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子豪没想到小小的编剧协会竟然能够聚集这么多人,更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这第一届编剧协会集体会议中。香港一百零三名职业编辑正式推选他为协会的常任理事,并且担任协会主席……
段子豪无语了。
这些人也太抬爱自己了吧?
实际上,对于选举他出来,可不是这些编剧们心血来潮。而是大家一致表决的结果。
试问,在香港有谁的戏是一部红过一部?
谁编写的剧本部部过千万?
又是谁获得金像奖最佳编剧称号?
这些都是一个名字,那就是---段子豪!
如今的段子豪不仅是五千万大导。更是现象级编剧,金牌编剧,点金神手……
他不站出来,没人敢占据主席的宝座。也只有他配得起这个位置。
在哭笑不得中,段子豪以百分之百赞同的表决,成功担任第一届编剧协会主席,当他登台发言的时候,座位下所有人看着他,尤其那些编剧们,更以他为偶像。
段子豪开场寒暄了几句后,最后对着所有人说了一句话,“做编剧很不容易,当我们在写角色的人生时,实际上正在为我们自己的人生增添色彩!”
……
段子豪荣膺编剧协会主席,这次事件再次震动了整个香港的影坛。因为对很多电影人来说,编剧协会这个新成立的组织,虽然还没爆发出多大的能量和影响力,可是从目前的架构来看,未来的能力不可限量。而这样是编剧协会成立,众多大佬大腕前来捧场的主要原因。
实则,这些人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要知道,香港虽然不太重视编剧的生活状态,却对编剧培养很上心,只不过,在香港有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好的导演往往就是好的编剧。比如说黄百鸣,徐可,洪锦宝等,他们都做过编剧,并且编出来的故事还都很不错。
也正因为这样,很多电影公司在投资拍戏的时候,往往导演到位,就会忽略编剧这个位置,因为在他们潜意识里,编剧是导演兼职的,既然如此,自己又何必多花冤枉钱去请什么编剧写戏?
就是这样,香港编剧一种很畸形的形态发展着,这种模式在好莱坞根本就难以想象。
要知道,在好莱坞编剧和导演完全是两码事儿,分工不同,也有不同的角色位置。导演绝不会多做编剧的工作。何况在好莱坞编剧协会的能量甚至可以与导演协会媲美,在美国历史上更是有数次编剧协会集体罢工的事件。
不说好莱坞,就说香港的近邻韩国,未来韩国电影高速发展,其编剧协会的贡献功不可没。尤其韩国电视剧编剧,那简直就是上帝,导演不可以随便改戏,演员想要戏份多多,就要对编剧毕恭毕敬,甚至于很多编剧的权力比导演还大。因为他们掌管着角色的命运,掌管着电视剧的收视率,属于整部戏中最强的脑力创造者。
总之,如今段子豪坐上了编剧协会主席的位置,觉得自己就有义务有责任将香港的编剧引导到一个更加高尚,让人敬仰的位置,而不是乞讨者的形象。
因此,段子豪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编剧职业化的价码,以及编剧在电影和电视拍摄中应该被给予的地位。
这种被认可是很难的。但是段子豪有决心带着大家伙冲破这种枷锁,走出这道难关,因为他是段子豪,因为他是金牌编剧,点金神手!
