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风云机械 (艾力露牧师)



一个银行家们迟疑地说道:“应该是,地方大了好几倍,你的意思是说他们的钱多了很多?”

“对了。”席勒尔满意地点点头,真怕他们没有来当托的,他一个人唱独角戏还是很累的,“他们在上个月,向泛美船舶发来了订购两万吨战列舰和四万五千吨航空母舰的函件……”

“哇!”这下子可是点燃了汽油一般,场面马上热闹了起来,席勒尔也是故意混淆视听,他说是函件,没有说是询价,这可是天壤之别。

接下来的介绍没有人想听了,两艘舰船的价值就超过了目前泛美船舶的价值,谁都知道这是泛美船舶腾飞的关键。

这时候进入了提问时间,银行家们这下可是得好好打听,不能让他们混淆了自己的想法。

“泛美船舶在技术领域有什么特长呢?要知道现在可是电子技术最吃香了。”波克来投资银行是首席分析师问道。

“这个由我们的研究所所长李嗣晨先生来回答。”席勒尔趁势把李嗣晨推了出来,李嗣晨可是没有想到还得发言,没准备啊!好在就是说他一直在研究的燃气轮机,这也是不错的。

“我们研究所投入了巨资和麻省理工大学物理材料专家内维尔一起,研究一款最新型的动力设备——燃气轮机,主要是用于船舶的动力和发电机组。”李嗣晨说完就想下来,席勒尔可是着急了,这个不是重点啊!

不想还是有人提问,“燃气轮机?这个,好像德国人也在搞,没有什么新意啊?”

李嗣晨这下子不满意了,说道:“德国人搞的那是什么玩意!我们在燃气轮机基础上设计开发的一款发动机,它的功率目前就可以达到2700kh了。”

李嗣晨看见银行家们还是一知半解的样子,他又加了一句,“这么说吧,目前的飞机速度大概是400-600km

h,那么用它做发动机,速度可以达到900km

h以上,甚至超过音速。”

“啊!不会吧?”银行家们被震到了,这可不是简简单单说是新技术了,而是划时代的技术了,“现在已经到什么地步了?哪时候生产?”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层出不穷。

席勒尔已经让他下台了,这个李嗣晨可是放了一颗卫星,别人可是闻腥出动的鳄鱼,别自己还没有捂热,就让他人把成果摘了去。

下面的事情就好办了,摩根会承销泛美新发行的二千万新股,其中五百万会在公开销售前分售给在场的三十六家投资银行,每股作价六美元,内部销售的折扣是八折,也就是4.8美元卖了五百万股泛美船舶的股份,其它一千五百万股将在九月二十五日内部股销售后,于二十八日公开销售。

摩根的折扣价销售给投资银行也是惯例,美其名曰是照顾关系户,以求得他们对公司的支持。

接下来的泛美原来股份一亿股会被摊薄,祝楷占到了上市后的泛美船舶的60.8%,股票还是有7300万股,如果按照6美元算的话,他就有6亿多美元了。

席勒尔当天在收到各家投资银行的认购股票确认函后,马上给祝楷发送了电报,报告如此让人兴奋的消息。他本来以为有两美元的发行价就不错了,没想到询价过程竟然把发行价足足叫到了6美元。

