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 (wanglong)
- 类型:都市重生
- 作者:wanglong
- 入库:04.12
“我不是听你讲嘛”孙敦全觉得这个故事并无新意。
“我觉得你可以把这个故事写进去”张红芹顿了顿,“如果愿意听,我可以给你讲一讲事情的处理过程,当然。这件事并未结束。据说那个记者也是有来头的,联系到我省******的形势,很有点意思,希望你关注此事……”
“那就听你讲一讲吧……”
十分钟后。孙敦全结束了与张红芹的通话。那件事在孙敦全听来并无新意,现实生活中歌星傍大款肯定不是新闻,而唐一昆拥有多名女伴几乎是铁定之事,以他的身家地位。守着一个老婆过日子反倒是新闻了。值得学习的倒是这件事发生后的处理过程,倒是可以写进作品中。所以,孙敦全对张红芹的讲述没有很强烈的感觉。更没有在电话中对此作出评论。
按照约定,孙敦全的新书在发布前应当征得张红芹的同意,孙敦全这样做了。他把写好的约20万字的书稿拷给了张红芹,足足等待了十几天,终于得到了张的回话,但她只看了五六万字的样子,认为可以。对于张红芹提出的节奏缓慢的问题,孙敦全完全承认,但他不准备修改了,这是网络小说难以解决的问题,网文不同于严肃文学,某种意义上就是拼字数的,如果把一个不错的故事在三十万字内讲完,写手可能完全挣不到钱。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现实。
这部书的第二个作者就是张红芹,她完全参与进来了。连男女主人公的名字都是她起的,影射意味十分明显,佐之以情节,假如是东湖的员工或者是关心东湖的人读了,极容易就可以对号入座。这点令他有些不安,他倒不担心唐一昆发现这本书,他估计唐一昆根本不会去阅文,但他身边的人,比如说他的秘书之类,有可能发现这本“诋毁”唐一昆的小说,因为按照张红芹的建议,宋河——本书的男主人公,就传统意义而言,基本是一个坏蛋。
这样好吗?孙敦全有些吃不准。他已经完成的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可不是这样,尽管第二部,即那部以民国为历史背景的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失败者,依旧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至少在道德上符合传统。
最近张红芹给他提供了不少的素材,包括刚才传播的消息。这些素材只有一个导向,那就是导致“西月江公司”的创始人除了用高超的手段在商场上纵横捭阖外,其余均不值得称道。
“西江月”就是现实中的东湖,它的主业也是房地产,而且是唯一的产业,这样便于叙述。感谢张红芹,给了他很多在网络及书本上查不到的专业知识,这对他帮助极大。现在他相信了文学理论的一个观点,小说最重要的不是情节,而是细节,情节可以编造,细节则无法编造。那些中外名著无一不在细节上令人赞叹,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细节才算艺术。
孙敦全现在的感觉与之前完全不同了。他感觉到了这部书的“不凡”,对于他,不仅在创作上是一个挑战,对人生也是一个挑战。就已经完成的章节看,他认为自己有了突破,质量比前两部作品好的多。主要是言之有物,而且主人公的命运走向充满了变数,可以写的东西很多,充满了张力。他自认在这个行当里不算老鸟,完成的两部作品也乏善可陈,传之名山是不用想了。关键是妻子印玉桃对他越来越没了信心,这让他很是焦虑。都说钱是人的胆,对于男人尤其如此。两部书加起来挣了不到五万元,平摊到每个月甚至不如他在红星上班,导致烟钱和油钱都需要向老婆讨要,这让他情何以堪?但这本暂定名为《远山》的网文让他恢复了部分野心,或许在收入上打个翻身仗也未可知。《远山》具备了成功的网络小说的很多必备要素:来源蹊跷的巨额财富,妖娆多姿的美女,充满阴谋和算计的人生……它有可能红!但是,它有可能触动平泉市那个庞然大物,现在他发现作品的纪实性过强了,这会不会有问题?
他严重怀疑张红芹的身份了,如果像她自己说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办事员,她不该掌握如此多的东湖秘辛——她给他讲述了很多东湖实业集团大人物们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这当然对他完成小说有着极大的帮助,没有矛盾和冲突,情节就无法推进,但幻想和臆造的东西永远无法和生活中实际发生的相比。他承认,东湖的领袖们都是极具魅力的人物,每个人都神采奕奕卓尔不群。每个故事都惊心动魄充满魅力。
但对于他“孜孜不倦”追索的东湖“第一桶金”的来源,张红芹却回避了,每每问及此事,对方总是王顾左右而言他,这让孙敦全愈发感到“第一桶金”确实有名堂。由于《远山》采取的是倒叙的结构,目前尚未触及“西江月”的发迹之路,有时间构思,但孙敦全却对自己多构思的几个方案不满意。他相信,真实的故事一定比自己虚构的精彩,如何能获得真相呢?
