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工业民科 (好闲)



李刚等人带着外方经理埃里克松参观了整座汽车厂,首先在发动机车间看到了几十台组合数控机床和其它专用自动化机床组成的流水线,发动机不停的被生产出来,生产效率是极其吓人的。

一个箱体传送到某个组合数控机床上,在机器的轰呤声中,多方向多个组合刀具同时伸出,短短的十几秒内自动加工完要加工的多个孔或面。

工人在全过程中的工作就是站在旁边观察数控机床是否有工位错误,自动机械会通过房梁上的吊钩移动壳体到机床上用夹具将它固定,然后自动开始完成本道工序的加工,然后再松开夹具通过房梁上的吊钩将它移到传送带上。中间如果有的工序花的时间长,传送带在那前面就有分岔,接多个一样的数控组合机床,以避免加工中的堵塞,好让整个生产线无需停顿,效率达到最高。就连轴的最后一道抛光工序,都是由机床自动完成。一个数控机床上装上多根轴,每个要抛光的圆面上套一个特制的皮带,机床工作起来,这些要加工的轴不停旋转,皮带将它们抛光。

在整个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中,对工人的要求降到最低,产品的质量完全是靠设备来保证的。当然,有时工人要将加工件在夹具上装夹到位,这些自动机器人平时只需定时检修设备的精度即可。

车身冲压车间,一台台车身毛坯被冲压成型,然后是各种机器手开始切削焊接车身。

涂装车间,工人只需隔着玻璃窗观察正在经过涂装机器人作业的车身,大大的简化了这项工作,同时也对涂装人员以最大的保护。

在装配车间,一座生产线上同时有六七辆轿车在装配,汽车经过各条工序,一辆辆的前进,线上的两边有工人在忙碌。

虽然这种生产环节单调的很,但保证了最大的生产速度。汽车厂目前的生产速度是10JPH左右,即每小时有10台新车下线,即6分钟下线一台,一辆轿车走完全部的流水线大概90分钟。

随着车厂职工的熟练度加深,轿车生产速度必将大幅度提高。目前国外最高的生产速度是51JPH,即每小时有51台新车下线。如果达到这个速度,三条生产线全开,24小时连轴转的话,汽车厂将年产轿车130万辆以上!如果那样的话,公司势必还要继续招人,起码得招募一倍的工人以实行两班倒制度。

这座汽车厂完全是由自动化机器人为基础建设的工厂,对人的使用降到了最低的水平。因为需用的人少,目前工厂一共只有2400多名职工。

要知道这是一座年产30万辆轿车的工厂,而且这还是按意大利人的工作制度来计算的,他们可没有昼夜生产的习惯,到了该下班的时间整座工厂就会停止运转,工人下班,机器停止运行!

而现在的这座现代化工厂是建在中国的地盘上,领导们自然希望它不要停,因此它将尽快的采取昼夜不休的轮班制度,工厂马上就要招人。

明白的人经过简单的计算后,简直惊讶的快掉了下巴,什么时候国内蹦出来这么一个大家伙!

埃里克松参观完了汽车厂,各个车间他都看了一遍,当他看完之后就连他自己也很惊讶!他没想到这座汽车工厂已经建设的这么完美,除了它的工人尚不熟练之外,其他的一切都那么的棒!

据他观察,柯马公司的岗前培训马上就可以交工,工人们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已经基本能够控制这座工厂了,相信只要他们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这座工厂就能全力的运行起来!

连埃里克松自己都为中国人的快速建设汽车工业而吃惊不已,先不说零配件的质量优劣,最起码轿车制造的全套技术体系这里都有了!

其他人自然不知道这座工厂为什么建设的这么快!就连李刚、林向荣等人都觉得这是在做梦,怎么中国说有现代化的汽车厂就有了呢!

包括很多上级领导都觉得不可思议,SH汽车项目还在和德国人纠结着,这边就先建成了一座汽车工厂了!

这让很多坚持SH项目的同志,感觉到脸上无光,他们都感觉到似乎“第一轿车现代化工厂”这个头衔,要被这家不知哪出了毛病的愣头青给霸占去了!

他们哪里知道,这就是林强生成立汽车厂初期就有的想法,这座汽车工厂将以“速度”抢市场,快速完成产品建立和产能建设,迅速的在中国市场生根发芽。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厂、当年投产、当年出车,在“强势入世、滚动发展、精益求精、以快制胜”的思想下,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的快速的汽车工业之路。

2月25日,柯马公司正式的完成服务外包合同,向汽车厂领导集体及国家机械部的饶斌部长,以及省领导移交了工厂的管理权!

