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一大堆书中挑出有用的价值大的旧书,绝对是一种体力活和细心活。
对于那些爱书之人来说,这样的活计绝对是一种痛并着快乐的享受,因为你一不留神就可能发掘出什么珍本。
可是对于那些对旧书不感冒的人来说,这种工作绝对是枯燥乏味的,比如说老黄。
黄教头的体力是三人中最好的,可是此刻他宁可挥拳打老虎,扬腿踢蛟龙,也不愿意再蹲在旧书堆中,捯饬这些破烂不堪的旧书。
但是他必须要忍着,忍着那种满身力气没处使的冲动。因为林逸要求他这么做,他就必须要把手头的事儿做好,不管是绣花还是织毛衣。
相比之下,曹一刀的耐性就没有这么好了。刚开始的时候他还很享受这种废纸堆中淘宝的滋味,可是渐渐地,想要在七八千本书中找出最有价值的,却是少之又少,他眼前已经挑拣了一大堆,不下一千来本,却连一本好的都没能挑选出来。他有些心灰意冷了,觉得这样做简直就是傻瓜撞球篮笨蛋一个。所以他半路就请了假,尿遁去了茅厕,躲在墙角眯着眼美美地抽小烟。
……
旧书堆里,被挑选过的旧书差不多已经堆成了高高的小山堆,黄教头身边一座,林逸身边一座,老黄原先的位置半座。
功夫不负有心人,林逸他们又挑选出了七八本品相还算不错的旧书,其中有三本竟然还是明版本的,分别是
明万历九年茅一相文霞阁刻本《苏东坡集》合计六册
,上等万历白棉、明代原装、初刻初印,品弱。
明嘉靖赵王府味经堂珍惜善本《诗缉》十四册36卷全,品弱。
明万历二十三年金陵书林周显刊本《山堂肆考》八册全,只是品弱。
林逸之所以对这些明版本很重视,源于现在市场上“宋元版本不多见,明版取代成新宠”的缘故。
林逸跟着德叔学过明版本的鉴别知识,知道明朝的刻书事业可分为三个时期:
明朝初期的刻本,继承元朝风气,多为赵体字黑口,纸多用白棉纸,被藏家珍视为“黑口白棉纸”本,有人认为可与宋元本并立;另外,明早期刻本的完整的是很少见的,所以如果是早期的完整印本,是很具有收藏价值的。市场多见皆是残本,残本则由于存世量的不少,特别是一些被一册分成多卷的古籍,使得可拥有系数并不是很高,除非有些特别的噱头,比如原装的皇宫的刊本,或者原装的装帧精美的经书或者孤本,传世极少的罕见之本,但价位依旧不高,具有很大的收藏潜力。
中期的明本,又被称为嘉靖本,那时翻刻宋本十分流行,特征是白口欧字、字体方正严谨,也多用白棉纸;不过在2010年前后出现过一次炒作式的“白棉潮”。当年一位炒家仅仅投入了不到亿元就将明白棉的价格炒到2010年秋拍时候的最高价位,那时只要全套原装的明嘉靖白棉纸印本古籍。单册可以卖到8万—10万元一册,与前两三年比可以说涨了58倍,因此可以说是自有拍卖会以来整个明代白棉纸印本的黄金期。但到了今年,由于炒家的出货抛售,出现了有价无市的状态,使得明白棉纸印本价格回到每册约3万—6万的价位。因此在购藏古籍或任何投资品时一定要注意所购置之品种是否有大买家进入和把持,特别像古籍这种小众收藏,一旦炒家抛货,很少有其他炒家接手,则市场价位就有可能出现大幅下跌
后期的明本也被称为万历本。万历本鱼龙混杂,精良之作虽有却不多,其特征是多用黄色竹纸,字体横轻竖重;因为万历本和清朝初期的版本很难辨别,使得这种版本的价格还不算很高,有的甚至被误以为是清刻本,所以这类古籍的收藏价位还处于中低水品,也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
最后,在教导完林逸这番话后,德叔对“明刊古籍”收藏做了总结:
想到2010年初的时候出现“一明难求”的状况,人们往往以为明版书很少也很精贵,但如今看来,则可见到明版书并不是很少,也并不如想象中的精贵,因此收藏买卖古籍之常理为“高了别舍不得卖,低了别舍不得买”。
但需要谨记的是,明版中纸张稀奇,版画精工,装帧美观,名家藏跋,内容孤秘,存世罕见的本子,始终应该作为明版古籍收藏的重中之重,且同时适用于其他朝代之古籍收藏。但还需注意的是这里并没有强调是完帙全套,因为毕竟大部分收藏者皆非名宦巨贾,远无如此多之银子炒玩,留下一二赏心者,当知足矣!
