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说:“我们很需要解决吃水困难。目前,宜万铁路施工放炮,已经影响以前的自来水水路,造成了吃水困难,目前亟需解决这个困难。你们真是大好人啊,又是及时雨,来得正是时候。”
记者说:“李书记,我们先做个采访报道吧。”
李书记说:“好,老谭,你就配合一下啊,记者同志,在哪里采访好呢?”
记者说:“就在党支部办公室吧。”
他们几个就去党支部办公室,德志由李书记和文书陪着,向德志介绍一些有关村里的情况。德志拿出笔记本做了记录,另外,到了外面看看村容村貌,拍了一些照片,准备好这些,好向刘小姐做汇报。
木龙村坐落在一大片比较舒缓的山坡上,村子下面是木龙河,对岸是悬崖峭壁。只有河这边才适合建房子,住人,那边只有小树林、灌木和杂草。318国道从村里穿过,沿着木龙河开始,往上盘旋,一直到山顶,全是这个村子的地盘,等翻过山顶,一个名叫柳树湾的地方,才是另一个村子。
村文书是女人,和德志的年龄差不多,非常能干,文笔很好,曾在发表过文章。德志的妻子担心的问题,到了野山关,会遇到“野鸡”恐怕和她没关系。但是,文书的干练和秀美,在灰色的男干部中,的确也是一道亮丽的点缀。
德志问:“村里总人口有多少,哪个地方最需要解决吃水问题?”
村主任说:“人口有三千多,目前,村委会所在的组最需要解决吃水困难。”
德志在笔记本上一一做了记录。德志提出想去水源处看一看,村主任有些为难,李书记说:“他们做事非常认真,一定要把事情弄清楚才行。”
村主任说:“请你稍等一下,我去问问书记。”
!
第155章 项目敲定
他们正说着,记者从外面进来,说:“请李书记去一下。”
德志看到李书记跟着记者去了,村主任没动,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村主任说:“算了,我们现在就去,可能他们下午要赶回归州,我们不去就没时间了。等一下吃饭,争取在饭前把水源看完。”
他站起来,正准备走,书记进来了,他说:“现在在采访李书记。我没事了。听李书记说,你找我?”
村主任说:“是啊,姚先生想去水源处看看。刚才在给你录像,怕影响了采访效果,就没去打扰,刚准备去的时候,你来了。”
村支书问:“哦,好啊。我找一辆车吧。”
他说着,打了电话,不一会儿,一辆面包车停在楼下,司机在楼下摁了喇叭,村支书出来向其喊道:“马上下来。”
然后,村支书对文书说:“我们陪姚先生去看水源了,你在这里等李书记,他弄完了,让他在这里等,中午在对面餐馆吃饭。你看情况过去订座吧。”
文书爽快地答应下来。
德志在此时如同众星捧月,大家对他非常客气。自万局长上台以来,县民委基本很少管龙垭村,他把精力和财力用在城里,这个村不是省民宗委敦促,万局长还是不肯来。在李书记再三提醒下,万局长才不得已派他来看看。刚好,利用基金会做做文章,免得村里说闲话。毕竟那里太方便了,来去都要经过那里。如果坐船,那就另当别论了。
德志上了车,支书和主任也上了,车发动,向山上爬去。转过一道大弯,就开始要下山,但车没有下去的意思,而从旁边的岔路上去,再拐弯,直走一段路程后,车就无法前进,就停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
这路穿过农户家的院子,给农户家带来方便,在路的尽头,还有两三户人家。看门狗看到有车来,冲车直叫,见有人下来,还是叫,村支书和村主任都不怕,一般来说,爱叫的狗子不咬人。
狗的主人出来,喝斥住了狗,狗跑向山上,还在叫,只不过没有刚才那么狂了。村支书说:“这是另外的村,不属于我村管辖。水源恰好就在这里。”
德志说:“我们做水利项目,不负责调解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这个村的人答应给你村使用水源,这个项目才能批准,否则,我们本来是做好事的,结果弄得大家都不好,那就麻烦了。”
村支书说:“您放心吧。水源没问题。我们不用,这两三户人家也用不完这水,我们先去看看再说吧。”
有一段路程需要步行,先下坡,再上坡,然后又下坡,山路就是这样的。不是一马平川那么豪爽。
村支书显然对这里比较熟悉,知道这里有三处水源,上面有两个,下边有一个,实际上也说不清,下边的水源的水,极有可能是上面两个水源的交汇处,集中在一起,成了一个较大的出水的地方。
上面的两个水源在山坡,下面的一个水源在山沟。德志去看,那水比较清澈,但是有树叶子将其盖住,拨开树叶,看到有水汩汩而出。
德志放了心,如果在这个地方建取水池,和过滤池,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呢?
