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工业之动力帝国 (滿楼红袖招)



苏良宇笑了笑说道:“路局的信号厂也挺不容易的,小远要多多理解嘛。”

能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企业当家人主动上门争取挽救企业的机会,在八十年代的国企中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异类了,应该还有抢救价值的。

梁远把源于前世的情绪扔在一边,问道:“老苏,你们做技术评估了没有。”

拍了拍手中厚厚的报告梁远说道:“这里大部分篇幅都在说计算机联锁系统如何如何先进了,在技术上没什么参考价值。”

“我们做过一个简短的模拟,若想构建全路的计算机联锁系统,单铁路信号机和电动转辙机所需的芯片就会过千万片,若再加上车底、机头、运转、电务等部门,最终市场有多大我也说不清楚。”

“不过从技术层面上来说,铁路所需的这套系统没什么难的,除了少量用于数据汇总的高性能处理器我们解决不了外,剩余的99%,现在的芯片实验室都可以解决,问题在于整套系统的整合和调试,哪怕是修建一段示范线路,整套系统里也包含了数万甚至上百万芯片,保证这些芯片在一个网络里不起冲突,安全稳定的运行这才是最难的。”

“昨天那个火车沙盘,才四列编组,我们昨晚系统进行系统调试时,光bug就找出来近百个。”

梁远把手中的资料卷成了一卷,轻轻的敲击着沙的扶手,想了片刻笑着说道:“差点被老苏骗过去,老苏你就直说,这活其实是个苦力活,纯技术难度没多高,主要在于人手不就得了。”

苏良宇哈哈一笑说道:“我不说,小远不也一样猜到了。”

“这个项目若是打算展下去,下一步应该是大批的招聘计算机民工了吧。”梁远笑着说道。

“计算机民工?”苏良宇疑惑的复述了一遍。

梁远拍了拍脑袋,才想起来ti民工和码农们至少需要15年才能登上历史的舞台,现在能干这一行的可是凤毛麟角,结结实实的属于高科技人才。

“计算机农民工。”梁远解释了一句。

“哈哈,小远这个比喻倒是很恰当。这个项目需要的创造性思维属实不多,工作性质到是和按部就班的建筑工人很像。”

“老苏,说吧,这项目需要多少人,多少经费,我认命了。”梁远笑着说道。

“小远,真的要搞?”苏良宇重复的问了一句

“恩,我小叔也该和你说了,东北机车厂打算生产燃气轮机车,这个项目在全世界都很罕见,我们没有国外的道路可以借鉴。”

“而且就算燃气轮机车开成功,除了用在那条传说中的青藏铁路具有优势,在平原地区应用时,在燃油经济性方面比柴油机头差很多,指望燃气轮机车从技术上提升燃油经济性至少需要五到八年的时间,这么长时间变数太多了,燃气轮机头很容易被边缘化,一旦被边缘化,哪怕后期取得技术突破,也不能打破已经固有的格局了。”

苏良宇听梁远说完沉吟了片刻说道:“小远,你是打算通过开新一代铁路信号控制系统,把燃气轮机车硬性的捆绑到整个系统里是不是?只要我们完成了部分区域的计算机联锁系统,和列车编组、机头形成互动,将来铁道部就算想推广电力机头,也要考虑整套系统的兼容性问题。”

梁远轻轻的拍了拍了沙的扶手说道:“老苏,你也不懒嘛,基本接近天才水准了。”

“我们把新型信号系统推广的的越普及,优势地位就越大,到时候无论哪个国家的机头进来,只要想加入到铁道部的信号网络,先得通过我们这一关,到时候我们随便打个喷嚏,光系统的兼容性就能折腾他一年两年的,只要这五、六年局面一直保持着胶着状态,等我们在技术上搞定燃气轮机车后,才是浑水摸鱼的好时候。”

苏良宇看着梁远边说边兴奋的挥着手,无语的摇了摇头,心中却万分不解,实在搞不清梁远这些鬼心思到底是在哪里学来的,想梁远的这种想法,根本就是在商海上滚了大半辈子的那种老油条的思维。

“老苏,将来的市场竞争绝对是整套系统间的对抗,我们单单弄出一样或几样领先的东西相对整个国家的市场来说,基本是于事无补,国内的市场只能是越来越开放,不远的未来像西门子,ge,三菱这种综合性的工业集团会大举进入到国内,我们将来若想活得舒坦,不受这些巨无霸企业的闲气,只能搞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竞争体系。”

