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之文化帝国 (贫道花猫子)



老人自己的确不在乎什么名利问题了,但对于自己的学生能不能青出于蓝,倒是十分上心,眼下一开口就是国内最具权威性质的文学奖项,也反映出他对男生的信心。

不过杨一自己对于茅盾奖,其实是一点想法都没有:“老爷子,这个就算了吧,你又不是没听说,现在茅盾奖从评委到作品,那都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那些搞出版的同行们怎么说的?‘评委看不全,读者全不看’,这种文学奖项,得了也没什么意思。”

对于男生的这种说法,老人自然是没好气地给予了严肃批评,直到重生男老老实实口头认错以后,他才一脸不快地勉强放过了自己学生。

同样的意见落到罗戈那里,胖子就恨不得举双手双脚赞成了:“茅盾奖是个什么?能吃不,对增加销量有帮助没?得,我再退一步说,能对俺们华夏文化事业的复兴有帮助没?完全就是个形式主义的玩意儿嘛,作协那帮子文化官僚才最乐此不疲了。不说这个,小一啊,你说你那本《帝国的崩塌》,到底有没有希望,去参加普利策奖的评选?”

对于罗胖子这种皇上不急太监急的心理,男生根本就没去理会,因为他自己正在考虑兰登书屋的提议——再度亲临花旗国一次,配合兰登书屋进行全面的作者宣传,让广大花旗国读者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到他,了解到他。

但在一番考量以后,杨一还是婉拒了兰登书屋的建议,因为现在还是2000年,前一世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尚未发生,总体来说花旗国对待华夏的国别战略,还以遏制和敌对为主,上次宣传《暮光之城》,是因为面对的宣传对象主要为在校学生,并没有太过明确的政治倾向,但现在直面大众读者以后,很可能就要碰上更多的意外,而且是那种让人不爽的意外。

男生不敢确定,万一自己遇到什么歧视华夏的言论以后,不会当众直接反驳出口,甚至是和那些花旗国不明真相的普通民众发生口水冲突,要是那样的话,宣传倒是起了反作用。

在得知他的担心以后,罗胖子倒是满脸的不以为然,而且很是猥琐地列举出了非常强有力的证据,试图证明男生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去花旗国进行宣传:“怕个屁啊,你也不看看,这书都给你带来了多少人气!去行政部外联事务办公室看看好么,全都是洋妞儿的信,你说老美怎么就这么开放呢,也不怕你是个瘸子麻子,就敢在信里面iloveyou、iloveyou的,简直有伤风化!”

说到后面,这胖子已然是忿忿不平了,满嘴的酸味。(未完待续。。)

953.读者抗议

男生看这胖子一脸的吃味,顿时就哭笑不得起来,心忖大半年前自己过去宣传《暮光之城》的时候,也是接受过采访的。虽然报纸上刊登出来的,是经过处理的黑白文艺照,不算太清楚,但怎么就是瘸子麻子了?人家花旗国人民又不是傻子花痴,连这种最基本的大众讯息就不去了解了么?摇摇头不再去理会罗胖子,杨一开始考虑能不能趁这个机会,把其他几本作品,也通过兰登书屋的渠道推广出去。

《土疙瘩》,《暮光之城》,以及《帝国的崩塌》这三本图书,实际上都是国外作家的作品,但前者在披上了华夏民国历史的外皮后,对于外国读者的吸引力就降低了很多,倒是后两者杨一打从最开始就瞄准了花旗国和整个北美市场,所以在“拷贝”过程中,也是尽量还原了作品本身面貌,所以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除了这三本作品之外,其他那些《宋朝那些事儿》,《神农密码》,《鬼吹灯》,《康熙皇帝》等等作品,显然就不会具备全阶层通杀的吸引力了,这些作品就算是以兰登书屋的营销能力和全面渠道,也只能引来一部分特定爱好的读者——譬如说对华夏历史感兴趣,或者是喜爱灵异惊悚小说的读者,因而经过了通盘考量以后,男生打算把《鬼吹灯》拿出来,让兰登书屋操作一番碰碰运气,毕竟《暮光之城》和《帝国的崩塌》获得成功,并不能算华夏文学作品真正走向了海外走向了世界。

杨一要的文化输出,不是把别人的东西偷偷拿过来。包装一番后再重新卖给别人,而是希望看到自家的东西能够被外人接受。

有了这个想法以后。男生就趁着临近新年时间,公司里面的一些事务例如生态农业园区的建设放缓进度时。也正好抽出部分时间,对《鬼吹灯》也进行一番修订,让这部作品尽量符合欧美读者的口味。毕竟绝大多数老外,或许能理解“鬼”是什么意思,但给他们看什么“人点烛,鬼吹灯,堪虞倒斗觅星峰,水银斑,养明器。龙楼宝殿去无数”这些东西的时候,那些大鼻子就一准儿要抓瞎了。