如今林逸回头体会德叔的这些话,觉得醍醐灌顶,对于旧书古籍收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至少他知道,眼前这堆废纸绝对是“有赚无赔”,单单这三套明刊本,修复后最低也能卖10万左右,何况自己手中还有那本超珍贵的《梦溪笔谈》宋版本。
……
时间慢慢地过去,到了中午的时候,林逸和老黄,曹一刀就简单地在学校和那些寄宿生一起吃了一顿学校的食堂饭。
饭菜很简单,土豆,白菜炖在一起,然后是白蒸馍。这样的饭菜老曹吃不进去,他那一碗被老黄给消灭了。林逸吃了一小碗,他心情高涨,根本就不觉得饿,盛给他的第二碗被林逸分给了孙阿毛一帮小孩子,孩子们见林逸那碗土豆多多,疯抢起来,吃的稀里哗啦,满嘴流着汤汁。
下午继续淘书,天黑的时候差不多挑选出来了三百来本,品相稍好,内容稍珍贵,对于林逸来说,这些成果足够他满意的了。
李为民校长也很满意,因为林逸承诺明天就把三十万欠款打给学校,这一下学校的修建终于有着落了。
可以说这次交易,大家是皆大欢喜。(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五章.作弊
林逸还是一个很讲究的人,尤其答应别人的事儿,就一定会办妥,所以第二天就给李为民的学校打款30万元。
对此,李为民代表学校,代表学校各个班级对林逸表达了真诚的谢意。
林逸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主要是自己貌似根本就没怎么吃亏,别人却认为自己吃了大亏,做了大好事儿。
既然做了一次好事儿,那么就再做一次吧,这次林逸打算自己掏腰包给村里修路,不过这修路的五万块钱,林逸是交给了老妈张翠花,让她交给村长。
林逸这样做目的很简单,自己不常在村里生活,老妈又不喜欢进城去住。那么让她做了这个捐款修路的好人,以后在村里地位就会高一些,出了什么事儿,别人也能帮衬一把。毕竟村里人都是很朴实的,只要你对村里好,村里也就会对你好。
张翠花却觉得掏出五万多了,现在挣钱多难啊,她又心疼儿子赚钱不容易,林逸就劝解,说了许多修路的好处,比如以后自己开车回来可以方便一些,又说了小军叔的故事,当场老妈的就拍板,“这路啊,修!”
处理完这两件事儿,林逸轻松许多,剩下的七千多本线装书都堆在学校的地下室,自己手头差不多有三百本珍品,林逸原本打算将这些书用灵气修复一下,却因为曹一刀这厮太碍眼,不是在自己面前唠叨这笔买卖做赔了,就唠叨捐款修路啥的都是钱烧了才干的,仿佛在他眼里,林逸的智商已经沦为一点五的渣。
对此,林逸只能摇头苦笑,看着老曹晃悠着大光头,目光充满怒其不争,两片嘴唇哔哔,直想找个地方藏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老曹这厮歇停了,林逸正准备找个空档用灵气修复古籍的时候,噼里啪啦,鞭炮响了,过年了
实际上,入了腊月就等于看到了新年的影子,身在外地的人就开始陆续踏上了回家过年的路程。
回家过年,过年回家成了中国人习俗。家是什么,家就是曾经养育过自己的那片热土,就是生养自己的父母。回的是家,过的是年。
有人说中国是人情社会,确切的说中国更是个亲情社会,过年更是这种人情和亲情的浓缩体现。
林逸记得小时候,只要一过小年,家家户户每天干什么都有特定的讲究和内容。蒸馍就是这期间一项重要活动。这天姐姐就会忙着帮着母亲和面上笼,自己就会围着灶台喂柴添火。馍出锅的时候,锅盖一揭,满屋子腾腾热气,一股面香扑面而来。
中原地区以面食为主,蒸馍也是多种多样。什么豆包,肉包,红薯包,菜包枣花有好多种类。第二天接着就是过油锅,炸麻花炸麻叶炸油条,还有什么肉丸子素丸子,这样一忙又是一天。一直到三十儿晚上,对联一贴炮一放,这年就算开始了……
三十儿守夜是迎接新年的重要形式,那时电视也没多少好看的节目,孩子们守着守着就开始东倒西歪。天亮了迎接新年的鞭炮霹雳啪嚓响个不停,可是孩子们还赖在被窝里不想起床。
大年初一孩子们就开始到左右邻家给长辈们拜年。每到一家长辈们都乐呵呵的往孩子们兜里又是装瓜子又是装糖果。初二就开始走亲戚。路上的行人都是一堆一串儿的。儿女们各个穿的花花绿绿新衣裳在前面嘻嘻闹闹,父母长辈们在袖着手在后面跟着喜笑颜开,就这样过罢十五,这年才算结束。
相似小说推荐
-
美国英雄 (垂天之翼) 起点VIP2017-02-14 异术超能从特洛伊的战场,到荒古时代的华夏;从尼罗河畔的金字塔,到幼发拉底河岸的残垣断瓦;从...
-
透视全能高手 (风中白驹) 起点VIP2017-02-03 异术超能本来想平淡度过一生的朱笑天因为一次事故彻底明白没有绝对的权利就没有绝对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