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荣也是如此。
倒数第二块,所有人都很轻松,以为榨光了苏城的资金就万事大吉,身后忽然有人喊:“100万!”
苏城嘴角微微一翘。
他买下了175口油井,超过拍卖油井的半数,的确花光了钱,但是,别的油老板也不是真的一点钱都没有了。
那一群人躲在后面,互相凑一凑,弄出几百万出来,一点都不难,只不过,他们是看中了最后的高产井罢了。
最后两组各15口高产井,绝对是违规操作,最多的一口竟有40吨的日产……价格一路杀到了800万元的天价……四人组只能放弃。薄荣的脸色极差。
他辛辛苦苦,虽然赚到了不少好处,但是,最大的好处让苏城拿走,已经很令其郁闷,最终的两组井也没拿到,确实有理由生气。
小胖暗自佩服,小声道:“幸亏咱们把钱已经花完了。”
除非刻意留钱,否则苏城也难剩下800万。且看后面老板们的样子,1000万似乎也出得。
苏城已经满足,只小声道:“你一会过去,和拍下油井的人聊一下,把他们手里的超低品位井都换过来,我们用3吨左右的低品位井换,吨产相同就行。”
小胖虽然不解,但还是悄悄向后去了。
第一百一十章聚合物驱
80年代的油老板和煤老板,都处在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免不了有小富即安的心理。20年以后,他们中的某些人,也许会积攒到亿万家产,从而生出做一番功业的念头。
但是,在只有几十万,几百万的情况下,很少有人能下定决心,将钱投入看不见的技术领域。
三次采油的技术,既然还没有被国家大型油田使用,那大家即使知道这个技术,也不会主动引进,投资发展更是不可能的事儿。
大家考虑的,还是不花钱,或者少花钱,能赚多少的事。
用四口,六口0.5吨的超低品味的油井换一口2吨或3吨的低品位油井,在老板们眼中,算的上是好事。
几位钱没花出去的油老板,更是愿意直接出钱购买,或者加钱换井。
小胖记着苏城的话,对这些老板的要求是一个都没同意。
今天的拍卖会上,油井吨产的价格低到了2万元,他们若是开到4万都不好听。可是,只要今天过了,吨产油井卖到10万元甚至更多都不奇怪。
日产3吨的油井,一年可以赚到20多万,那它的价格高到40万乃至50万都正常。
正因为如此,小胖便坚决执行“只换不卖”的政策,遇到对方的油井品味极低的情况,还要多补一两口井,超过己方的均产方才作罢。
即使如此,油老板们也愿意换。不少人甚至把自己以前的油井拿了出来。
等小胖转了一圈回来,175口油井,就变成了220口。
这里面,还有20多口是高产井。
一堆的合同,签了整整一天,累的苏城够呛。
小胖名下也增加了30多口油井,喜的直在苏城身边打转,问他:“师父,你换这些超低品味的井,是能补孔吗?”
苏城晒道:“莫非油井只有补孔处理一种方式?”
小胖摸着头,道:“我也想,如果是想补孔的话,不该把这些油井都给买下来啊。”
“那你想,有什么办法,让这些油井比我们换去的油井值钱?”苏城做了他的师父,也就习惯了提点小胖。做油老板是极有前途的,尤其是背后有人的情况,又舒服又来钱,既不用像煤老板一样担心塌方死人,也没有矿煤行业的脏乱,小胖若是愿意一直做下去,当个富家翁是没问题的。
小胖用手揉着太阳穴,想道:“肯定师父有办法让这些油井的产量增加?”
“用什么办法?”
