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从岛主到国王 (符宝)


  刘震和认为投稿人将这尊鼎取名为‘夏后杼鼎’这个名字非常贴切、很合适。
  从年代、铸工细致程度、纹饰、鼎上铭文字数。以及鼎中蕴含的考古价值,毫无疑问,夏后杼鼎在文物价值、意义上已超过了司母戊鼎,成为中华第一鼎。
  刘震和不吝溢美之词。
  用‘国之至宝,华夏文明神器’,‘华夏第一剑’,‘中华第一鼎’,‘博物馆镇馆之宝’来概括地形容伊祁盘、启剑、夏后杼鼎和图片中的夏代青铜器。
  可以说,评价非常高了。高到一个无以复加的程度。
  不过,这句话一点不虚,‘伊祁盘’。‘夏后杼鼎’,‘启剑’,图片中的夏代青铜器足可以当得起这样的评价。
  刘震和几乎可以想象,这篇论文发表后,在国际国内学术界会引发出一场的惊天海啸般的影响。
  要知道这不是一件考古发现的普通的历史事件,而是对一个古文明的重新认识。定义。
  刘震和看了一眼论文稿上第一页左上角投稿人的名字,陈锐。这是一个中国人。
  刘震和深深地看了这个名字一眼,牢记了这个名字。
  刘震和拿出手机。
  对准论文上‘伊祁盘’,‘夏后杼鼎’,‘启剑’的图片拍了几张图片。
  然后,在手机联系人列表选定几个联系人将这些图片发送过去。
  接着,刘震和整个身躯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刚才阅读论文的时候,情绪波动太大,耗费了自己太多精力。
  ------
  燕京大学。
  历史课讲堂上。
  讲台上,站着一个穿着中山装,须发皆白,但精神非常健硕的教授。
  教授叫吴正一,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的历史学家,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精通中国史,对古文字方面有很深的研究。
  曾经参与过‘夏商周断代工程’。
  他在史学观念和史学方法上,与刘震和一样,是释古派。
  ‘释古’主张把古书的记载和考古的成果结合起来,重建古史。
  吴教授站在讲台上,对下面的同学们说道,“同学们,大家翻到27页,这节课我们要讲的是中国王朝数千年“奉天承运”的君权神授的概念。
  ‘奉天承运’‘君权神授’归纳来讲,就是古人有关于天命的观念。
  对于‘天命’的观念,在很早以前的商朝就有。比如,传说周文王在岐山时,有凤凰在岐山栖息鸣叫,凤鸣岐山是周兴盛的吉兆就是一个例证。
  到周朝建立之后,这套天命观念经过了周公旦(姬旦)的整理,成为立国的政治法理基础,。。。
  吴教授在讲台涛涛不绝地讲课,讲得非常生动、有趣。
  讲台下,学生们听得非常认真,会神。
  忽然,吴教授感觉自己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平常自已讲课的时候,一般不会有人打扰自己,除非有非常紧急的事情。
  教授掏出手机。
  看了一下信息显示,是刘震和教授发来的信息。
  教授点开信息。
  这是几张图片,图片有点小,看得不太清楚。
  教授用手轻轻双击了一下手机屏幕。
  在手机屏幕上出现一张清晰的图片。
  这是一个青铜盘,。。
  吴教授只看了一眼,身体好像被电击一样,呆住了,脸上露出震惊的表情。
  “这是夏篆!”吴教授几乎要惊呼起来了。
  紧接着一阵巨大的惊喜袭来。
  吴教授将手机放回到回袋里,转身对同学们说道,“对不起,各位同学,我现在有事,这节课自习。”说完吴教授收拾桌上的教课本,匆匆离开了教室。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星耀の,书友14073,盈缺96,自修处可求强打赏588起点币。
  感谢书友1310110,变翼恶魔的马甲,什么名字呢呢,请叫我ak47,二江123,紫轩无邪,书友1310110,玱断,申色,天地森罗,5k12s,逍遥独孤等书友的打赏。
  非常感谢。
  非常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七节 流失海外文物]

  燕京师范大学。
  刘震和的办公室。
  一张圆桌前,围坐了十几人。
  这些人中有中国历史学家、学者、考古学家、文物专家、故宫博物馆研究员等。
  这些人中每个人都在相应的圈子里拥有非常大的名气和声望,对某一方面研究有非常高的造诣。
  “老刘,你发到我手机上的青铜盘、青铜鼎、青铜剑的图片我看到了。这几天我对图片上的青铜器也进行仔细地研究了一下,释读了其中一部分的铭文。这些都是夏代的重器,非常不得了的东西,这事情是怎么回事。”吴正一端起茶杯,茗了一口茶,开口对刘震和问道。
  大家都看向刘震和。
  “大家看一下这篇论文就知道了。”刘震和给在场每个人发一份复印的论文,开口说道。
