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权色官途 (严七官)



钟山南的女儿钟惠,赵奎亲自点名让组织部副部长陈永年安排参加近期的科级干部培训,打算明年换届之后安排担任组织部中层干部。陈永年对钟惠其实早有擢升之意,无非想让钟山南承情,赵奎不过顺水做人情。

就连钱凡派系的副书记何润泽、宣传部长乐玲之流,赵奎仿佛忘了从前的不快,工作上有商有量,私下偶尔也寒暄几句家常,嘘寒问暖显得关心备至。

和赵奎一样高兴的当然是刘大同。他很清楚这一次是绝佳的升迁时机,只要把握好了,明年换届有很大的机会能挤进滨海市的权力核心。

赵奎的秘书进来倒好茶,转身出去,走的时候看了赵奎一眼,后者微微点了点头,秘书心领神会,出去的时候把门也带上。

刘大同过来是汇报开发区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的进展情况。自从赵云亮身体垮了之后,刘大同就全盘接手这个项目,心中自然明白它的份量。况且赵云亮办了两年都没办下来的事情,若自己办成了,不说在赵奎的心中份量增加,就算将来要进班子,这无疑是绝好的政绩。

不能不说,自从刘大同接手集装箱码头项目以来,也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赵云亮前期工作做得到位,加上误打误撞居然在京城巧遇了林安然,项目就这么办成了。如今一期工程接近尾声,近期刘大同又亲自跑了一趟京城财政部,把二期的资金也落实下来。

这一点上,刘大同的能力和实效让赵奎十分满意,心想身边如果多几个刘大同这样的帮手,自己的工作会容易开展许多。

刘大同边汇报,边留意着赵奎的神情,见市长满意,心里别提多高兴。

汇报完了,赵奎捧着茶杯靠在沙发上沉思片刻,呷了口茶,说:“大同,码头项目辛苦你了。自从老赵病倒之后,身体就垮了,幸好有你接手。下一步要继续抓紧、抓好这项工作,前段时间我去省里开会,佟省长问起这个项目,显然很重视。我们市明年换届了,这是个机会,你要好好把握。”

刘大同听见赵奎提及明年的换届,意思已经十分明显,顿时心花怒放,就差没当场拍胸脯许下豪言壮语,但也难掩兴奋之情,连连说道:“赵市长您放心!一百个放心,我现在就是睡觉,也睁着一只眼在盯着,绝对没问题!”

见赵奎微微点着头,刘大同忽然说道:“赵市长,我刚从京城回来,就听到一个很荒唐的消息。”

赵奎正了正身子,显然很感兴趣,问:“什么荒唐的消息?”

刘大同说:“听说李亚文搞了个土政策,专门用来针对开发区服装城项目的。”

赵奎眉头一皱,问:“这个李亚文,又弄什么玄虚?”

刘大同哼了一声,说:“据说是开了个会,确定明年凡是原临海区个体户子女,若父母不在临海区经商,则不接收到重点中小学就读。”

赵奎把杯子往桌上重重一放,怒道:“什么玩意!他李亚文还真当临海区是他自家的后花园了!?上次没给他拨款搞养殖,就敢让整个区干部换班轮休,跟我汇报说是节约开支渡难关,名义上冠冕堂皇,实际上就是跟我唱反调!”

刘大同一摊手,说:“这都是钱书记惯出来的,他俩是党校同期同班的同学,感情不一般。”

赵奎再次靠进沙发里,若有所思道:“这种人,已经不适合在领导岗位上再待下去了……”说到这里,他忽然起身,回到自己的桌前,拉开抽屉,从里头拿出一叠信件,又走了回来,往刘大同面前一放,说:“你看看!”

刘大同拿起信件,扫了一眼,眼睛一亮,兴致勃勃抽出信笺仔细看了起来,看了几封,笑道:“真想不到,这些信会送到您的手里了。”

赵奎说:“原本嘛,信访这类事务是何副书记在管,按道理送也应该送到他那里才对。不过最近却送到我手里了……钱书记的病情似乎不乐观,前天我又去探望了一下,检查结果确定了,是肺癌,要到省中心医院里去做手术。估计也就是他病倒了,这些信才会满天飞,换做从前,我估计是看不到的。”

刘大同点头道:“嗯,以前都知道告也没用,谁也没那闲工夫浪费时间。”

赵奎说:“这些信都是匿名,不过我看它的内容都是言之有物,不像造谣中伤,所以就放了起来。不过,从原则上说,匿名信很难说说明什么……”

刘大同明白赵奎所指,若什么匿名信都正儿八经让纪委立案调查,恐怕市纪委的干部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每天都会有许多匿名告状信雪片一样飞进市委市政府各个部门,如果是实名举报,按照规定是有案必查,有案必复,不过匿名信一般只能冷处理。

他沉吟一阵,把信往桌上一丟,说:“以我对李亚文的了解,这信里说的倒是真的。熟悉李亚文的人都知道,如信中所说,这人倒不算贪财,但是书没读多少却附庸风雅,喜欢舞文弄墨,对名人字画尤为喜爱,收受名画这事我看不假。还有说他作风腐败,乱搞男女关系,这一点更不用说,临海区当年谁不知道他和曲晓红的****?当年他老婆都闹到区政府里来了,众目睽睽之下和曲晓红打起来。”

赵奎道:“大同,说起曲晓红,你和她谈得怎样了?”

