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力强国 (给您添蘑菇啦)
- 类型:都市重生
- 作者:给您添蘑菇啦
- 入库:04.12
时势造英雄,人做事,事炼人,本是个小人物的张逸夫,见了这些,听了这些,想了这些,一些小理想,小目标又冒了出来——
自己来到这个时代,来到这里,不就是为了改变这些事,这些东西,这些人的么?怎样改变?做好安全,做好规范,做好技术,做好设备,做好电网。不要再让勤恳的小人物因这些不成熟,或者是某人失误产生的事故背锅。
路漫漫,张逸夫此时唯有放下这些没有意义的感怀,用自己的眼睛与知识看破一切,找出事故的根源,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将此类问题杜绝。
不得不说,这一群人里,有一位是游离在外的,并不像张逸夫夏雪牛大猛那样悲天悯人,也没像其他干部那么理性对待,他只是皱着眉头,虽是一路作陪,却没说任何话,也似乎没听任何话,只自己思考。
姚新宇作为丰州电厂的临时一份子,确实有这个资本,毕竟摘不摘牌与他关系不大,时间一到,他立刻会抬腿走人。
张逸夫本来是有心与他谈谈的,看看这位清华电机系出来的研究生有没有什么高见,但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好打扰他。
苗德林继续领着大家一路参观,从视觉上看,丰州电厂搞不好昨天一晚都没休息,厂房的每个边角都是干干净净,卫生水平已经不亚于办公楼,苗德林一定是操碎了心,只求在任何一个小地方,能捞回那么一丝丝的希望。
作为这次事故调查组的组长,安监司的副司长南钢自然不吃这一套,这位司长本身就是一张僵尸脸,眼皮都耷拉着,此时更没有好脸,出事了就是出事了,怎么搞都晚了,在他催促下,10点半左右,一行人终于踏入了事故现场,也就是1号线路出线开关所在的升压站。
升压站是将发电机发出的电,通过变压器升高到电网的标准电压,而后并入母线送至电网的地方,升压的目的是为了减小电流,减小在输电过程中的损失,而这次出问题的1号出线也就在这里。
同所有电厂一样,丰州电厂的升压站是一个很空旷的地方,但同时也是一个很拥挤的地方。
之所以空旷,是因为占地面积大,又处于室外,一个足球场的范围内,在混凝土地面上没有任何一座建筑物,一眼便可望到天边。
拥挤,是因为无数个钢架在这里井然有序排开,合纵连横,若干根输电线架在上空,让人感觉到莫名其妙的压力。
外加小房子一般大小的巨型变压器四散排布,张逸夫总觉得,随便走一步就可能要灰飞烟灭了。
所以还是让领导们先走吧,好好排排雷。
其实张逸夫是多虑了,他只是因为被这类东西搞死过一次,产生了先天恐惧,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作为升压站来说,各种设计必定符合规范,该架高的地方架高,该做绝缘的地方做绝缘,在这里撒尿,除非你有射天5米,且不断不散的能耐,不然是尿不死的。
来到这里,几乎不用苗德林引路,所有人都第一时间都看到了事故点的惨状,南钢压了压头顶的安全帽,带头走了过去。
这个地方确实好发现,因为一切设备的布局都是及其规律的,整洁的,唯有这个地方横七竖八,黑糊糊的金属块与瓷片洒落满地。
一行人来到出事的开关面前,都是眉头微皱,唏嘘不已。
由于现代电厂输电统一采用三相交流电,因此这个开关并非是一个,而是一组三个,abc三相并列竖着,同进退,同荣辱。
每个开关最底下都是一个金属支架底托,上面是白色柱形油箱,个头大概比张逸夫还要大一些,这个油箱不是立着的,而是倒着平放铺设,开关触点就在其中,可以想象每次操作的时候,里面大概有两个拳头一样的东西贴在一起,或者扯开。在每个油箱的首位两端,都向着天空,微微向外侧撇出个一米多长的黑色管子,中间包着电线,这跟管子名为瓷瓶,陶瓷的瓷,为的就是绝缘,上面有一圈圈类似螺旋状的设计,想必也是为了更彻底地绝缘,否则日穿空气做点什么就不好了。
第121现场勘查
总体而言,直观上看,这开关的构造有点像是人在拍照片的时候,伸出两根手指做出的“v”字手势,两边是电路出线,中间底部的油箱里藏着开关接触点。
当然,这是三相交流电,所以实际上是有三个“v”,三个开关并列插在了底托上,这玩意儿看上去还算整洁,白漆刷的杠杠的,瓷片才经雨水的洗礼过后也是一尘不染,在阳光下荡漾出傲人的闪光。
等等,张逸夫看错了,这是旁边完好无损的2号出线开关。
转过头来,炸过的1号开关早就看不出半分“v”的构造,该炸的炸,该倒的倒,三个“v”早已支离破碎,白色的主体钢制结构也被熏黑,没有残废也毁容了。
苗德林无疑是此刻心情最为沉痛的那个,他指着开关最中间的那部分,已经完全沦为车祸现场,导弹残骸的地方道:“当时,我厂进行一号出线开关合闸,b相开关突然产生爆炸,同时波及a、c两相开关,导致a相开关瓷瓶碎裂,c相开关主体倾倒,一号出线开关产生严重故障接地,母线故障,进而全厂跳闸。”
这件事,谁都知道,问题就是为什么会炸。
短暂的沉默与惋惜过后,南钢开口问道:“事故发生后,有没有动过?”
