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龙根眼睛一亮,紧张的问道:“我们长征航发厂能不能参与这个项目,虽然涡扇8已经下马,但是也因为这个项目,我们打下了很强的技术基础啊!”
林强生笑着问道:“长征航发厂愿意参与我们的计划?”
张龙根重重的说道:“当然愿意,我们厂现在已经没有项目了,如果再耽搁下去,我们的技术就有断代的危险!”
林强生却疑惑的说道:“但是我上回看到你们的设计人员已经不全了,人都到哪里去了,现在麦道82就在上飞组装,你们为什么不派人去吸收消化技术?”
张龙根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林先生,别说我们航发厂,就是上飞研究所的设计人员也都走的走散的散了,你看偌大个麦道82项目,有上飞研究所参与吗?不是我们不想参与啊,而是这个项目根本就不给我们拨款,没有钱让我们怎么办,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光有人没有钱也只能做一些纸面研究,没有什么用啊。不瞒你说,现在厂里连工资都发不起,更别提消化技术了!”
林强生惊讶了,问道:“怎么会这样,你们没有去要钱吗,上头为什么不拨款?!”
张龙根连连摇头,哀声叹气的说道:“也许上面有上面的想法,关键还是我们国家太困难了吧。”
林强生冷笑道:“我看有些人的思想是有问题的,很严重的问题。”
他非常气愤,也许上面拨钱了,但是这些钱肯定被中间某些人截留了,想找理由太简单了,偿还多年积欠的旧债一条就足够了,足以把研究人员们治得死死的。
多亏了自己留了个心眼,所有投资的款项,东星都会做独立的审核,审核一笔投资一笔,林强生不会把钱一股脑的交上去,这样就杜绝了某些人的吃拿卡要。
林强生连连摇头,对张龙根说道:“好吧,我同意你们航发厂参与MPC75航空发动机的研究项目,我希望你们把涡扇8的技术贡献出来,同时要对麦道82进行技术消化吸收,我知道美国人没拿发动机技术资料过来,但是去观察也能看出不少东西来。”
张龙根大喜过望,问道:“林先生,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工作?”
林强生笑道:“当然是越快越好,第一架麦道82预计在6月份组装完毕,你们正好可以赶上发动机的安装。
张厂长,你要把设计人员都找回来,我会拨一笔款子,大约100万元的启动资金,以后会陆续投资在研发项目上,但是所有财务必须由我们东星审核,审核一笔支出一笔,不能乱花钱,你们的历史包袱我不负责!”
张龙根大喜的拍了拍胸脯:“你放一百二十个心,我们航发厂只要有活干就听你的,这笔钱没有你的同意,谁也动不了,谁想动先从我张龙根的身上跨过去,我这就回去找人回来!”
看着他兴冲冲的走了,林强生大笑,感慨的说道:“上飞研究所,还有航空机械厂......唉,这些参与运10项目的工厂就这么荒废了,太可惜了!”
“这种事情,应该是可以避免的吧,得想个办法!”林强生暗自的嘀咕道。
第八百六十九章商飞成立
2000年后,国内的航线上飞的都是波音、空客机型,上飞航发厂的厂长接受记者采访,他充满悲观情绪的说道:“我们以后再也不搞航空发动机了,再不碰航发了!”
这一世,林强生当然不想这样的事情发生。他向航发厂投入了100万元的启动资金,后续资金也给予了充分的保障。张龙根则重新召集起了一支科研队伍,尽管没有当初研究涡扇8项目时期那么强大。但是这个举措无疑是好的,向外界释放了一个信号,让很多曾经从事过涡扇8项目的专家设计人员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这些人或直接来厂询问或者是打电话写信沟通,通过各种方式打听到了航发厂重新开启了研究项目,张龙根厂长向他们拍胸脯保证已经拿到了经费,很多人纷纷主动的回厂报道。
航发厂的动作也让曾经参加过运10项目的各家单位看到了希望,他们纷纷找到张龙根询问原委,然后又找到了林强生这里来。
东星航空工业公司也在上.海建立了办公室,杨万立聘请了众多单位的技术人员,联合多家企业,对麦道82技术进行消化吸收。
办公室还聘请了担任过运10的总体设计副总设计师程不时担任顾问,这位现在正负责起草中国第一部适航标准,负责中国第一架获得欧美适航证的“运12飞机”的相关适航技术审定工作。
市里看到了林强生在运作麦道82的技术吸收工作,何润青书记主动的把他找了过来,向他了解了一番情况然后说道:“小林,你对麦道82的技术吸收有多大把握,这个工程什么时候能够完成?”
