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制作 (白色十三号)
- 类型:都市重生
- 作者:白色十三号
- 入库:04.12
“影片的观众口碑,到现在的上座率,以及大约的票房数字,都超过了我们的预期。”
没有什么啰里啰嗦的长篇大论,会议直入主题,第一制片经理查尔斯?罗文率先开口,“但《独立日》的专业口碑,遇到了比较大的麻烦,职业影评人几乎都在抨击我们的影片,根据现在的统计,影评人综合评分目前只有3.8分!”
罗文的话之后,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影评人口碑确实不是暑期档商业大作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过往的专业口碑只是起宣传鼓动作用,但谁也不能否认,包括罗杰?艾伯特在内的顶尖影评人,是能影响到一批观众的,这很可能对《独立日》后面的票房走向产生一定的冲击。
几个顶尖影评人抨击一部电影可能作用不大,毕竟还有其他影评人摇旗呐喊,如今所有的顶尖影评人联合发声,哪怕是最不待见他们的杜克,也不得不重视。
“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
坐在这里的人或者代表的公司,现在是利益共同体,蒂姆?费舍尔直接共享信息,“有人在背后公关,针对的就是《独立日》……”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了看这边,“或者说是杜克。”
杜克对他微微笑了笑,却没什么担心,双方的利益紧紧绑在一起,动他和《独立日》,就是在动华纳兄弟和二十世纪福克斯的蛋糕。
蒂姆?费舍尔和杰夫?罗宾诺夫也明白这一点,没有在这方面纠缠的意思,现在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如何应对,以便将影评人带来的负面声音降到最低。
“我们的公关部门应该行动起来……”
“警告那些影评人,必要时封杀他们的免票特权……”
听到陆续有人提出的应对意见,杜克始终没有开口,或许论及专业性,他远不如在座的很多人,但要说到对于低口碑高票房影片的见识,恐怕这里所有的人加在一起,都不如他一个人多。
曾经的《独立日》,就是超低专业口碑,超高票房的典型代表,而后的新世纪,这样的影片更是层出不穷,如果放在十年后,影评人的负面评价根本不用在乎,就算他们集体发声,单单是网络水军就能把他们淹死……
现在这个网络还不发达,信息相对还不流畅的时代,影评人的影响力肯定比未来要大得多,但杜克向华纳兄弟提及排除影评人参与试映时,其实就预计到了可能会有如今的局面,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准备,方法放到未来,没有任何奇特的地方,不过在影评人声音还足够响亮的时候,绝不是其他导演敢随便做的。
“影评人的抨击未必是件坏事。”
在会议室又一次开始沉默的时候,杜克突然说话了,“反而是我们可以炒作利用的地方!”
不等众人说什么,他看向了身旁,“查尔斯,有观众年龄段的统计吗?”
“有一份午夜场和上午场的统计。”查尔斯?罗文在面前的文件里翻了翻,然后说道,“根据统计,《独立日》的观众以15岁到35岁为主,其中17岁到25岁占据了观影人数的百分之六十七!”
“也就是说17岁到25岁的观众是《独立日》的主流观众!”杜克看了看四周,继续说道,“不知道大家了解这个年龄段的人的想法吗?我今年24岁,还处于这个阶段,我想我对现在的年轻人的还是比较了解的。”
众人都看了过来,杜克也没有卖关子的想法,直接说道,“这是最为叛逆的一个阶段,不相信任何权威,总是会质疑权威的观点;这也是很好奇的一个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拥有尝试一切的冒险精神,往往还具备实施的决心……”
“实际上,这也是影评人难以影响到的群体!”
声音渐渐放缓,杜克的话却异常清晰响亮,“影评人以专业的眼光对我们抨击!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直接回击,影迷缺少发出自己声音的渠道,为什么我们不让喜欢《独立日》的影迷的声音出现在主流媒体上呢?”
ps:求订阅!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一百二十四章激烈的竞争
华纳和福克斯不是单纯的电影公司,有足够广阔的媒体渠道,轻易就能向全美发出响亮的声音,而且《独立日》总投资高达一亿多美元,午夜场的表现足够出色,显露出了大卖的潜质,这种涉及到重大利益的项目,根本不用任何人催促,他们就会投入充足的资源。
利用普通影迷来影响普通影迷,虽然传统媒体远没有网络媒体那般方便,却也比总是高高在上、又对大众极其不屑的专业影评人更加高效。
毫无疑问,在杜克的推动下,这必然会变成一场《独立日》与影评人的舆论纷争,尽管现在过于得罪影评人也有很多坏处,但在足够多的利益的驱使下,杜克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甚至,他准备在合适的时机,亲自上阵,就像曾经的爆炸贝那样,与影评人正面交锋,从而吸引更多的眼球,为影片尽量多的贡献票房。
同样,只要有足够多的利益作为鱼饵,华纳和福克斯一定会暂时站在他这一边。
仅仅到了晚上,福克斯电视台家庭频道,就在一期现场互动节目上,用影院连线的方式,采访到了大量从影厅涌出来的普通影迷。
在记者的镜头前,正处于肾上腺素飙升状态的影迷,毫不掩饰自己对《独立日》的喜爱。
“《独立日》非常棒!惊心动魄!”
