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官界 (怎么了东东)



报社记者说:“早闻张总指挥的大名,也见过张总指挥,只是名字没跟真人对上号。”

张建中知道他一定看过自己以前在报上发的文章,心里很有些自豪,也没怎么谦虚,心安理得地当着这次行动的“总指挥”。

有时候,不是想要摆官架子,是环境迫使你不得板起一副面孔。县委办这块金字招牌使张建中与年青的记者们不处于同一个起跑线,副县长的器重,使张建中与王主任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当然,还因为有一个漂亮的女主持。

于是,张建中很有些官腔布置任务,告诉记者们今天采访两个点的特点。上午,主要采访城区书记,他要大家报道时,多引用城区书记的话,增加现场感。

他说:“每一项工作的开展,没有书记一把手的重视,是不可能取得骄人成绩的。城区扶贫工作能够成为红旗县的典型,与书记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下午,则是座谈与专访相结合,在城区的某一个社区召开有社区干部,受益群众参加的座谈会,然后,再到一户受益户进行实地采访。

他要求记者们要抓住城区扶贫工作的重点和特点。

他说:“这次采访是一项系列活动,采访的主题突出,采访的对象多,大家一定要抓住各个点的特点。只有抓住特点,才能避免雷同。”

话说完了,他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因为靓女主持一直看着他。

接下来,王主任便具体谈城区开展扶贫工作的特点。他们是怎么抓的?他们的经验与其他几个采访点有什么不同。

说说讲讲,就到了城区政府。

政府大门敞开着,车一直开到办公大楼门口。那里早站了一行迎接的人,张建中不认识城区书记,便不急着下车,等王主任下车跟熟人打招呼,他才跟在靓女主持的后面下车。

刚站定,就有人叫“中哥。”他定神看,原来是党校的同学,每次考试都叫他要复习重点。那人三十岁左右,虽然比张建中年长,但在官场,大家都不论年纪,一律以“哥”相称,这样,才让人觉得彼此间的关系不一般。

王主任介绍说:“他是城区的民政助理。”

两人并没客气地握手,只是那助理拍了一下张建中的肩说:“没想到是你带队。”

张建中笑了笑,问:“都准备好了吗?”

助理说:“书记在办公室等你们。”

张建中也不客气,像所有最高领导一样走在前面,王主任和一行记者就在后面跟着。

书记办公室在三楼,听到他们的说话声,走出门口迎接,目光越过张建中左顾右望,问:“电视台的记者没来吗?”

王主任忙说:“来了,来了。”

一行人回头看,果然不见扛摄像机的记者。

跟在大家后面的主持人忙说:“他上厕所了。”

书记像是这时才发现靓女主持,脸上笑得更欢了,说:“靓女认识,靓女认识,经常在电视上见。”

他竟舍弃所有人引领着靓女主持往他办公室里走。

张建中有些不高兴,想你这书记也太成问题了,见了靓女,其他人都不管了。

后来,助理告诉他,书记不是因为她是靓女才热情,主要还是因为见到她,知道电视台记者也参加这次采访。张建中问,电视台的记者就那么重要吗?助理笑了笑,说,领导想上电视!张建中醒悟过来,想这电视台的记者的确得人心!你电台报纸写的都是某某单位做得多好多好,却很少提到个人。电视台也不提个人,但采访的时候,领导却可以亮相。

领导们不管多忙,都要看本地新闻,因此,有机会在新闻上亮相,谈自己做出的成绩,比向大领导汇报工作的效果还要好。

第93章 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电视台记者一出现,书记就显得更兴奋了,问在办公室里采访好不好?会不会显得太官僚?问是不是找几个扶贫对象来衬托一下?这样才更真实可信。

党校的同学说:“那几个扶贫对象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在接待室,是不是叫他们上来?”

张建中摇头说:“还是采访书记吧!主要是谈谈党委政府怎么开展这项扶贫工作的。”

电视台的记者说:“还是坐在办公桌前谈吧!”

书记坐回自己的办公桌前,摆了一个谈话的姿势,问:“这样行不行?”

