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超级能源强国 (志鸟村)



他们经常见到几万,十几万的现钞,但那是国家的,不是自己的。

要是偶尔看到一个人的存款十万元,他们也许会当做一件新鲜事来做聊天的素材。然而,看到大华实业三千多人,分享3亿元的红利,要说没有点微酸,那才是不正常的。

90年代的人,都喜欢比单位。因为不同的单位就代表了不同的福利待遇,在银行上班的职员,就比在公交公司上班的售票员高傲一些。央企里的男青年,就比地方国企里的男青年好找对象。不用问收入,不用问有没有房子有没有车,一个“单位”的名称,就解决了所有背景审查。

在比单位的隐性斗争中,银行职员向来是优胜方。不做公务员做银行营业员的年轻人,在90年代初大有人在。他们的工资也往往达到了普通机关干部的两倍左右。

可是,现在看看大华实业的“年终奖”,大家都显的很不自然。

不管自然不自然,银行职员们还是露出了最灿烂的笑容,来迎接每一位走上前来的大华职员。

大约有一半的人,愿意将钱重新存入银行,但存在哪家银行,却是他们的自由。

苏城一口气邀请了7家银行。面对数以亿计的资金流向,排成一圈的银行,不免要拿出最好的优惠条件来吸引存款。93年的银行制度尚不严密,央行规定的10%利率也并未严格执行,为了揽储,15%乃至20%的利息都曾经出现过。这种现象,即使到了新世纪,也没有完全消失,每个月的月末和每个季度的季末,都是银行抛出高息的时间。

今天的本埠体育馆,各种奇葩的高息也层出不穷,从10%涨到20%,几乎是一瞬间的事,引的许多准备拿钱回家的职工,又把钱给拿了下来。

随着苏城面前的钱山渐渐消失,银行那边也堆起了钞票台阶,押运人员忙忙碌碌的将钞票清点装箱,尽快运送出去。

虽然一辆车就能装走1亿元,但没哪个银行敢等到下午再运输。

荣尚国看着眼前的景象,发了好一阵愣。眼瞅着一半的钱都放了出去,才长长的叹息一声:“怪不得大华敢用5倍的薪水挖咱们中船的人。咱们的一线工人,去年有没有拿到4000块?五倍也就是两三万块钱,还比不上人家的年终奖,我都想去了。”

卢胖子的分管内容就包括工资待遇,回忆了一下,轻声道:“咱们的一线工人,一年下来有三四千吧。包括福利。”

随着80年代末价格闯关,90年代初的恶性通货膨胀,对单位职工最大的影响,是工资调整。事业单位和机关干部的工资,每年以15%乃至30%的幅度调整,而景况不佳纷纷倒闭的企业,数年来都没有涨薪,以往高高在上的福利待遇,瞬间滑落了下来。

荣尚国又是懊恼又是羞愧的道:“我看上台的许多人,都是工人……唉,这次回去,有的闹了。”

卢胖子忧心忡忡的道:“咱们得合计一下,别让大华又挖走了工人。”

荣尚国苦笑:“年终分红八万十万的,咱们拿什么来留人。他们去年挖走的那些高工,回去一说,你说有几个人不愿意来大华,到时候,人家怕是又要挑挑拣拣了。”

“他们挖过去的工人,没几个人分到钱。”卢胖子对此倒是知道一些,低声道:“大华的这个分红清单里面的人数,只有大华员工总数的10%的样子,而且有基础的年限要求,去年挖角过去的人,肯定没有拿到分红。”

“几年能拿到?”

“最少3年吧。”

“那有什么区别……”荣尚国意兴索然的道:“大华现在只要能造出船来,再解决供应商的问题,咱们就得上杆子的送股份了……”

说到此处,他迟疑了一下,再猛拍头:“这家伙,这个祝捷会,就是给供应商看的啊。”

卢胖子也醒悟过来:“大华欠供应商的,也就是几亿元。现在看苏城一掷千金,那些墙头草哪有不跟着的道理。”

就在主席台的侧后方,一群记者也在探讨眼前这难得一见的场景,镁光灯不时的亮起。

二十几名记者,明显分成了三派,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有中立的。

期间,持有中立态度的记者人数最多,却不怎么说话,只有反对和支持的抄作一团。

无论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记者,都想用恰当的方式,给本次事件定性,但谁也说服不了谁。