“杜克?罗森伯格的片子一直都是这么酷!这么爽!”
“那些爆炸,那些火光,《独立日》中全是我要的视觉冲击力!”
大概是电影带来的高涨情绪,这些影迷群情激动,纷纷挤在摄像机前,迫不及待的想要与观众分享自己的喜悦。不断有人大喊大叫。
“外星人,欢迎来地球!你们有先进的科技,我们有能消灭一切的美利坚大兵!”
“总统的那段演讲超喜欢,简直太震撼了!我要应征入伍!”
忽然,一个很冷静的面孔挤到了记者的话筒前,用平淡的语气。说出了非常不平淡的话语。
“杜克?罗森伯格,地球上最擅于毁灭地球的人!他是一个爆炸狂魔!”
这句话似乎引起了周围影迷的共鸣,很多杂乱的声音瞬间变成了一致的频率。
“爆炸狂魔!”
“爆炸狂魔!”
洛杉矶郊外的一家修车厂中,一群拉丁裔坐在一起喝着啤酒,听到电视机中的喊声,不禁抬起了头。
“他们这是在做什么?”有人不解的问。
“好像是在支持一部电影和一个电影导演。”有人回答。
而有了解内情的人详细解释,“是《独立日》,刚刚上映的新电影,我看过预告片。非常不错。”
“他们激动成这样。”
最开始的那人指了指电视机画面,“影片应该很精彩。”
“对了,其中有个像我们一样的飞机驾驶员。”最后那人说道,“他在影片中拯救了这个世界,我觉得我们应该去看看?”
“真的?”
这些少数族裔都有些动容,毕竟与他们类似的人出现在商业大片中时,很少有那种惊天动地的英雄,“那我们明天或者后天一起去吧。”
至于影评人?谁能指望影评人影响到这些人。
纽约皇后区的黑人社区里。一个黑人家庭听到邻居说起黑人主角如何击败外星人,又看到了电视节目后。决定周末去影院消遣,毕竟相对于收入来说,看电影算是比较廉价的家庭娱乐方式。
长岛一个犹太裔家庭中,一对中年夫妇正与女儿坐在电视机前,看到电视节目,也露出了极其感兴趣的神色。
“爸爸。妈妈。”
这个眼睛大大的女孩对父母说道,“我在中央公园拍戏时看到过这个剧组,影片的主演好像是我们犹太人,导演也是个犹太裔,不如明天我们一起去影院吧。”
“好!”
放眼全美。有很多人都在这一刻做出了明天或者后天观影的决定。
耶鲁大学附近的一个集体公寓,也在上演一场讨论。
“你们看过报纸吗?几乎所有的影评人都在批评《独立日》,我认为还是不要去看了!”
“影评人?拜托,他们的话什么时候可信了?我宁愿相信小报的夸张报道,也不相信影评人的影评!”
“对,看看他们!”有人指着电视机,“他们跟我们一样的年龄!他们都在说《独立日》是部好电影!再看看那些影评人,都是四五十岁的老头子,你认为他们的口味会与我们一样吗?”
“确实是这个道理!”
同样的一幕,出现在很多年轻人之间,他们本就不是崇信权威的一代人,何况稍微理智点的人都明白,那些影评人距离权威足有半个太平洋那么远。
再好的宣传,也需要时间发酵,而且7月1日周五即将过去,虽然华纳和福克斯的众多媒体都在发力,但具体的效果还要等明天的票房出炉后,才会有清晰的反馈。
周六,对于大多数公司的员工来说可以进入休息时间,但处在暑期档的好莱坞电影公司,周末往往是最为繁忙的时间段,特别是对下周末就有新电影上映的索尼哥伦比亚影业来说更是如此。
相似小说推荐
-
热血岁月 (杨家少郎丶) 磨铁VIP2016-03-27 都市多少次冷眼嘲笑;多少次不屈怒吼!年少轻狂,只因为心中有梦;一声召唤,天涯海角即来见;不离不...
-
乡村老师有点田 (等出墙的红杏) 起点VIP2016-03-31 都市生活 山村民办教师胡耀,意外获得宝贝逆袭人生….. 教教学生,溜溜狗,闲时种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