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超级能源强国 (志鸟村)



以前的李沧,会给出确实的答案。

现在的李沧,面对如山一般高大的钢铁巨轮,却无法下定决心了。

“爸爸,星星没有了。”怀里的小女儿叫了起来,打断了李沧的遐想。

他哄了哄女儿,抬头笑道:“王师傅,那麻烦你看一下,哪天方便看一下天文望远镜,我们用半个小时就好。”

“好嘞,我回去以后,就帮你们联系。”司机说完,就专心致志的开车了。

李沧有段日子没见妻子女儿了,陪着他们在码头好好转了一圈,到了中午,才回到办公室,准备取了饭票去食堂。

到了门口,正好与苏城碰上。

“这位是嫂子吧。”苏城比李沧的动作快多了,立刻迎了上来。

和煦的笑容,令燕晓玲感觉很好,也笑着自我介绍:“我是燕晓玲,我家老李,多亏你的照顾,还白白胖胖的。”

苏城哈哈大笑,道:“李教授对我们大华的重要性,相当于五个工厂,作为企业主,我得照顾好他。”

燕晓玲抿嘴一笑,也觉得挺骄傲的。五个工厂衍生自钱学森的五个师,差不多是中国的至高评价了。

闲聊了两句,苏城又道:“李教授来的正好,我这里有几页订单,要请你看一下。嫂子,我再借用10分钟。”

“去吧,我们逛一会,大华船业的环境可真好。”燕晓玲在10年前,还是一个文学女青年,此时望着蓝天白云,蓝水黑船,不禁诗意大发。

苏城心里一动,笑道:“这里的环境,只能说是没有被破坏。真要说好,您可以去大华总部看一下,我们正在申请联合国的园林奖,自卖自夸的说,真的是一片美景。”

“我听学校的老师说过,你们有好多的珍奇树种。”燕晓玲的眼睛都亮了。

李沧不得不出面打断道:“苏董,你刚才说有几页订单?”

“哦,对了。你和我来。”苏城一马当先,进了会议室。

李沧随后跟上。

一天没来,只见能容五六十人开会的会议室里,此时已经坐满了员工,全都忙忙碌碌的整理着文件。

一箱又一箱的文书,被贴上标签,放入箱子,注明内容,再搬运对方起来。

李沧约略一数,房间最后,已是堆了上百个箱子。

“这些就是了。”苏城用手指了一下,又从台前拿起一个本子,交给他道:“目录。”

“目录?”李沧也是智商一百好几的人了,此时突然觉得脑筋有些转不过来了,不禁道:“你说的几页订单?是几页订单目录?”

“当然了。一个订单,差不多就要签一箱子文件了,最近可把销售部的家伙给忙坏了。”

李沧心惊胆战的翻开手上的本子,只见里面的内容简明扼要:编号921025,1600吨远洋渔船共6艘,一年交付。

编号921028,1.2万吨散装货轮一艘,一年交付。

编号921102,4.2万吨集装箱船,18个月交付。

六页纸刷刷的翻过去,李沧只注意看两年内要交付的船舶,肯定是超过50万吨。

“怎么会这么多!”李沧又是激动又是惊讶的道:“两年内新增船舶吨位50万吨,国内有这么大的需求量?”

苏城笑了,道:“你看远洋集团就知道了,咱们国家的油轮都是租借的。我把价格压低了三成,用户的购买力就增加了一倍。”

大中型船舶,差不多是全球统一的价格。自从苏联解体以后,世界上再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制造一个船舶工业体系的全部产品。无论是中船也好,大华船业也好,法国的大西洋船厂也好,他们都要向外国购买超过自身一半以上的设备和原料,这就使得船舶的价格相对统一。

降价三成,又能用人民币付款,不激起国内公司的购买欲才奇怪。

90年代初的中国,是个人有条船,不贩毒不走私,两年就能再赚一艘回来。在银行提供大量的金融支持以前,这是先富起来的人,财富增值的极好选择。

苏城看着默然不语的李沧,道:“我准备再次扩大船厂的面积,等到202号船交工,大家都积累了经验以后,一次性开工5条船。李教授,能完成吗?”

李沧突然有种心潮澎湃的感觉,像是回到了大学时似的,不自觉昂首挺胸,重重的点头。

第四百零八章我们的新专利

随着202号船交付使用的日期临近,中船重工才像是如梦初醒似的,开始注意起了大华实业。

他们派了两个人,以订购新船的名义,大名大方的来到大华船业,并表示想要到码头和船台参观。

大华实业集团下属的信息部既负责情报搜集,也负责商业保密,果断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这个时候,詹志芳才有点意识到,事情的发展,和自己预计的不同。他匆匆忙忙的找来秘书,问:“大华船业,最近有什么动静?”

