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大农民 (执笔流香)



当然除了这些商品,最重要的就是清水湖蔬菜。

周白一早就在周村说过,周村的蔬菜除了卖给他是不准私下贩卖的,这当是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好管理,统一价格,形成类似垄断的形式,防止大家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

而且,因为这些蔬菜一次收购之后,经过后续的二次收益,像望湖阁饭店,超市,运输,再次加工等等方式赚取的钱已经极为可观,所以通常周白这边收购蔬菜的时候收购价基本和市场价持平。

从培育苗,种植,收购到售卖,这是一个很透明的渠道,周村的人看在眼里,感谢周白的同时,自觉的维护好这种制度。

所以现在想要购买清水湖蔬菜,在金山县,除了一些大型超市,也就是周村的清水湖超市有卖,甚至每天还有很少量的精品蔬菜出售。

这算是给来周村的游客的一种福利,也算是一个宣传手段,蔬菜价格会比城里超市便宜,但是每种蔬菜一天只有一千斤,还需要每人限额购买。

限额购买方面也有讲究,凡是拿着当天望湖阁饭店给的发票,购买清水湖蔬菜的时候不光有一定折扣,购买量也会多一些。

开始这些事情落实的很顺利,一种蔬菜一千斤,周村的这么多种蔬菜基本可以让不少的游客或者来吃饭的人带走一些回家尝尝鲜,但是后来随着来周村的人数增多,这种供求关系就有些不足了。

就像各个地方的景点一样,就算全国各地都有的卖的一件东西,人们总喜欢在原产地买,这样买的东西显得正宗,虽然因为清水湖蔬菜外观和味道的原因,不存在假冒伪劣产品,但是抱着这种心理,来周村的人走的时候很多都喜欢顺便买上一些。

清水湖蔬菜一时间成了周村最火爆的产品,因为清水湖公司指定的的饥饿营销政策使得每天购买清水湖蔬菜的场面都特别的火爆,来的人稍微晚一些,可能连个菜叶都见不到。

有需求就有市场,很快,就有人将主意打到这些蔬菜上。

农村结婚不像是城市,基本上一个村子的大部分人都和周围村子有着各种各样的亲戚关系,苏庄离周村这么近,两村的人成为亲戚的更加的多。

苏庄的一些人央求周村的亲戚按照周白这里的收购价,甚至贵上一些买上三五十斤,为了亲戚之间的面子,同时周村的人还没什么损失,所以问题一般不大。

现在周村出门走亲戚都是带清水湖蔬菜的,比带其他的东西还有面子,虽然规定不准周村的人私下贩卖蔬菜,但是毕竟是个人种的菜,处理几十上百斤的权利还是有的。

村长和周白碍于各方面原因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就出现了清水湖蔬菜最终得以在周村村头公然售卖。

然后杨楼的人来了。

几乎是复制一样,杨楼的人有学有样的照搬了苏庄的经营模式,不过因为杨楼的人来的毕竟晚了一些,很多靠近周村的好的位置已经被苏庄占领,先天上就吃亏了一些。

这是一方面,随着两个村子里在周村村头摆摊,获利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强,矛盾也慢慢出现。

总有天气不好不适合摆摊的时候,也有偶尔谁家生病有事不能摆摊的日子,趁着这个时间,抢地盘不可避免。

周村村头的抢地盘战争正式打响。

凭什么两个村子的人都紧挨着周村,你们苏庄都占着这么好的位置?

生意大家做,杨楼看着苏庄每天赚的盆钵满盈心里不平衡是一定会有的,好坏杨楼也是周白的姥姥家,凭着这层关系,就算占便宜也是杨楼占便宜才对。

所以抢地盘成了周村村头每天都会上演的节目,两个村之间每天因为地盘的事情吵的如火如荼。

今天这家的地盘明天成了别人的,至于后天则再次换了人,一个摊位有时候在两个村子之间不断换来换去。

矛盾是有的。

论吵架,两个村子都有厉害的农家妇女,她们是可以不喝水一个人骂上一天的存在,大家半斤八两;论实力,两个村都是和周村差不多的村子,谁也不怕谁。

搞的后面,有些摊位没人理得清谁先占下的,最后只能由村子里的村霸出场。

说是村霸,一方面是指一些村子里的混混,一方面是指这些人在村子里兄弟姐们多,实力强大。

两个村子之间其实很多是互相认识,就算不认识稍微打听也能了解个七七八八,农村藏不住秘密,不过就算认识,甚至以前坐在一起喝过酒吃过饭,但是遇到利益面前也要好好掰扯掰扯,亲兄弟还明算账呢!