“说吧,老苏,我把老底都交给你了,你可以在这个项目上狮子大开口了。”梁远笑着说道。

注1:信号机就是信号灯,铁路系统这么叫是为了和比较简单的公路用信号灯区别开。

注2:就是电动搬道岔的东西,铁路道岔旁边都有一个灰色方盒子,从盒子里伸出一根管状的东西接到道岔上,那玩意就是电动转辙机。

注3: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通过技术方法,使进路信号机和控制进路道岔的电动转辙机之间按一定程序、一定条件建立起的既相互联系,而又制约关系,这种制约关系即为联锁,简单的说就是一段区间有列车存在后,这段区间的信号会变成红色不可通行,同时进入这段线路的道岔也会自动关闭。

注4:黄河以南的书友们坐t打头的快车时,或会遇到大名鼎鼎的25t型车底,在车厢中间有个搞笑的弧型分割板,全国独一份,把一节车厢硬是分成了两个部分,这就是铁道部的自主创新。(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飘天文学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第10章 LTCS系统

听梁远说完,苏良宇哈哈一笑说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苏良宇伸出三根手指摇晃着说道:“不算现在芯片实验室投入的力量,使项目接近工程实用的程度,小远至少要投入3oo人,若是把车底和牵引机头算进去至少要5oo人,才能使项目正式运转起来。”

梁远苦笑了一下说道:“目前部里直辖的铁道研究院,所有的技术人员加起来还没到1ooo人,老苏你把项目组的规模直接就变成了铁道研究院的一半,让我去哪里找人啊。”

“呵呵,那是你的问题了,不过人少了,也就是开进度会慢些而已。”苏良宇笑着说道。

苏良宇为了在五月份的广交会之前拿出空气净化器的样品,把和路局信号厂组建项目组的事情都丢给了梁远,不过苏良宇还算有良心,把芯片实验室的骨干王欣调了出来,暂时负责具体的事务。

在八十年代,铁路计算机联锁系统别说路局的信号厂,找遍全国,也只有铁道研究院下属的通信信号研究所有一些相关人才,而梁远打算把燃气轮机车捆绑进整个铁路系统,只靠计算机联锁是远远不够的,最起码得把机车信号(注1)和列车运行监控装置一起开出来,然后融入到由地面信号机构成的庞大的信号网络中去,做完这些,这个庞大的网络也仅仅是刚刚开始而已。

梁远拿着路局信号厂起草的那份薄薄的开计划。看得直摇头。

路局信号厂只是简单的罗列了地面信号机和电动转辙机换成芯片控制后。在使用成本和可靠性上的种种好处,然后又大幅的介绍了铁道研究院于84年,在南京梅山铁矿地下运输线投入使用的计算机联锁系统,打算在未来把新型信号机和转辙机,同梅山铁矿那套系统整合到一,构筑全新的铁路信号管理系统。

对未来有着清晰认知的梁远,却知道路局信号厂这份开计划大约和玩笑差不多。

中国铁路系统的进步始于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铁路行车事故“杨庄惨案”,1978年,陇海东线兰考县杨庄车站附近,由西安开往徐州方向的368次列车与南京至西宁的87次列车生相撞。事故死亡1o6人,轻伤171人,重伤47人。

事故的原因就是368次列车的两位正副司机,马相臣、阎景接近兰考站时同时睡熟。本该在兰考车站待避的368次越过血红色的出站信号机,冲出了兰考,最终“无人驾驶”的368次在杨庄车站同87相撞。

事故生后全球震惊,由于时值改革开放的前夜,中央对此事故十分重视,在法办了违章睡觉的两名肇事司机的同时,也给予了包括铁道部副部长在内的,相关管理人员行政记大过的处分……。

“杨庄惨案”过后,机车信号系统,自动停车系统等先进的铁路管理概念被铁道部提上了工作日程。不过限于国内薄弱的电子基础和铁路系统落后的管理思维(注2),整个八十年代这项工作差不多是毫无进展。

前些日子,梁远为了安抚部里搞出的那套自动刹车系统,被铁道研究院加了一个控制制动风管的电机后,变成自家的成果,在《人民铁道报》上大肆的炒作了两期,然后顶着一系列国际先进水平的名头开始在客运机头上推广。

事实上若无梁远插手,直到九十年代中期,铁道部在法国引进了tvm3oo,tvm43o通用机车信号系统后,才算解决了机车信号的问题。至于自动停车系统,铁道部虽信誓旦旦的说步入新世纪后,自主研的ctcs(注3)系统已经解决了危险情况下列车自动停车问题,不过温州那起全球知名高铁事故,无异于在铁道部的脸上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