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力强国 (给您添蘑菇啦)
- 类型:都市重生
- 作者:给您添蘑菇啦
- 入库:04.12
现在情况则滑稽了很多,在此讨论的并非机械部与电力部的代表,而是大研所与筹建处的代表,低了几个级别,这也是情非得已,因为上面人根本对不上,现在的电力部几乎是拒绝合作的状态。
那么文件的程度也就变了,不要再是那么大的政府层面。而是稍微降低一下,指出电力部超临界招标中的契机。同时直接报文至国务院也实在跨太多级别,上书计委更为合适。
确定了审批方与主体精神,下面就是确定文件框架,这也是个技术活儿,就像做论文一样,总要有绪论、论述与结论。这类文件同样要引出话题介绍状况。引深分析现状,最后正式提出建议,让上级审批。
本身这对张逸夫也并非太复杂,脑子里随便抽一份文件为模板即可,但这次是与大研所联名。相当部分内容措辞也是需要双方面斟酌的,不可自说自话。
就措辞与叙述,大家分别展开讨论,秦玥与阮湄也奋笔疾书,记录确定的内容,首尾措辞由段有为和迟大庆来定,他们浸淫更久一些,更清楚力度与技巧,中间现状分析与解决方案建议则由张逸夫主导,他是将北漠论证钻研透彻,并且与外国厂商有直接交流的那个,最清楚应该如何论述。
在这中间,也存在一个有争议的点。
那就是以何种方式来落实技术引进。
根据历史经验来看,除去苏联的技术援助,我们花钱买技术的流程通常是经过上百人旷日持久的谈判后,最终签订技术转让合同,这个前期工作甚至会长达数年,然后开始消化吸收再研制,对方提供技术和人力指导,生产准备大约三年,投料试制又是三年,安装调试再两年,基本上“两个五”就过去了。
这次不同,大家都希望把技术转让和北漠电厂的事揉在一起,直接展开实战,在实战的过程与刺激中更高效率地落实,同时成套机组的利润诱惑也会刺激厂商。
无偿转让只是张逸夫买大白菜式的一刀砍策略,他自己都知道这样做可能性不大,所以一开始就把它作为谈判的筹码,需要适当加入经济利益来落实这件事。
商讨之中,张逸夫提出了一种更为效率且合理的方案。
与大张旗鼓搞引进不同,咱们这次暗度陈仓地搞,当然这套方法并不是他原创的,实际上他聊的就是将来三溪的玩儿法。
北漠分四期,一期两台,这是板儿上钉钉的,那么流程上可以这样,其中一期、二期的机组由国外厂商提供,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已经展开合作,中方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外方开始指导中方的研究机构与厂家,待到三期之时,上的就不是外国厂商的设备了,而是双方合作制造出来的机组,最后四期,则要上马纯国产机组。
这是一段近十年的合作,我们承认技术差距,并甘愿为这个差距付钱,但钱要付得值得,首先你背着我跑,然后你拽着我跑,最后甩开你的手,我要自己跑!
第517靠谱儿
这套方案的优质之处,首先就是引进研发生产两不误,由技术先进的外国厂商背着你,抱着你跑,领导想要的成绩有,长线的研发也不缺,同时基本不耽误北漠工程。
其次就是以战炼兵,直接就真刀真枪的干,根据合同的要求,也牵着外国厂商通力合作,避免拿了钱后就有一搭无一搭。
最后一通百通,十年磨一剑,北漠也许确实是一个耗资巨大,好大喜功,砸钱砸出来的电厂,但砸过之后,我们自己也有了种子,孕育出了新的萌芽,有苗不愁长,大丰收指日可待。
这套方案没人能找出半点反驳的地方,他保全了电力部的利益,又满足了引进技术生产方的需求,时效快,操作空间大,流程合理,皆大欢喜。
同时,这么全套摆在面前,计委与国务院在审批拨款上面也会充满了空间,资本家跟着利益走,超临界技术又不是核技术,利润够了就可以出手,在这之前,他们互相之间已经出手过很多次了。
照着这个思路,大家的思维也都打开,开始畅谈中间的操作细节,如何指导,指导到什么地步,计划时间节点等等。
一堆人脑洞大开,讨论得火热,不知不觉已过子时,浑然没有困倦也没有饥饿,倒是茶舍的老板盯不住了,进来表示要打烊了。
面对这个,迟大庆愤然起身,现场签了一张千元的支票给老板。
“这个够不够?”
