,设计团队内就有两种思路在激烈对冲,一种认为共和国应当立足当下,以t72坦克为蓝本设计共和国下一代主战坦克,还有一种则是十分激进的技术大跃进,建议共和国下一代主战坦克彻底放弃苏式坦克的设计风格,全面向西方坦克标准靠拢。

这两种设计思路的优劣暂且不提,在z1224坦克上进行一番技术论证之后,共和国落后的工业基础暂时无法支撑起西方标准的三代坦克成了定论,参考t72坦克为蓝本研下一代主战坦克成了团队共识。

不过没人能预料到梁远的横空出世,并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干出了许多事情。

火力、装甲、动力是一辆坦克至关重要的三大系统,决定火力的重要因素就是管子的粗细和火控是否先进,装甲这东西在某个数值之内肯定是越厚越好,而动力则是决定管子粗细和装甲薄厚的重要基础。

当研团队拿到远嘉所有的企业资料之后,一场地震就此生。

远嘉造不了管子但是和指挥管子的东西密切相关,坦克火控系统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一个是管控计算射击诸元的火控部分,另一部分则是战术上的综合通讯指挥部分。

坦克的火控计算机和飞机系统略有不同,飞机由于需要处理从雷达系统处返回的大量信号数据,使得典型三代战机火控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基本达到1亿次/秒。

而坦克火控计算机对芯片运行度的要求不高,16位元的386级别芯片即可满足运行要求,但是坦克火控计算机芯片的工作环境十分糟糕,对芯片的可靠性、维修性要求极高。必须能经受住坦克扬尘、环境温度和湿度剧烈变化以及车体颠簸和射击时产生的冲击和振动。

在梁远的坚持下,2处理器最显著的长处就是极高的可靠性,在科技园所生产的最顶级的工业级芯片中,工作温度负5o~7o、湿热95%±3%、振动(1ohz~2ooohz)、抗冲击9g、系统集成终端支持日光辐射防护、防水、防沙尘、防霉菌、防盐雾,支持模块化快维修。

这东西别说使用在环境还算正常的地面坦克上,就算用在环境近乎不可控的战斗机上都没什么问题。

坦克火控系统中关于综合通讯指挥的那部分组件中。远嘉在刚刚下线的汉字寻呼机中所应用的2通信处理器同样是个让人激动的选择。

此时共和**工系统虽然开出了稳像似火控系统,但是自动化程度十分的第,对目标的收索识别完全依靠坦克乘员用肉眼借助光电系统来实现,对目标的跟踪也依靠炮手进行手动控制跟踪。

而远嘉通过长征三号燃气林机车和汉字寻呼机项目所显露出来的电子系统整合能力,和机电设备开能力,则是此时三代坦克研团队中十分薄弱的环节。

对于共和国三代坦克研来说,华晨动力所仿制的宝石涡轴动机则是完成度最高的产品,华晨组装的国产宝石动力包在长征三号燃气轮机车上的单无故障运行时长,已经过6oo小时。这个记录已经过了59式坦克动机的全寿命。

当然,相比坦克动机一直运行在嗑药状态下的工作环境,降功率调教宝石动力包的工作环境基本等于混吃等死的轻松状态。

如果再加上港基集电分立器件部门正在大力展的光、电、红外、磁力等感应器件,研团队愕然现,假如远嘉能做好手头的电子、动力这两大至关重要的子系统,那么共和国其他工业部门只要搞定装甲,火炮,悬挂这几个重要子系统并好整车集成。当初淘汰的完全采用西方标准三代坦克的研路途,似乎也不是那么昏暗无光。

可惜摆在技术激进派眼前的先不是远嘉技术能力是否合格的问题。而是没有任何的文件、法规或是前例,可以使远嘉具备资格参与到共和国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工作中来。

当然,技术激进派好不容易看到了曙光自然不会被这个人为障碍难住,有人提出索性把远嘉彻底当作海外的先进工业集团,采用技术引进的方式将团队目前研能力薄弱的子系统分包出去。

结果这个提议一出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把水搅和得更浑了。八十年代末期对于共和国科技行业来说属于卖导弹远不如卖茶叶蛋的苦逼时代。

好不容易混了个三代坦克研项目糊口,开团队里任何子系统的负责厂所都不希望自己成为被淘汰的那个,这可是关系到一(厂)所上下数百甚至上千人口的吃饭生存问题。

从质疑远嘉真实的研能力到姓社还是姓资这种大是大非,从国家机密扯到资本原罪,在一片争吵声中只差最后一步的三代主战坦克迟迟无法锁定图纸。足足停摆了半月有余。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浪潮的组建,和远嘉打交道无论1o2所还是研团队都有些无所适从,但和浪潮这种大型国企打交道则没有任何障碍可言,虽然远嘉在浪潮中占有一定的股份,但7o%比例的国有股权使得浪潮属于公有制企业的标记异常醒目。

浪潮的出现使得容易踩地雷的体制问题被跨越了大半,毕竟动力系统的敏感性远小于坦克的火控电子系统,对于研团队来说剩下的问题就好办了许多,朱雨生单纯从技术的角度向共和国科工委提供了一份文件,把目前团队内部的分歧所做了详细的分析。

从实际上说,朱雨生对动用远嘉的力量提高三代主战坦克性能的建议还是很动心,否则在即将锁定设计的前夕,动用总工权威压下团队内部的分歧压根就不算什么难事,连“保证开进度按时完成”的理由都是现成的。(未完待续……)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