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乐突然笑而不语,卖了个关子。
薜老深深吸了一口大气,心里惊涛骇浪!那一刻,这位被国内中医界,誉为“圣手”的大专家,有种“浪得虚名”的感觉。自己自以为在中医界,已经是可以站在最顶尖人物,站在高处,睥睨众医,但是古乐这淡淡的几句话中,透露出的学问太深,竟将他如何用药,用的是什么药,都一一道了出来,犹如亲眼所见,亲自下药一样,这样的医术,这样的眼力,薜老自觉自己就算再苦研医术一个轮回,也休想做到。
“这年轻人,医术恐怕已经到了一个让人惊骇地步?”薜老心里暗暗道,一句后生可畏,已经很难形容古乐医术的厉害!再没有争斗之心,也没有打算打回场子的想法,问了一句:“只是什么?”
“学有专长,术有专攻,人力有限,而医术无限!”
古乐淡淡一笑,轻轻道:“一个人穷其一生精力,也难将一门学问研究吃透,任何一门高深的学问,都值得让人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去挖掘,去取其精要……而医术,就是一门高深得令人永远也挖掘不尽,取之不尽的学问,又拥有着无数变数和变化!而且中医与西医根本是两个相对读力的专业,用药不一,诊治不一,疗效不一,诊断不一,特别是中医,精妙不说,玄之又玄,因人而治,一个中药处方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一种疾病也可以用不同的处方来治疗,还有半里半表病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说,这些用西医的理论完全不能解释!可是现在的中医已经陷入西医的思维模式,遇到炎症就清热解毒,遇到高血压就平肝熄风,美其名曰:以方套药、废医存药、中药西药化……简直一派胡言,完全脱离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也丢掉了中医学术的精髓和特色,一旦治疗无效,往往求助于西医、西药,都是一群不反思自己对错,用药是否有错,反而认为中医疗效就是不如西医,从而离中医越来越远,进入恶姓循环!可是人一生,不过短短数十载,一门学问没吃透弄懂,又去学习另一门学问,三心二意,学不专业,最终下场,害人害己啊!”
语重心长,不屑与痛恨。
薜老当场就有点难堪了,古乐最后几句话,分明是在指着他鼻子大骂他学不专业,然而古乐根本没给他难堪下去的机会,也不给在场其他人一点喘息的机会,冷笑一声,用一针见血的评语道:“中医就是中医,西医就是西医,中医要姓‘中’,而不是‘中西医结合’,亦不是‘中医现代化’,作为一个中医大夫,就要坚定不移,应秉承传统,不要中医没学好吃透,就另学一门医术,如此下去,中不中,西不西,那就是无根之木,如浮光掠影,误己误人,终其一生,也难成大气,更重要的是……”古乐突然加重语气,冷冷地道:“一个医者一旦与金钱,利益挂上钩,那就不在是一位医生,而是一位‘商人’,又如何谈医,如何救人治病?”
洋洋洒洒一番话说完,古乐看了薜老一眼。
薜老脸上再次青一阵白一阵,一副无地自容。
亭子里的其他人,个个听得神采奕奕。
这一番精彩的话,古乐说得很重,也说中了代现中医的一大通病,一针见血的指出,不是中医不如西医,而是学中医的大夫,没西医大夫收入高,待遇高,这一点,作为国内知名专家的薜老心里一清二楚,纵观国内各大大小小中医院,几乎清一色的中西医结合医院,个个自称中医,但个个都是挂着狗头卖羊肉之徒,中医院内的用药,中药往往没西药高,几乎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是什么导致这一原因?是奖金、补贴、收入,因为中药多便宜,几副药,几个方处,值多少钱?西药套钱多快,多实惠!一瓶点滴,就值十来副中药的钱了。
看来经济杠杆的力量,不仅体现在商界,也渗透了医界。
为了多拿奖金,多拿补贴,用什么药,打什么针,医生都得好好掂量掂量了,也难怪,这年头开小车,坐豪宅,包二奶,养小三的人士中,也多了“白衣”一脉。
最后,古乐放下茶杯,冷冷地瞥了薜老一眼,淡淡地道:“医者用药,是为病人解除病魔,不是对准奖金,回扣而去……一个好的大夫,不仅仅是体现在他医术的高明,还有作为一个医者的道德底线……一旦超出了这底线,纵然得到再多的荣誉地位,也不过是在捞病人的血汗而已,而一个医生缺了医德,视病人为摇钱树,也不过是在进行一种交易罢了……有利益的交易,自然少了一分责任,多了一分功利之心,几毛钱成本的药品,也能卖出上千元以上,果然是一本万利啊!”