这种交钥匙工程的模式,开拓了领导人们的思路,他们意识到这也是一条快速的发展企业之路。

1980年2月25日这一天,也将是中国汽车工业翻开崭新一页的重要一天!

随着外方经理的到位,滨城汽车公司正式升格为央属企业,改名为滨城汽车集团。这座汽车工厂,受到了上层领导相当大的重视,它将直接受国务院和机械工业部的共同领导。

本来SH汽车合资项目就是由国务院确立的,但是滨城汽车在建设上拔得了头筹,自然的也得到了上面的重点关注,想躲也躲不开了。

林强生对这种变化还是抱着欢迎的态度,虽然汽车厂由省级变为了国家级,但其实他心里也在庆幸着,变为了国家级的汽车公司其实对外方股东来说是更有利的。

在省里的时候,汽车公司在以后的经营当中没准就会受到省内势力的干扰,以后世的某奇和某中为鉴!

甚至省里什么人物求帮忙求照顾都很难推却,现在汽车厂属于国家级了,地方人物根本就可以不放在公司的眼里了。

尽管H省领导干部们千百个不愿意这家汽车公司成为央企,脱离他们的管辖,但是胳膊拗不过大腿。如今的滨城汽车公司的规模实在太大了,而且发展速度有些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上面的一些人本来按着心中的想法是认为SH方面能成为国内第一家轿车生产企业的,但是没想到东北边陲的这家小汽车厂能够异军突起!在没有什么中央关照的情况下,已经迅猛发展成为了一家年产30万辆轿车的大型生产企业!

这种惊人的变化,简直震懵了上面的一些人,原本想看他们笑话的家伙,现在也不得不闭上了嘴巴。

很多人原本对这家汽车厂不以为然,可是随着工厂落成,外方经理的到位,那些人不得不拿着放大镜开始认真观察起了这家汽车公司。

随着工厂升格为央企,李刚总经理被提拔为了正部级干部,据说他的老上级饶斌有意调他去机械部,成立中国汽车总公司。这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啥都想管、没它更好、中国汽车业的阻碍,汽总公司!

林向荣也随着李刚的升格和推荐,上级经过批准破格提拔为了副厅级干部,在领导干部的行列里也算是有这么一号人物了。

第一百六十章标准化和质量管理

埃里克松参与管理之后,向中方管理层提出了产品标准化的概念,并且力主实施。同时,他还提出了汽车零配件质量管理体系,按照他的想法汽车集团上下必须抓紧落实这两项管理办法。如果成功,集团也将进入正确的发展轨道!

柯马公司的岗前培训,其中就透漏了一点现代化大生产所需要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汽车厂的领导干部们也曾经跟在意大利人的身后努力学习,认真记载外国人管理企业的一点一滴,但是人家只负责工人的岗前培训,并没有教授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意思。中方人员只好自行探索,这当然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因此汽车厂的领导们即使白天努力的把见到的记在脑子里,晚上加班加点的讨论,也并没有什么良好的效果。因为国人根本就没有经历过现代化大生产,一切的经验都是来自于人多力量大、搞大运动、大建设,搞人民战争的那个经验,并不知道什么叫现代化生产,人少了反倒不知道如何施展了,觉得始终缺人手。

所以意大利人走后,标准化管理不但没学到,面对这么大的工厂这么少的人马一时还有点不适应,即使想把意大利人的那套捡起来也不知道从何抓起。

这阵子,厂领导班子竟然还因为是否要多招些人而进行了激烈的争吵。原工厂的林向荣、常远庭等人并不愿意多招人,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适应了少少的人大大的工厂,而李刚带来的一批管理者却认为要想厂子发展必须再多招募职工。

埃里克松这个外方经理的到来,事实上把两方的火药味强行的压了下去。

作为外方经理,埃里克松首先给中方管理层先上了一堂课,介绍西方的标准化之路。

他举了个例子,一位美国的妇女需要往墙上安装一个钉子。事实上,她真的是安装上去的。她会使用一种筒式工具,套住钉子,然后拉动筒后面的手柄,啪啪几下钉子就被打进了墙里面,然后用特殊胶水把缝隙填平,根本看不出来钉子是怎么弄进去的,钉子周围被抹的平平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