  大家接过论文,开始看了起来。
  在这篇论文中,投稿人对‘夏代是否存在,夏代是否跨入了文明的门槛’这个论点进行论证,以及对夏代的谱系断代,非常细致、清晰条理,结合论文中插入的数百张清晰的实物例证图片,可信度非常高。
  半个小时后,大家看完论文。
  100多页的论文如果仔细去看,细细琢磨、研究至少要看几天。
  不过今天刘震和把大家招集起来,显然不是让他们来看论文的,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与大家商议。
  大家只是粗略地对论文看了一下。了解了事情的大概。
  就算如此,也让大家惊喜连连,震惊不已。
  “这批青铜器的重要意义不下于殷墟的甲骨片。”有一位老教授感慨地说道。
  “老杨说得对。商朝被国际学术界普遍认可是因为殷墟的甲骨片的出土。我认为,这批青铜器的出世,足以让国际学术界对中国文明重新定义,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国文明,其意义非常重大。”
  “半个世纪以来,寻找夏王朝的证据,成了中国学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他们一直坚信夏文明的存在。随着这批青铜器的出现,我想他们的努力和心血都没有白费。”
  。。
  “老刘。这批青铜器在哪里发掘的。”有教授开口对刘震和问道。
  “这批青铜器并不是在国内发掘的,而是突然出现在海外。”吴震和说道。
  “什么,这批青铜器流失在海外了。”有学者顿时痛心疾首地说道。
  痛心疾首的不止这位学者,在场的十几人都有这种痛心疾首的感受。
  要说中国流失在海外的文物。那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大得足以让国人心惊肉跳,足以让世人瞠目结舌。
  英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共收藏中国历代文物130+万件。
  其中珍品、国宝级的文物不在少数。
  法国各博物馆、图书馆260+万件。
  日本,200万件之多。
  美国,230万+件。
  德国,30+万件。
  。。
  这还是有记载的少部分,其中大部分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后,被秘密收藏或收藏在私人藏家手里。
  提到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但凡知悉这一情况的中国人都会痛心疾首。
  这批夏代青铜器流失在海外。想追索回来的可能性非常小。
  要知道,中国流失在海外的国宝级的文物不在少数,但能追索回来的非常少。
  一个简单的例子。与中国同样遭遇的埃及。
  埃及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大量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一直以来都受到海外文物收藏者和文物走私者的觊觎,尤其是经过上个世纪频繁的战争后,许多埃及国宝被侵略者带到海外。
  光是收藏在世界三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的埃及文物,就不下十几万件。
  收藏在其它博物馆、被秘密收藏、或收藏在私人手里的埃及文物是这个数的几十倍。达到数百万件。
  但50多年来,埃及追讨回的文物只有几千件。其中大件、重要的、有较高文物价值的文物只有不到百件。
  埃及的文物流失到海外有数百万件,但成功追讨回来的只有几千件。
  1000:1,一个简单的数据对比,可想而知,追讨海外流失文物的道路之艰难。
  之所以,如此艰难,主要有两个重要的障碍。
  其一,法理依据的缺失。
  其二,文物持有者的抵制。
  比如,2002年,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全球18家博物馆发表声明,公开反对返还流失文物。
  大家都可以想象得到,这批对中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夏代青铜器流失在海外,很有可能永远会留海外,再也追索不回来。
  “有追索回来的可能性。”一位学者对刘震和问道。
  刘震和摇了摇头,说道,“几乎没有,这批夏代青铜器是打捞自一艘沉没在大西洋中部海域的叫‘盖尔索帕’号的英国商船。
  从这批青铜器的持有者提供的‘盖尔索帕’号的航海日志以及船上运送物品的清单,以及我也查阅了档案馆一些关于‘盖尔索帕’号的一些资料、信息。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