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沈临,你想过没有,克里斯托弗是华纳的股东。他不会答应把这个项目转手让给其他公司的!”
乔纳森有些为难。
“可这个项目并不属于克里斯托弗,不是吗?”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星际穿越》都属于沈临的财产,而且他已经注册过版权了!
“你可以试着联系其他公司,我也会督促华纳方面尽快拿出一个让我们双方都比较满意的方案出来。”
……
华纳兄弟在新世纪前十年过得太顺了。
2012年全年,华纳兄弟出品的电影总票房42.70亿美金的骄人成绩占据了世界电影票房的百分之十一!
市值超过600亿美金成为好莱坞六大排行第二的电影制片厂,仅次于迪士尼,但迪士尼并不是专一的电影制作公司!
母公司时代华纳又是全球第一的传媒集团。
全球超过十亿票房的电影,哈利波特7(下),黑暗骑士2和3,指环王3都是华纳旗下!
华纳兄弟坚持依靠经验检验来指导实践,也就是说如果以前的经验证明该做法是有效的,那么它在以后也应当继续有效。
翻看他们出品的电影:
《蝙蝠侠》(1989)
《蝙蝠侠归来》(1992)
《永远的蝙蝠侠》(1995)
《蝙蝠侠与罗宾》(1997)
《蝙蝠侠:侠影之谜》(2005)
《蝙蝠侠:黑暗骑士》(2008)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2012)。
同样地,《超人》(1978)之后也继续出品了《超人2》(1980)、《超人3》(1983)、《超人4》(1987)、《超人归来》(2006)和《超人:钢铁之躯》(2013)。
拍烂了有没有!
还尼玛揪着这两个人物不放!
于是,很自然的,他们被迪士尼反超。
2016年之后,全球过10亿美金票房的电影,迪士尼占据7席:复联,冰雪奇缘,玩具3,加勒比2和4,爱丽丝,钢铁侠3!
所以,沈临打电话通知李晓萍,让她带着自己这两年的导演经历还有《星际穿越》的项目计划书亲自跑一趟迪士尼总部!
……
与华纳的傲慢不太一样,迪士尼高度重视了光线方面的来访。
所以,当李晓萍将《星际穿越》送到迪士尼手中后,罗伯特艾格立刻推动审核程序,同时让属下调查了沈临最为详实的资料。
资料迅速发了下去,已经有人在翻阅。
是导演考评。
好莱坞跟全世界范围内的导演考核流程不太一样。
他们有一套程序化甚至可以说是僵化的考核制度。
评估标准是导演过去三年的三个数据:总票房、单块荧幕以及单周票房。
此外,他们用颜色来区分导演档次,例如蓝色表示一线导演,红色表示不太行的导演。
因此这个导演前十年有过多少票房都不重要,只看最近三年票房。
李按的《色戒》虽然只26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但是他单周单块荧幕过万元了,所以他还是一线导演。
演员也是如此,只看最近三年票房。
所以说好莱坞演员的片酬变化特大,现在片酬最高的都是年轻演员。
总体上来说,好莱坞与北美的其他商业公司也没有什么区别,一切都用数据和商业成绩来说话。
虽然沈临的电影从来没在北美上映过——《老手》即将上映。
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中国大陆取得的成就!
事实上,好莱坞的这些大佬们对他早就有所耳闻!
他在中国的骄人战绩充分证明了他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商业片导演:以1.27亿人民币的成本赚到了将近53亿的票房成绩!
1:50的投资回报率!
简直就是神话!
几个翻看导演评估的男人忍不住叫了出来”Oh,MyGod!“
“这是个天才!罗伯特,我们必须要抓住他!”
“我觉得很困难,他是狮门的股东!”
第九十七章好莱坞的流程
好莱坞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的迪士尼与沈临即将达成合作的消息就在六大制片厂内部疯传开传。
这次的项目合作属于正常商业往来。
之前考虑跟华纳方面合作,他们的诚意不够,所以更换了迪士尼。
从表面上,其他人挑不出什么刺。
但沈临很清楚,华纳兄弟的高层包括克里斯托弗心中必然不痛快。
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跳出来反咬他一口!
商人们哪有什么道德水准可言!
如果《星际穿越》的项目进展顺利,华纳兄弟可能会碍于迪士尼的面子选择旁观,但一旦遇到麻烦,比如导演跟演员之间爆发冲突之类的,他们肯定会跳出来落井下石。
早就看透了!
就好像《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上映的时候,爆发了枪击案,各大主流媒体纷纷报道这一新闻是一样的!
