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伊凡 (kl3300)
- 类型:都市重生
- 作者:kl3300
- 入库:04.12
他要做的就是尽量多搜集高能粒子束的产物资料,并在已经确认的天体中,合理的假设这些粒子的来源,可能的天体结构,反应模式,当然,整个细节的推导也要做到非()常精致,让人无可反驳。
这个过程还算有点意思,封敬亭感觉上就好像自己根据上帝造物的痕迹,来推测他老人家造东西的细节,这个过程更像是猜测,比如人观察到地上有一滩水,完全可以假设是下雨,地下水,冰块融化,露水聚集……前提是你想尽办法说服别人相信你,所以你就得有数据和理论结构,形成一个看似完美的证据链,许多理论性的论文其实就是这些东西,其实真实的情况往往会让人目瞪口呆,或许这摊水仅仅是谁家的小狗随地大小便,而你正好感冒了而已。
羊八井天文观测站算起来还是一个新站,正式的数据记录才开始了几个月,但是记录的数据已经非()常充足了,一方面是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另外也有一部分因素是这个项目属于国家重点的项目,受到的关注很大,封敬亭一边看着电脑上磨磨蹭蹭的分析读取过程,瞥了一眼剩余时间,大概还需要好几个小时,其实大多数时候就是这种等待,每次这个时候,他都会打开邮箱,搞搞自己感兴趣的小玩意。
封敬亭熟悉的了一个网站,输入了用户名和密码,然后在密密麻麻的英文条目中,筛选着自己想要的东西,得益于读硕士的时候曾经参加过LHC的一个实验项目,他有一个账户能够在LHC的网站上下载自己想要的实验或其他观测数据,这个网站就是专门为高能物理学家准备的,大家平时都在上面交换、共享研究资料,LHC的最新实验数据也往往都在里面,不过因为数据量很大,大家都是自己编算法,由网站提供计算资源,剩下的就是等待了。
哎,物理学总是需要等待。
他这次是为了帮别人一个忙,这次的下载的数据是一个学弟的毕业论文需要的,他没有账号,所以就找上了他,听说他的论文是跟宇宙膨胀有关的,想到这里,封敬亭摇头笑了笑,研究这东西看起来真没什么意思,宇宙实在太大了,不管是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研究它膨胀还是缩小,膨胀的快还是慢,都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最多只是为科幻小说提供点素材罢了。
比起这一点,高能物理就强的很多,不说远的,只说人类要是能掌握聚变反应的尺度,实现持续大规模的商业使用,就算太阳突然消失了,人类也能靠地球上的水活到星际移民的那一天。
宇宙膨胀方面主要关注的数据大多来自著名的哈勃望远镜,当然,一些重要的次级指标,比如哈勃常数之类,都随着原始数据免费附送了,也好给下载者一个参考。
在把数据压缩发送前,封敬亭大概看了一下数据,一大串,按照观察时间划分,大概都是同一个数字,后面跟着一大串小数点,小数点的前几位数字也都差不多,只有后面开始出现混沌一般的混乱,封敬亭知道引起那些混乱的原因有很多,观察精度啦,计算机精度啦……反正都是这些东西。
数据文件的最后有一句英文提醒:“因为不明原因,一下这几天的观测数据可能有误,希望使用者慎重考虑。”
这句话下面跟着几个日期,封敬亭大概看了一下,都在这个月,连续好几天,时间段也都标示的很明显,换算成北京时间大概是9点到12点之间。
封敬亭没怎么接触过哈勃那一块的数据,所以对这些偏差也不是很了解,不过根据他的了解,他也知道像哈勃那么备受重视的科学观测仪器,在技术上是不太可能出错的,更何况是连续数天的错误,这个提示让封敬亭的好奇心上升了起来,在科学界,一切正常是最让人无聊的,偶尔的不正常才显得有趣,因为那通常是一些未知的东西。
哈勃常数是测算宇宙膨胀速度的一个常用指标,众所周知,宇宙膨胀最关键的证据就是人类通过望远镜观察到所有的恒星都在远离我们,因为这种远离形成光学上的多普勒效应,所有的光都有红移现象,而哈勃常数就是根据被测光线“到底有多红”来反向算出远离速度,一般来说,这不是一个定值,往往根据观测对象的不同而出入很大,封敬亭这次下载的数据全都是以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半人马α座为目标测定的,这颗星星距离我们大概4光年。
