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工业民科 (好闲)



此外还有航空界著名的动力专家吴仲华、马凤山,还有空气动力学家沈元,航空学专家季文美,力学、结构振动专家张阿舟,航空专家胡溪涛,业内首屈一指的结构强度专家黄玉珊教授和付祥炯教授等等。

当然,这些专家学者每一个都是院士一级的人物,每一个也都是航空教育家,桃李满天下。

张爱萍尤为介绍了胡溪涛等人,1981年胡老担任了航空工业研究院的副院长,82年调任航空工业部任飞机局局长,1984年他写给中央的一封关于大飞机发展方面的信件引起了重视。

1985年胡溪涛离休后也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大飞机制造事业,1986年他与北航校长沈元、南航校长张阿舟、西工大校长季文美,联名向286同志上书《千方百计尽早提供和使用国产干线飞机》,四位老专家也因此获得了“航空四君子”的雅称。

已经退休在家的胡溪涛对于祖国发展航空事业的心情非常急迫,他从1984年开始先后多次谏言多方奔走,中国要制造自己的大飞机,不能完全依赖国外。

可是这几年却眼看着运10下马了,转而开始和麦道公司合作组装麦道82,这种让自己的大飞机下马,研发团队解散,完全依赖国外的做法让胡老极为失望。对于这种做法他很不认同,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中航技开始召集MPC75飞机项目的研发人员,胡溪涛很快就得知了消息,并且主动赶了过来询问情况,项目组征求了胡锡涛的意见后,也就把他算作了主要人员之一。

而胡老也是这些人当中最积极的一个,他还亲自打电话告诉了另外三名校长,邀请他们关注甚至加入中德MPC75中型支线客机项目。

虽然德国人搞的是支线飞机,但是据他看到的资料,觉得这款飞机的技术非常有前瞻性,发展前景很好,中国的大飞机眼下是搞不成了,但是中型飞机搞好了也就是给大飞机打下基础了。

听说这次是由东星集团参与,四人在了解了一番项目的投资情况之后,毅然的参加了项目组,而且还带上了他们的学生,带着课题前来。

...西北某飞机研究所,陈迎春正坐在桌子上思考着他的未来,有要好的同事走进了办公室,看没有旁人,上前打断了他的思绪:“迎春,你想什么呢?”

陈迎春摇了摇头:“胡思乱想而已,没什么要紧的。”

要好的同事低声问道:“听说了吗,上级单位要在所里招募民机研发人员,你是气动方面的能手,很可能把你调过去呢!”

同事羡慕的话语让陈迎春也有些心动,但他紧接着摇了摇头说道:“我是军机项目出身,能去搞民机吗?”

同事叹了口气说道:“嗨,现在的603所哪像以前啊,所长巴不得把人都派出去赚外快呢。我听说这回西飞和咱们所都要参加这个民机项目,你说会不会是麦道82啊?”紧接着他又摇了摇头:“可是上飞那边的人多着呢,也用不着咱们呐!”

陈迎春也挺纳闷,不知道这回是哪家的民机项目,不过他也挺想参与的,毕竟现在国防经费越来越吃紧,所里现在处于没有项目没有资金的状态,大部分人员都没有项目,连工资都发布出来,而民机无疑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西飞和603所等单位接到了中航技发来的协作要求,文件中要求他们参与中德MPC75中型客机的研制计划,这可谓是雨中送碳,让渴求经费的众多航空企业院所高兴不已。

两家单位立刻集结了自己的精英团队,立刻赶往了京城。这些人当中就有很多后来在国内大大有名的大飞机领域人才,其中就有C919大飞机总设计师吴兴世、总工程师吴光辉、大型运输机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等人。

真可谓是人才荟萃,他们此时还没有后来那般辉煌,但是这么多航空业认识聚集到了北.京,无疑吸引了国内众多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的关注和好奇。

第八百五十六章说主管除障碍

林强生忙着接待安排来在全国的各家航空院所和航空制造单位的技术人员,这次来的人多,总共有300多名航空界精英,而且各地的相关单位都陆续派人前来打探虚实,其中很是有些航空单位积极主动的要求参加项目组,一时间把他忙得团团转,航空部下属的招待所都有些安排不过来了。

而总经理江同和总设计师诸德培,以及总工程师胡溪涛,则负责组织研发团队的架构,建立了各个研究项目小组。他们还把项目方案上报了国务.院,项目计划书和方案已经送到了领导人的案头。