不能理解的文章,又怎么能算得上是好文章?连最基本的让读者明白文字的含义都做不到,显然等待这种作品的命运,也只有失败一途而已。

好在男生前世在网络上的翻墙经历,以及和老外即时通讯交流的锻炼,让他精通了英文这一门语言,由自己在修订了这部作品以后,再亲自翻译出来。既能保证不丢失原本那种浓厚的华夏味道,带给国外读者神奇神秘的观感,也能尽可能消除不同文化所带来的隔阂。

……

杨一在对作品进行精心修订的时候,花旗国那边。有关《帝国的崩塌》到底有没有资格获得普利策奖的争论,也达到了一个高峰。现在的情况,是兰登书屋在背后推波助澜。《钮约时报》和《华生顿邮报》出于自己的立场,也不予余力地摇旗呐喊。而广大《帝国的崩塌》的读者,以及尽管对这种传统文学不怎么感兴趣但通过《暮光之城》而知道了杨一的读者。就纷纷发出了附和的声音,仿佛哥伦比亚大学和普利策奖基金管理机构如果不同意这个呼声,那么就有多罪大恶极一样,是阻碍了花旗国文学进步和发展的元凶以及罪魁祸首。

在持续了近半个月的报道之后,《钮约时报》终于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我们有理由相信,能够写出这样一部充满了原汁原味花旗国味道作品的读者,必然对这个国家的历史,这个国家的文化,这个国家的伟大,都有着自己独到而深刻的了解以及认知。那些反对《帝国的崩塌》进入普利策奖评选提名的人们,你们也许可以用传统作为借口,来拒绝一部本应获奖的优秀作品,但却不能否认写出这部作品的作者,在精神层面上,与你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所产生的共鸣!”

“这种共鸣是如此的真挚,就仿佛一位游子在怀念追昔自己的母亲,毫无疑问,这就是一种伟大感情,而有些人正在做的事情,却是抹煞和扼杀这种感情,这种行为,无疑会让普利策奖这一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的奖项,蒙上让人叹息的阴影……”

老外就是能够煽情,而且还是嘴炮无敌的那种。

看着手头上的报纸,虽然看似是为自己发出呼吁,而且理由也极其充分,充满了慷慨激昂打动人心的蛊惑力,但男生却十分清楚,撰写这些文章的人,也是出自幕后资本的授意罢了。比如说希望能够引发全民性社会话题的兰登书屋,比如说那些以贩卖新闻为生存之道的媒体方面,这些人决计不是什么为了文学理想和公平公义,就乐于无偿助人的活雷锋,而是彻头彻尾的大资本家。

当然,众多呼声之中,也有确实受到了杨一作品影响,发自内心觉得《帝国的崩塌》是一部好的作品,理应比普利策奖选中的人,不过当资本的力量介入以后,这一类人发自内心的支持,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变成资本角力的工具。

杨一把这一切都看在眼中,洞若观火,但却乐得自在。本来他“拷贝”这些国外作家的作品,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布局,让阳一文化壮大起来,以视线日后文化输出的想法,既然那些资本力量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愿意煽风点火,男生除非脑子抽风,要不然才不会去阻止对方。

而当男生悠然自在隔岸观火的时候,这一场呼吁哥伦比亚大学普利策奖评审会,通过《帝国的崩塌》获奖提名的活动,也达到了最**的部分——2000年12月23日,就在兰登书屋一年一度的圣诞书市大卖活动上,矮脚鸡出版集团的高层,把集团分卖场的地点,安排在了钮约曼哈顿区,距离哥伦比亚大学所在的晨边高地不远处的道格文化广场上面,这个广场,曾经是花旗国“迷茫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文艺运动起源地,是花旗国文化界和思想界,对于其国内主流文化发起冲击和质疑的圣地。兰登书屋和矮脚鸡集团把圣诞书市的分卖场选在这里,显然也是别有用心的。

而就在道格文化广场的分卖场上,最开始的情况和往年也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很平常的。热热闹闹的圣诞售卖活动,不过随着越来越多《帝国的崩塌》的读者的聚集,以及矮脚鸡集团所安排的那些“书托”,本来是商业性质的活动,也逐渐演变成了一次对普利策奖心怀不满的特定人群,对于这个奖项的质疑和反对聚会。

普利策奖在花旗国的影响力勿用多言,很多花旗国的民众,甚至都不知道诺贝尔奖的存在,但问到普利策,却绝对是无人不知的。这是一种长久以来潜移默化的国民性,就像很多花旗国人只知道影视界的奥斯卡,却对威尼斯,戛纳,柏林电影节一无所知一样,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在这种普遍性下面,也有不少烦传统的人士存在,而且从来都不是少数。这些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种反传统和反权威的思想,但凡是被广为认可和接受的东西,他们都会表示不同意见。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