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气复苏的旁门祖师 (Best Man)
- 类型:玄幻奇幻
- 作者:Best Man
- 入库:04.12
天启和魏忠贤自然知道卫所早已糜烂不堪多年,隆庆万历两朝因为海疆之患,又有俞龙戚虎等名臣整治,倒也稍稍提振了些士气,可此后随着那帮能臣被文臣清流们挤兑的结局都较为凄凉,那朝廷就再也无人可堪大用。
但是对于道人所说边军腐败不堪用的说法两人却是不怎么认同。
高景飞看出两人的想法,轻笑一声道:
“我知陛下与督公还对大明边军抱有希望,但我只说一点,大明九边之地生存环境恶劣,造就的边军或许战力强,但边军条件也最为困苦,不要说与江南富足之地的京营兵卒相比,便是江南的卫所兵,那也远远不如。”
“要知江南虽富足,可却也与穷苦军户无关,大明开国到如今,曾经太祖不花钱就能养百万兵的军户们早已成为卫所军将们的奴仆无异,但相比边军士卒他们也还是好的,即便要忍受上官盘剥,起码每年也能吃些糙米杂粮,即便是不够吃,还能挖些野菜,下河摸点虾螺以解腹中饥饿。”
“可边军却哪有这等条件?这几十年北地的天气愈加异常,尤其是晋北与陕北等地受影响最大。极冷和干旱带来的改变就是粮食大幅减产,没了粮草,何来人马吃嚼?”
“等到草根树皮和鸟兽都被吃绝了,就会更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没了青山绿水也就更无法吸引鸟兽过去,连种地都成了奢望,这让北地百姓如何生存?陛下可知这百姓吃不上饭,会引发何等后果?”
说着高景飞还操控幻术,在眼前形成一幅水土流失过程的具体科普画面,看的朱由校和魏忠贤是一阵触目惊心。
他们想不到北地情况竟如此严重,听到高景飞的问话,朱由校忍不住脸色苍白,吐出两个他不想提及的字:
“造反?”
此时的皇帝两人已经不再认为眼前道人是在危言耸听。
因为原本这数年间,朝中就多有收到北地诸多府县上报灾害的奏表,只是冰冷的文字与数字,并不能让他们有直观的感受,以往通常接到这样的奏表,朝廷只是下发一些赈灾银子了事。
如今看到道人施法展示的画面,两人才明白,那种天灾影响的是整个北地的环境,非是朝廷那点赈灾钱粮可以弥补与阻止的。
尤其是以二人对那些官员操守的了解,那赈灾的钱粮能够真正下发到灾民手中的,也不知还剩下多少!
高景飞听到皇帝吐出那两个字,只是嘿嘿一笑道:
“普通百姓多半倒是会携家带口的离开家园去往他处讨口吃的,也就是朝廷所言流民。不过流民不可怕,可怕的是流民之中夹杂着以往保家卫国的边军士卒。在连年军饷不继,又有朝中上下贪污克扣的情况下,三边之地军饷下发到士卒手里能有三成的,已经算是最好的了。”
“试想那些同样受灾吃不饱饭的悍勇士卒如何能甘心守在驻地等死?一旦有这些边军带头,数以百万计的流民就将化作洪水猛兽一般朝着中原内地袭来!秦某预言,等到事态进一步发展严重,届时推倒大明天下的必然会是那些边军!”
他这也算是剧透了,事实上也是如此,虽然最后捡了便宜的是后金,可大明确实是边军带领的流民军所推翻的,那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闯军和顺军还有诸多造反头头,其高层莫不是西北边军出身。
即使李自成自己不是边军而是驿卒出身,可他舅舅老闯王高迎祥还有一帮老营班底都是啊!
第824章 点评群臣
皇帝两人此时都忍不住冷汗津津,原来视之为大明最强战力的边军,此时经由道人这么一解说,似乎就变成了威胁大明朝廷的可怕祸患,如何能不让他们感到心中恐慌?
想到这里,朱由校不由得站起来长揖到地的向高景飞拜道:
“我大明危矣,敢问真人可有办法解救?”
之前还是道人,如今朱由校经过救命之恩加上指点提醒,已经在心中将眼前这道人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不惜以天子之尊下拜求教。
高景飞却也没有居功自傲的样子,而是点头道:
“以我修为,倒也堪称真人称呼。”
“关于如何掌控权与钱,首先陛下要有一帮既忠心且得用之人,这些臣子不必都是那种两袖清风的所谓‘清官’,事急从权,只需对大明有利,对皇权有益者便为忠臣,其它皆为小节,但可忽略。”
朱由校闻言忍不住附和着点头,在他这个皇帝看来,手下人贪点银子不算什么,他也不是不知道魏忠贤和其党羽私底下的捞钱行为,那些都在他允许范围之内,皇帝最恨的无疑是那种贪了钱还不办事的官员,尤其这些官员还每每跟皇帝唱反调,甚至以谏言犯上受廷杖为荣。
魏忠贤在旁问出了皇帝的意思:
“那真人你可知当朝诸臣之中,哪几位是可用之人?孙承宗、熊廷弼?”