“绝对没有,这条线路立刻停用,在调查之前没动过现场。”苗德林赶紧说道,“当然。昨晚一直在下雨,可能会被雨水冲去一些东西。”
“嗯。”南钢往前走了两步,蹲在地上,左右看看,望着旁边残存的金属结构上黑黄的油迹眯着眼睛问道,“绝缘油有没有问题?”
“没问题,油面高度正常,还未到更换周期。”苗德林点头道,“南司长,我们的每一个操作都有记录。这次的合闸绝对是符合规程的。也符合电管局的调度指令。”
“嗯,规不规范,符不符合,记录上都会有。苗厂长。你是想说。这是设备问题对吧?”南钢缓缓起身。再次看了一眼车祸现场,而后又望向周围的出现开关,“这批开关使用多久了?”
“一年前换上。苏联……哦不,俄产开关。”苗德林诚惶诚恐地答道。
“一年了,进行过多少次操作,多少次分分合合,为什么偏偏只有这次出事?全国那么多电厂采用这个开关,为什么只有你们厂出事?”南钢说着,走到苗德林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苗厂长,我是管安全的,是设备问题还是操作问题,逃不过我的眼睛。”
苗德林身子微微一颤,看了看冷漠的南钢,又看了看这边的上司赵文远,想说什么又欲言又止,最后只有低头一叹,将要说的话都咽了回去。
南钢也不再理他,冲周围道:“来,大家也一起研究研究,看看事故现场能不能发现什么。”
张逸夫随着众人围了上去,开始近距离地观察车祸现场,在中间开关的那个油箱爆炸过后,金属沦为熏黑的废铁,瓷瓶都成了碎渣,早已面目全非,倒是旁边两个ac相的开关还处于藕断丝连的状态。
无论是管安全的、管运行的还是管生产的,看见这幅惨状都可以想象出事故发生时的样子。
“看来是绝缘击穿了。”
“难以想象当时电弧有多剧烈,明明绝缘油还在,都能炸了。”
“会不会是两边同期出的问题?”
“不好说,一会儿看看操作记录吧。”
“这批开关使用多久了?”
“看标号是emc-sw7系列的设备,华北和东北有不少电厂都在用,没什么问题。”
“毕竟是苏联的设备,安全是有保障的。”
一堆人就地讨论起来,实际上他们也没有随身携带什么检测设备,此时的言论和结论多半依赖的是经验。
张逸夫技术再高明,经验就这么多,外加前来调查的要么是大领导,要么是干了十几年几十年的老骨干,多是行内专家,实在轮不上张逸夫说什么,他也深知赵文远叫自己来调查,只是给个露脸的机会,可并没有让冀北电厂在调查中出头的意思。
稳健的张逸夫此时也没有多事,逐渐脱离了大部队,开始打量起旁边的那个相对完整的开关,那边毁掉的开关已经面目全非,很难发现些什么了。
几乎在同时,另外两个人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将目光瞄向了2号开关组。
三人同时发现了对方,相逢一笑。
“张逸夫吧。”姚新宇比想象中的要开朗,他轻轻抬了抬眼镜,大方地伸手过来,“上次见得急,没工夫细聊,不好意思了。”
“哪里哪里。”张逸夫对此表示理解,上次他与姚新宇都陪着各自的厂长,不好多说,此时倒是随意多了,他借机介绍道,“这位是夏雪,部里调度局的,跟我是校友。”
“你好你好。”姚新宇这便上前与夏雪握手,颇为热情。
“你好。”夏雪勉为其难地应了,也不理张逸夫,想是还在跟他闹脾气。
互相认识过后,三人很自然地谈起了自己的看法,这三位都是新人,且只是私下交流,自然不必顾虑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