这么一说,张建中才发现,他的办公室似乎故意装点多,一个旧得呈黄色的草帽就挂在后面的墻上,旁边还挂着一个已经褪了漆的行军水壶,让人觉得它们的主人是一个经常下乡体察民情的人。

果然,电视台的记者发现了这个细节,在书记面前换了几个位置,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靓女主持也亮出了麦克风。本来,一脸笑容的书记便变得严肃了,呈现出一副官脸。

架好摄影机,记者看了看里面的图像,抬起头说:“你别太紧张。”

书记说:“不紧张,不紧张。”

要说些什么?昨天王主任就布置下去了,他们也准备好了,但女主持还是复述了一遍:“主要问你三个问题,第一,你们是怎么重视这项工作的,第二,你们是如何抓落实的,第三,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书记连连点头,却见他还是紧张得喉结打颤。

其他两位记者早拿到了文字材料,应该说,他们只要根据文字材料就可以整理有关的报道稿,这会儿,只是陪衬,陪电视台的记者,便很无所事事地坐在茶几边喝茶。

摄影开始了,靓女问了第一个问题,书记竟好一会没回答上来,越答不上来,就越紧张,说话的声音也颤抖了。

记者关了机器说:“这样不行。”

书记擦了一把汗,自我解嘲地说:“像小学生考试一样。”

“你别太在意摄影机,像平时讲话就行了。”

“好的,好的。”

“开始。”

说着,摄影机启动的那盏灯又亮了。

好一会,书记又那么傻愣着。

靓女主持说:“你说话啊!”

书记说:“你不问了?”

靓女主持说:“我刚才已经问了。回去可以剪接,直接接到你说话的内容前面。”

书记笑了笑,说:“是这样,原来是这样。我还等你问呢!”

张建中心里想,真是土帽!但从他的诚惶诚恐也看出基层领导有多重视这次采访。不重视不会那么紧张!于是,便示意党校同学出去。

两人站在走廊上,张建中小声谈了自己的看法。同学就说,不是重视,而是非常重视!根据你们的要求把讲话稿写出来后,昨晚,就一直在背。这就像考试,平时表现怎么样?知道的人不多,这一上电视,全城的人都看得见,有时候,群众会根据一个人说话的姿势和腔调,说你像不像领导,能不能当领导?

张建中笑着说:“他想得也太多了。”

同学说:“领导的压力不是我们这些人能考虑到的。”

“他也应该相信我们这些做具体事的同志嘛!难道我们还会把他最不好的一面呈现给观众?这本身也是我们的失职啊!”

“看得出来,电视台的记者和女主持都很敬业。”

张建中开始往自己想要说的话题引了,说“这次采访,面比较广,时间比较紧,记者们白天忙采访,晚上还要赶做片子和写稿,都很辛苦。”

“是的,是的。你也很辛苦。”

“我倒没什么?也就是跑前跑后,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希望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同学笑了笑说:“有时候,调动积极性不是嘴就可以调动起来的。”

张建中点头说:“是啊!还要让记者们吃好喝好,让他们得到好处。这一点,还希望你们能体谅。”

“体谅,当然体谅。书记已经有安排了。”

张建中反而尴尬起来,想你也太多此一举了。同学左右张望,见走廊并没有其他人,就从手里的皮包里掏出一叠信封,说:“我们都准备好了,你派给他们吧!”

“还是你派吧!”

同学坚持要他派,说,你派方便些!我一个个派场面就乱了,影响也不好!上了车,你再派给他们吧!张建中便不客气了,伸手接过信封,同学又说,你数一数,一共七封。张建中很清楚,三个记者一个主持,多出的三封,包括自己和王主任还有司机。

回到办公室,采访已经结束,书记担心地说:“还可以吧?不会太丢架吧?”

靓女主持说:“应该OK了。”

摄影记者就把机器放在办公桌上,把带子倒过来重播给他看。重播的窗口很小,他凑得很近,看得很认真。

张建中手里拿着信封,底气很足,对记者们说:“本来,书记是要请大家吃午饭的,考虑到大家有睡午休的习惯,就不安排了,大家还是回家吃吧!现在还有一点时间,电视台的记者也要回去做片子。”

这次连续做战,张建中还考虑到做片子需要的时间,采访的时间安排的得并不紧,采访完,大家就回去“赶稿”。今天上午的片子晚上要播出街,下午的片子要做好了留明天晚上用。到了边陲镇,当天是赶不回来的。

为了鼓励大家,也为了让城区的领导们知道他并没私吞那些信封,张建中并没按同学的吩咐去做,而是在书记的办公室,当着大家的面,把那些信封派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