老板木了,小店一个礼拜流水也就这么多了,他又打量了一圈,也感受到了地下党开会的氛围,不解道:“够是够……只是小店势小。几位到底在讨论什么啊?小店怕担待不起……”
“这是我的工作证。”段有为很快掏出了自己的证件。
老板没看,客客气气道:“是是,这个我知道,您是华北局的。”
“这是我们的证件。”迟大庆也拿出了自己的证件递了过去。
“哈尔滨……大电机研究院。”老板很快放下心来,尴尬笑道,“这我就放心了。诸位这么凑一块,聊的肯定是好事,能在小店聊是小店的荣幸。”
“对的,一定是好事。”迟大庆收回证件紧跟着笑道,“你可不知道,我们可是冒着风险在聊好事,不是说大话,这都是事关国家利益的。”
“我信,我信。这都有会议记录员的。”老板不忘扫了一眼阮湄和秦玥,随后像是下了一番决心一样,又把支票递了回去,“那这个横财,我还是不发了,看到国家干部能这么连夜工作,做小买卖的也应该支持一下。”
话罢,他掏出一串钥匙递给张逸夫:“咱们是邻居。都认识,我就把钥匙先给张处长。您们谈完了,帮我锁上门,有机会再把钥匙给我就可以了。”
“这……担不住啊。”张逸夫不知该不该接。
“哪里的话,几位国家大事都担了,还会卖我一个小店不成?”
“逸夫,收了吧。”段有为倒是大气得紧。“谢过老板了。”
老板就此心满意足离去,他其实也不怕别的,就怕这是反.革.命.集.会,进来一看,一个个眉色都充满了正义。那就算了,跟旁边的单位领导搞好关系也有益无害。
房间中,段有为把支票推还给了迟大庆:“这支票啊,你们留着,等讨论完了找个宾馆好好休息,我们估计是没能力招待了。”
“还找什么宾馆,我们又不是旅游来的,确定这事后我们立刻回哈尓滨。”迟大庆也不客套,拿起支票直接撕了,扔进了烟缸里,当众作废。
“咱们是不是可以开始起草了?”张逸夫见时间不早,大原则已定,太细的东西没必要继续讨论下去,太阳再次升起之前,这个章必须盖下去。
“好,该讨论的基本都涵盖了,更细的东西不是现在能谈的了。”迟大庆望向对面,“咱们谁来执笔?”
“峦松,打字机?”张逸夫转望贾峦松。
“这里。”贾峦松三两下抱出了一个极其厚重的“巨型黑色板儿砖”,起名为电子打字机,集合打印排版为一体,实是现阶段最高端的产品,虽然没wps方便,但弥补了眼下没有计算机的缺憾。
秦玥赶紧放下手上的纸笔,准备打字。
忙了半夜,这帮搞头脑风暴的人,因为脑子一直疯转,确实正在兴头儿上,包括贾峦松、文天明也懂一些,也有上进锻炼的念头,还能跟上,可阮湄和秦玥终究是规矩的女同志,一方面这个点儿绝对犯困,另一方面思路也跟不上了。
但秦玥还是第一时间挺身而出,虽然手指已经麻了,但这事儿还是争着要干。
张逸夫可看不下这个,起身抢先坐在了打字机前,揉了揉手指:“我手速快,我来吧。”
“啊……”秦玥不好意思说道,“你够累了,没事儿,我也会打。”
“我不累。”张逸夫转头冲秦玥和阮湄道,“你们把记下来的东西留下就可以了,现在立刻回家休息,明早还要准时上班。”
“这是命令。”张逸夫不忘补充道,“**不离十,这也是最后一次命令了,稍微尊重我一下。”
张逸夫此时眼中亦布满了血丝,虽然段有为迟大庆经验更丰富一些,不过更先进合理的方案全程是他提的,外加穿插的无数实行细节,他也不断地进行解释与圆润,五六个小时过去,他的脑子早就快烧炸了。
秦玥本欲反驳,但听到“这是最后一次命令”的时候,实在难以再开口,这里面有种莫名的悲壮,她也应该给张逸夫最后的尊重。
最然不知道细节,但她很清楚张逸夫用某种方式得到了公章,这种程度的与局长撕脸,已经是不可容忍的纪律问题了,贾天芸都不敢这么做,天亮以后,张逸夫也许真的要走了。
“走吧,阮湄,咱们回去休息吧。”秦玥不愿在太多人面前显示出伤感与流离,忍着情绪握拳冲阮湄道,“咱们专业不行,能做的已经做了,再留下也是添乱。”
“哦……”阮湄再不懂事,也看得出情况了,她立刻把手书的记录都整理起来,双手递给张逸夫,“主次内容都标明了,每一条前面都有符号说明是哪一部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