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文艺圈枭雄 (花十八朵)



父子俩正说着话,肖阳和肖艳已经到了家门口。

两人骑了一辆摩托车,冻得脸都僵了,但人都是倍儿精神,身上的穿着也很是时髦。

一家人这才算是聚齐了。

母亲这会饺子正好出锅。

“走!准备放烟火去!”吃完饭,休息了一会儿,6点多点时,天色已经完全黯淡下来,肖阳招呼着院子里的年轻人。

今年,他特意地买了三千多块钱的烟花,足有一百多个。

听到肖阳的招呼,院子里的人都沸腾起来,被肖阳招呼到的年轻人都十分振奋地起身到屋里搬了烟花到肖家门前的空地上。

那儿,听得肖家要放烟火,周围早站满了一村的男女,甚至连周围村子的人都来了不少人。

肖飞在一旁静静地站着。

父亲站在他身旁,嘴里嘟哝着:“就会糟蹋钱,真是的,3千多块钱买肉吃够咱们全村人吃一个月了。”

父亲虽然似是埋怨,但脸上满面红光,也是十分的兴奋。

能花这么多钱放炮,整个东平乡乃至河阳县,他们肖家都是独一号了,这也是肖家崛起的一个象征和宣告啊。

“爸,哥也是知道你爱热闹,买这么些炮一放,全村人都聚了过来,多热闹啊!”肖飞笑着说。

一朵朵的烟花在夜空绽放。

“嘭嘭嘭”的炮声响彻整个大地。

弥漫的硝烟中,人们说笑着,孩子们奔跑着、尖叫着,一张张的笑脸在寒风中绽放,这个夜晚是如此的美妙。

肖飞感受着眼前的繁华景象,感慨万千。

在他的记忆里,还有着前世的1997年春节的景象:愁云惨淡笼罩着整个村子,鞭炮声零零星星,就连看家的黄狗都夹着尾巴,有些无精打采。

就是这一世,周边的几个村子境况也都不是怎么好,过节的欢乐氛围几乎没有。

但今生,因他的出现,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个村庄,也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从重生至今,已经是7个月过去,肖飞仔细回想,这过去的7个多月,他的人生之路是不走得太过顺利了些,以至于根基不够坚固呢?

在这万象更新一元复始的时刻,他觉得自己是该认真思索一下,接下来的路该怎么往下走了。

他这么想着,便丢下满眼的繁华,悄悄地回了自己的房间,打开灯,坐在了书桌前,习惯性地拿出纸和笔,一手托腮,一手执笔,在纸上刷刷地写着。

你的近期计划是什么?

在未来的四年时间里,你又如何给自己安排阶段性的任务,每一个阶段,你打算取得什么样的阶段性成果……

肖飞快速地在纸上写着,理顺着自己的思路。

他沸腾的火热的大脑渐渐地冷静了下来,他为自己规划好的一条新路在心中渐渐清晰成形。

屋外,《中国人》熟悉的旋律响起,春节晚会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肖飞伸个懒腰,朝门外走去。

第302章闭关写兄弟

肖飞是在大年初三那天一大早悄然离开西里村的。

人情往来在他待在家里的三天时间里,他尽可能地做到让人无可挑剔。他认为,是时候逃离喧嚣的年节,让自己冷静一下了。

他回到了学校里自己的那间小屋。

教师家属区这时还比较冷清,很多老师都回了老家过年,真正在这里过年的人并不是太多。

肖飞简单收拾了一下小屋,在电脑前坐了下来,习惯性地开机,然后点了一根烟,将自己的身子靠在宽大的椅背上,开始调整自己纷乱的心神。

节日综合症这东西,有时候是极难克服的。

而每个人,身体里都有惰性这玩意,一旦懒散附体成习惯,再要勤奋起来有时候是很难的。

比如肖飞现在,心里就是乱乱的,不知道自己在牵挂着什么又在思考着什么。

他关了手机。

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地踱步。

一遍遍地对自己说:肖飞,你要奋斗,你要前进,你不能停下来,因为你还有更巨大的使命需要肩负。

其实也无所谓使命。

应该是一种野心的驱使,让肖飞无法停下前行的脚步。

他想要在这个国家的史册上在文学大系这一块上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只有不断的成功才能让他感到心安。

