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复兴之路 (wanglong)



“啊,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我去给你买点药吧?”

“我已经吃过药了,睡一觉就好。你去吧,替我挡一挡来客。但不要说我病了,本来也没病,就是一点不舒服……”陶唐皱着眉捏着筷子,夹了口菜。

“好吧。您需要我就打电话,我就在值班室。”叶媚替他倒了杯开水,把空调关了,然后出去了。

陶唐只吃了几口就不吃了。阵阵袭来的剧痛让他没有一点食欲。他努力将公事从脑海里赶走,连着打了两个私人电话,一个给燕京的岳母。一个给滨江的父母。

刚来的时候,晚上他总要给家里打电话的,给父母打,也给独自住在燕京的岳母打。父母那边还好,但岳母更需要关心。他能感觉到岳母自他走后的孤单。在方兰罹难后,他和岳母有相依为命的感觉,或许形容的过了,但他能体会到岳母的孤单。所以他想着尽快把父母接回来,然后让岳母去滨江照顾小荷,这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方案。

但现在给两地的电话是越来越少了,陷入繁重的行政事务后,每天下班总是感到极端的疲倦,而且每天晚上总有人来找,有几次连澡都懒得洗就睡了。

今天的电话倒是谈的比较愉快。一如既往,岳母在电话里叮嘱他注意身体,别太累了。她总是这么几句话,也没别的说的。本来可以谈谈方可,但他总是努力回避这个话题,岳母也不勉强,但今天还是说了一气方可,说她出门了,坐飞机去了云南。

母亲问了房子装修的进度,他说不清楚,最近没见有道,更没时间过问这类小事。母亲说小荷学习不是很用功,总偷偷地上网。昨天父亲严厉地训斥了小荷,把孩子训哭了,还要扔了电脑。他对母亲说,星期天会给小荷打电话劝她,但彻底杜绝上网怕是不可能,给她一个固定的上网时间更合适。没有电脑,她不会用手机上网吗?

他不是很在意小荷的学习,考不考重点大学不是很重要,当然,小荷一定要念大学的,因为那是她人生不可缺少的履历。对于女孩子,最成功的不是事业上的成功,而是婚姻的完美。他希望小荷将来能找到一个她真正喜欢并且可以依赖的丈夫,他就可以交代九泉下的亡妻了。想到这里,他又觉得自己很可笑,小荷还小,他想的这些事情都是十年后的事了,不免过于神经质。

思绪自然而然地转到方可。自“五一”见面后,她来过两次电话,每次交谈的时间都不长,也就是十来分钟吧。她没有言及感情问题,除了问他的身体外,就是“汇报”她最近的情况了,她已从滨江回到了燕京,最近准备去趟云南。她说她最近认识了一个人,是搞版画的,已经约她吃饭了。他说那好呀,她便摔了电话。

她是自由的,可以自由地选择她喜欢的生活,但他不行。估计到他退休之前都不会自由。所以他跟她不是一类人。岳母希望促成他和方可,父母也一样。上次电话里母亲就唠叨了一气方可,给他讲了前时间方可在滨江时情况,她就住在家里,像一家人一样。母亲讲了方可的勤快懂事,也讲了方可和小荷的故事,这段时间里方可和小荷住在一间屋子,每天都嘀嘀咕咕很久。看上去两人非常要好。母亲说,无论从哪方面说,小可都是最合适的,你可要抓住了,丢了就找不到了。

但他认和方可不合适。这个看法审视过无数遍了,迄今仍无改变。父母以及岳母,都是站在他和小荷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却未真正为方可想过,也不了解方可真正的性格。方可性格中最显著的因子就是叛逆,偏偏他们都视而不见。这种性格的女人可以义无反顾地追求她的爱情,但却难以坚守婚姻。而自己不年轻了,需要的是一个相对安稳的家,从这个角度出发,方可显然不是合适的人选。

其实他很羡慕方可,羡慕她可以自由选择生活的年龄,羡慕她自由自在的工作。而自己却被无形的手牢牢束缚住了,每天每月每年都在做着大致相同的事情,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红星不会是他的终点,跟盛东一样,不过是他人生旅途的一站而已,自己的终点在哪儿,他永远不会知道。(未完待续。。)

第111章心事二

从客厅回到卧室,牙痛似乎减轻了,他靠在床头打开了卧室的电视,习惯地调到了平泉新闻频道,转播新闻联播刚完,正是黄金段广告时间,一个拿着药盒的女人正在声嘶力竭地吹着疗效的神奇。他发现那个广告女很像他认识的某个人,想来想去,终于想起来了,有点像徐德玉,不过比昨天从市里捎回来的徐德玉年轻多了。