……
作为政治家,对于各种经济发展会很敏感。尤其像香港这种地产业发达,电影软实力的国际大都市,港督尤德爵士对这一点更是清楚的很。
因此,在段子豪被推选为香港编剧协会第一任主席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是时候见一见这个不断创造奇迹的年轻人了。
被当前港督邀请,对于谁来说都是无比光荣的事情,不过对于段子豪来说,他却有些抽不出时间,主要是太忙了。
不过港督的邀请是不能拒绝的,多少也要给人家一些面子,何况,这种事儿也是光荣的,估计到时候会被媒体大肆报道。
段子豪本人已经过了那种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的地步。不过在他看来,能够为自己增添新的光环,这次拜见还是必要的。
段子豪和港督尤德爵士的会见是在港督府。这个地方段子豪见的多了,在电视上见过。在新闻上见过,在路过的时候见过,不过就是没怎么进去过。
因此,当天晚上八点。当段子豪开车到达港督府以后,看到这蔚为壮观的建筑,还是有些小激动。
港督尤德爵士早在里面等着他。两个男人握了手,然后一老一少入座。
尤德爵士准备的是家宴,因此并不太丰盛,只是简单的几个冷盘,面包,奶酪,牛排,红酒……足够两人吃饱。
英国人有在餐桌上谈论政治的习惯,不像中国传统所言“寝不言食不语”。
尤德爵士问段子豪,未来对香港电影有何看法。
段子豪直截了当道,如果香港电影能够被好好引导,发展势头就会好些,若不然,只会繁荣十年。
对此,尤德爵士表示惊讶,因为在他看来香港电影前景广阔,他更是把这一点写入了香港经济发展白皮书内,可是段子豪给出的结论却让他大吃一惊。
于是尤德爵士就问段子豪,为什么会这样看。
段子豪也不藏着掖着,按照前世香港电影的发展轨迹,很详细地将未来前景说了一遍。
一开始尤德爵士还不以为然,可是随着段子豪越说越深入,即使尤德不愿意相信,也不得不承认,这种结果大有可能,也就是说香港电影会经过一段辉煌后彻底走下坡路。
尤德爵士是个好人,尤其对香港发展很是重视,不像某些港督,只顾自己捞钱,不顾香港人民生死。这一点必须要对他表示肯定。
因此尤德爵士在听完段子豪的话后就开始担忧起来,他怕段子豪所说的一切成真,看着如此辉煌的香港电影,变成未来那副惨状,他不禁有些心痛。
尤德原本美好的心情荡然无存,也没心思吃饭了,就询问段子豪该如何引导香港电影。
段子豪胃口倒是好的很,虽然他不怎么喜欢吃西餐,喝着红酒开始滔滔不绝地将自己观点告诉对方。
这次尤德爵士听的很认真,甚至是托着腮帮子听段子豪做演讲。
他这种认真听讲模样,让段子豪觉得不好好讲课真对不起他,因此好不藏私地把如何帮助香港电影度过未来的疲软期,如何让它保持强大的竞争力,一一做了论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段子豪指出,未来香港的电影出路在内地,尤其等香港正式回归以后,华语电影将会重新洗牌,香港电影若要保持优势,就必须提前做好“合拍片”的准备。
“合拍片”这个概念如今在香港并不清晰,也有一些香港导演有过试水之作,比如李翰祥导演的《垂帘听政》,张彻的《过江龙》,《大上海》等,这些全都是合拍片。
不过对于尤德爵士来说,香港电影要靠大陆,这不仅有些让他不太相信。毕竟现在大陆很穷,文化水平也很落后,他实在难以想象未来香港的电影业需要大陆来救济。
因此,对于段子豪的这个观点,他只是表示可能赞同,却并不真的接受。
晚宴在两人详细交谈中结束。段子豪给了尤德爵士很好的印象。
可以说印象深刻,至于段子豪,对于这个白发老头也有了好感,只要肯为香港办事儿,并且为香港人民着想,他都尊敬。
……
不出所料,段子豪被港督大人接见的消息很快就在香港传播开来。
这种荣耀是无形的,让很多身为同行的电影人嫉妒不已,甚至有些资历很深的电影人,比如吴思远之流。熬了这么久,也没和港督大人一起吃过饭,可是这样难得的机会却被段子豪这样的小辈给遇到了,不能说不是一件令人嫉妒的事儿。
段子豪无所谓,这些本来就是锦上添花的事儿,媒体大肆报道只会对影帝娱乐有利,至于被人嫉不嫉妒,那他就管不了了。
倒不是段子豪没这个心思去管,而是因为他没时间。原因是---他在筹备自己的一次场演唱会。
话说段子豪自从凭借唱歌爆红以后,一连吊足了很多歌迷的胃口,一直不愿意再出唱片,至于开演唱会更是成为口头承诺。迟迟不兑现。
不过现在,段子豪觉得自己要是再不兑现,怕会被人砸砖头,扔鸡蛋……当然。这些都是玩笑话,最主要段子豪觉得现在是时候开一场个唱了,因为香港最大的体育场红磡体育馆已经建成。而他段子豪就是要做红馆个唱第一人。
“我要将自己的标签张贴在红磡的最高峰,让所有人知道,我段子豪是这里的第一位歌坛巨星!”
……
实际上红磡体育场本该在去年就落建成功的,不过因为很多内外因素,推迟到今年才算搞掂。
恰逢段子豪要开个唱,于是就把红馆作为了首选。
作为体育场的负责人,当然很高兴段子豪能够租用红磡来开演唱会,很明显这是个双赢的局面。段子豪可以借助红磡最先进的设备,还有最宽敞的场地来为自己的歌迷服务。而体育馆方面则可以借助段子豪的名气来给自己的体育馆打响知名度,酒香还怕巷子深,何况这么大的一个体育馆,要是闲置着那该多浪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