小胖想了半天,做恍然大悟状,说道:“不知道。”
苏城莞尔,道:“我们应该想办法进行三次采油了。”
油藏内部,并非全是液体。
它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类型各有不同,大庆油田的石油天然气就是顶好的类型,能够用来直接加工化肥。
气体之下,才是人们熟悉的原油。
依靠天然能量喷出来的原油,如苏城的自喷井,采收率仅仅5%到10%,这被称作一次采油。它就像是梦遗,只有憋足了气的油藏才能自喷。
自喷结束以后,油藏就进入二次采油阶段。需要一些机械运动和注水注气的补充,这样才能将里面的液体给换出来。通过这种方法,能得到油藏中30%到40%的原油。
但是,还有60%到70%的石油留在地下。它们多数是好像沥青一样的石油,黏稠近乎凝固,用普通方式无法掘出。自20世纪50年代起,油田开发人员就在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式进行三次采油。这就好像是吃药了,不同的人要吃不同种类的药,就像是不同的油藏要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为了发明这些处理方法,石油界进行了60年的努力创新,终于有了“聚合物驱”,“伟哥”,“蒸汽驱”等各种三次采油的方式。
中国也进行了一定量的实验,但离推广尚有数年。
苏城对此倒是有一定的熟悉。在他看来,无论是通过外国引进技术,还是将中国现有技术改造,都很方便。
他在上学的时候,三次采油技术正是热的发烫的技术,各种论文也层出不群。苏城心想:只要弄到一些现成的技术,再进行要点改造,弄出有效的三次采油,还是很容易的。
小胖约略的知道一点三次采油,也知道里面的技术难度很大,但是,出于对师父的崇拜,他无条件的赞同道:“那我们就用三次采油。”
他的语气,有点像是“今天晚上吃北京烤鸭好了”的感觉。
苏城满意的点头,他也没觉得三次采油能有多难。如果让他自己白手起家的去做,弄一套最基础的蒸汽驱油技术也许要好几年时间,但若是用已有的技术改造,那不过是花多少钱的事。
像是哈利伯顿,手底下少说有几种相关技术了。
回到工厂,苏城先让人去查三次采油的资料,看看国内外的具体发展情况,手底下也在摊开一张纸,算计着哪种方式更合适。
正想着,电话响了。
“哪里?”
“我是小刘,油田指挥部办公室,林书记请你下午来一趟,时间大约在下午3点左右。”
“好的。多谢刘秘。”苏城看看手腕的表,又是1点多的样子了。
他赶快将几个要点记下来,又到车间去绕了一圈,就往油田总部去了。
88年的东营建设的已有现代化雏形,虽然楼房低矮,路上的尘土飞扬,但是一辆辆飞驰而过的汽车,行人们的装束,与去年已有了极大的改变。
人最幸福的事不是拥有多少,而是增加了多少。
80年代,无疑是中国人最感幸福的时代。这是以后20年都无法相比的。
苏城车速极慢,眼角余光处,闪过一丛又一丛的红裙子和黄裙子。
春天到了。
80年代早期的日剧《血疑》让幸子衫布满大街,中期的电影《红衣少女》让春季红裙一统街头,然后是86年《中国纺织报》的黄裙子,让女性着装红黄并存。
不知怎的,苏城的脑中闪出一串电影台词:你以为是你选了这个颜色……并非如此……鲜亮的红色和黄色,都是容易做的染料,就像是革命年代的八路军,他们之所以选择灰军装,既不是因为好看,也不是因为伪装,而是因为染料易得。
现代化工,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苏城微踩油门,心想:至少我为中国男人谋福利了,至少我为中国女人谋福利了!
到了林永贵的办公室,就见早来的采油厂领导,敞开着双排扣西装,西裤上挂着一串钥匙。
苏城哀叹一声,坐在等待的沙发上,目不斜视。
这次当然不会再有谦让的好事了。
大约到3点20的样子,才轮到苏城进去,他坐下时就想:当官也真是辛苦,不停的谈话啊谈话,一天8个小时估计都不够。怪不得古代的官员要学文,说错话的后果比做错事的后果大多了。
秘书泡了一杯茶,就退了出去。
林永贵抬了一下头,见是苏城,就笑道:“昨天可是开心?”
“开心。”苏城笑道:“多谢领导。”
这一句话也就够了。如果不是背后有林永贵,他也不敢一口气买下超过半数的油井。薄荣设计的拍卖会,得到的好处竟然没有苏城多,薄荣因此而生气,并不奇怪。
林永贵见他明白,就笑着摆摆手,道:“我叫你来,主要是听说你把好油井换成低产油井了,这是怎么回事?”
“我觉得等同兑换的话,地产油井更有价值。”苏城也不隐瞒,直接道:“我准备试制三次采油装备。”
“三次采油?你有信心?”
“总归是能弄出来的,不过是花多少钱的问题。我准备用玉门油田或者大港油田的蒸汽驱。相对成熟的技术,稍作改进,效果应该不错。”
“蒸汽驱啊。”
苏城听他的语气,问道:“油田对三次采油有兴趣?”
“那当然,采油研究院弄了好几年了,主要是搞聚合物驱,没什么效果。”林永贵点了一根烟,道:“蒸汽驱已经有了,但不太适合咱们胜利油田,效果比较一般。”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归来 (梦道者) 起点VIP2014-05-07穿越到仙侠世界的赵扬,在经历了五百多年的修行岁月,达到渡劫期后,却在渡劫时遭人暗算,被天劫...
-
未来教科书 (coxi) 起点VIP2014-05-07 600年后的蝴蝶在今天扇动翅膀所引起的飓风,要比今天的蝴蝶在600年前扇动翅膀所引起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