村霸出场效果和气势自然不是之前的农家妇女能比的,往往一群人出面伦伦关系,亮亮实力就能快速的确定一个摊位暂时的归属。

至于打架的现象暂时是不会出现的,周白让刘标派人每天在村口巡逻,吵架小矛盾根本不管,如果有人拿家伙或者有打架的倾向,这边保安也不拉架,记下名字,然后你直接走人吧!

一时间两个村子的矛盾到是在一个被控制的范围之内。

不能用拳头最终解决问题,不得已两个村子又想出了新的方法。

这就是仅次于抢地盘的价格战。

第158章 小问题

相对于抢地盘的两个村获利,价格战则是让来周村的游客占了不少便宜。

大家卖同样的东西,苏庄因为地理位置优越,生意相对好上不少,从战争方面来讲就是占了地利这一块。

两个村子不管怎么争,苏庄的人因为来的早,占便宜是肯定的。

杨楼的人无奈,只能换战术,降低价格成了这次战术的首选。

既然没有好的位置,那么就依靠价格吸引客户,薄利多销是一种很正常的做生意的现象,任何地方同一件商品,总是会有各种价格。

商业街前头一个物品是一个价格,商业街后面的商贩就敢翻着倍卖,反过来也一样,只要赚钱没人在乎用什么方式。

慢慢的,杨楼的人终于通过各种方法扳回了一点优势,同样的游客人数本来大多分担在苏庄,现在平均分摊两个村,苏庄这边的生意明显差了一些。

随后就是过山车一般的价格战。

来这里卖东西的人好多卖的都是自家做的食物,像是面食,菜,小吃,放在平时这些东西价格可不是一般的便宜,甚至很多种蔬菜的,因为行情不好之前都要扔掉,免费送人蔬菜这事每年都会发生,现在做成菜卖给游客怎么都是白赚的,所以没人怕价格战。

比如普通的红烧茄子,从一开始的五元一份,有时候甚至会降到了五毛钱一份,激烈的时候如果两个摊位卖的菜一样,但是不属于一个村子的情况下,甚至出现米饭一块钱一碗,吃菜不要钱的情况。

这种事情不知道让多少外地来的游客感叹,这哪是做生意,这明明就是赔钱赚吆喝,这里的人都闲成了啥样?

当然,免费吃菜这种事属于少数,但是降价卖确实是每天都会发生的,特别是遇到天色将晚,或者遇到天气不正常的时候,这种情况很是普遍。

不过就算这样,两个村子的人最后还是赚钱的,只是赚多少的问题,至于个别赔钱的人,不是运气实在倒霉,就是一天的时间都参与到抢地盘之中了。

对于这些事情周白一直以来都是保持着冷眼旁观。

在他看来,现在两个村子的情况就是是一个市场初步稳定融合的基本过程,他现在掺和的话也没用,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

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周白姥姥和大舅二舅家都在杨楼村,大舅家的表姐嫁到苏庄村,要说亲近的话,他当然更加亲近杨楼村一些,小的时候住姥姥家的时候他认识不少杨楼的人,不过苏庄毕竟离周村更近一些,两个村子一直以来就不少打交道,他也不能不念旧情。

所以说,两个村子可谓是手心手背都是肉,而且对于日常的这些小问题他也没精力处理,只能交给各村的村长进行调和。

总体上两个村子只要还是稳步向前发展,问题就不算大。

然后,除了周村东头,接下来就是周村西头,也就是村尾的位置。

前几年周村是一个很封闭的村子,除了村东头进村的路,就没有其他的路,西头是河堤,河堤下面是流沙河。

不过后来政府在流沙河上建了一座桥,就是周白一开始和张强约架的桥,然后把路和周村东头的入村的路接到了一起,这一下周村的位置立马好了很多,隐隐有种交通枢纽的感觉。

之前周村西头,流沙河对岸,双方隔河相望,相安无事,在一座大桥将流沙河两岸打通之后,两岸的人们交流就越发容易了一些。

不过现在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流沙河对过,靠近周村的有两个村子,一个是张强所在的张楼,一个是紧挨着张楼的沙河村,两个村的格局几乎是周村东边杨楼和苏庄的翻版。

不过因为隔着一条河的原因,两个村和周村不属于一个镇,联姻方面也没有这边两个村这么多,所以生意上面,清水湖蔬菜获得上就有些先天不足。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