刘大同歪过头来,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说:“赵市长,你的意思是……”

赵奎点点头,答道:“落实一下吧,这人已经越闹越过分了。”

刘大同心领神会,嗯了一声,说:“她上次说要见你,我看安排个时间?”

赵奎说:“好,但是要保密。”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又问:“另外,要你帮我查的人,查得怎样了?”

刘大同愣了下神,旋即又醒悟过来,一拍脑门,忙不迭道:“你看我,说着说着就忘了。”刚才秘书出去的时候,赵奎打眼色让他关好门,显然不光为了刚才的谈话,更重要的是接下来要说的对话。

他从包里抽出一份资料,递给赵奎,说:“在这里。赵市长您看看,不过,这人的资料很少,从七五年之后就没了记录……估计是改名了……”

赵奎听了刘大同的话显然有些失望,接过那叠资料翻来覆去看了几次,似乎有些不死心,又问:“你再派人去找找,看看是不是改名了。”

临了,又叮嘱:“这事,不要张扬。”

刘大同会意,赶紧说道:“请放心,我让治安科的吴永盛去查的,这人是我老部下,信得过。”

他收起赵奎递回的资料,心里忍不住好奇资料上这个叫“阮青”的女人是何方神圣。一年前,赵奎找到自己,要查找这个女人,说是自己一个在滨海市插队的亲戚。前后查了一年,每次都毫无结果,可是赵奎依旧没有放弃,永远还是那句“再找找看”。

出了赵奎的办公室,刘大同想起赵奎刚才说让自己抓住机会,即将换届那句话,一阵抑制不住的兴奋涌上心头,步履轻快得有些飘飘然的感觉,忍不住哼出一曲家乡小调。

远处楼梯口处,忽然上来几个年轻干部,远远朝这边看来。

刘大同条件反射地稳重起来,收起脸上得意的笑,取而代之的是招牌式的淡然又不失亲切的微笑,双手稍稍后背,双目微微仰视,踱起官步,不紧不慢朝前走去。

第214章目中无人

请大家看书的时候顺便投一下推荐票,月底了,订阅的读者应该有月票,也请投我一票!谢谢!

——————————————————————————————————————————

五十六岁的白泥村村长兼书记、紫荆花集团董事长卫国庆盘着腿,坐在他那张硕大的黄花梨大沙发上,面前的茶几摆着一套精致的宜兴紫砂茶具,那是江苏一位乡镇企业家来白泥村取经时候送给他的。

卫国庆手里抱着一杆短短的竹制水烟筒,这种吸烟的器具俗称大碌竹,在滨海市农村随处可见。

可又极不平常,因为竹筒粗了显臃肿,细了又显小气。他这根却刚刚好,上雕着一条张牙舞爪的盘龙,烟嘴上方镶嵌了一圈绿玉,比普通的大碌竹要短许多,精致许多,虽然短,却有九节,显然是野生老毛竹的根部所制。

往铜管上塞了烟丝,卫国庆啪嗒打着火机,咕咚咕咚猛吸几口,然后眼睛一眯,半闭着双目,悠哉悠哉往空中喷出一股浓浓白烟。然后嗬嗬两声,咳一声往面前的一个塑料桶里吐了一口浓痰。

有人敲门,卫国庆不耐烦应了声,说:“进来吧!”他以为又是来取经的乡镇企业家或者地方领导干部。

每天都会有络绎不绝的各式人等来白泥村,向卫国庆取经求教,听他说发家史,听他说管理经验。

卫国庆起初很享受这种日子,后来慢慢便烦了,心情不好干脆就让村里的其他干部去接待,自己闭门不见。

在外人的眼里,他是个狂傲的老头子。

不过白泥村今时今日的鼎盛境况,也足够让他狂傲的。过去的几年间,卫国庆一直春风得意。他领导的白泥村从一个建在全是沙子,种树都难活的贫困村变成了滨海市首富村。四千多口人均年收入三万余元,家家都住小楼房,村里光奔驰就有十台,村办企业和公司十几家,工业产值今年达到了三十二亿元。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