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超级农业霸主 (贪狼独坐)


大家都累了一天了,很快的便睡去。几个工程师还在统合今天的考察成果,并开始计算这段路程所需的工本是多少。忙到十点左右才去休息。
考察进行了总计三天,一路从宝亭县城直到鹿城。根据计算此时的路程有近七十公里,主要是盘山公路太多,需要盘过两处山岭。
但工程师们计算后认为,在修缮并铺设了水泥道路后从宝亭到鹿城的距离可以缩短到五十一公里,很多盘山公路可以直接推平。甚至一些盘道可以打直。
但这样的话,花销是极大的。在回到了宝亭之后,考察的几位夷洲工程师便开始了忙碌的核算。一摞摞的资料被人抱进办公室里,不时的还有工程师需要外出。
他们需要核对之前考察的价格点是否如同资料上所述,并且综合计算筑路成本。此时的陈松伶他们算是暂时轻松下来了,但他们并没有闲着。
却是让梁三平带着,向白纱出发去考察白纱的茶叶去了。按照陈松伶他的想法,虽然白纱的茶叶运输不便,但可以不用做成量产而是转作高端茶品。
在陈松伶看来,白纱的茶叶具备了一定的高端茶叶的元素。味道不差,回甘很好。同时陨石撞击坑是一个很好的买点,而产自山中运输不便也会成为人们追捧的热点。
一年多产量不需太多,但需要精心伺候。这样出来的茶价值才会高,同时在市场上也才能走俏。没有人比陈松伶更知道,现在这类的高端产品在夷洲的走俏程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夷洲的人们对于生活高端化的产品追求度更高了。在饮食、生活娱乐方面的投入更大。尤其是从各项工程中获取了利益的那批人,更是对此有着自己的追求。
法国的红酒,日本的和牛。欧洲的车子和化妆品……等等,都是他们所追逐的对象。陈松伶等人也对此做过研究,发现这些多是年轻人的追求。
而老一辈的,也就是各家中掌控的老人们更为接受和欣赏的。还是那些老派的、有内涵的东西。比如一些古玩,一些翡翠玉石雕件。还有就是茶,白酒……等等。
“琼岛的黄花梨自古闻名天下,明清时期则是家具之主流。当年因为过度砍伐,濒临灭绝。但现在多年未曾砍伐,我估计数量还是很可观的……”
在白纱县委,陈松伶笑呵呵的和梁三平喝着茶轻声道:“我觉得,除去白纱的茶叶之外。你们倒是可以在这一块儿动动脑筋,我知道江浙地区还是有很多木料处理好手。”
梁三平笑着点了点头。的确,琼岛并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而在江浙地区,这方面的老师傅却是不少。且很多在改革后,变得有些无所适从。
改革的冲击让中式家具暂时黯然离开了市场,取而代之的则是欧式、美式的沙发、桌椅和书柜。中式的家具,被看作是老旧的、陈腐的装饰了。
不过梁三平知道,数年之后当人们开始疲惫了那些欧美风格的家具。中式家具将会再次的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到时候紫檀、黄花梨……等中式家具将会再次流行起来。
但现在人们还没有接受这种审美之前,这些老师傅们的生活怎么办?!很多人被迫放下了手里的本事,用其他方式挣钱糊口。甚至一部分老师傅,从此离开了这个行当。
勉强留下来的,也是朝不保夕。这个时候去收编他们,无疑是最好的时机。如果太迟了,等这个风潮起来之后,想要他们帮忙干活儿那可就不那么简单了。
“既然要弄,那就干脆弄大点儿!”梁三平若有所思:“不如趁着现在黄花梨便宜,直接先弄一个黄花梨展馆。然后……先种一批黄花梨!”

