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先看看这个!”
吴天缘转身拿出吴邦佐的宣德炉图谱,让刘掌柜看。好一会他长叹一口气道:“果然是吴邦佐后仿的宣德炉,不是宣德三年的珍品!”
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为了制作出精品的铜炉,在朱瞻基的亲自督促下,整个制作过程。
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史料记载有四十多种色泽,为世人钟爱,其色的名称很多。例如紫带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黄象藏经纸的,叫藏经色;黑白带红淡黄色的,叫褐色;白黄带红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
明朝万历年间大鉴赏家、收藏家、画家项元汴(子京)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
这批红铜共铸造出3000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宣德帝见到这批自己亲自过问的香炉,每只均大气异常,宝光四射,很有成就感。
把其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这些宣德炉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稀世罕见。
刘掌柜感叹道:“从明代宣德年间到民国,古玩商仿制宣德炉活动从未间断。就在宣德炉停止制造后,部分主管司铸之事的官员,召集原来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这些经过精心铸造的仿品可与真品媲美,专家权威也无法辨别,至今国内各大博物馆内收藏的许多宣德炉,没有一件能被众多鉴定家公认为是真正的宣德炉,鉴别真假宣德炉已成为中国考古学中的“悬案”之一。”
“这就是当时吴邦佐造的宣德炉,他是高手巧匠,也是冶炼、铸造宣德炉的督造官,还是炉式、款式、色种的设计者。后来为宫廷的宗庙社堂,铸造了大批铜器,同时还私铸铜炉出售,皆精妙绝伦,为世人十分珍贵。”
吴天缘故意把玩着一个铜炉笑道:“所以您这三个绝对都是明代宣德炉,但我认为不是宣德三年的那一批,根据我发现的这本吴邦佐编撰的铜炉谱,再对照这个的纹饰,是不是一样?”
刘掌柜按照吴天缘所指的地方,仔细对照了一遍,果然一模一样,看来自己的确不是宣德三年的那一批。
看见刘掌柜失望的样子,吴天缘安慰道:“就算不是宣德三年,吴邦佐宣德炉已经是难得一见。故宫都藏有吴邦佐款象耳三足铜炉,周身呈墨绿色,无纹饰,宛然似一道釉宋窑瓷器,光彩照人,铸作精工。另一件铜嵌金片兽耳瓶,铜色青红纯正,通体嵌金片,肩部有双兽活环耳,底刻剔地阳文“吴邦佐督造”款。这三件铜器,皆为邦佐铸铜的代表作。”
“今天真是开了眼!吴老板果然不愧为鉴定高手,就连这么珍贵的炉谱都有,那您看?”
“这样吧,您的宝贝是好东西,我也想要,明人不说暗话,我最多能出九百万,三个!”
刘掌柜一阵犹豫,五千万宣德三年是不亏!不过自己的是吴邦佐后仿,存世量还是有一些,前年拍卖的几个都是两百多万成交,吴天缘这个价钱也算公道。
“好,是您的了!”
钱货两清,吴天缘送走刘掌柜,心里一阵狂喜,暗道:“哈哈,又捡漏了!九百万买到两个宣德三年!”
第123章随便选
其实吴天缘故意在诱导刘掌柜,他一眼就看出三个铜炉有很细微的差别,因为他手里有真宣德三年,很容易鉴别。
其中两个那种光华内敛的感觉用语言形容不出来,总之看见就被深深吸引,不能自拔。
“一个是吴邦佐后仿,这两个实实在在是宣德三年,而且是宣德两字款!”
传闻宣德炉一共有五种款识,从宣,宣德,宣德款,明宣德制,大明宣德制。有人说还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至今真正的宣德三年有几个款识还不知道。吴天缘手里最少有两个,宣、宣德。
“咦?马运那个土豪不是喜欢宣德炉?”
吴天缘突然想起什么,看着桌上两个一模一样的宣德款,自己有宣字款,再要一个宣德两字款就够。上次看马运手里一下子就出手六个王世襄旧藏,估计还有,打电话问问。
“什么?你弄到宣德三年炉?好,马老家见!”
等吴天缘赶到马老家,马运竟然已经到了,原本正在开会,一听有宣德炉,直接飞奔过来。
“这是刚到手的宣德两字款,还有吴邦佐的炉谱,请马老先看看。”
吴天缘故意来马老这里,毕竟是重器,有马老看过才放心,马运也是这个意思。
“我看真!这是我见过最漂亮的宣德炉!”
马定祥和马运第一眼就被宣德炉深深吸引,好一会才缓过神,马老感叹道。
“还有这个吴邦佐编撰的炉谱,珍贵异常,这是我见过唯一的明版,光这个就有巨大的研究价值。”
马老赶紧照相,留下来自己收藏一份,这是最权威的研究宣德炉史料,珍贵无比。
“老弟,说个价!”
