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不苦仔细想了一会儿这个问题,炎夏现世的人道格局给了他灵感。
帝都之下有副都,副都之下有州,州下有府,府下有县,县之下为集镇村寨。
于是,他心中再次发出敕令:“人道敕令:所有土地庙的阴冥之地可与其所属县城隍阴冥之地相连接,县、府、州及以上阴冥之地皆可互通相连。”
这人道敕令一出,人道气韵再次沸腾起来,新的人道规则欲要融入炎夏人道之中。
此刻,他仅剩的361点人道值迅速下跌,很快,人道值余额就变成了零。
这条欲要成为新规则的人道敕令瞬间溃散。
在这条敕令溃散的同时,已变为零的人道值瞬间恢复到了361点。
“这点人道值已不足以支撑我发出新的敕令了吗?”
姜不苦心中如此判断。
同时,心中还有一点庆幸。
在掌握这权柄的第一时间,姜不苦想到的就是改变亡者的处境,最低限度,给他们提供一个庇护之地。
当这个思路逐渐清晰成型之后,他最初的想法,是利用这权柄创建一个庞大的、类似洞天福地这样的特殊界域,然后让炎夏亡者魂灵在专人接引之下通过传送的方式进入此地。
这界域就是亡者生活保全之地,其中庞大的规模,复杂的运作,和传说中的地府也没差太多。
但最后,他还是放弃了这个计划。
他并不知道一次性做成此事需要消耗多少人道值,他对此并无准确地概念,但他知道类比,这事绝不会比同时开辟一百零八洞天福地轻松!
而别说同时开辟一百零八座洞天福地,让他单独开辟一座,他都觉得力有未逮。
稳妥第一,随时都有亡者在天地酷刑折磨下魂消魄丧,先把这个需求解决了再说其他。
所以,他最终采取了现在的办法,在已有的城隍庙、土地庙的基础上加了“隔间”,这显然比重起地基、再建新屋来得更快更省。
将所有阴冥之地连接成片的计划破产,姜不苦没有放弃,而是稍微更改了一下。
“敕令:所有土地庙的阴冥之地可与其所属县城隍阴冥之地相连接。”
他把其他内容全部删掉,只保留了一点。
这一次,人道值只103点消耗了就完成了敕令内容。
炎夏人道再添新规。
只见所有同属一县之下的土地庙中代表阴冥之地的虚影向与县城隍庙集中,融合成一块更大的阴冥之地,县城隍的阴冥之地与那些土地庙只有一点淡淡的虚影相连。
姜不苦仔细感悟了一番其中变化。
“以后,土地庙本身再无安置亡者之力,各地亡者只是通过各土地庙进入县城隍的阴冥之地。”
姜不苦看了看剩下的258点人道值,继续道:“敕令:县城隍之下的阴冥之地与府城隍阴冥之地相连。”
人道值在减去211点后,所有县一级的阴冥之地向府城隍阴冥之地靠拢,最终融合成一块更大的阴冥之地。
但县城隍之下的阴冥之地并未完全消失,留下了五分之一左右作为“自留地”。
姜不苦很快就想到这块“自留地”的妙用,即可作为“驿站”,从各土地庙接引而来的魂灵有一个落脚暂驻之所,也可作为城隍庙的一个特殊“办公场所”。
他可以想到,当阴冥之地开通,亡者未散的魂灵不再急于消散,必然会有越来越的、有关亡者的公务需要处理。
而两次他的敕令内容都是连接相邻的阴冥之地,可实际效果却有很大的不同,他仔细感悟了一下其中区别,而后恍然。
“炎夏人道并不会犯教条错误,祂会严格接收执行我的敕令的内容,但同时,在祂执行时,他会将这新内容与既有的规则相互印证参照,在不改变敕令内容的情况下做出优化调整……甚至,未来若有了更多可借鉴印证的体系,祂还会将这两个敕令继续优化。”
“这两条敕令会运行下去,而且,比我预计的更好。”
姜不苦如此想着,自从看见亡者灵魂受尽折磨后才魂飞魄散,姜不苦心中就始终记挂着此事,一日不解决,他就一日难以心安。
今天,他终于从根子上解决了这一难题,比他最初预计的还要好,他心中始终萦绕未散的不安终于彻底消散。
姜不苦看了看仅剩47点人道值,已无法支撑他发出新的敕令。
他心念一动,眼中人道气韵只有城隍庙、土地庙的世界瞬间消失,变成最初他看见的模样,而若细看,人道气韵的变化,已和他刚进来时有了很多不同。
给人以更加秩序祥和之感。
他最后看了一眼,意念便从此界消失,回归紫府。
正打算意念脱离紫府,回归现世。
忽然,他的精神一凝,看向人道值统计数据。
此刻,人道值已经自动分成了两行。
第一行是:
【天幕大阵点拨】:47点。
第二行是:
【阴冥之地开辟】,而其后的数据,“+1”如同雨点般击打上去,很快就从个位数变成十位数、百位数……
其涨幅甚至比天幕大阵点拨更加夸张。
这意味着,在炎夏人道的判断中,阴冥之地开辟给炎夏人道带来的增量,远超阵法理论突破和传送阵的出现!