第二百七十七章 问市场,旧战友

“老夏,咱们要尽快的把黄花梨的种植提上日程。”回到了安天民公司的总部,梁三平随即找到了夏振东对着他道:“还有,现在逐渐我们要把山林管起来了。不能再放松了。”
夏振东点了点头。这也是之前他们所商量好的,黄花梨的市场夏振东也有研究过。开始的时候他认为黄花梨的市场有限,毕竟黄花梨算起来是奢侈品。
就目前的国内消费能力来看,这等产品是很难消费得起的。而且人们现在也没有追逐黄花梨的潮流,没人接受你卖给谁去?!现在的人们更接受的是家电产品。
现在的人们还没有走到后来开始欣赏文玩的程度,现在的市场仅仅是初级阶段。这个时候推出这类产品,显然是不受欢迎的。但这些可以作为未来市场的储备。
黄花梨的种植需要的年限很长,最短的也得二十年以上才能够勉强用来做一些物件。想要成才拿来做家具,那么至少是三十年到五十年以上的黄花梨。
还得你运气好,黄花梨的木芯足够厚才能够拿来制作木材。黄花梨看似很大,实际上能用的只有那么一小点儿的木芯,而这些木芯很难成才。
后来的黄花梨市场,甚至形成了一个和赌石差不多的行业叫做“赌木”。就是通过经验来判断,一颗没有砍伐的黄花梨到底有多少的木芯。
这个时候没有开出来,是没有人知道到底这颗黄花梨有多少木芯的。只能是通过外表判断,或许多或许少。如果判断失误,那么可能赔进去的就是一大笔钱。
此时黄花梨的市场还没有成型,这个时候做黄花梨的储备是合适的。等到市场起来的时候,梁三平他们所种植的黄花梨就派上用场了。
“凤梨那边。湾宏株式会社已经预订了第一批过去了。”却见夏振东这个时候笑着道:“别说,湾宏株式会社现在办事很得力。每次反应都极快,甚至比我们自己人反应都快。”
“没辙啊!人家毕竟运作了那么多年了,如果正儿八经的开始办事情。我们的确是差了人家一筹,毕竟数十年了。人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反应机制和应对机制。”
说着,梁三平给夏振东倒了杯茶:“别说湾宏了。就连陈家也是如此。这几天的考察,不仅仅是他们收获良多。我也是收获不少啊!一套完整的机制,这是必须要有的。”
“尤其是在企业的成熟期,如果没有这套机制的话。人才的选拔、销售区域的拓展、新产品的市场调研……等等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夏振东闻言不由得苦笑:“咱这到底是作农的,说出去有几个人愿意来?!虽然咱们现在挂着是国企的名号,可改革以来大家就算是奔也都是奔着江口那边去的……”
这话很无奈,却也很实在。改革之初确实没有多少在管理方面的人才,就算是有多数也在大型国企里面。这时候国企是铁饭碗啊,别说是现在了就是后世也是不愿意打破的。
私企虽然风行一阵子。但最终国企的稳定性还是让无数人眼红。几乎是旱涝保收,虽然有些工作苦了些但至少福利待遇方面根本就不用担心。
是以,无数的人挤破头了也要朝着国企的路子去走。没辙,国企的各种福利待遇不是私企能比的。稳定性也很好,老老实实工作到退休待遇也很是可观。五险一金不少你的。
就算是有人想要下海一搏,江口这等改革开放的地方才是人家的首选。琼岛,现在说难听些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放古代,那是被流放才会来这里的。
你说人家怎么会万里迢迢的抛掉自己稳定的工作。来你个穷乡僻壤的山沟沟里蹲着。而且安天民公司说出去的名号虽然大,可人家细问那还是种地的。
“尽管咱们很厌烦。但确实现在人们的眼光就是认为种地的……”夏振东苦笑着没有说下去,梁三平则是心里很清楚。人们的态度,种地的还是觉得没本事。
农村里,千方百计的想要孩子读书。为的就是能够离开农村,能够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几千年以来,无论上位者如何的表示看重农桑。但大部分人心里。农依旧是个低端的活儿。
除去国家和少部分有识之士,大部分人对农业所持的态度都不好。甚至若非是国家出于战略考虑,对耕地亩数有红线要求。很多耕地甚至都被直接开发掉了。
“这说明咱们做的还不够大、还不够好,还不足以吸引到人才的地步。”梁三平并不生气,反而哈哈哈大笑着对夏振东道:“这多正常啊!如果我们做农业做得挣钱了。自然会有人想要来做农业。路子没走出来,人家看不到成绩抱有其他态度也是正常。”
梁三平这句话倒并非是空穴来风,后来的琼岛大发展。很多年轻人发现外出打工,不挣钱不说还白耗费青春。不如回来种些经济作物挣钱,还能在家侍奉父母。
于是在一段时间之内,琼岛爆发了一次归乡潮。人在外打工,一年下来也就那么几万块的积蓄。年轻人么,总是存不住钱说不准年底那点儿钱早花光了。
可回家就不一样了,十来亩的地人不懒总是会有口饭吃。槟榔价钱高的时候十多块一斤,几亩槟榔每年就小几万块了。琼岛的稻子一年三熟,国家还有补助。
年底的时候种上瓜菜,什么豆角、黄瓜、辣椒……等等。有老板来收购,直接卖到岛外去。一个年下来,也小几万块。砍掉了一些生活花销和成本,每年还有近十万的收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