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事儿其实没有那么麻烦,但是李肆要求周月在分田分房的同时,要做好掌握每一户人口,每一亩田地的状态,这就难了。
幸好周月抓了溪山卢氏的十几个账房,又抓了卢老爷的六个妾室,以及二三十个懂得文字,会算点帐的奴仆,再有溪山卫戍营,溪山守备营的配合,这才把事情能从天上拽下来,结结实实,稳稳妥妥的落在实地。
为此,周月每天只能睡两个时辰,好在不知为什么,这两天她浑身上下使不完的劲儿,精神的很。
“大人,小的叫张三,今年四十五了,属猪的,家里原来就住在溪山镇的豆腐小巷,从外面数第一家就是我,小的是做的小本生意,磨豆腐的,家里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被征发去了鹿城,小儿子命不好,前几日被蛮族给杀了,大儿媳前几年病死了,现在小老汉跟前就是个六岁的孙女。”
眼前的老头子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目光浑浊,也看不出什么苦悲,只是以最卑微的态度,希望能分到原来的房子,或者就算分不到,给他们爷孙俩一个落脚遮雨的地方也行。
周月看着老者,很清楚的知道他担心的是什么?或者说,原本溪山镇的居民都有这样的担心。
而这,也是她要亲自来询问,亲自来处理的原因。
“老人家,你做的豆腐好吃吗?”
周月微笑着问道。
对面的豆腐老头儿眼睛里忽然有了一抹他人生中都很难有几次绽放的光芒。
“大人,小老汉磨的豆腐,那是家传的哩,整个溪山镇,谁不知道豆腐张三的名号?甚至比那个铁匠张三还要出名哩。”
豆腐老头儿不知怎么,就觉得眼前这个小姑娘分外亲善,所以也禁不住得意了一下,毕竟那个铁匠张三还是他远房的侄儿。
“那感情好啊,不瞒你说,我也喜欢吃豆腐,老人家,我给你写个条子,去找一个叫张达的胖子,你的本家,那个大胖子管做饭的,你认得他吧。”
“认得,认得,张大官人是好人哩。”
“好的,你从他那里领豆子,然后每天给他供应豆腐,嗯,给你算工钱,具体需要多少,看张达的,至于房子么,豆腐小巷那里目前要被征用,老人家别急,如果你三户联保没有问题的话,你可以在临山街98号分到一处铺子,那是内外两间房,外面可以用来做豆腐出售,里面可以用来做居住用。”
“但是呢,有件事老人家你需要明白,以后你做生意,都是要交税的,当然不会太多。”
“最后,这是你家的田契和地契,这个已经在官府备案,丢了也不打紧,但最好还是不要丢了为好,因为重新办理,可是需要交钱的。”
周月一边细细叮嘱,一边讲解,一边笔走龙蛇,写了个条子,上面的意思很简单,但张达绝对会照办。
虽然这种做事情的方法有点粗糙,甚至不合规矩,但如今这就是最快打开局面的方法。
第72章 内需
“贾大头?你说你是个渔夫?哦,只是闲来打鱼,还会种地,现在能打上鱼吗?认识厨子张达吧,我给你写个条子,从今天开始,你每打一斤鱼——嗯,你们之前是怎么卖鱼的?哦,论条啊,五斤的大鱼二十文,三斤的鱼十文,一斤的鱼三文。”
“行,从今天开始,你每打一斤鱼,给你五文,鱼给张达,然后拿了凭证到我这边领钱,去吧,下一个。”
“谢谢大老爷,谢谢大老爷。”
已经五十岁的渔夫贾大头千恩万谢,他们都是溪山卢氏的佃户,一辈子几十年辛辛苦苦,也就勉强能填饱肚子,谁想到那位自称皇子殿下的乱军头目一来,这天竟然变了,不但所有人可以分田,有些手艺的,还能讨个营生。
这是以往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啊。
“不要谢我,要感谢皇子殿下。”
周月微笑纠正,这种三言两语,写个条子就能改变许多人命运的感觉,真好。
“大老爷,小老太婆我会织布,还会做衣服,求大老爷给个活路呀!”
一个年纪也就四十岁左右的妇人冲上来就磕头。
周月笑笑,一边让旁边人将其扶起,心里却是在盘算着。
织布,做衣服,如果她没记错的话,辎重营存入的物资里就有一批数量不菲的布匹,如今眼瞅着就要到冬天了,殿下应该需要棉衣,自己也需要几件好看的棉衣……嗯,将士们应该都需要,这事儿如果不解决,殿下还是会把问题丢过来的,到那时哪里还来得及哦。
惭愧惭愧,我居然没有想到这么重要的事情。
衣食住行,大事啊。
一念及此,周月立刻将这个事情提升到战略高度。
“大婶,你会做棉衣吗?”
