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旧书大亨 (镔铁)



很显然,金百万做到了这一点,至少林逸对他有了好感,觉得这是个勤奋而又实在的摊主。

金百万能说会道,又经验老到,很快就和林逸聊的投机。

唠完嗑不久,该干正事儿了。

只见金百万忽然压低声音对林逸说:“兄弟,我看你也是个好人,更是个行家,这里的书估计都不入你眼,有没有兴趣看些‘老货’?”

“贵吗?”林逸见他说的神秘兮兮,就笑着问。

“价格嘛,稍微贵那么一点点,不过我和你也算是有缘分,如果你看上眼,就给你优惠点。”

“那倒不是,我只是带的钱不多,也就七八千……”林逸直接把自己的底儿掏了出来。

金百万怔了一下,他没想到林逸会这么说,简直是个雏儿啊,什么都不懂,真不明白那些老狐狸都是怎么被他给唬住的。

于是就轻视了一下,表面上装出很义气的模样说:“七八千也不少了,你先看了货再说。”说着,就去自己装货的小货车上扒查。

须臾,取过来一个里三层外三层透明塑料袋细心包裹着的字帖,神秘兮兮地说:“瞧好了,兄弟,这可是宝物,大书法家王铎的碑帖!”

似乎怕林逸不知道“王铎”是谁,金百万就又扯大嗓门说:“王铎就是明末清初的大书法家,号称神笔王铎”

旁边,不知哪个不开眼的接了一句:“神笔不是马良吗,咋会是王铎?”

扑哧,周围很多人都笑了起来。

那人尤不自知,摸着脑袋,“笑啥,神笔马良你们难道没听过?以前课文学过的……”

周围笑声更大了。

只要稍有一点书法知识的人就都知道,王铎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河南孟津人。王铎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明天启二年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待为东阁大学士。后清朝授予他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王铎由明朝旧臣变为清廷新贵,在以气节自持的明代遗民眼中是被鄙夷的贰臣,因此,他始终抑郁不乐。入清之后,王铎做了8年的官,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乾隆帝时,朝廷借敕编《四库全书》之际,查毁了王铎的全部书刊,并将王铎列入《贰臣传》。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此刻,周围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尤其听到“神笔王铎”的大名,那些书法爱好者们更是蜂拥而至,想一睹为快,看一看这位“神笔”的字帖。

再说那摊主金百万,不理会那个吼着“神笔”是“马良”的“二百五”,继续忽悠林逸,“兄弟啊,你开开眼吧,这绝对是老货,手拓神笔王铎的字帖,王铎他老家在孟津,这字帖就是我从孟津那边收来,一般不轻易让人看,你也算是有福气的人!”说着,就把那包裹很好的字帖递给了林逸。

林逸见对方如此热情,就不好意思地接过字帖。说实话,林逸对这种字帖研究不深。尤其这种手拓碑帖之类的,更没啥研究。

不过有一点,林逸很清楚,如果说在旧书收藏中连环画水很深,那么碑帖收藏就更是“深不见底”。

为什么这样说?

要知道,在古玩界素来把碑帖等称之为“黑老虎”,一是指其墨拓颜色多为黑色,价值高,金贵如老虎。但更多是指辨别真伪难,稍稍看走眼,就是就会上当,似被老虎咬了一口。

话说,碑帖收藏在清末再掀热潮,哄抬的价格刺激了造假。琉璃厂一古董商涂抹伪造了“盖”“魏”两字未连的魏《张猛龙碑》,装裱极精,作假成明拓本。清末,收藏大家张伯英花三五百大洋购进后,大喜,后来他自己发觉买了赝品,大叹“被黑老虎咬了一口!”

这便是碑帖犹如“黑老虎”的由来,也可以看出碑帖的真伪鉴定要比别的古董更有难度,稍不留神,就会“打眼”。所以说,一般人玩不起碑帖,也不敢去玩碑帖,这种老货,太扎手了。

第一百章.王铎《琅华馆贴》

林逸仔细查看手中这个拓本,折叠造型,天头宽约12厘米,长大约25,封面和封底是藏青色的硬壳,封面有手写贴名《琅华馆》。

不用说,这应该是王铎的行书贴,毕竟王铎最有名的就是他龙飞凤舞的行书了。

林逸用手指非常小心翼翼地把碑帖打开,打开以后,扉页一行字立马映入眼帘,只见上面题有“民国十九年,潘家园购得。”

