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了你不说他亲自来找本院哪些教授求教过,就说你参与到他的项目里面去过,不也是成的么?这里面不会涉及到经济利益的。”
……
顾莫杰为了转专业的事儿和陆文君闹了个小误会,也不知该怎么解释。两人心中都有些惭愧,便冷处理了一周。每天短信照发,都是些没营养的话,电话却是几乎没有再打。
至于陆文君最后说起的数科院希望分润点名声的事情,顾莫杰倒是没有推拒。反正能够不花本钱搞好关系的事情,他是不会吝惜的。名声,其实对顾莫杰不值钱。
数日之后,邱院士回国的消息传来了。人家从洛杉矶直飞京城,然后去了津门探望恩师,在南开数学所晃悠访问了两天,估计是陈老病情稳住了,邱院士便继续南下飞沪江,要在复旦、钱江几所长三角的高校访问一圈。
钱江大学里面处处都是整肃森严,什么课都查逃课,每个院都查归寝,校园里对于衣着不合适的同学,也都有学生会的人纠察,唯恐让国际友人看到了什么不好的风貌。
到了正日子那天,潘校长亲自带了老长一票院长教授人等,跑去萧山机场接机。一行人在专门的候机厅里等了半个小时,总算是看到一个精神矍铄的六旬谢顶老者从里头出来,后面跟着白皮黑皮地几个保镖。潘校长眼神一亮,知道正主到了。
众人围裹上去,纷纷问好,求个握手的机会:“邱老,欢迎来钱江大学莅临指导!”
“潘校长又见外了!咱年纪差不多的人,你跟着他们起什么哄?也叫邱老?”
邱院士左右应付,分开人群,也就和潘校长多说两句,其余人多半是一时搭不上话的。
数科院的蔡院长混在潘校长身边的人群里,被邱院士撇到一眼,过来勉励了一句:“小蔡,听说你现在可是成果不少。”
蔡院长顿时觉得与有荣焉,“哪里哪里”、“不敢不敢”之类的谦词,不要钱地往外说。
第七十二章产学研一体
钱江大学一贯是理工科强校。这一点从前朝,甚至前清的时候起就是如此,一百多年没变过。
文史政法也好,医科也好,农科也好,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高校大扩招的时候,兼并了省内其余三所大学带进来的。说句门户之见的话,那些专业在钱江大学的待遇,就有点儿像不是亲生的。
这种历史遗留的门户之见,在近二十年里形成了一个惯例:那就是校长基本上都是出自学校最嫡系、学术实力最强大的数科院或者物科院;不是搞计算机的,就是搞力学的。偶尔有一任校长不是这些院慢慢爬上来的,也除非是北大清华空降来的。
潘校长就是一个典型,人家八十年代就是校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九十年代初做到数科院院长,后来再一步步到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潘校长当年在数科院做院长的时候,如今的蔡院长还只是他手下的一名系主任呢,所以两人也算是嫡系的交情了。
校长也是搞数学和计算机出身,在这种场合下自然和邱院士、蔡院长共同语言比较多,话题比较融洽。一行人一路边走边闲聊,走出候机楼的时候,就俨然已经形成了小圈子,说的都是些非数学类专业的人根本听不懂的话题了。
校方派来接邱院士的车,是一辆加长版的轿车,不是SUV,但是也有前中后三排座;潘校长很自然就把邱院士往后排的客位上让,他自己和蔡院长坐中排,前头副驾驶则留给了邱院士一个随身的白人保镖。
车子绝尘而去,其他一行接机的院长教授们一看这架势:得,跑了一趟,就捞着一个握手合影的机会,从头到尾没聊满三句话。罢了,各人坐各人的车,跟在后头呗。
……
邱院士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区区一点后进晚辈的小成果,等闲不放在他眼里。
别说只是几篇《IEEE人工智能》上第三作者的署名,哪怕是第一作者,同级期刊全世界范围内一年也有几千篇论文,邱院士的精力最多也就关注到其中最牛逼的百分之几而已。
多伦多的杰夫辛顿教授虽然和邱院士有过一点小交情,邱院士也不可能一直追着人家的论文出一篇看一篇,所以尽管已经出来一周多了,邱院士还不知道此事。
车一路开着,蔡院长和邱院士融洽的交流着,也没提到“初音输入法对人工智能中深度学习算法的贡献”这个话题,免得被邱院士觉得他们院自卖自夸,只是挑些嫡系的学术成果说说。幸好钱江大学数科院本就是干货十足,非常有料的,不怕没有谈资。
然而,蔡院长终究是做足了功课的。他今天来的时候,随身包包里就带了两本《IEEE人工智能》的期刊,上车的时候故意把公文包拉开,摊出来半截。坐在他旁边的潘校长一眼就瞅到了,趁着蔡院长和邱院士探讨学术前沿成果的当口,潘校长就顺手扯过来翻了一下。
期刊里头,有几页铜版纸被打了褶皱,似乎是起书签的效果,潘校长一翻,自然就翻到了那几篇论文的位置。
“QIANJIANG-UNIVERSITY”的署名人后缀,马上引起了潘校长的注意。潘校长八十年代的时候做过校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对这一块的成果是很亲切的。趁着蔡院长和邱院士某个话题中断的当口,就发问了。
“小蔡,你们院现在在人工智能这块也做得不错么?这个……顾莫杰,是小钱那里新招来的学者?怎么和多伦多大学的深度算法课题组搭上关系的?”
