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是……”
与此同时,俞飞白唯唯诺诺,等到俞守中不训斥了,才连忙转移话题道:“爸,你是军人,对于古代冷兵器有所了解吗?知不知道,这把刀是什么来历?”
俞守中板着脸道:“这刀的来历,铭刻上的篆字,已经标明出来了,你难道看不见呀。”
“篆字我当然认得。”俞飞白反驳,为自己辩解道:“不过,又是吴楚湛卢,又是大夏龙雀的,让人容易混淆。”
“狡辩。”
俞守中哼声道:“湛卢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剑,而大夏龙雀却是赫赫有名的刀,两者泾渭分明,怎么可能混淆。”
“你的意思是说,这把是大夏龙雀刀。”俞飞白反应极快,马上明白过来。
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这是刀刃上的前半段铭文。
在此之前,俞飞白可是把刀身上的铭文,理解成为古代有两件神兵利器,一件是湛卢剑,一件是龙雀刀。而打造这把刀的人,希望自己打造的刀,能够与两件神兵媲美,所以才会在刀身上刻了这样的铭文。
听了俞飞白的解释,俞守中忍不住皱眉,摇头道:“平时让你多读点书,你就是不听,现在闹出笑话来了吧。”
“这也不能怪我呀。”俞飞白委屈道:“谁叫古代文言文一词多义。而且,要是断句不同,就有不同的解释,不同的意思。”
“到现在还嘴硬。”俞守中有点儿怒其不争的意味,斥责道:“难道,你就没有听说过沉水龙雀,或者今刀剑录中的龙雀大环吗?”
“沉水龙雀,龙雀大环……”俞飞白茫然摇头。
旁边的王观听了,也是一头雾水,貌似没有什么印象。
俞守中见状,忍不住皱眉道:“那么,赫连勃勃,总该听说过吧。”
“赫连勃勃大王?好像是作家吧。”俞飞白若有所思,依稀有些记忆。
“不对!”这时,王观忍俊不禁,连忙说道:“赫连勃勃,与赫连勃勃大王,是同一个人,又不是同一个人。”
“王观,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俞飞白糊涂了。
“据我所知,作协就有个人,就以赫连勃勃大王为笔名。”
王观笑道:“至于,历史上的赫连勃勃,应该是南北朝时期,胡夏国的开创者。我记得,他最有名的事迹,就是建筑了一个统万城。在建城的时候,让人拿锥子扎城,如果锥子扎不进去,就杀锥子扎城的人。如果锥子扎进城一寸深,就杀建城的工匠。”
对于历史,王观可是下过苦功,认真研读。不敢说全部了解透彻,但是历史上一些比较有名的人物、事件,他绝对不会忘记。
“没错。”
俞守中脸上多了点笑容,认可点头道:“这个赫连勃勃,曾是后秦姚兴的部下,后来拥兵自立为王,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世多称其为赫连勃勃大王。”
“而且,说些你们不太了解的,这个人,还是游击战的鼻祖。”
说到这里,俞守中停顿了下,看见王观与俞飞白茫然的表情,就知道两人不清楚这事。他立时笑了,娓娓而谈道:“当年,赫连勃勃拥兵自立,攻占了北秦好几座城池,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他的部下,劝他要得天下,需先经营关中,固其根本,使人心有所寄,而关中山川险要,土地富饶,可以定都建国。”
“应该说部下的这个建议提得很合理,也很有战略眼光。但是,赫连勃勃在南北朝时期,强手如林的乱世战争之中,也有自己一套惊世骇俗的想法。正式提出了,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急骑风驰,出其不意,救前则击后,救后则击前,使敌疲于奔命,而我却游食知若的游击战精粹理论。”
俞守中感叹起来,敬佩道:“细读一千几百年前,赫连勃勃的战略思想,再结合抗战时期游击战的十六字诀。让人不得不叹服,先人的智慧,远远超出大家的想象,极其研究价值。”
“爸,这事我们知道。我国古代兵法博大精深,比如说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等,向来是世界各国研究的对象。”
俞飞白小心翼翼道:“不过,这把刀,与赫连勃勃有关系么?”
“当然。”
被打断自己的畅想,俞守中有几分不快,不过还是耐心说道:“看这把刀的柄部位置就知道了。环缠龙鳞,环内有鸟形装饰,这就是所谓的龙雀。许多书上都有记载,龙雀一词,专是指装具华丽、环内雕饰龙雀的环首刀。”
“虽说,这种龙雀环,是汉代环首刀的常见形制。但是,根据南北朝时期,南梁山中宰相陶弘景的古今刀剑录记载,赫连勃勃,在龙升二年的时候,造五口刀,背刃有龙雀环,兼金镂作一龙形,其首鸟形,名大夏龙雀刀。”
俞守中慢条斯理道:“这刀长三尺九寸,背上就铭刻了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迩,如风靡草,威服九区等篆字。”
“爸,你的意思是,这把刀,就是当年赫连勃勃铸造的大夏龙雀刀?”俞飞白叫道,语气充满了惊喜交集之色。
第一百三十七章 弹刀论证,前往眉山
“我说了么?”