封敬亭给自己的电脑上也复制了一份,把原来那份给那位学弟发送了过去,然后他打开文件,随手从LHC网站上搜索了几个实用的分析软件,装载上数据。
时间一分一秒的度过,笔记本的反光在封敬亭眼镜上不断的闪烁,大概半个小时后,封敬亭揉了揉摘下了眼睛,揉了揉太阳穴。
封敬亭看了这么久,不是因为数据晦涩难懂,而是他有些难以接受,如果这些数据真的不是因为技术原因——封敬亭现在几乎就断定肯定是技术原因,只是还没查出来而已,那就只有一个可能——宇宙在变大的同时,还会间断性缩小。
在那几天的异常数据中,在某个瞬间——几乎是不可测的时间段里,哈勃常数停止了增长,反而缩小了一点点,这一点点是非()常小的一点点,几乎接近精度的极限,但这仍然不可忽视,要知道,这不仅仅是量得问题,更是质的变化——距离在缩小!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宇宙就不是之前人们想象的纯粹是一个在不断膨胀的气球,这这中间肯定要加上一些东西——比如一根针会固定的给这个气球放上一点气,多余的气球就从这个洞里流失了出去,这个理论听起来非()常让人难以接受,虽然原先的膨胀理论也不见得受人待见——在这种宇宙的尽头,是无穷无尽无意义的热寂。
封敬亭登上了网站,看看相互讨论的部分——果然,关注这部分数据的不仅仅只有他一个人,许多被这个消息震动的科研工作者都在上发牢骚,他把自己的想法了一下,发了个帖子,很快就有了回复。
“我们就等着那帮家伙出来乖乖认错吧,也许他们新招的技术助理是个金发美女,上帝,或许只有这个理由才能让大家接受这个可笑的错误!”这听起来是标准的美国想法。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接受这个事实,如果硬要说数据没错的话,那唯一的可能是中国人正在制造黑洞——连续好几天都在制造,不过最近他们停了,可能是因为他们玩腻了,因为根据数据我计算出,空间缩小是有一个中心的,这个中心大概就是大概在中国南方一带——我们是不是该赶紧去看看地球上有没有少了一块。”
……
☆、第九十六章 异想天开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kl3300 书名:法师伊凡
☆、第九十七章 进展
“不行。”陈雷摇头,都不用去找建筑专家,他就可以替全部地球人回答这个问题,“太高了。”
“如果实在不行,可以先造一部分,比如先造100多米……”伊凡低头指着图纸解释,“到这就……这样的话,结构上都是可以分解的,只需要在这里……”
“不行!”陈雷还是摇头。
“为什么?”伊凡忍住侦测陈雷意识的冲动问道。
“你刚才说要用航空铝材来造这个东西?”陈雷问话的时候,嘴角抽搐了一下,他也是刚刚想到这个问题。
“对,我查过,这个材料比较轻便,强度也够……”
“你知道这个东西卖什么价钱吗?”陈雷几乎是在冷笑,冷冷的嘲笑。
伊凡愣了一下,皱了皱眉头:“很贵?”
“非()常贵,你这是在用造飞机的材料造房子。图纸你可以留一份给我,我会联系一些建筑学的专家帮你看看,不过……我还是想问,你造这个东西到底是准备干什么?你不会是想搞房地产吧。”
虽然这个建筑看起来不是很现实,但是仅仅从它的轮廓来看,感觉还是具有一定视觉冲击力的美感,外壁非()常光滑没有修饰,所有窗户、设施的朝向都是指向桶的圆心,这一点非()常少见,就好像通常体育场的那种设置。
不过美归美,如果想用这个东西赚钱,估计难度不小,先不说建筑上的技术问题,只要看看桶中间大段的空隙,就知道这个建筑的空间利用率并不是很高,从经济角度来讲,效益不会很好,高度虽然是一个优点,但也是缺点,过高的高度意味着高层人员居住成本的上升,光是电梯……
陈雷毕竟是学经济的,一动心思就不自觉的往钱上面凑。
“哦,不是,”伊凡摇着手“我不准备拿这个卖钱。”
“至于成本……”伊凡为难的叹了口气,在来地球之前,他也没有想象过这样大的工程,大概是地球上许多现实刺激了他吧。这个东西其实并不复杂,看过一些科幻小说,结合一下自己的实际,稍微学一点工程绘图,就能搞出这个东西来。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不是说说而已,即使是法师,要买东西还得给钱不是。
“要不就先做一层,”伊凡咬咬牙,指着俯视图那个圆筒划了个标志,就好像在土司上划下早餐面包大小一小片,“先做出这一点来试试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