高景飞也不避嫌,直言道:
“熊蛮子治军御敌确实为一把好手,但却不通人情世故,或者说心里明白,却不肯与那官场之人同流合污,用好了可以稳定战局,未尝没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而孙高阳固然德高望重,文韬武略方面也颇有建树,但受儒家影响太多,且防守有余,进攻不足,最适合坐镇朝廷后方主持大局,给与前方大将支持!以其宽宏大度,应不至于朝令夕改,让前方将领不知所措,进退失据。”
朱由校听了就是眼前一亮,显然这道人说的在他听来好像真的很有道理。
接下来皇帝也来了兴趣,连续提出几个大臣名字。
高景飞也一一评价这几个当朝的臣子。
给熊文灿的是“两袖不清风,亦可算能吏”。
徐光启的评语是“学贯东西,于民生军务皆有建树。”
给洪承畴的评语是“是个能吏,但没有尽忠之心”。
给杨鹤、杨嗣昌父子的评语是“有才有能,但才能有限且心胸微狭”。
给这两年跳的很欢的圆嘟嘟的评语是“口能纵横、舌灿莲花,手段不俗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给侯荀的评语是“权谋高手,治军治民无能”。
给毛文龙的评语是“辽东鼎足,插入后金的一颗钉子”。
至于那些勋贵之流更是除了英国公等少数之外,都没有什么好话。当朝阁老也多是眼高手低之辈。
去岁叶向高致仕,韩爌晋为内阁首辅,然其无叶向高手腕能笼络内廷诸太监,调节内阁与六部九卿矛盾,按照历史不久之后就因恶了魏忠贤被罢免。这人倒不算是那种真正的“清流”,结局也有些凄凉,只是能力作为梳理阴阳相当于现代总理的内阁首辅绝对不合格。
除了韩爌,还有魏忠贤党羽高景飞也一一结合历史给与了评价,倒有几個虽然攀附权贵却也堪用的,当然也有那脑有反骨之辈,都被一旁的九千岁在心里用小本本暗中记下。
另外他还给天启皇帝举荐了两个此时尚不算名臣高官的可用人选,分别是孙传庭与卢象升。
最后给魏忠贤的评语则是:“中流砥柱,皇家鹰犬”。
魏忠贤听了心中大喜,这可不是后世贬义的说法,在古时皇家鹰犬对大部分人来说可以说是极高的赞誉,只有对一些清流士大夫来说是蔑视之称!
而受到掌控舆论的清流影响,皇家鹰犬不知什么时候就变成了人们第一反应是贬义的词汇。
无论是天启还是魏忠贤,都跟清流尿不到一壶去。所以对高景飞的一些评价他们只觉得十分妥当,若是换做是被东林党有意洗脑的崇祯皇帝,在没有被东林党愚弄几年后回过味儿来的朱由检估计一听高景飞这些话就会产生反感呢!
“这清流掌握着天下读书人的舆论,在秦某看来可以称其为‘嘴炮党’,其中能够做实事的官员基本十个里也抓不出一个,但要论辩经策论,那是一个个都是嘴强王者,能够当廷喷的你哑口无言。”
魏忠贤在一旁大点其头,他对此感触太深了,自己就是被这帮“嘴炮党”们给喷的狗血淋头还不知如何反驳。
“并且他们还排斥那些做实务的官员,蔑视的称其为‘浊流’,认为当官只要自身清正,能力不是问题,那么天下自然也就海清河晏了。只是,可能吗?”
高景飞语气不善的说着,如此谬论在这个时代因为理学盛行的关系却是极有市场,最终也因此搞垮了大明王朝。
等到后金入关之后,这帮清流读书人就发现这百试百灵的一套在金人面前就不好使了,人家不看你清不清、正不正或者有没有学问、会不会论道,而是只看你能不能做事并且跪舔大金。
又经过一连串持续了百多年的文字狱洗礼,才算将这一帮清流给梳理的服帖了,只是还有一些残余潜伏起来,等到后金王朝不行了,这帮清流就又跳了起来,组织了所谓的炮党。
靠着他们的呼吁,牺牲了很多别人的性命,最终推翻了后金,建立了新朝,但因为嘴上无敌,手底下没有刀枪,炮党也最终被人篡夺了果实。
虽说炮党里也并非都是清流嘴炮,也有真正的仁人志士,不过大体上还是清流那一套。