薜老脸黑成了一片,这一句话,击中了他要害。
(未完待续)
卷一册 第一百三十四章 医道、棋道、神道,关夫子(上)
古乐最后几句话,没有丝毫留余地,就象一个偏执狂,对待自己敌人,赶尽杀绝,不留后路,偏偏又一语道破现代中医的难尴尬地位,以及现代医者视患者的“另类”心理,切中了现代医学商业化一大弊端和要害。
现代医学的发展,几乎已近商业化,医生和患者的关系,已经演化成一种赤裸裸地金钱利益关系,早就抛弃古人那一句“医者父母心”的道德艹守…………一视同仁,还不如说区别对待,偏心势利,以钱来待患者,以利来治病!毒害的永远是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草根人士,以及那一条条本该活下去的生命。
与民争利!
这就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模式。
也是患者与医者最大的矛盾所在。
薜老师从名家国手,祖上薜立斋,更是“温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与赵献可、张景岳、李中梓等诸多国手名家同时被誉为“温补学派”最杰出的医学名家,创出了“对症下药,滋阴补阳,固本还元,功能佳”及“一保姓命,二保元气,三保功能”的新颖而又运用方便疗法,轰同一时,挤入中医八大流派之一。
薜老作为“温补学流”发起人薜己的后人,祖上流传下来的单方、偏方、验方、秘方,多不胜数,又潜修医道数十载,中医技术早就炉火纯青,可就是这样一位中医大国手,为什么偏偏又去学习西医?
是中医真不如西医嘛?
当然不是。
是医学现代化,商业化,金钱化,是政策门槛造成“无证行医”所致。
一句“无证行医”,毒害了多少民间中医国手,也使多少宝贵的药方秘方失传,特别是很多身怀一技之长,但苦于无行医资格证的中医,纵然医术再厉害,也无用武之地,因为无证行医,是触犯法律的,可偏偏中医的根和创造力却在民间,纵观中医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民间中医的发展史,许多青史留名的中医名家像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无一不是来自民间。现代名家岳美中、吕炳奎、董建华、李聪甫等当初也是民间中医,像云南白药,福建片仔癀这样的名药都是民间实践、总结的结果,而许多中医经典著作中记载的药方,技术,也是来自于民间的贡献。
不承认这一点,就是无知。
当代一位名家,一针见血地这样说过。
政策不变,不出一二十年,中医生存的土壤将被政策彻底铲除!
也有一位名家,语气深重心长!
中医要姓‘中’而不是‘中西医结合’亦不是‘中医现代化’,古乐也一言道中其中厉害,也令薜老惭愧不已,他潜心研究中医数十载,为何晚节不保,投入西医怀抱,“无证行医”是其一,最大的原因,还是利益,还是院方的政策,也造成了他“中”不“中”,“西”不“西”,所以当古乐一番话落下,薜老只觉得有把利刀,在他心里狠狠的捅了一下。
古乐瞥了一下已经自惭形秽的“老中医”,冷笑更堪,没有穷追猛打,也不在这问题上纠缠,更不想和薜老全面开战,因为中华数千年的文化,在这短短二三十年间,已经被践踏得一塌糊涂,不是被涂改得面目全非,就早已失了其文化精髓,中医也不过是其中一个“微不足道”地“受害者”罢了。
古乐一笑,似乎将才的“针锋相对”给一笔带过,话题也不在纠结于中西医这两门学科上,而是引到了何老病情上。
病情他已经分析清楚!
接下来,就是下药了!
古乐很直截了当地道:“何老先生这病,主要是拖的太久,中‘药毒’太深,虽然道长那颗‘药王丸’也有回春妙用,但也只是能暂缓何老先生的病情而已,只要药效一过,这病还是会反复地。”
何老神色不动,轻轻道:“少年,你真可以治我这病?”
古乐点点头:“可以试一试,治疗方案也很简单,一剂药就可以治好。”
“一剂药?”何老脱口而出,不光是他惊讶,就是薜老也是一脸动容。
何老这病,他跟进已经许久,如何难治,他心里一清二楚,如果古乐说用药慢慢调养,他绝对相信,因为古乐的“厉害”,他已经是见识过了,可是一剂药就想治愈何老病,就有点天方夜谈,让人难以取信了,只觉这小子的胆子,也忒大了一点,何老已病了好几个月,虽然服用中年道士的丹药,使病情得到控制,但是想要治根,恐怕还得花些功夫。
相似小说推荐
-
全才大少 (雷雨-寂寞) 每个女人都向往一个白马王子,但那唯一的一个,一定是俺!突然捡到一件能够获得人类全部技能的高科技,你说,我是用来...
-
伪道 (偶遇伤心) 起点VIP2013-10-06完结 道士! 神秘而又传奇的职业! 为你讲述一个年轻伪道士的闯道之路! 原来修道真的可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