第九五章 人道增量
随着人道值的迅速增加,一幕幕画面出现。
……
练气境以上的修行者都已经知道,他们若是死亡,不会如凡人那般立刻灵魂消散,他们的灵魂还会存在一段时间,受尽折磨,无处可躲。
自然死亡、意外身亡、情杀仇杀……因各种原因辞世的练气境及更高境修行者并不少见,放眼整个炎夏,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当死亡无法逃避之时,相较于以往,他们还更多了一层对死亡之后的恐惧。
当身体死亡,灵魂独自面对世界,意识也还完整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做一个残酷的选择题。
有的主动站在阳光之下,或者投身烘炉之中,或者其他能让他灵魂速灭的方法,他们想死快一点,一了百了;
有的却要立刻躲去尽可能阴翳安静的角落,虽然灵魂始终处于一种缓慢蒸发散逸的状态,一种钝刀割肉、痛彻灵魂的感觉一直在折磨他们,自我意识慢慢消失,最后只剩一具空壳,直至最后,彻底消失。
不能说前者更勇敢而后者更懦弱,从所承受的痛苦来说,后者远超前者。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
而这种客观的现象,让每个城市多了一个新的所在。
望乡台。
传说中,新死之人因眷恋人世和亲人,在此徘徊不去,回望阳世故里,最后,才会启程去往阴世。
可现实中,这个名字只是一个美好的期望而已,其实就是个安静空寂,让亡者慢慢等死的所在。
望乡台一般都建在城隍庙背阴面,默认为活人的禁地,即便偶有工作人员洒扫经过,也会轻手轻脚噤声,因为他们知道,他们随意的话语,落在那些亡者身上,就是凌迟的刀片。
而就在姜不苦立下阴冥之地敕令,与城隍庙土地庙相伴而生的瞬间,这些在望乡台等死的灵魂瞬间受到了本能的召唤,齐刷刷看向阴冥之地方向。
全都冲出望乡台,如飞蛾扑火般投入阴冥之地中。
即便那些意识已经彻底消散,只剩下一具形骸空壳的存在也不例外,依然本能的向阴冥之地奔跑而去。
现在是凌晨深夜,是最适合他们活动的时段,但相比于望乡台内的环境来说,外界环境依然堪称酷烈,那些意识已消散的存在在奔跑途中,如同飞灰烟尘一般不断消散,可直到他们彻底消散为止,他们依然没有停止奔跑的脚步。
他们留在世间最后的印记,是高速奔跑的幻影。
其他灵魂,在这奔跑中也会受到一些摧折,不过,他们终究进入了阴冥之地。
一进入其中,无不陷入沉醉之中。
所有的痛苦都如同一场幻觉般消失无踪,就连损伤的意识都出现了轻微了恢复,而那些新死的、意识还没有损伤的,更有种神清气爽的陶醉。
这场奔跑,发生在天下每一个城中,若只看一城之景,这奔跑只是零星的三五个灵魂,有的连一个奔跑者都没有。
可在姜不苦眼中,却是一场浩大的、如洪水般的潮流。
……
床榻边,一家人满脸哀戚的看着老者。
老者努力给他们一个最后的微笑。
等他彻底闭了眼,家人们再也忍不住悲痛,泣声一片。
他们不仅在为亲人的离开而担心,也在为他即将遭遇的、非人的折磨而痛苦。
就因为此事,这几年父母长辈在对待子女晚辈修行的这件事上,第一次有了消极心态——不修炼也蛮好,免得将来死了还要遭受这样的折磨。
虽然这种观念还不算太普遍,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从根本上削弱了炎夏修行的根基,而若这问题长期悬而未决,后果只会越来越恶劣。
老者的灵魂站在床榻边,看着亲人们悲痛的哭声,床榻上自己那正逐渐僵直冷却的身体,他嘴角微微一扯,做了个微笑的表情,再次抬起手,向满屋的家人们轻轻挥了挥,做无声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