放在20年后,用具有震撼性的方式发现金,根本算不得事儿,但在1993年,确实值得争论。

第四百二十三章汗流浃背

李琳穿着一身香奈儿套装,高贵非凡的站在体育馆的角落里,随时关注着下方媒体的一举一动。

受邀前来的记者,既有中央的大报,也有地方报纸,但全都是平面媒体,且不包括杂志社。

电视录影的煽动性太强了,纸媒虽然也会出现照片,但那些模模糊糊的黑白照片,正好在增加透明度的同时,削弱了钞票的直接冲击力。

苏城希望激励大华的员工,可不想引来仇富的目光。

如何把握其中的尺度,就是李琳的工作了。

她特意邀请了相熟的媒体,并且安排了人手穿梭其中,随时了解记者们的动向。尽管如此,李琳也不是彻底放心了。如今的记者,虽然吃拿卡要无所不做,但最基本的媒体道德,还是会讲一讲的。换言之,拿钱不办事,拿钱还爆光的事儿,在国内是经常发生的。

她得确定,这些无冕之王不会为了名声或官位,踩着大华的肩膀上位。

即使这些记者的曝光不一定会对大华造成严重的伤害,李琳也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她一边想着,一边摩挲着脖子上的项链,冰冷璀璨的红宝石,总是能让她的心情好起来,一如漂亮的鞋子,和时尚的手袋。

大华的福利政策中,李琳最喜欢的就是服装补贴一项了。由于职业特性且职位较高,李琳每年能得到2000多美元的服装补贴,她没有结婚,平日里工作也忙,于是将钱全都花在了服装服饰的采购上。

这种方式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每当李琳出去做公关,穿上价值上千美元的国际名牌,戴上价值数万美元的珠宝首饰,坐上价值几十万元的高级豪车,想搞潜规则的官员们,就得仔细掂量一下,自己的收入,够不够养活这个女人。

完美的形象和优渥的生活品质,也令大华公关部吸收了许多菁英女子。无论是勤奋的小镇女孩,还是富极无聊的女二代,都能在大华实业公关部找到自己的位置。

下方的一名记者拿起了电话。

李琳马上走下楼梯。

只听他正在用夸张的语气喊:“主编,我不是开玩笑,3亿人民币,就像是三张床一样铺在地上,一次抱一怀,塞到工人手里……获奖的人?获奖的人有两三千吧,现在还没发完呢,有工人,也有工程师和研究员,坐办公室的也有,刚还看到一个保安,说是因为在仓库火灾中抢救了公司财务,也被列入了特殊贡献的清单,拿了满满一包的分红……不过,我想从大华燃气的几名普通工人切入,讨论一下什么是特殊贡献,这些贡献究竟能不能换到这么多的钱,您看怎么样?”

电话里不知说了什么,那记者再次扬声道:“据我所知,这几名工人都是普通的管道工,满大街的都是,他们列入特殊贡献的清单,是因为铺设的管道比别的工人多,一年多了多少公里,我也说不上来,大概是别的工人的两倍的样子吧。但据我了解,大华的普通工人的月薪能开到600元,多的有1000元,一口气奖励10年的工资,只为了多做了两倍的工作,我觉得还是很有讨论价值的。”

李琳听到此处,眉头就皱了起来。

出生于工人家庭的她,分外的清楚这个社会对劳动者的歧视,如果说一名研究员,或者一名大学教授获得了10万元的奖励,人们会羡慕嫉妒,但多半还能理解。但是,一名普通工人得到10万元奖励,人们的心态是不同的。

这样的社会讨论,对大华是有害无益的。

也许不会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损伤,但公关事业部的存在,不就是为了阻止那些非实质的损伤吗?

李琳没有轻举妄动,转身上了楼梯,来到楼上的贵宾室。这里此时被改造成了公关部的作战室。

“给中金日报的胡总编打电话,就说我有事找他。”李琳让助理拨电话,又对另一侧的副手道:“拿一个红包,去找中金的大嗓门记者,头上只有几撮毛的那个。”

“我知道那个人,要做什么?”

“让他的切入点改成教授,或者研究员,或者大华实验室的归国留学生,然后加上国外的薪酬对比。标准程序。”

“按照标准程序来,明白。”陈霞精神抖擞。今天可是一件大事,公关部上下全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李琳点点头,又走了出去。

一会儿,就听那头毛很少的记者的BP机响了。

他低头看了一眼,立刻放下手上的笔,再次走到楼梯下方,拿起了电话。

专门扯来的电话线,就是为了放在楼梯下,看起来隐秘,实际却能让李琳听到他说的话。

只听那记者不停“嗯嗯”,“是是”,直到挂了电话,才愤愤的道:“这太过分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