“听说订购了不少的钢材,业界传说,苏城肯定是赌钢材涨价。本埠的钢市,每吨钢材涨了50块以上。”秘书有点得意洋洋,这样的消息可是跨界的,要不是他的连襟做钢材,普通政府官员哪管钢材的价格,谁家买锅也不是论吨的啊。

詹志芳又问:“他们的船造出来了吗?现在做什么呢?”

“他们不是找了好些个学校的技工,202船听说是进展顺利。”这又是他的秘书的得意之笔。

詹志芳却不觉得满意,想问大华交船以后的动向,还是没有问出口。

秘书终究是个秘书,哪里会知道这种事情。

中船做惯了船老大,什么事情都是在体制内部解决,根本不需要搜集市场情报。面对大华船业这样的私企,一向消息灵通的詹志芳,也变的耳聋目盲了。

直到现在,詹志芳都不知道突然减少的订单,是被大华实业拿去了,只当作是行业不景气。

不过,他隐约间也有了不好的想法,联系到秘书适才说的话,又道:“你注意一下,大华船业将钢板拿去做什么了?苏城就算是赌钢板涨价,也不会全买现货吧。”

“是。”秘书向来是身兼数职的,詹志芳喜欢从秘书这里获取信息,他的秘书自然就被培养成了流言传播者。

在此之前,也许有中船人在关注大华,但以中船的机构模式,除非是地厅级以上干部的关注,否则,他们的关注想要引起领导层的关注,还需要相当的机缘巧合。

即使是詹志芳,他所谓的消息来源,也不过是一群又一群的无组织的义务情报员。要想对抗大华船业严密的情报搜集和反情报搜集体系,自然是力有未逮,甚至,詹志芳都不知道,大华的体系内,有信息局的存在。

12月1日。

詹志芳拿着大华船业的邀请函,才和其他国内船厂的人,第一次踏足大华的船厂地界。

黑黝黝的202号船悄然站在船台上,背靠黄浦江,微微倾斜。

船厂的大广播放着运动员进行曲,在90年代的企事业单位,但凡有点事情,就放这个曲子。

总共有近百名关联公司的老总或高官,出席了新船的下水仪式。他们或者是大华船业的供应商,或者是大华船业的设备采购商,或者是大华船业的目标客户。此外,本埠的数名官员也位列期间。

不管来自哪个系统,平均年龄超过30岁的家伙们,全都是久经仪式的人物了,对《运动员进行曲》这种东西,早就产生了抗体,充耳不闻。

苏城只能拍拍额头做练习。

詹志芳趁此机会,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他能认出几台机械,其中就有一重刚刚开发出来的600吨塔吊。

江南造船厂也打了报告想买,集团尚未批准,这么贵的东西,非要认真考察以后,才能进入采购程序。

詹志芳没想到,自己见到的第一台实物,竟是在大华船业。

“暴发户,买这么贵的机械,又能怎么样。2万吨的货轮而已。”詹志芳有理由做出鄙视的表情。中船的船厂很多,能做2万吨货轮的船厂,少说在半数以上,根本不算什么稀罕事。

内心里,詹志芳不会去想,这是大华船业的第一步作品。

船东包雄强是个络腮胡子的商人,一副走南闯北的样子,站在距离船台最近的地方,看着前方的202船。

近千名工人也聚集了起来,等待着下水的时间。

作为大华船业第一艘下水的船只,202号船自然有着特别的意义。不用人来组织,大家就安静的分列在两边。

看到这一幕,赵利民登时一凛。

工人之所以被称作最先进的阶级,就在于他们天然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一个好的工厂,自然是遵守纪律和组织的工厂。缺少这两样要素,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会出现瑕疵。相反,秩序井然的工厂,产品的良品率就会提高。

在工厂奋斗多年的人,习惯于纪律和组织,对秩序的遵守应当是天然的。不过,大部分国企每况日下,自觉遵守劳动纪律的情况,已经很难见到了。赵利民在远洋集团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想方设法的限制夹带走私,限制偷油卖油,禁止偷窃盗窃,至于严格的航海纪律,早被各种潜规则所取代了。

“这个大华船业,不好对付啊。”赵利民在詹志芳耳边轻轻的说了一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