潘校长嘴里提到的小钱,是如今人工智能研究所的所长,比蔡院长低半级。以潘校长的思维惯性,学校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成果,肯定是对口研究所的贡献呗。
“多伦多大学”、“深度学习算法课题组”,这两个词蹦进邱院士耳朵里,总算是提醒了他。还没等蔡院长回答潘校长的问题,邱院士就插到了话题中去:“是杰夫辛顿教授的课题么?”
潘校长一看名字,笑问:“没错,怎么,邱院士也和杰夫辛顿教授熟么?”
“原先也就一点点交情。几个月前打过电话,当时也是机缘巧合,注意到目前国内有两款软件在设计思想上好像和他一直追求的那种架构很吻合,提醒他关注一下。没想到这么快就出成果了,也不知道和我那时候和他说的事儿有没有关联。”
文人讲究“一字师”,哪怕一个人写了一首诗,别人只给他改了一个字,只要改得好,那也是师。邱院士只是一个电话点拨杰夫辛顿、指了个方向,按说不算大事。可潘校长和蔡院长此刻正要捧对方,再小的事情,意义都要往重大里说。
捧哏的活儿自然是不可轻忽。
“怪不得他们这么快就有突破了,原来是邱老点拨了他。不知邱老当时提醒他注意的那两款软件叫什么呢?说不定就对上了。”
“叫初音输入法/初音翻译吧。我也是老了,这方面不太用新东西,几个月前和香港科技的朱校长聊天的时候注意到的。”
蔡院长“那就对了——这两款软件就是一个本校学生开发的,杰夫辛顿教授应该是注意到了之后,主动和他联系了,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所以才给挂了个第三作者。”
邱院士终于有些惊奇了:“怎么?初音输入法就是你们学校的人开发的?还是个学生?这东西著作权不是在一家民营企业的么,和校方应该没关系吧?”
蔡院长赧然一笑,把准备好的套话抛出来:“我们这也是响应校方和教育部门提出来的‘产学研一体成果转化’思路么,有些人才,束缚紧了,不好出成果。既然是可以商用的软件,咱提供技术支持和合作就好了,剩下的交给市场去解决。何况那个学生也不是我们数科院的,我们只能在技术上给与帮助,别的不好多做啊……”
邱院士兴致终于被调动起来了,斟酌了一下,问道:“这两天和优秀师生代表座谈,会有这人吧?”
潘校长立刻打包票:“有!怎么没有。”
笑话,就算一开始没有安排,邱院士一句话,自然立刻就变成了“这个可以有”。真没有也得有。
邱院士摆摆手:“有就好,不过也别为我特别折腾。既然讲究个‘产学研一体成果转化’,就该实打实地看看,光坐报告厅里听能听出个啥玩意儿?这趟回国内,见到国内这一块还是做得死板了。
在美国,人家斯坦福和UC伯克利,跟硅谷的产业界结合多紧密?回到国内一看,不是校办的同方、紫光,就是依托校方的方正;就没几个真正市场导向、自办起来后和大学紧密合作的。这点上,倒是你们钱江大学走在清华北大前头了。”
潘校长一路听了这么多话,就觉得这句贼特么提气。
……
西溪校区,03级法学院的学生正在上“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大课。
一门法学院所有课程当中,名声最臭、仅次于政治课的存在。
无论什么专业的大学生,大一的时候都有一门公共课,叫做“法律基础”。外专业的学生很多不用心上,往往会把“法律基础”视为和马哲毛概一样的东西。这时候,法学院出去的老师们最常用的一句反击口头禅便是:你特么才是政治课!你们全家都教政治课!
相似小说推荐
-
都市最高手 (诸葛叶少) 3G书城VIP2016-04-21 都市美女如云的都市,身怀绝技的少年,因为一张免费四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自此生活变得华丽...
-
大村长养成系统 (四方天) 起点VIP2016-12-03 都市生活某年某月某日,系统从天而降!平凡小人物李天才,从此走上一条不平凡的征途!日出东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