现在的事情是要祝楷把舰船的订单确认下来,那么到月底上市才能顺利。

第一百四十三节 工业基础

感谢陶航雪的打赏,在这里预祝你圣诞快乐,新年有新发展。

~~~~~~~~~~~~~~~~~~~~~~~~~~~~~~~~~~~~~~~~~~~~~~~~~~~~~~~~~~~~~~~~~~~~~~~bxwx

祝楷在烟台家来正准备睡觉时,被警卫叫去了发报室,席勒尔从纽约传来了泛美的好消息。

他一开始还是有点小迷糊,以为股份占比被摊薄了,钱就少去了,6美元一股,自己60.8%,3648万美元,祝楷算的还是自己明白,心中也不以为意。

后来席勒尔让他把两艘舰船给定下来的建议把他吓坏了,合着自己好不容易弄了点钱,就又投入到造舰船这个无底洞里去,就按席勒尔说的两千万美元左右一艘,可是接近四千万美元啊!

两人是在搏斗一般,一封电报过来,一封电报过去,大半夜的,弄得祝楷是不厌其烦,最后席勒尔来了句狠话,只要泛美涨个0.5美元,就差不多够祝楷买下两艘舰船了,就算是为了泛美的股价下订单又会有什么事!

这下子祝楷愣住了,不对啊!怎么自己算错了?他发了封电报询问自己到底有多少股票,席勒尔发来具体的数字:73000000股泛美船舶股份有限公司,占比60.8%。

这下祝楷知道自己是发财了,听他的,干嘛不买!就像当年有人说的,我一艘拿来晒太阳,一艘拿来看月亮,不行啊!

整个晚上祝楷都被兴奋的情形感染着,使得他呆在电报室里迟迟才离开,这事还是别张扬了,真不知道别人知道了又会怎么说。纽约的团队看来今年年里要有个大红包了,尤其是席勒尔,自己可是捡了一个大拿。

这样一个晚上,祝楷可是把江惠芳折腾得够呛,她是一直到白天都没有什么精神。

埃托奥博士的风洞实验室已经运到了青岛,他可是着急想吹风洞,可是电力问题开始制约着他,这个大型的风洞真不是一般耗电,只能是等着1.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完成安装才能进行了。

不过时间也近了,发电机组的安装还是挺快的,到9月中旬,他就可以开始试验。这次的飞机发动机要大一些,整个机身也是大得多了,机身部分就只能到纽约加工,这也是整个生产过程慢的原因。

连文斌三兄弟跟在了博士的身边,可是学到了许多东西,现在德文都是溜溜的,博士对三人很严格,因为他也知道,这是祝楷的兄弟,况且他也感觉到像这样下去,他重新回国发展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他开始有意识地培训飞机制造厂的设计人员,让他们懂得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还能寻找飞机设计不足的地方,在飞机制造厂的档案室里,他把一个个飞机设计的理念解释给托奥的稚嫩的设计师们,希望尽快地把这些灌输进他们的脑子里。

像是这次风洞实验,由于过来的实验设备还不是最齐整的,但是他还是坚持把所有的实验都准备好,希望能够在接下来的进口仪器时,把这些缺憾弥补,在实验之前,他一遍一遍地让设计师们模仿他要准备试验的项目和要记录的数据,使得他们有个直观的概念。

设计师们在起初确实还有些不在意,但是自从连文斌因为拖沓地进行准备工作被博士赶出去后,大家一下子就认真了起来,终究谁也不想错过9月的风洞试验。

连文斌还是在祝楷后来来青岛是时候,陪着他去道歉,才将将让他回到了参加试验队伍中来。

在九月上旬,博士还专程去了上海一趟,指导上海飞机制造厂的设计团队安装运输机,指出应该注意和要防范的问题,就一天时间他就回到了青岛,因为发电机组已经开始并网供电了。

博士的想法一直是造一架飞机,参加飞机竞速比赛,可是在青岛,发动机这一关就无论如何都过不去,没有大型加工设备的弊病还是显露了出来。

另外一个问题是除了德国公司,其它公司的加工精度还是上不去,往往是一款好设计,到了工厂又成了平庸的角色,博士和祝楷已经就这个问题聊了许多次。

祝楷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是加强标准化建设,把设备加工精度弄上来,就烟台的水平,也许十年应该没有问题,即使是上海,也得两三年,还得厂里的老师傅带着才可以。

如果是德国人,一年就可以使得工厂正规化,记得当年东德来厂里安装机器的工人,一边在安装机器,还一边在教职工注意事项,可是他们一走,有点毛病,虽然自己也是能修好,但是机器是真的一天不如一天,最后还是在进口另外一台机器的时候,让东德的工人又重新调整了一遍,这才恢复了加工精度。

祝楷现在开始怀念数控机械了,那是个只要揿个按钮就一切搞定的时代,不会出错,加工精度也高,速度就更别提了。

还是一步一步来吧!先把大型加工机械的生产计划搞起来,接下来还有许多活计是要用到的,即使是万吨水压机给你,没有大型的加工设备,还不是只能瞪白眼。

任务还是给两个机械厂分解掉,上海这边会进行难度大的卧式坐标深孔镗床的研发,这个是祝楷比较熟悉的设备,在厂里还曾经为一家乡镇企业生产过一台,在几个月里摸爬滚打,也是积累不少经验。

说来还是惭愧,自从被飞机项目牵制了精力之后,在一些基础的加工设备方面的关注还是太少了,终究自己这边还是技术力量薄弱,需要自己时时刻刻地提点才能稳步走下去。

就像是这个镗床,适用于机床制造、机车、船舶、煤机、液压、动力机械、风动机械等行业的镗削、滚压加工,使工件粗糙度达0.4-0.8μm,你说得起多大的作用。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