思绪自然转到了徐德玉身上。昨天算是最近的一次接触了,在车里她并排跟自己坐在后座,她基本在扭头看着窗外,但自己却在和她间断的聊天过程中仔细打量了这个命苦的女人,她应该没有发觉。

他之所以打量她,是想从她脸上找到徐德光的影子。死去二十五年了的徐德光在他的记忆里已经模糊,只留了一张毕业照,徐德光恰好站在他前排,微微张着嘴,像是正说着什么。

从徐德玉脸上找不到他哥哥的一点影子……但他发现这个女人其实长的不错,小巧的鼻子,小巧的嘴巴,和不大的眼睛很搭配,加上白净细嫩的皮肤,有一种古典美。当时他想,如果她将头发好好整一整,再穿上一件典雅的旗袍,还是很有气质的。但她有些凌乱的头发和工作服上装破坏了一切……使得她看上去有些憔悴和苍老。

没错,自孙敦全详细介绍了她的不幸,他就开始关注她了,当然是出于同情,也有几丝内疚。他记得自己是去过徐家的,就是现在她所住的那套房子,肯定见过她,但完全记不得她当时的样子了。

二十五年前的那起不幸事件给好几个人带来了转折,最不幸的当然是殒命的徐德光,他和唐一昆就扯淡了。唐一昆不提了,他自己耽误了一年其实是幸运。因为以他当时的水平,考入复旦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他当时的目标就是省立,从没想过报考复旦。正是一年的发愤复读使他提高了至少三十分。最重要的是,如果没有那件事,他就不可能遇到陆耀祖并且成为同寝,还是上下铺。结果他和陆耀祖成为了最好的朋友,而且是道义相砥的诤友。他起初很讨厌陆耀祖不自觉说出的大话,讨厌其掩藏不住的优越感。但后来发现那小子的优点极多,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他是在大三时得知了陆耀祖的家世。难怪啊,以其家世,陆耀祖算是非常非常低调了。他肯定是同学间唯一一个获知陆耀祖家世的人,陆耀祖甚至带他到燕京的家里,见到其声名赫赫但已垂垂老矣的祖父……他毕业进入辉煌总部(当时尚未改制为企业集团),很大程度是陆耀祖的功劳,陆耀祖还是很重友情的,为了能够时常见面(陆氏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中进入了中x部),他非要自己到燕京去工作……他承认。如果没有陆耀祖,他很难走到今天。心底总是有些不服气,但理智告诉他事实就是这样。

生活就是这样,一件事会让一些人受益。会让另一些人倒霉。受益和倒霉的又往往存在着某种联系……

自从在孙敦全的陪同下去徐德玉家里看望过之后,他发现徐德玉有意识地回避着自己,而不是借机靠近自己。在他掌握了某些权力后,总是遇到后一种人。而她显然是个个例。这增加的他对她的好感。而那天在她家看到的景象也令他心痛。每个时代的贫困标准是不一样的,大二暑假时参加了学生会组织的社会调查队去了川西,使他见识了什么叫做家徒四壁。在他所去的寨子里。那种贫困是普遍的,景象令社调队的老师同学普遍震惊,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了最直观的印象。

他坚定地认为,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那种赤贫即使有,也不会像当时那样普遍了。毕业后他和几个当时社调队的同学(含陆耀祖)跟那个寨子取得了联系,定向扶持了十几个孩子,那些孩子中的少数人考出了大山,跟他们有着偶尔的联系,报告过寨子的变化,变化当然令他高兴。但他承认,当那个寨子解决了温饱时,别处已经有了更高的生活标准,社会就是这样不断在前进着,贫富差别永远存在,永远是一个相对差别。记得自己小时候厂里把自来水引入了每个家庭的喜悦,现在看起来就再平常不过了,现在红星厂的任何一个居民肯定不会为自来水入户而兴奋,他们追求的是更大户型功能更完善的房子,是家用轿车,是假日旅行,是送孩子出国求学……当然,也有极少数还挣扎在贫困线上,比如那个因经济绝望而自杀身亡的职工。那天他在徐德玉家里看到的贫困是相对的,但也足以让他震惊。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电器,家具都是老式的,地板是水泥的,就其主人的性质而言,屋里不算整洁,唯一让他安慰的是到处摆放的书报杂志,说明屋子的主人是一个精神世界比较丰富的人,一个有着充实精神世界的人是强大的,值得尊敬。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