如果按照这行字来判断,应该说是民国拓印本,虽不是清朝明朝那种善本,应该也差不多。

不过,这种条款是谁都可以写的,对于林逸这种级别来说,不会把这种“民国十九年,潘家园购得”当真,玩旧书,要时刻保持怀疑态度。

金百万则时刻都在观察林逸的脸色变化,对于他这种老行家来说,对方能不能上钩,就看他喜欢这碑帖的程度了。

可是林逸的不动声色,让他失望了。

一般来说,只要是喜欢字帖碑帖一类的,看到如此“宝物”,没有不动心的,可是林逸太平静了,平静的让金百万没啥信心。

林逸还是仔细地看手中的碑帖,民国货么,怎么不像呢。虽然没怎么接触过碑帖,林逸却也知道,碑帖的鉴别主要有三大技巧。

首先“纸张”方面。

宋代的纸张,用放大镜观察可以见到较长的麻纤维。宋拓本常用帘纹纸,帘纹的宽度并无统一规格。明、清时的拓本纸张,麻纤维较短,含棉或竹类植物的成分较多。

传世的拓本历经数年会发黄、变脆,现在所见明代拓本已有不少裱边纸张变黄,这种纸极脆,稍不留心就会损坏。今日常见将纸染色或熏黄处理以充旧拓者,其色与历经时间磨砺的旧黄不同,极不自然。

其次,“墨色”鉴定。

早拓本多数已失去墨的光泽。一般保存的时间越久,拓本墨的光亮度就越差。

宋代拓本通常墨色较深,但历时年久,多经重裱,墨色已无光且褪色。明代拓本,多数采用松烟墨拓制,墨色深浓,含胶成分较少,部分采用擦拓方法的拓本,掉色严重;少数色深且有光泽者,拓制精良。

最后“考据”鉴别。

通过考据的比较,来鉴别拓本早晚是行之有效而且较为准确的方法。另外,在拓本上常见白色斑迹,这种星星点点或是一块块的白色痕迹,称为“石花”。

石花就是刻版长期经受雨水和风沙的侵袭,风化产生的缺损;或是在某一时间,人为破坏产生于刻版的硬伤,经拓制后表现出的印迹。由于石花产生的早晚不同,各个时期的拓本也会有区别。因此准确地说,这些反映在拓本上的石花、缺损等痕迹,也是考据的一部。

林逸没有碑帖这方面特高深的鉴别技能,虽然知道这三个技巧,却依旧看不出来这《琅华馆》碑帖的真伪,但是,林逸相信自己的鼻子,相信它绝对不会骗自己。

因为从拿到这碑帖开始,他的鼻子就没闻到什么书香之气,相反,闻到是一种故意做旧的糟粕气息。

不用说,这碑帖是仿的。

看破不说破,这是规矩。

所以林逸只是笑笑说:“这东西不错。”

金百万还以为林逸上钩了,就笑道:“当然不错了,是老货来着,很多人我连看都不让他们看。”

林逸拍了拍手中的《琅华馆》,“不错是不错,只是年代稍微近了点……”

金百万立马反驳道:“不近了,民国以前的东西,老拓本了,要是拿到外地,早就卖掉了。”

这种假货也有人买吗?也许吧,毕竟这个世上打眼的人太多。

林逸耸耸肩,就准备把这碑帖放下,金百万见此情景,就忙道:“不如这样,你开一个价,合适的话,就卖给你了。”

林逸很犹豫的样子,“咳咳,你这可是民国的呀,我怕太扎手,买不起。”

“没关系的,我们也算认识了,合适的话,就交个朋友,以后多来往。”金百万多少明白林逸似乎看出了点什么,要不然表情不会这么古怪。

说实话,这《琅华馆》实际上还真是金百万在潘家园淘来的,花了5000块,以为捡了漏,买回来以后让人一鉴定才知道,打眼了,是很高级的仿货,如果不是行家里手,你根本就鉴别不出来。

这次金百万也是豁出去了,有心把这个打眼的假货甩出去,至于甩给谁,就看眼前这位林兄弟聪不聪明了。

林逸觉得好笑,明明知道这是个赝品假货,还一个劲儿地让自己出价,自己真的那么好骗吗?

林逸刚要开口拒绝,忽然,一股子浓烈的墨香从手中碑帖传了出来。

奇了,怪了。

林逸揩了揩鼻子,之前可是没有丝毫反应的,怎么突然之间会有这么大的香味?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