三月中旬的一天,吕东带着林强生走进了航空工业部,见到了部长莫文祥和副部长何文志等领导干部。

中航技是由航空工业部组建的,下面的动态上级当然一清二楚,今天就是请主要投资方东星集团的林强生过来,商谈双方的合作计划。

林强生也十分看重航空工业部的影响力和实力,他们拥有专业配套的一大批技术先进的飞机制造厂、航空机械厂、航发工厂等,此外还有航空科研院所,在大学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人才,发布研究计划,项目审批,经费调拨等等,航空航天方面的事情都归这里管辖。

研发民用飞机涉及到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强度、材料、燃气涡轮、飞机试验、生命保障、飞行控制、航空电子学、制造工艺、测试技术等等方面的专业研究,东星集团没有这样的技术储备,而找航空工业部是最好的选择。

吕东作为和事老把大家都聚集到了一起,他向莫文祥和何文志介绍了MPC75项目,并说道:“这次西德方面向我们敞开了大门,在这个共同合作的飞机项目上,我们起码能够获得很多关键技术,这对推动中国航空工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莫文祥点头说道:“这个意义很大,赵总理也把我找了去,他听说了这个项目很是关注啊。”他看向林强生笑道:“你们做了一件大好事!”

姜燮生、刘纪原、孙家栋三位副部长也都点着头,孙家栋还向林强生笑道:“小林啊,你又要搞大飞机,这可是个大工程!”

两人很熟悉,孙家栋是卫星、火箭方面的专家,还是中科院院士,东星集团采购的三颗通信卫星已经发射了一颗,另外两颗改进型技术要求高还没有完成,新型卫星预计将在87~88年开始组装。

林强生笑着和孙副部长说道:“我十分看好国内的航空市场,据我们和MBB公司的调研分析,在未来国内的民航支线客机的需求量将在700架以上,全球中型客机的需求量更是在1000架以上。大批中型民用客机将会在十年后超出寿命需要更新换代,我们的MPC75性能优越,在节油环保、地勤维护、安全性上都很有竞争力,正好赶上了那个时候,是各家航空公司最好的选择!”

“你倒是信心十足!”孙家栋笑着点了点头,又接着说道:“我听说你们这个项目要投资14亿美元,好家伙,这个投入可不小啊,我们航空工业部有你这么富裕就好喽!”

“哈哈,是啊,看看人家这个中型客机的投资规模可不简单!”在场的副部长们也都感慨的说道。

其他两位副部长也有帮腔的意思,这笔外汇对航空部实在太重要了,只要有几亿美金他们就能重新上马不少项目,让多少濒临倒闭的科研院所、航空航天单位起死回生,恢复生机啊!

这时大家的目光都有意无意的聚集到何文志的身上,何副部长主要负责民用飞机,麦道82也是他主抓的项目,他也曾经负责运10的试飞工作。

在八十年代初期,何文志为了运10可谓是倾注了一腔热血。运10项目由于技术落后不得不下马,他就非常失望。

现在麦道82好不容易要落户中国了,重新看到了曙光,而且麦道公司还会把飞机生产线搬到中国,更是承诺将1985年开始研制的麦道90拿到中国来生产。

前有运10,但那是完全按照苏联模式生产的,不符合国际先进标准,但这个项目也为中国大飞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有麦道82项目,让中国学习欧美的先进工艺标准,优秀的管理体系,两个项目相辅相成。运10作为基础,麦道82作为升华,将来国内的航空业再消化了麦道技术,自己就能够制造大飞机了,何文志不仅一次这样的畅想着,也是这样和人说的。

可是万万没想到,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这个什么中德MPC75中型支线客机项目是个什么玩意,东星集团不用说了根本没有航空技术实力,而德国更是缺少整体性的飞机研发能力,MPC就是个纸面上的东西嘛,哪有麦道82这个实物来得保准!

所以何文志副部长现在就很纠结,一方面林强生的东星集团有着强大的财力,而另一方面他不希望将来出现无谓的争端,出现干支之争,这样就把麦道82项目给干扰了。

见部长和几位副部长都表态支持这个项目,何文志不得不发言:“林先生,我们是欢迎你投资国内的航空事业的。”

他先是支持,但紧接着就开始打击MPC75项目,对林强生说道:“但是,眼下麦道82正处在关键时期啊,前几天我还给张镇中打过电话,他说首架麦道82将在今年6月份组装完毕!”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