时间一天天过去,就在赵莉颖准备回国的前夕,经过十余天拉锯式谈判,沈临这一方终于跟迪士尼影视达成了共识。
沈临本人代表的拿到了影片五分之一即3000万美元的投资额,并且担任导演、编剧和执行制作人三个职务。
总计个人薪酬350万美元。
这些其实是谈判中最先敲定的内容,毕竟沈临也有执导长片的经验。
最需要耗费谈判时间谈判的,自然是投资之后的收益分成。
《星际穿越》整个项目总共有三方投资:迪士尼影视、赵莉颖工作室和光线传媒。
为了确保能够如期上映,迪士尼引入美国友邦保险公司投保。
影片的第三方完工担保。
所谓第三方担保,其实“payorplay”的环节。
这是中国电影立项中最缺失的环节,也是导致开戏中间容易出现不诚信现象的原因之一。
举个例子:假如制片人和投资人说,这个电影的主演是葛大爷,投资人当然高兴,给了一大笔钱。但是后来制片人又说葛大爷病了,换一个三线演员,投资方钱已经投进去了,还能怎么办?就这么被“绑架”了。
还有就是演员被“绑架”,演员签了合同,钱没到,制片人拿着合同去外面忽悠钱,忽悠到了当然最好,没弄到钱,演员的档期就搭进去了。
美国的保险公司类似支付宝,投资方把钱放到保险公司。
由他们安排演员看剧本,同意后,钱从保险公司打到演员账户;不同意就从账上扣除看剧本几小时的劳务费,劳务费很贵,但不是骗钱。另外,一旦电影超支,保险公司会支付,所以一开始的预算审查非常严格。
好莱坞纵向分成一、二、三线电影公司,产业分了经纪、制片和院线3块,极大地保障了所有人的利益。
另外,保险公司会严格审查版权问题,剧里的音乐,即使是嘴上哼哼,也要付钱,唱片公司也要来审片。
影片里露过脸的人,照片ID和合同都要送交给保险公司。
就连群众演员也有超过几十张纸的合同。
坦白说,只有新闻和天气预报,可以免费使用,因为这是“上帝”决定的事情。
保险公司能保电影一直到上映,只要能上映,往后所有的诉讼都由他们承担。
坦白地讲,沈临不喜欢引进第三方,因为拍摄时的很多东西都需要经过对方审核,但这是好莱坞最普遍的电影制作制度,不是个人就能对抗的。
好莱坞电影的投资构成非常复杂,经常还涉及到预售,如果没有第三方保险公司作为担保,包括预付费用的海外发行商在内的投资方,为什么要相信电影一定可以完成上映,如果影片半途而废,他们的投资岂不是打了水漂?
这样的例子绝不在少数,于是第三方保险制度应运而生。
总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完善的制度,也是好莱坞电影体系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
就算是如此,对于导演来说,有第三方审核卡在上面,感觉肯定不会特别舒服,但别说是现在的沈临了,就算是斯皮尔伯格和詹姆斯·卡梅隆,也要在这项制度下运作自己的电影。
根据沈临得到的消息,时代华纳在的得知沈临跟迪士尼方面达成合作之后,大发雷霆,撤销了华纳兄弟的好几个高层!
多么难得的机会,就这么被这群蠢货给搅合了!
至于迪士尼方面如何应对,那就是商业秘密了,沈临也不关心,他只需要关注自己能拿到的收益就足够了。
根据协议光线方面占据五分之二的投资,约莫六千万美元,理应享有影片五分之二的收益分成,从签署的分成协议的表面上来看,也确实如此。
影片全球票房净收益的五分之二和电视与VCD版权转让费用的五分之二,这些就是光线方面可以获得的收益,对了,还有华夏那边的周边收益,迪士尼很大方的全部划给了光线——他们也知道在中国,想要赚取周边的难度!
就像是沈临之前说过的那样,以上这些全部是可以看见的短线收益,合约升值规定了迪士尼方面必须在影片下档半年内付清。
影片的其他周边收益,则与占据最大投资额度的光线方面无关。
沈临则凭借编剧的、导演的身份享有百分之五的周边收益,这个时间是五年!
相似小说推荐
-
近身兵王俏总裁 (亦声) 黑岩VIP2017-07-28 社会一代雇佣兵王回归都市。张口,能撩妹泡妞。出手,能定人生死。他可以划船不用桨,远航无需...
-
貔貅养成系统 (自然收藏) 创世VIP2017-09-30 异术超能他被貔貅附体,发誓将貔貅养大,为了改变女朋友的命格而上门冲喜,为了一个女鬼不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