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相声大师 (唐四方)


  各种现代化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全套红木家具,看起来很是豪华,家里面的装潢用了心的,满满的中式风格,应该很符合张阔如的审美,何向东也觉得很喜欢的。
  他就住在靠东的房间里面,床上面铺了席梦思的床垫,据说很贵,何向东是第一次见这种玩意儿,坐上去很软很有弹性,比棕板床舒服太多了。
  很好的一个房子,张阔如还一直跟何向东说,让他把对象带回来看看,这房子绝对不给他丢人,想要长脸自己这边还有一个别墅备着。
  何向东憋了半天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房间里面有两个卫生间,一个是在外面,一个在张阔如房间内,所以何向东现在也算是有个人独立卫生间的人。
  何向东跟张阔如问过,张清丰已经结婚了,他媳妇也是生意女强人,跟着张清丰天南海北地跑,一年到头也不怎么回来,两人到现在都没个孩子,急的老张先生头发都快掉光了。
  张先生一个人住一间房间,张清丰夫妇回来基本不太会来这边住,就算来了,那顶多算一间房子,可是张清丰却买了个三居室。算了,有钱人的思维实在是难懂。
  张清丰买的那个别墅他也去看了,连门都没敢进,就被院子里面那个大游泳池给吓回来了,里面还有好几个佣人在打扫卫生。
  一见张阔如,那些佣人齐齐跑过来鞠躬叫老爷好,何向东都看傻了,张阔如也皱着眉头,很不习惯,就直接把那些佣人打发走了。
  爷俩连门都没进,在外面看了一眼,就回去了。何向东是真不习惯这样的场景,张阔如更不习惯,又没有亲人陪他住,还有一群佣人伺候着,张阔如说他享不了这种福,根本住不下去。
  一路上,张阔如还在喋喋不休地跟何向东说这破房子有多么多么不好,他自己有多么多么不习惯。还说何向东很像他自己,都是穷命,受不了这种富人的待遇。
  何向东一直都没出言说话,既没有反对也没有赞成,他是纯粹是被吓得,他知道张清丰挣了些钱,但也没有想到居然这么有钱。一大堆佣人伺候的生活,他只在古装剧里面见过啊。
  他是怎么都没想到,当年那个有些憨憨的纯真青年,现在居然变成这么厉害的一个商业巨擘。
  太吓人了。
  然后,何向东也正式住进了老房子里面,开始照顾起了张阔如的起居,张阔如不愿意外人来照顾他的生活,家里保姆都没有请,之前都是自己做家务的,现在有何向东,他轻松多了。
  何向东也把田佳妮带过来和张阔如见过面吃过饭了,张阔如表示很满意,还给田佳妮包了一个大红包。
  现在何向东除了在园子里面说相声,还在跟着张阔如学习评书,当年他只学了半年,真正只是学了一点皮毛。这些年也跟一些评书艺人问过艺,方文岐也教了他一些。
  但是张氏一脉的评书功夫他掌握不深,那些不外传的道口活儿他一个也不会,趁现在有时间张阔如准备系统地开始教他。
  正如张阔如说的那样,何向东现在还没有艺满出师呢,还是在学艺期间,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他学艺也是照着以前的老规矩学的,是弟子到师父家里学艺。
  给师父家里帮忙打扫卫生,帮师娘做饭看孩子,给师父端茶送水,师父教你本事。
  学艺有学徒和儿徒之分,学徒是跟着师父学艺几年,学艺期间师父管吃管住,偶尔还给点零花钱,学完之后,给师父效力几年,就可以艺满出师闯荡江湖了。以后三节两寿的时候,来看看师父就好了。
  还有一种叫儿徒,就是当儿子养的,跟亲儿子没有两样,师父管吃管住,工作就业,结婚生子,师父都管你,等师父老了,做徒弟的也有赡养的义务。
  虽是师徒,但其实跟父子已经没有两样了。何向东跟张阔如还有方文岐就是这种关系,可以这么说张阔如对何向东绝对不会比对自己儿子差,他真是把何向东当成亲儿子一样看待的。
  也有很多人看不惯这种传统的师承关系,认为是封建糟粕,其实凡事都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在旧社会是有很多做师父的把收徒当做自己的挣钱工具,在徒弟学艺期间极尽苛刻,几乎都不把徒弟当人对待了,给吃的喝也只给不至于让徒弟饿死的那一口,而且还给徒弟派了繁重的体力劳动。
  再加上传艺时候的虐待,因为学艺期间很短,只有两三年时间,很多师父为了让徒弟尽快学出本事来,好给自己挣钱,都采取了很多非人的手段。
  所以在徒弟拜师写门生贴的时候,帖子上面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徒弟投河溺井、上吊服毒,皆是其咎由自取,与师无关”,所以旧社会很多艺人学艺就像是闯鬼门关一样。
  但是艺人的师父也并不全是这种毫无人性的,还有很大一批像张阔如、方文岐这样的艺人,他们收徒是真正为了给祖师爷传道,为自己这一支传承衣钵,把徒弟是当自己亲儿子一样看待的。
  张寿臣先生有个徒弟叫于世德,是从小跟着他长大的,张寿臣先生每次见到于世德都在喊我的儿啊,我的儿。
  我的儿子啊。
  传手艺教本事的时候师父会很严格,但是在生活上他们对徒弟可以说是有无微不至的照顾,还要教徒弟如何做人,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待人接物,这跟儿子已经没有两样了。
  所以这种学艺模式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毛病是出在人身上的,你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师父都能做到像张阔如和方文岐这样,你也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徒弟都能做到何向东这个份上。
  不说师徒关系,就算是真正的父子,难道就全都是父慈子孝吗?可能吗?