她究竟在东湖实业集团是什么身份?她怎么对东湖的领袖们如此了解就像生活在他们身边?她为什么要如此塑造“宋河”这样一个人物?这样的人物会得到书友的认可吗?
网站编辑是个很负责的人,一直与他保持着联系,在他上部书尚未结束时就催促他启动新书了。挨不过编辑的要求,他把新书(那时尚未取好名字)的大纲发了过去,编辑认为可以,说目前此类题材不少,但像你这样视角的不多,应该可以。编辑就当前网络管理日益严厉的形势对他提出了忠告,也就是所谓正能量问题,因为大纲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有些“偏”,因为其身份是私企老板,适当的“离经叛道”是可以的,但千万不可逾越红线。最好有个传统意义上的正面人物反衬就好了。就作品情节的走向,编辑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催促他尽快上传通过审查。
现在张红芹也同意发布了,孙敦全却犹豫起来。越来越感到编辑那个找一个人物“陪衬”宋河是一个很不错的建议。
“陪衬”的人物就在身边,他就是陶唐。孙敦全最近吃了韩瑞林的一次请,听韩瑞林发了一气对陶唐的不满,更听到一些他没有想到的关于陶唐的负面传言。他惊讶地发现,真是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每天关在家中闭门造车,红星厂竟然发生了那么多的事!这些变化当然都是陶唐带来的,身处矛盾漩涡的陶唐知不知道下面对他的议论?孙敦全捉摸着是不是该和陶唐聊一聊了,如果把陶唐作为原型写进小说中,结构是否需要大改?
第187章变化一
陶唐算不算好人孙敦全不敢肯定,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之间的关系疏远了。他以为陶唐“衣锦还乡”后彼此的关系会更进一步,事实恰恰相反。陶唐在滨江时,他们常用短信联系,每个月至少打一次电话海阔天空地吹吹牛,一点也不生分。陶唐总打听陶晋及陶美玲的家事,好像他和兄妹们联系很少。让他觉得他们之间的关系超过了兄弟姊妹。现实中常有这样的事,朋友比亲戚更为可靠。
但陶唐回来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疏远了。陶唐回厂后只来过一回他家,那还是他刚来的时候,他还为那部民国背景网文的进展不顺而苦恼,现在那部书早已完结,新书也快开了,屈指算来已快半年了,陶唐再未登门,他们几乎不见面,连短信和电话也越来越少了,如果他不主动,那边基本不会联系。
或许可以用“忙”来解释。孙敦全愿意接受这种解释,他不认为他们之间几十年的友谊结束了。
孙敦全知道陶唐很忙,《红星新闻》上常可以看到他的消息,接见兄弟厂或者省市的领导,参加重要的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虽然行踪比起宋悦少多了,但就公司的大人物而言,他的消息还是最多的。
大概是在宣传部待了好多年的缘故,孙敦全养成了阅读《红星新闻》的习惯,即使他辞职离厂了,孙敦全仍然通过各种渠道一期不拉地阅读这份厂报。他早已发现厂报的风格变了,变得“亲民”了,报道最多的从领导行踪变为一线员工了,上了报纸的人很多他认识,连他小舅子都上了报纸,当然是正面的——印玉强因小革新节约材料4.4万元,获奖2200元。《红星新闻》还辟出一个整版叫做一线心声,这个栏目就是刊登一线员工们的话。原汁原味,完全是工人们自己的语言,他们对公司的要求和希望,对公司所发生大事的评论都刊登了出来,有些隐去了名字,更多的则实名报导。比如对于骆冲刘新军的落马,《红星新闻》便连续两期刊登了一线员工们的评论,搞过宣传的孙敦全认为那是相当的犀利。如果是原来,绝不会允许这样做。为此,孙敦全曾打电话给当了厂报总编进入副科级的徐德玉。说崔健厉害呀,竟然敢这样开放舆论,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呀。孙敦全辞职时崔健已经从副部长晋升为部长,并且正式成为了党委委员,他印象中的崔健虽然不似退二线那位马列主义不离口的老部长古板顽固,也不是什么新潮人物,现在竟然把厂报办的生动活泼,真是没想到。徐德玉在电话里说,这可不是崔部长的功劳。实际上老崔头不止挨了一次批评。他也是被逼出来的啊。谁批评?当然是陶总啦,还有谁?现在的厂报可受下面欢迎了,印数增加了50%都不够呢,如果不是经费有限。至少要翻一番才行……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宅神 (和尚用潘婷) 起点VIP2016-12-04 都市生活意外重生去韩国的船上,做为来自中国的交换生,前世的宅男,他这一世依旧打算将宅男这...
-
校园修仙天才 (清风伴月) 起点VIP2016-12-15 都市生活泡最美的校花,修最牛的仙法,踩最强的敌人!陈在渊本是一孤儿,无意中得到一强大的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