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之围棋梦 (七死八活)



“。。。对了,我好像听张先生说过,李桑非常欣赏道策前辈。啧啧,所谓玄妙道策,刚腕丈和。这都是围棋历史中划时代的大人物啊。。。”

出于礼貌,三位中国人也陪着一位日本人在那滔滔不绝。好在山田记者根本不担心冷场。由于日本人将自己的围棋历史整理得很好。并一直不遗余力的向外推广。别说这4个人都算是“业内人士”了。就算一位资深的中国棋迷,对日本围棋界的这些历史名人。也能说出个一二三四。可以不夸张的说,从这个年代一直到未来,有很大一部分棋迷,他们对日本的围棋历史,绝对比中国的围棋历史熟悉。

说实话,这样一种情况,让李小强感到有点悲哀。李小强一直认为。在这方面,中国的围棋界,是要付很大责任的。不仅职业围棋界有责任,围棋宣传媒体方面。也有责任。

例如后世的某一期“围棋天地”。做了一个“无胜负”的专题。下过围棋的人都知道,围棋中的“无胜负”,其实是非常难出现的。这样的棋大多和“三劫循环”“四劫循环”等等特殊的棋形有关。因此历史中记录下来的“无胜负”棋局并不多。作为一本专业围棋媒体,做一做这种资料归纳性的专题,也算是一个很不错的创意。

不过李小强看过这个专题后,却有种说不出的难过。要说人家这个专题做得也很详细。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的“无胜负”之局。例如开篇第1局,就是著名的“本能寺三劫之变”。无论是日本的“无胜负”还是韩国的“无胜负”。在这个专题中基本都没有遗漏。

不过让人遗憾的是,就是这样一个资料性的东西。中国现代对局没有遗漏,却把中国古棋这一部分遗漏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是中国古棋中没有出现“无胜负“吗?这当然不是。例如在1822年左右,中国棋手僧贯如就下出了一盘四劫循环。那个棋谱,是流传下来了的。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不过很可惜,作为一本专业的围棋杂志,居然把这样一局遗漏了。

当然,因为这一局毕竟没有什么影响力,僧贯如的名气毕竟不大。但是另外一局也被遗漏。那就很能说明问题。

另外一局来自中国古谱“眉山墅隐”。对局双方分别是盛大有和周东侯。要说这两位也算是“国手”级别的吧?他们的名气也足够大。他们在这盘对局中,就下出了一个“三劫循环”。更有趣的是,这盘棋虽然出现的“三劫循环”,可最终还是分出了胜负。根据记载。当出现“三劫循环”后,经过对局双方商议,决定将那个地方作为“双活”处理,并且双方继续走下去。直到分出胜负。

说实话。这样一张棋谱很有意思。不仅对局者名气够大。就是他们对“三劫循环”的处理方式,对于研究围棋规则的演变,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很可惜就这样的一局棋。同样被这个专题忽视了。

这是一个很微小的问题。但这样一个小问题。让人看到的是什么呢?是对中古棋的漠视,是对围棋这个职业的不尊重!李小强甚至认为,如果中国围棋一直这样的话,就算后世拿再多的世界冠军,那又有什么用呢?后世棋迷能记住的,依然会是道策和秀策他们。

李小强这辈子选择围棋,其实就有一个很大的心愿。希望围棋界能够系统的整理中国古棋。最好能够像日本围棋那样,给古代的那些国手,给出一个系统和客观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一个工作,甚至比击败李石佛还更难。因为要击败李石佛的话,那只是一个人的事。而这样一个工作呢?那是整个围棋界的事。

“历代传谱,歧轨不伦。圣朝以来,名流辈出,卓越前贤。如周东侯之新颖,周懒予之绵密,汪汉年之超轶,黄龙士之幽远。其以醇正胜者徐星友,清敏胜者娄子恩,细静胜者吴来仪,夺巧胜者梁魏今,至程兰如又以浑厚胜,而范西屏以遒劲胜者也。”

在现代人的印象中,中国古代的棋手大多只是在“乱战”。在施襄夏前辈的这段话中,就说出了很多清代棋手的棋风特点。原来在人家施棋圣的眼中。这些国手的棋风是如此的风格迥异,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啊。

可以这样东西,我们现代的普通棋迷知道吗?