第0194章 向文社的大事
  至于家谱里面没有自己名字,何向东也闹明白了。艺人拜师学艺有个程序,叫摆支,类似于后世的新闻发布会。
  在拜师的那一日由徒弟出钱摆上几桌,不需要大张旗鼓,有这个形式就可以了,然后请来引保代三位老师,递门生贴,互赠礼物,这就算是纳入门下开始学艺了。
  这是第一次摆支。
  等学艺期满,徒弟再给师父效力几年,也就到了艺满出师的时候了,在那个时候会进行第二次摆支,这一次就会广邀同行长辈,大操大办,师父也会在宴席上正式宣布徒弟出师,以后要在江湖上闯荡了,请各路朋友们看在师父的面子上照应一下。
  这叫双摆支。
  双摆支之后,徒弟正式艺满出师了,以后修家谱的时候,师父才会把徒弟的名字放进去。
  何向东的情况便是如此,他早年便离开了张阔如去闯荡江湖了,也没有进行第二次摆支,十几年都没见面了。他便以为自己这种情况应当算是出师了,师父也应该把自己的名字录入家谱了。
  可哪里知道张阔如一直认为他还在学艺,还在等着有一天能够再相见,能再续师徒情缘呢,也就没有一直给他放进家谱中,但其实何向东的资料已经送去门内修家谱的负责人那里了,若是张阔如此生无法再见何向东,那何向东的名字也会归在他张家一支,算是给他一个出身了。
  艺人行内有很多老传统,也保留了一些江湖气,像相声啊,评书啊,都讲究师承门户,你没有师父,同行会看不起你的,这种无门户的艺人有一个专有名词叫“海青”。
  艺人行当里面特别重视师承关系,师徒父子,其实还是为了维护师门长辈的地位和尊严,你不拜师,人家是不会把本事教给你的。
  每一门艺术里面都有很多窍门和秘诀,单靠你自己摸索是绝对不行的,只能靠师父教,而且是手把手的教。
  学艺其实不适合大班上课,他只能是一个师父领着几个徒弟,一一说活,讲解,带着一起表演,跟大学的研究生导师类似。
  很多人批评传统的师承关系如何落伍,老套,是封建的糟粕,但恰巧就是这样的封建糟粕却培育出无数响当当的大角名角出来,传统曲艺戏曲更是兴盛一时,受到无数人追捧。
  可现在呢,引进现代化教学方式,大办曲艺学校,培养出来几个大角名角出来了?传统曲艺传统戏曲更是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何其悲哉!
  一个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模式却被一个被时代抛弃的封建糟粕虐的体无完肤,问题出在哪里?值得深思。
  千万不要说是艺术被时代抛弃了,艺术是不会错的,也永远不会过时,过时只有艺人。你说传统艺术不被现代人接受了,那只是你艺人表演的传统艺术不被接受罢了,而不是这门艺术。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真的是这门艺术不被现代社会接受了,你艺人就不能改吗?传统艺术也是经历过无数次修改的,你到现在就不能改了吗?就眼巴巴看着吗?那要你艺人干嘛?
  一门艺术想要振兴想要复兴,要靠国家,要靠社会,要靠观众,要靠机缘,要靠运气,需要仰仗的东西很多,但归根结底是要靠艺人本身的。
  艺人完了,这门艺术也就完了。
  也幸好向文社里面的艺人一直在努力,努力把最具魅力的相声带给观众,也一直在努力探求观众喜欢的相声到底是怎么样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