林强生肯定的说道:“我们规划这个工程分5年完成,吸收麦道82的技术应该是没有难度的,只是个时间问题。”他先给了书记一颗定心丸,让他心里有个底。
何润青十分关注大飞机项目,运10项目的下马他就非常遗憾,听到林强生这么说心里当然高兴。
接着,林强生继续说道:“麦道公司中国项目总经理张镇中,把这款飞机的百万份技术资料都拿到了国内,这是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这次机会。如果没有人研究那就太可惜了,现在这个工作由我们东星来做,我已向航空工业部保证将投入1亿美金运作这个项目!
当然我是希望越快越好,但我也有这个耐心,5年的时间摸清楚麦道82,应该是没有问题,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一定能够生产出自主的民用大飞机!”
何润青笑道:“好啊,你有这个耐心、信心就很是难得了。你说得对,中国是不缺人才的,我们能够制造出运10,那么麦道82也应该是可以造出来的,只是你们一定要向国外先进技术看齐,不要走运10的老路!”
林强生重重的点头说道:“麦道公司把自己的技术标准都带来了,而且张镇中先生还聘请了美国适航标准起草人来华工作,这个机会我们会好好把握,充分向人家请教学习,把人家的先进模式借鉴过来!”
何润青连连点头,他犹豫了一下说道:“小林啊,你有没有考虑过在上.海建立一家航空类相关公司,你们现在已经把曾经参与过运10项目的大部分企业联合了起来,你有没有想法,把这些企业真正的聚合到一起,形成一家有实力的企业?”
林强生惊讶的问道:“我能够收购这些企业吗?”
何书记摇头道:“我是说把这些企业里与航空相关的资产拿出来,与东星集团组成一家合资公司。”
林强生说道:“可是像上飞研究所、航发厂、航空机械厂,这些单位都是属于上飞所有,不可能加入我的公司吧?”
何润青点了点头:“这个你不用担心,这些企业可以把部分资产拿出来,与你们组成一家合资公司。中央有把民机拿出来和外资搞的想法,充分利用外资的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这样既能引进技术又能带动企业的发展,我觉得是可行的!”
林强生点了点头,他也清楚这些企业的情况,那是非常困难,比如航发厂就需要依靠生产钢制浴缸和英文打字机来养活工人。
很多国有航空企业都在进行艰难的转型,向民品发展,但是赚钱的没有几个。国有企业人员众多技术落后,面对每天庞大的支出,只能靠拆东墙补西墙勉强维持,尤其是运10项目的下马更是雪上加霜,像航空机械厂这样的企业就更加艰难。
明白何书记这是在甩包袱,但是林强生也不能不接受,他也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把这些在国有企业当中技术还算先进的厂子统合起来,中国的航空市场越来越大,他是不怕找不到饭碗的。
于是林强生点头答应了何书记,说道:“好吧,假如我在上.海成立一家航空企业,希望政府能够和上飞疏通一下,让我们进入民航维修市场,您看怎么样?”
何润青点了点头,笑道:“这个你们可以找市航办、上飞协商,政府可以帮你们从中说项!”
“好,就这么定了!”林强生斩钉截铁的说道。
他猜测何书记早就看出来,东星集团对上.海的运10项目以及航空制造能力感兴趣,所以就坡下驴让自己上勾。
与这些企业组成合资公司,也就是接手了一批庞大的产业工人,尤其是在80年代国有大中型企业整体性亏损的情况下,这可是减轻了市里的很大负担。
不过林强生想的却是,把这些航空类相关的产业工人笼络起来,宁可现阶段白白的养着也不能流失掉,人才队伍好不容易建立了起来,就这么丢掉太可惜了!
上.海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就在种种不确定的情况下成立了,86年4月15号公司正式在工商总局注册了商标。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为东星集团,占有50%的股份,其他的股东有上飞航发厂、航空机械厂等数十家企业,还有市计委、发改委等单位。
东星集团在上.海的业务愈来愈大,愈来愈多,现有业务杂乱无章,林强生就想着把这边的工作整合起来。
他找来了自己的岳父路其道,还有东星集团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吴斌,副总经理及其他主要人员,共同开了个会议,筹备建立一家集团公司,把这边的业务统合归拢到一起。
相似小说推荐
-
相国之眼 (风中之铃) 起点VIP2016-11-03 都市生活风水、相师一说神秘无比,可最多也只能是相人、相物。 林睿偶得神眼,能看人吉凶。...
-
超级地产大亨 (榕之子) 起点VIP2016-10-25 都市生活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机会回到16岁,你的人生是否会不一样?秦然,小心翼翼把握住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