马运抱着宣德炉,激动着,这是他第一次见到真正宣德三年,对于收藏宣德炉来说是无上荣耀。
“老哥,要是卖钱我直接上拍不更好?上次看您手里有不少王世襄的旧藏,是不是这几年的拍卖都是您举牌?”
“嘿嘿,不错,国内王世襄专场大部分都是我电话委托,很多都在我那里。”
“今年是王老诞辰十周年,中正准备征集王老的旧藏,您看?”
马运一定,大手一挥:“没问题,只要你愿意把宣德炉匀给我,随便拿!”
宣德炉被马老留下先研究,马运带着吴天缘回别墅,选藏品交换。
“这么多刀剑?”
吴天缘一进巨大的展厅,很是惊讶,没想到这里有几十把历代刀剑,很是壮观。
“不错吧?这都是我十几年千辛万苦找来的宝贝!”
马运自豪道:“刀剑收藏是小门类,这几年才有拍卖,早年我都是托人四处打听,有好东西就去买。钱不多,但精力和时间没少花,下一步就是提升藏品的质量,希望有精品出现。”
“这不是王世襄老爷子的那个明中期鱼龙海兽紫檀笔筒?原来在马哥手里?当年可是引起不小的轰动!”吴天缘第一眼就被书房黄花梨案子上那个沉稳大气的紫檀笔筒吸引,吃惊道。
要说这个笔筒真不一般,在2003年中国佳德秋拍中以207万元被翦淞阁主人黄玄龙拍得,时隔十几年后,在2012年,再次出现在中国佳德专场上,以880万元起拍,在激烈的竞价之后,最终以2820万元成交,拔得全场头筹。
“当年资料我看过,只是知道是一个内地买家电话委托最后拿到,没想到就是马哥?”
“哎,我也没想到那天很多人跟我抢,最后竟然拍到三千万!实话实说纯以材质和工艺来说,这个的确值不了那个价!不过是偶像王老爷子的心爱之物,也就算了。”
吴天缘笑了笑,他能感觉到马运还是有些小后悔,这个笔筒是真贵!
“你小子眼睛真毒,一眼就能发现这里最得意的收藏之一,提前告诉你,我这里有文房三件宝!王老爷子的紫檀笔筒是一件,还有两件,你继续说!”马运哈哈大笑,得意着。
吴天缘又拿起案子上一个宝光温润的香炉,细细的把玩着道:“这个应该就是明末清初“爇名香兮读楚辞”款冲天耳三足炉,听说是王世襄先生主用作书斋清供,一直放置在其案头的把玩之物。”
“这个“玉堂清玩”款戟耳炉,是他所藏二三十座戟耳炉中的第一,常置夫人案头,朝夕爇香饼。不过我记得当时在佳德上都是因为底价太高而流拍?”
“当时我也是因为底价太高,没有在现场举牌,不过后来还是太喜欢,忍不住事后协议成交。”
马运明显对铜炉更珍爱一些,笑道:“王世襄的铜炉收藏是一绝,他对铜炉的情结,源于老邻居赵李卿先生的熏陶。赵李卿先生为民国时藏炉大家,而那次征集的4具铜炉,皆为赵李卿旧藏,出了这两个最好的,还包括明末清初“另有明末清初“澹庵”款冲天耳三足炉以及明末清初“思山”款桥耳三足炉。”
吴天缘看了看书房一旁百宝阁二三十个铜炉,明白上次为什么马运愿意用六个换汉代玉剑。新手开始收藏,见到什么都喜欢,什么都想买。只有过了一段时间,随着审美和眼光的提升,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
马运不愧是大商人,就算不懂收藏,但作为投资,知道买名家旧藏没错!手里这些王世襄旧藏,虽然贵,但保值能力强,现在再上拍说不定还能赚一把。
“你也看到,手里现在有不少铜炉,但人比人死,货比货扔!今天见到你手里的宣德三年,哎!”
马运一咬牙,大气道:“随便选,喜欢什么就拿什么,为了宣德炉,拼了!”
“真的?”
马运正色道:“只要老弟愿意把宣德三年给我,最好吴邦佐的仿炉也一起,还有炉谱,三件匀给我,这里随便挑!”
相似小说推荐
-
极品青云 (微雨心情) 17kVIP2016-06-25秦晓,一个落魄的大学生,在友情、爱情的双重鼓励下,报考了公务员,并顺利走上仕途,一路磕磕碰碰,却...
-
大矿主 (赫墨) 起点VIP2016-09-30完结唐风为了给突遭横祸的家里还债,放弃了考研,远赴海外打工赚钱,替家里还债。在工作期间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