德志将这个疑问交给了村支书,村支书说:“放心好了。这条山沟,直接通到村委会,我们和这个村有多年的友谊,交情不错。在这里修建过滤池和取水池,占地不大,又不占耕地,最多三个平方米,有什么关系呢?实在不行,我们就每年给这三户人家一点钱,分摊在水费中,我看也不是不可以。”
德志说:“主任有什么看法?”
主任说:“我想,书记说得没错。”
德志说:“那好吧。我回去后再说。我还要向我们机构领导汇报,拿到办公室讨论一下。”
水源处居住的农户很热情,拿出椅子给我们坐,然后给我们沏茶,拿出葵花籽和花生等来招待他们。
德志心想,这里跟虎坡村的风俗又有不同。虎坡村的村民敬酒,这里的村民敬茶,真是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啊。
村支书在这里还比较出名,话说回来,这里在行政区划上是分属不同的村,实际上在地理位置上,两个村有着同一山脉的连接,亲情方面还是有关联。如果严格按照行政区划来死搬硬套,那显然有些问题。德志担心的问题,两条村的关系和共用水源的问题,都能得到有效地缓和。
然后,三人沿原路返回,司机没下来,他在车上等,远远看去,从车里冒出来白烟,德志说:“这车很有意思。都不跑了,还冒烟。”
村支书说:“那是人在吞云吐雾。哦,对了,姚先生吃烟吗?我不吃,都忘了问了。”
德志说:“我不吃烟,闻到那味儿,都受不了。我的肺活量太低了,只有3500,还是上高三的时候测量的,这时候可能还要低。”
村支书说:“不一定。在城市里,吸入的汽车等产生的废气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到了山区,空气极好,你的肺活量会提升不少的。出门就爬山,被强迫着锻炼,身体能不好吗?”
村主任说:“是啊。山区的人普遍比低平的人要长寿。”
德志问:“既然空气这么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吃烟呢?”
村支书不吭声了。
村主任说:“我也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吃烟,我也记不得了。好像是前辈们的影响,或者同辈们的影响,真的说不清。”
村支书说:“这个根源在哪里,谁都说不清了。现在社交离不开香烟。有时候,没有烟,还真不能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我出门办事,也被老婆提醒要带香烟。有了烟,哪怕自己不吃,也能壮胆,办事有底气,成功的次数就多一些。没有香烟在身上,好像出门没带钱一样让人尴尬,总觉得比别人少了点什么,心里头不踏实。”
三人走到车前,司机掐灭了烟,等三人上车坐稳后,司机发动引擎,掉头往回开去。因为是山坡,立体的距离不太远,如果爬山会更近,但是,村支书为了表示好客,也不想让人觉得他小气,就喊了车来,不让德志走路。当然,这笔费用是村里负担,不会摊到德志头上来的。
他们并不清楚德志其实也能爬山,只不过是第一次打交道,村干不想让客人辛苦。要在平时,村干砍柴或者串门子,都会爬山。在摩托车还不流行的时代,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两条腿了,俗称为“11路公共汽车”。
回到村委会,记者采访结束,正坐在那里喝茶,聊天。李书记问:“怎么样?看到了吗?”
德志说:“看到了,水量还行。就是说,如果项目批下来,我还想知道,水池准备建在什么地方?”
村支书说:“就在对面的山坡上,那里建了水池,可以覆盖到这里二三十户人家。”
德志问:“在哪里?”
村主任说:“诺,就在那里。说着,他拉开铝合金的窗户,手指着马路对面房子后面的那一块稍微缓和的山地说。德志看到,那块地在一片树林下面。
德志问:“我先申明一点,项目款不包含占地补偿款,如果被地主索要补偿款,这个费用我们是不负责的,最好村里想办法解决。如果地主不要,那求之不得,再好不过的了。”
村支书说:“那块地的地主也是受益户,他们也要吃水,对自己有好处的事,他们不支持,谁支持呢?我们也告诉他们这是外界援助的项目,没有补偿;万一他们要补偿,我们村委会再想想办法。”
相似小说推荐
-
花小宝的桃运人生 (艾己) 17kVIP2014-04-02 小和尚花小宝,法号痴轲摩,因偷窥仙女洗澡犯下大错,为赎罪自愿投身无生修罗门,却意外转世到现...
-
妖魔军火商 [精校] (张大牛) 17kVIP作品 精一个卑鄙无耻的军火商 他把导弹卖给吸血鬼,把战斗机卖给狼人,把核武器卖给魔道中人 今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