然而,这个时候,俞守中却十分淡然的说道:“我只是告诉你,在南北期时期,赫连勃勃曾经铸造过这种形制的大夏龙雀刀而已。至于,这把刀是不是他铸造的,我又不是文物鉴定专家,怎么可能判断出来。”
“唉……”俞飞白十分失望。
不过,旁边的王观,却是不动声色,嘴角反而泛出一缕笑容。毕竟,他已经用特殊能力看过了,知道这把大夏龙雀刀的年代,非常的久远。就算不是赫连勃勃铸造的,也应该是同时代的东西。
“叹气什么。”就在这时,俞守中说道:“我又没说不是。”
俞飞白愣住了,不解道:“爸,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只是想告诉你,这种直刃的铸造技术,在唐朝末年,就已经失传了。”
俞守中把大夏龙雀刀拔出来,仔细打量刀刃身上的光泽,轻声道:“而且,类似这种花纹钢兵刃,在古代也属于高端的核心技术,不是随便能够仿造的。再说了,花纹钢千金难求,工匠得到了,都想打造一把属于自己的名刀名剑,怎么可能去模仿别人。所以说,只要你们肯定这把刀是古物。那么,就有七八成的可能,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大夏龙雀刀。”
“是古物,绝对是古物。”
俞飞白一听,顿时喜上眉梢道:“从山里挖出来的,怎么可能不是古物。”
“山里挖的?”
俞守中眉头一皱,有几分不怒自威。
“那户农家说了,那装刀的铁匣子,是在山里挖地挖出来的。”俞飞白面不改色道,又及时转移话题,赞叹起来:“爸,古代锻造刀剑的技术,真是登峰造极。你看这把大夏龙雀刀,已经流传一千多年了,还是那么流光明亮,锋芒毕露。”
“这算什么,在湖广地区出土的越王勾践剑,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剑身丝毫不见锈斑。”俞守中淡然道:“只要保存得当,千年不锈,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过,这把大夏龙雀刀,也曾经腐锈过。只是,不知道被什么人,以高超的技术,重新淬火锻炼了一遍,才保持现在这种光亮如新的情况。”
“什么?”
一瞬间,王观与俞飞白惊愕起来。
“叮……”
这时,俞守中伸手,轻弹大夏龙雀刀,一阵清脆悠扬的声响,在空中回荡起来。只见他神态自若,不以为然道:“这事有什么好奇怪的。所以说,你们对于古代兵器的了解不多,没有发现这把刀刃的厚度,比起同类兵器薄了几分。”
“看刀刃边锋上的铭文篆字,似有若无,很浅很淡。就应该知道,刀面被磨去了一层。而且听听弹指的声音就知道了,清脆、透亮,说明刀刃薄了。如果是原来的厚度,声音应该是铮铮响,带着一点沉闷厚重。”
似乎,俞守中对于冷兵器很有研究,手指轻轻在刃面上拂过,有些遗憾道:“这把大夏龙雀刀流传一千多年,除非是代代传承,主人爱惜珍藏,加以护养。又或者干脆是被直接埋在一个与空气较少接触的地方。不然,刀刃身上肯定是锈痕斑驳。”
“不过,可能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这把锈痕斑驳的宝刀,落到了一个明眼人的手中。他知道大夏龙雀刀的来历,心痛宝物蒙尘。干脆请手艺精湛的工匠,淬火把刀刃上的锈痕杂质熔去,再重新打磨,让刀刃恢复了流光明亮,锋芒毕露的表相。”
说到这里,俞守中摇头叹气道:“可惜,那人的一番好意,却是好心办坏事,让这把大夏龙雀刀,彻底的沦落成为一把观赏器。”
“沦落成为观赏器?”
俞飞白若有所思,然而旁边的王观,却彻底明白过来。
被重新淬火锻造的大夏龙雀刀,虽然恢复了锋芒毕露,光芒透亮的表相,但是刀身内部的分子结构,可能已经被破坏了。虽然说,破坏的程度可能不严重,但是刀刃厚度变薄了,却也是一个难以掩饰的事实。
也就是说,原来的大夏龙雀刀,是赫连勃勃命人打造出来的杀人利器,实用战刀。但是刀刃厚度薄了,就意味着刀锋的实用姓降低。本来,刀锋可以轻易斩扎二三十层铁甲,现在可能已经斩刺不动了。或者刀刃斩刺铁甲,干脆出现迸口卷刃现象,甚至直接折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