“有谁能够告诉我:周东侯是怎么个“新颖”法,而汪汉年,又是怎么个“超轶”法呢?这样一些东西,是我一个人去摸索,还是找人和我一起去探寻呢。。。”

在这一刻,李小强默默思索。(未完待续。。)

第二六九章 “缓手”是会传染的

申城,某围棋比赛的赛场。李小强和众多棋界人士一起,他们在关注着一场比赛。

由于有好几个国内赛事都在这个时间段内进行,因此申城棋坛显得非常热闹。现在大家关注的,就是杨似海三段和常韧圣二段的比赛。

从这个比赛的规格和档次来说,这场比赛当然比不了前几天“名人战”的决战。但这场比赛依然引起了比较大的关注。因为从其他角度来看待这场比赛的话,还是能找出很多看点的。

首先这是一场决赛,更是一个全国性比赛的决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全国个人赛”都是国内最高等级的赛事。也就是说,只有拿到这个比赛的头名。才被认为是货真价实的“全国冠军”。这场比赛的性质也是类似,谁赢下这场比赛,谁就是国内的“青年冠军”。

第2个看点:本场比赛,有点“地方队”对抗“国家队”的意味。在这样一个年代,“地方队”和“国家队”之间的差距之大不可想象。由于比赛的机会太少,就那么一点有限的比赛资源,往往也要向国家队倾斜。这样一来,地方棋手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

杨三段今年是17岁,而常韧圣是12岁。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这应该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是什么弥补了这5岁的差距呢?也许常韧圣的围棋天赋要高那么一点点,但他所处的环境,他享受更多的资源。可能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这样一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想要提高围棋水平的话。周边环境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拿这两位棋手打个比方吧。例如杨三段和常韧圣学习同一张棋谱。常韧圣的收获可能就要比杨似海大一点。杨三段如果碰到什么困惑,他基本没有办法向其他人请教。因为他举目望去,周围人的水平,可能还不如自己。想在比赛中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呢?又没有多少比赛机会。这样一来,想快速提高自己水平的话。那肯定是千难万难。

而在国家队就不同,常韧圣如果碰到什么问题。只要他肯去想,只要他能提出来,由于周围存在一帮水平比他高很多的棋手。他可以很轻易的解开自己的迷惑。甚至由于其他高手有不同的风格,他可以得到不同版本的解答。这样一来,他对自己的这个迷惑,就会了解得很全面。认识就会很深刻。

这样一点点累积下来,常韧圣在国家队呆1年,比得上杨似海在地方队呆5年。

当然,这样的效果。只在职业低段水平才有效,到了职业高段水平,更主要还是看个人的天赋和修行了。

以上的看法,应该是围棋界普遍的认识。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共识”。大家才会觉得,李小强实在是太神奇了。他在这3年多来,虽然在国家队也呆了不短的时间,不过他也经常回家。真要算起来,他在地方上呆的时间还更长。可奇怪就奇怪在这个地方,好像无论处在什么环境。都不会影响他的进步速度。甚至他到老家呆一段时间,反而能下出更好的棋,能让人清晰感受到他的成长。这不得不让人啧啧称奇。

很显然,这种反常的现象是无法用“一般规律”来解释的。碰到这样的现象。当所有人都无法解释的时候,大家也只好归功于李小强的“天才”。只有李小强自己知道,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狗屁“天才”。因为自己和其他人相比,不是资讯太少了。而是资讯太多了。别人在为找不到答案而发愁,而自己是苦于“答案”太多了。不知道哪个才是最佳答案,或者说。不知道哪个答案最适合自己。

这些藏在自己脑子里的“答案”,由于自己刚重生时候的水平不够,或者说那时的“功力”不够。自己只是“知道”,而无法“理解”。因此李小强需要经常花上一段时间,静下心来思考,静下心来消化和理解。在李小强自己看了,这样的思考,可能比多下几盘比赛更为重要。等自己真正吸收和消化一部分“答案”后,那自己的围棋水平当然也跟着提高。

说到底,李小强只是找到了一条最适合自己修行方法而已。他可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天才。当然,这样的修炼方法是独一无二的,只有重生者才适合这样的方法。因此李小强无法在这个方面和别人交流。既然这样,那也只好继续被别人称为“天才”。

“老大,现在大常的形势是不是不错?如果这样继续下去的话,恐怕他也可以在擂台赛上露面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