“会的会的,大老爷,小老太婆做的棉衣最暖和了,只是棉衣需要棉花,那东西很稀罕,而且买来很贵,一斤要五文钱呢。”
“行,你叫什么?家里还有几人,邻居是谁,把这些都登记了,我给你写个条子,去找辎重营的陈青,那家伙你认得吧,不认得就拿着这个条子去那边找邢捕头,然后叫他安排人领你去库司,从那里领布料和棉花……等等,辎重营的棉花好像也不多了,这玩意得哪里去买?”
周月自言自语着,她发现了一个大麻烦,那就是,光靠溪山县自己的产出,根本不够支撑各行各业的运转。
现在是棉花,接下来很可能就是其他物资,比如盐铁之类。
“这事儿,得找殿下,我可处理不了。”
“大老爷,大老爷,我知道哪里能买到棉花!”
周月正在沉思这件事以及背后的东西,正在排队的人群里一个瘦瘦的,麻杆似的汉子蹦起来喊。
“哦,你叫啥?”
“大老爷,俺叫周猴子,原来就是走乡串户的货郎,俺知道哪里卖棉花,也知道哪里种棉花!”
“哦,哪里种棉花?”周月来兴趣了,这事儿她还真不知道,但她知道棉衣是真的暖和,王都那边,每到冬天都是天寒地冻的,没有一套棉衣保命,是真的会被冻死的。
“回大老爷,安西州那边就种棉花,俺听鹿城的大掌柜们说过,五十年前,还没有棉花的,后来突然就有了,连安西州的崔氏,都把棉花生意当成大头呢。”
“安西崔氏,棉花?”周月暗暗记在心里,那可是六大门阀之一,这事儿很重要,一样要上报。
“好,周猴子是吧,我给你记下来,这个条子给你,去辎重营找陈青,先行借给你十个,二十个银大钱,证明你有买回棉花的能力,从今以后,你每买回来一斤棉花,就给你——五文铜大钱的奖励。但如果你敢携款潜逃,该分给你的田地,房屋都会收回,还有你的亲眷,都要跟着受累,你自己好好想。”
“下一个,哦,还有你,孙大婶,给你写个条,去做棉衣吧,你得几天做好一件?两天,行,做好一件给十文铜大钱。下一个!”
“大老爷,大老爷,我们也会做棉衣啊!”
“大老爷,我也是货郎,我也能买到棉花,而且我还能买到蔗糖。”
“我能买到酒!”
“我能买到铁!”
“我能去大河里捕鱼啊!”
“我能上山抓野猪,大老爷,野猪肉您一斤给五文就行……”
“大老爷,我会……”
……
乱了,彻底乱了。
但局面却一点都没有失控,周月游刃有余的解决着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因为,不管是做什么的,都有皇子殿下这个大买家在,有将近三千的士兵在,这就是殿下所说的最大的市场。
而这些人里面,适合在家里做活计的,给个条子,上面写着具体的交工日期与报酬。
适合去打猎捕鱼的,还是给个条子,上面写着具体的价格。
适合开店铺的,可以选择租赁,也可以选择购买,最后还能选择用自己原来的房子替换临街的房子,当然这种情况必须是周月认为这个店铺能盈利,且有利于溪山县的繁荣。
至于那些适合去外地购买各种物资的小小游商,可以适当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反正可以拿分给他们的田地,房屋来抵押。
周月这一天下来,光是条子就写出去上千张,到了晚上,仍然有大量的百姓排队等候,她不得不亲自许诺,明天继续。
以皇子殿下的名义,绝不说谎。
——
溪山县东边,原本属于铁匠张三的大院子里,如今已经成了库司的临时办公地,更是除了粮食之外,其余物资的存放大库。
溪山守备营统领,库司主官陈青从早上一直忙到现在,甚至昨天夜里就只睡了一个时辰,可仍然有数不清的事情在等着他来处理。
物资的核对入库,指挥工匠修建永固性的大库。
说起来,幸好铁匠张三这边的房屋挺多,尤其有一个大库房,修建得蛮结实的,所有怕潮的物资都可以放在那里,而剩下的物资则堆满了五亩地的院子。
“大人,董家庄的孙主簿派人送来了今日的第一批五十辆大车的稻麦,已经堆放在了南门三号打谷场,这是条子,请您签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