一根烟抽完,肖飞的心绪就安静了下来。

总算是将外界的纷扰和喧嚣挤牙膏一样的从体内挤出。

这时,电脑也已完成开机。

肖飞回到电脑前的椅子上,坐了下来。熟练地打开一个word文档,两手放在键盘上。他开始快速地敲击。

题目:《兄弟》。

作者:肖飞。

对不起了,余华前辈。肖飞在心里向这位自己极其推崇的作家道歉着。

没错,肖飞要写的,哦不,要从脑子里誊抄出来的,将是余华的《兄弟》。

这部作品也是余华进入新千年之后最重要的一部长篇,分为上下两部出版,字数多达50万字。

毋庸置疑,余华是位才华横溢,很会讲故事也很能把故事讲得脍炙人口引人入胜的文学大家。

他叙述故事的功力他的文字感觉在国内乃至华文世界都是超一流的。

这部兄弟。余华是从2004年才开始写作的,刚开始,余华只是想写一部小长篇练练笔,找找写小说的感觉。

要知道,从1995年推出许三观卖血记之后,余华已经将近十年没有写长篇。

他是个随性而为的人,不会刻意地强迫自己在没有创作热情的时候坐下来写作。所以,他才会一连多年都不推出新作。

余华自己后来说,兄弟这部小说是自己偶然而得。

最开始。他要写的,根本不是《兄弟》,是另外一部小说,但写着写着。他发现,自己被自己的叙述所控制。

到十万字的时候,余华发现。自己的小说已经逆转了自己原本的思路,变成了另一本书。

而这本书。就是兄弟。

他整个人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所附体,他的情绪被自己的叙述所掌控。用后世的一句网络流行语来讲,那就是,跟嚼了炫迈似的,根本停不下来了。

这一写,就是一部超长篇,便有了这一部《兄弟》。

《兄弟》上半部于2005年出版。

出版后,马上引发了国内从文学圈子到广大读者群体的广泛关注,一下子就变成了当年的畅销书。

十年不出新作的余华,再次成了这个国家的聚焦点,《兄弟》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而《兄弟》下半部在2006年推出后,上下部总计在短短时间里售出了超过一百万本。

这种热销在这个时间段简直就是一种特异现象。

要知道,纯文学的式微在进入新千年之后是更加的明显的。有市场号召力的作家也就那么寥寥几位而已。

尤其是纯粹的纯文学长篇,卖得好的,除了公认的经典,新作几乎不可能。

当然,余华的这部《兄弟》出来之后,也是毁誉参半,跟他之前的作品一样,受到了激烈的批判。

甚至有人认为,《兄弟》就是一部毫无思想性和文学价值的媚俗作品,它的故事是夸张的,它的苦难和毁灭是惨剧而非有意义的悲剧,总体来讲,《兄弟》跟余华此前的几部作品一样,根本就缺乏了文学之为文学的东西,只是一本没有价值没有文学性的小说。

肖飞用了一个上午三个小时的时间,在键盘上敲打出一万多字。

这个速度已经不算慢。

但比之口授速录,还是慢了不止一点半点。

可这本书,肖飞并不打算找刘蓓帮自己速录出来,他要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的敲出来,这也是对经典的一种致敬。

他存好文档,关上电脑,给自己下了一碗从家里带来的水饺。

在做饭的过程中,肖飞还在想着。

为什么绝大多数的纯文学小说会被普通读者抛弃?

又为何余华这样一个先锋小说作家的作品会被那么多的读者喜爱?

文学的价值、意义这些高大上的玩意究竟表现在哪里?

他想,余华之所以受欢迎,《许三观卖血记》跟《活着》之所以卖得那么火。第一个原因,恐怕还在于作品的确好读耐读吧?

天才如余华总能从生活中从想象里找到最有意味的故事情节以及情感细节,将之娓娓动听地叙述出来。

就是普通的没多少文化积淀的读者也可以看懂故事,继而被故事感动。

这对于一个作家难道不就是最大的成功吗?

作品的最大价值不就是得到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吗?

完全罔顾了读者的感受,只是活在自己的幻想里的所谓作家。真的是太可悲了。

肖飞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就要写《兄弟》,是因为他要把握一个时机。那就是第五届矛盾文学奖的评选。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周期及对象为1995至1998年这四年当中国内公开出版的长篇小说。

肖飞自己在1996年推出了两部作品,一部《陆地行走的鱼》一部《亮剑》。两本书都很畅销,两本书都肯定会有被推荐为候选作品的实力。

但肖飞却并不认为自己就一定有获奖的把握。

茅奖的评奖原则,很多人都知道,注重的是现实性、史诗性等等因素。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